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蘇文聰
Ⅰ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怎麼樣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測繪院怎麼樣
簡介: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測繪院是全國首批被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授予甲級資質的測繪版單位,是廣東省核工權業地質局下屬正處級事業單位。成立50年來,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奉獻」的嶺南「鐵軍」形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為國防、國土、水利、工業、農業、核電、城鄉建設等做出了積極貢 獻。我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支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精良、技術人員配置合理、生產技術管理手段先進、質量保證體系完善、能圓滿完成各項測繪任務的甲級測繪隊伍。
注冊資本:879萬人民幣
Ⅲ 廣東省地質單位有哪些
廣東省主要地質專業單位(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單位)一覽表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51號
廣東省物料實驗檢測中心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南路
廣東省礦產應用研究所
郵編:516008
惠州市古塘坳鵝嶺南路10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3地質大隊
郵編:524018
湛江市椹川大道南2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4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北江路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5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工業西芙蓉二路嘉興樓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6地質大隊
郵編:526020
肇慶市端州梅庵路9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19地質大隊
郵編:515021
汕頭市護堤路3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2地質大隊
郵編:514089
梅州市環市路地質大廈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3地質大隊
郵編:516300
惠東縣平山鎮廣汕路107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6地質大隊
郵編:529000
江門市河南中沙4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7地質大隊
郵編:524033
湛江市椹川大道北88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質一大隊
郵編:519000
珠海市香洲區梅華東路
廣東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秀全大道59號
廣東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
郵編:518023
深圳市寶港路7號
深圳市地質勘查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建集團
郵編:528000
佛山市衛國路43號
廣東省佛山地質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510
廣州市廣花路石柱嶺大街34號
廣東省地質工程公司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探礦機械廠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030
廣州市豪賢路193號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郵編:517000
河源市長安路73號
河源市國土資源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新市嘉禾園壇嶺路200號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東圃
廣東省食品葯品學校
郵編:524057
湛江市坡頭區22號信箱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89號燕僑大廈1404號
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郵編:510630
廣州市天河北路鴻翔大廈B座2505室
廣州雲金地數碼科技公司
郵編:510060
廣州市環市東路348號(東)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嘉禾地質大院
廣東煤炭地質局
郵編:511515
韶關市曲江縣犁市鎮
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
郵編:512143
清遠市小市北江三路
廣東煤炭地質局202勘探隊
郵編:510034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
郵編:514500
興寧市城鎮106號區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四望嶂留守處
礦山安全技術事物有限公司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湖路1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
郵編:512026
韶關市63信箱
核工業290研究所
郵編:528133
佛山市三水區河口文塔西路11座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1大隊
郵編:510800
河源市18號信箱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2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路48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3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江大道1號
廣東省核力工程勘察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芙蓉北路64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廣州公司
郵編:510275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郵編:510640
廣州市五山1131信箱地化所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郵編:510301
廣州市新港西路164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南路81號
廣東省地震局
郵編:510403
廣州市機場路111號
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廣東總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雲山大道賓館新村二棟
廣東省化工地質勘察院
郵編:510170
廣州市荔灣路陳家祠道48號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東環路4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院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北路1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2隊
郵編:526040
肇慶市明珠路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3隊
郵編:516023
惠州市小金口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8隊
郵編:510600
廣州市東風東路846號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611
廣州市天壽路沾益直街19號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郵編:510631
廣州市石牌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
郵編:510405
廣州市番禺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廣州大學地理學院
郵編:528000
佛山市江灣一路18號
佛山科技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系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
廣州地理研究所
郵編:510060
廣州市建設二馬路23號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230
廣州市前進路157號
廣州四航工程技術研究院
郵編:510631
廣州市五山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中路15號市勘察研究院
深圳市地質學會
郵編:518028
深圳市福田區上步中路深勘大廈410
深圳市勘察測繪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田區福中東路15號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49號8樓
廣東省黃金公司拓展部
郵編:510030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重工建築設計院
郵編:511400
廣州市番禺市橋橋興路29號
番禺區城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5500
揭陽市北環路8號
揭陽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凡洞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郵編:512129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地測分公司
郵編:512325
韶關市凡口
廣東省凡口鉛鋅礦坑口地質科
郵編:510510
廣州市天河區天源路808號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Ⅳ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怎麼樣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 幫忙介紹哈情況 本科生待遇
待遇很一般,這個公司效益不怎麼樣,我先前有同學簽那兒,呆了不到兩年就辭職了,說是那兒不好
Ⅵ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怎麼樣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是怎麼樣的單位
和你一樣犯愁,信息好少
Ⅷ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 公務員待遇如何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公務員工資制度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體現工作職責、工作能力、工作實績、資歷等因素,保持不同職務、級別之間的合理工資差距。國家建立公務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補貼、補助。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
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國家實行工資調查制度,定期進行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並將工資調查比較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工資水平的依據。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
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
任何機關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自行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任何機關不得扣減或者拖欠公務員的工資。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Ⅸ 廣東湖子鈾礦床
賴中信1,2馮志軍2汪洋2郭海濤2王娥2趙藝川2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430000;2.廣東省核工業二九三大隊,廣州510800)
[摘要]回顧了廣東省湖子鈾礦床的發現和勘查歷程,對其地質特徵進行了歸納總結,對硅化帶型、「交點型」和鹼交代型3種鈾礦化在認識上和實踐上的新突破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湖子鈾礦床一系列緩傾斜控礦構造是下庄斷裂上、下盤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次級構造,是硅化帶型鈾礦化勘查的重點;研究得出與「交點型」鈾礦化相關的基性岩脈的控礦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構造裂隙的控制,所謂的「交點」控礦本質是硅化帶型鈾礦化通過「界面效應」控礦的特殊表現形式;根據下庄礦田鈾礦床、礦化點的分布與後期侵入岩體的空間產出關系及鹼交代型鈾礦化的特點,提出後期岩體的形成與鹼交代型鈾礦化關系密切的觀點。
[關鍵詞]緩傾斜控礦構造;「交點型」鈾礦化;界面效應
1發現和勘查過程
湖子鈾礦床位於廣東省下庄礦田的中部,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隊伍剛進入該地區普查時,發現一批異常點帶,蘇聯派來支持我國找鈾礦的專家認為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隨後以6009號帶為重點,將其分為北段(主要地段)和南段(陡崖地段)開展坑道揭露,各施工了3層坑道,結果認為礦體分散、規模小、連續性差而停止。20世紀80年代,礦田內尋找「交點型」鈾礦獲得快速發展,廣東省核工業二九三大隊重新在該地區東部和南部硅化帶與輝綠岩交匯部位(即「交點」)開展揭露評價工作,但由於礦體規模小,成果發展緩慢,適逢地質工作大調整,勘查工作再次中止。
2005年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實施大基地戰略,開展了《下庄礦田鈾資源大型基地勘查規劃部署研究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三大隊.下庄礦田鈾資源大型基地勘查規劃部署研究,2009.
2006~2008年,實施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廣東省翁源縣下庄礦田湖子地區鈾礦普查》項目,勘查首先從下庄斷裂帶與6009號帶構成的斷陷區內展開,我們分析研究了下庄斷裂的性質及其在成礦中的主導作用,分析研究了6009號帶的力學性質及其對礦體的控制,進行鑽孔揭露,發現了深部礦體群,鈾資源量快速增長,堅定了發展成為中型礦床的信心,預期成果初步落實。
2009年,對前期工作成果進行了階段性歸納總結,我們認為在礦區東部開展找富礦的工作有較大前景,經過2010~2012年勘查,發現北北東構造組與輝綠岩交匯部位有富大淺的礦體產出。經鑽孔控制,圈定礦體39個,勘查成果顯著,落實一個中型鈾礦床。
在整個勘查過程中,廣東省核工業二九三大隊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開展岩體構造變形蝕變與鈾礦化關系研究,與中山大學合作開展花崗岩重熔與鈾成礦作用研究,提出了沿礦源層找礦—沿花崗岩重熔界面找礦—沿重熔界面隆起區上部構造找礦的思路,經工程驗證,解決了礦體群總體分布及其圈連問題,發現了區內鹼交代型鈾成礦作用,找礦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
2礦區基本特徵
下庄礦田處於閩贛後加里東與湘桂粵北海西-印支坳陷的交接部位,屬於南嶺成礦帶的中帶和貴東岩體東部舌狀突出部位。礦田岩石主要由印支期花崗岩組成。魯溪岩體,粗粒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出露於礦田南部;下庄岩體,中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出露於礦田中部;帽峰岩體,細粒二雲母花崗岩,出露於礦田北部。各岩體岩石結構差異明顯,但岩體間界線不規則。礦田受黃陂斷裂與馬屎山斷裂的夾持,北北東向斷裂與近東西向輝綠岩組等間距分布,相互交織,形成棋盤格子狀構造格架,控制著礦田內鈾礦床的產出(圖1)。
湖子鈾礦床處於礦田中部,礦區主要出露中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北北東向新橋-下庄斷裂帶、6009號帶和北西西向黃陂-張光營輝綠岩組構成礦區基本構造格架。北北東向下庄斷裂帶是礦田主要導礦構造,傾向近正東,控制著鈾礦床的分布,已查明鈾礦床主要分布於其以東地區(上盤);6009號帶是主要控礦構造,傾向近正西;6009號帶與新橋-下庄斷裂帶構成小斷陷區,屬於由新橋-下庄斷裂帶與一零二-石角圍斷裂帶構成的斷陷區的組成部分(圖1);斷陷區內次級平行帶發育,出露的有207、205、204、201號帶,隱伏的次級平行帶隨著揭露工作逐步發現。斷裂帶物質成分復雜,充填各色微晶石英、黃鐵礦、赤鐵礦、螢石、方解石等,特別是北東構造與近東西向輝綠岩脈交接復合部位多形成較好工業鈾礦體(圖2)。
湖子礦床鈾礦化主要有硅化帶型和「交點型」。硅化帶型礦體群嚴格受硅化斷裂帶組控制,礦體產狀與構造帶產狀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6009、6009-1~6009-19等構造帶內,為隱伏的鈾礦體群,已發現礦體25個,控制的垂深多在100~400m,揭露最低標高為50m;礦體走向長度一般為100~200m,礦體平均品位為0.091%。礦體呈雁列式成群分布,多呈板柱狀、透鏡狀。「交點型」鈾礦體受硅化斷裂帶與輝綠岩交切復合軌跡控制,礦體規模大小與軌跡面密切相關,礦體走向長度一般近於輝綠岩寬度,多為10~30m;其傾向上延伸一般為沿走向延伸的5~10倍,現已揭露控制的垂深多在100~300m,最淺出露地表,揭露最低標高為70m,已發現礦體31個;「交點型」鈾礦體品位較富,平均品位為0.181%。
圖1 下庄礦田地質略圖
1—白堊繫上統;2—泥盆系;3—寒武系;4—英安斑岩;5—細粒白雲母花崗岩;6—中細粒二雲母花崗岩;7—岩相分界線;8—輝綠岩脈;9—硅化帶;10—石英脈;11—韌性剪切帶;12—礦床及編號;13—小型礦床及編號;14—產狀;15—居民點;16—湖子鈾礦區
圖2 湖子鈾礦床地質簡圖
1—石英正長岩;2—細粒白雲母花崗岩;3—中粒似斑狀二雲母花崗岩;4—輝綠岩脈;5—硅化斷裂帶;6—蝕變碎裂岩帶;7—鈾礦點;8—鈾異常點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發現緩傾斜隱伏礦體群,揭示了斷陷帶內次級構造的控礦規律,為今後攻深找盲拓寬了思路
3.1.1緩傾斜隱伏礦體群的發現及其特徵
湖子鈾礦床6009號斷裂帶地表物化探異常好,但礦化差,經前人施工坑道揭露,礦體不連續,往深部出現尖滅現象。經過重新論證,並與新橋斷陷帶內已查明的新橋鈾礦床礦體產出規律對比分析後認為,6009號斷裂帶不應孤立存在,應與其西側構造下庄斷裂帶作為整體進行研究,應將6009號斷裂帶作為礦田內由新橋-下庄斷裂帶與一零二-石角圍斷裂帶構成的大斷陷帶內的一部分去研究(前面已提及)。經過由淺入深的工程驗證,在6009號斷裂帶上盤存在一組隱伏的北東—北東東向平緩構造,一般長50m,寬1~5m,產狀65°NW ∠30°,呈雁列式密集分布,均有礦體或礦化產出,岩心中礦化層的軸心夾角一般達到70°(圖3)。由於礦體短,初期使用100m×(100~50)m的工程間距發現的礦體都無法相連,後經加密剖面,礦體產出規律得以展現,資源量快速增長。
圖3 湖子鈾礦床25勘探線剖面圖
1—中粒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2—硅化帶;3—硅化碎裂岩;4—完工鑽孔及編號;5—工業礦體;6—礦化帶;7—異常帶
3.1.2緩傾斜隱伏礦體群控礦構造成因分析
該組構造分布於6009號帶與新橋-下庄斷裂帶的夾持部位,由於下庄斷裂為左行正斷層,6009號斷裂帶為右行逆斷層,根據6009號斷裂和下庄斷裂的性質可以對其形成的應力作用分析如圖4所示,在垂直圖示意中可以看出,下庄斷裂的下盤相對上升,給上盤一個方向向上的摩擦力,由於這一作用力在斷層面的不同高度有所不同,即下盤對上盤的摩擦阻力不均勻而導致上盤沿著近垂直於斷層面的方向斷開(圖4a)。在下庄斷裂和6009號斷裂的水平示意圖中可知,右盤相對左盤運動而給左盤一個方向南西的作用力,有助於形成與主構造低角度相交的次一級構造(圖4b),這與勘查中發現的北東—北東東向平緩構造一致,由此可以推斷下庄斷裂上、下盤的相互作用是北東—北東東向平緩構造形成的萌芽階段,6009號斷裂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繼承與發展。通過該組構造形成應力的研究,結合勘查成果(圖3)得知,該組斷裂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有等間距近平行分布的特徵,並且會隨著構造應力的減弱間距不斷收縮減小。
圖4 緩傾斜控礦構造形成構造應力分析簡圖
1—緩傾斜構造帶;2—輝綠岩脈;3—地質塊體(相對)運動方向;4—作用力方向
3.1.3緩傾斜隱伏礦體群的勘查思路
湖子鈾礦區屬於新橋-下庄斷裂帶與一零二-石角圍斷裂帶構成的大斷陷帶的一部分,約占該斷陷帶縱向長度的五分之一,6009號帶上盤北東—北東東向平緩鈾礦體的發現,驗證了斷陷帶內存在一系列次級含礦構造的推測,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斷陷帶內具有形成大型鈾礦床的潛力,除了6009號帶與新橋-下庄斷裂的夾持部位外,在新橋-下庄與一零二-石角圍斷陷帶的其他地段攻深找盲,具有較大找礦前景。
3.2發現特富「交點型」鈾礦體,再次成為礦田勘查的焦點,增強了礦田找大礦找富礦的信心
3.2.1特富「交點型」鈾礦體的發現及其特徵
下庄礦田「交點型」鈾礦勘查經歷了最初的「淺散小」否定性評價到「淺富易」肯定性評價的突破,查明的資源量占礦田鈾資源總量的40%,其中40%的「交點型」礦體平均品位達到0.3%富礦指標,礦石易采、易選。由於「交點型」鈾礦體成群產出但間距較大,在一個勘查區內要達到一定的勘查控製程度需要較大的工作量,如何提高找礦效率和提高經濟效益成了「交點型」鈾礦勘查的困惑和難題,在以往的勘查過程中,一直本著「撿芝麻也可以抱西瓜」的創新精神艱難探索。
湖子鈾礦床勘查過程中,在205號帶與輝綠岩交匯部位,地表僅有弱礦化顯示,經過工程揭露,地表以下幾十米處即發現特富鈾礦體A205-1-3(交點型),礦體呈板柱狀,延長10m,延深45m,平均厚0.82m,平均品位11.59%,最高品位36%(圖5)。特富鈾礦體的發現,有力說明「交點型」鈾礦化具有形成富大鈾礦的潛力,為今後尋找此類礦體找到了新的出路。
圖5 湖子鈾礦床205~19勘探線剖面圖
1—中粒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2—輝綠岩;3—硅化帶;4—蝕變碎裂岩;5—完工鑽孔及編號;6—圈定礦體;7—樣段
3.2.2特富「交點型」鈾礦體的形成機理初步分析
對控礦構造進行包裹體測溫,結合前人對成礦溫度的研究[1],得出成礦期溫度為
220~270℃。前人研究表明,下庄礦田中基性岩脈與鈾成礦存在著密切聯系[2]。但前人對下庄礦田中基性岩脈的研究尚有不足,就岩性而言,爭議較大[3~6],前人認為中基性岩脈提供的礦化劑∑CO2與鈾成礦關系密切[7];認為地幔流體對研究區鈾成礦有著重要作用[8~10] ;亦有學者通過 H、0 同位素研究證明了這一點[4,11];鈾源自水熱系統之圍岩[12~13] ,來自地幔流體對地殼基底岩石和圍岩中鈾的浸取[10,14~16] 。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由(Fe3++Fe2++Ti)-Al-M g圖解(圖6a,內部數據)可知,除部分點落在高鋁拉斑玄武岩范圍外,其他落在了高鐵拉斑玄武岩范圍,可以認為是所取樣品被強硅化及鹼交代所致;在K2O-Na2O圖解(圖6b,內部數據)中,礦石樣品點落在了鉀質范圍內,無礦樣品點落在了鈉質范圍內。
圖6( Fe3++Fe2++Ti)-Al-M g圖解和K2O-Na2O圖解
UMK—超基性科馬提岩;BK—玄武質科馬提岩;HMT—高鎂拉斑玄武岩;HFT—高鐵拉斑玄武岩;HAT—高鋁拉斑玄武岩
由於硅化與鈾礦化關系密切,故以SiO2為橫坐標,以其他常量元素為縱坐標進行物質演化分析,鑽孔中取富鈾及較強的圍岩蝕變的中基性岩脈,與地表無礦化中基性岩脈樣品進行對比,研究中基性岩脈在礦化過程中常量元素的變化規律。結果顯示,隨著硅化的增強,Fe3+和Fe2+均減少(圖7),鐵離子隨著礦化的增強而較低,與礦化段常伴隨黏土化等褪色蝕變有關,說明有一部分鐵離子因淋濾作用而流失。並非由於Fe2+對六價鈾的還原作用,致使Fe3+顯著增高,Fe2+降低,而鐵離子總量不變。對比可知,隨著硅化的增強,CaO 和M gO 逐漸較低(圖略),說明CaO、M gO 和SiO2在礦化過程中,成分上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與成礦沒有直接作用;隨著硅化的增強,氧化鉀和氧化鈉迅速增高(圖8),且氧化鉀含量增加的更為明顯,從而揭示了成礦過程中「鹼化」對成礦的作用,且以鉀交代為主,特富礦體的形成可能與硅化和鉀化的疊加有關。
3.2.3特富「交點型」鈾礦勘查思路
綜上分析認為,特富「交點型」鈾礦體,初步認為中基性岩脈在構造應力的作用下更易破碎形成成礦物質的運移通道和沉澱場所,其成因可能是在形成常規「交點」型鈾礦化的基礎上,疊加富硅富鹼熱液在特定地球化學環境中成礦,具體成礦機理還有待商榷。值得肯定的是特富「交點型」鈾礦體與常規「交點型」鈾礦體的產出形式一致,因此,在勘查思路上應該從現有的硅化帶與中基性岩脈復合控礦的「交點」向存在富硅富鹼熱液運移匯集的「交點」轉移。
圖7 Fe3+-SiO2、Fe2+-SiO2圖解
圖8 K2O-SiO2和Na20-SiO2圖解
根據這一思路,根據岩體構造變形蝕變與鈾礦化關系及花崗岩重熔與鈾成礦作用研究提出的沿礦源層找礦—沿花崗岩重熔界面找礦—沿重熔界面隆起區上部構造找礦的認識,「交點」型鈾礦化控礦本質是富硅富鹼熱液通過「界面效應」成礦的特殊表現形式,礦田北部帽峰岩體是富鹼岩漿活動所成,岩體的凹兜部位是富鹼熱液匯集區,經中基性岩脈穿插連通和成礦期構造活動作用,導致含礦熱液疊加,是尋找特富「交點」型鈾礦的有利部位。
而在下庄礦田西部,高溫蝕變(雲英岩化、偉晶岩化、鉀鈉交代)普遍發育,鉀鈉交代型鈾礦化(早期鈾礦化)沿著岩體邊界普遍呈浸染狀分布,可能與西部形成岩體的岩漿屬於鹼性或富含氟離子有關,推測岩體邊界對礦化有一定的控製作用,可以認為是下庄礦田新的礦化類型。該類鈾礦化的勘查深度可達地表-500m以下[17],預示著下庄礦田鈾勘查潛力尚有足夠的開拓空間。
4開發利用狀況
與相鄰礦區類比可知,湖子礦床開采條件良好,選冶性能簡單,屬於易采選的鈾礦床,該礦床已進入詳查階段,在礦山開采規劃之列。
5結束語
湖子鈾礦床的發現和擴大是下庄鈾礦田找礦的一項新成果,特別是緩傾斜隱伏礦體群的發現和特富「交點」型鈾礦體的發現,為下庄礦田新一輪找礦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地質依據。由於投入的工作量有限,對礦化點帶的揭露程度尚有不足,有待繼續獲得新的突破和進展。
參考文獻
[1]潘家永,曹雙林,管太陽,等.下庄鈾礦田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研究[J].鈾礦地質,2007, 23(5):257-261.
[2]胡瑞忠.X W 鈾礦床成礦機理.成都地質學院學報[J],1989,(3):1-9.
[3]胡瑞忠,金景福.貴東花崗岩體中煌斑岩的成因[J].礦物岩石,1990,10(4):1-7.
[4]王正其,李子穎,吳烈勤,等.幔源鈾成礦作用的地球化學證據——以下庄小水「交點型」鈾礦床為例[J].鈾礦地質,2010,26(1):24-34.
[5]朱捌,凌洪飛,沈渭洲,等.粵北石土嶺鈾礦床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J].礦床地質,2006, 25(1):71-82.
[6]王學成,章鄭桐,張祖還,等.暗色岩脈與鈾成礦關系研究[J].礦床地質,1991,10(4):359-369.
[7]張國全,胡瑞忠,商朋強,等.302 鈾礦床方解石C-O 同位素組成與成礦動力學背景研究[J].礦物學報,2008,28(4):413-420.
[8]杜樂天.幔汁(H ACO NS)流體的重大意義[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89,13(1):97-99.
[9]杜樂天.烴鹼流體地球化學原理——重論熱液作用和岩漿作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165-2301.
[10]杜樂天.中國熱液鈾礦基本成礦規律和一般熱液成礦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1:57-110,151-237.
[11]鄧平,沈渭洲,凌洪飛,等.地幔流體與鈾成礦作用:以下庄礦田仙石鈾礦床為例[J].地球化學,2003,132(6):520-528.
[12]李學禮,孫占學,周文斌.古水熱系統與鈾成礦作用[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13]邵飛.相山礦田低溫熱水及其與鈾礦化關系[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5, 30(2):206-210.
[14]毛景文,姜耀輝,等.深部流體成礦系統[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
[15]劉正義,劉紅旭.花崗岩鈾成礦作用的模擬實驗[J].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2009,16(1):99-113.
[16]倪師軍,胡瑞忠,金景福.302鈾礦床熱液的混合和沸騰垂直分帶模式[J].鈾礦地質,1994,10(2):70-77.
[17]馮志軍,黃宏坤,曾文偉,等.下庄礦田及外圍深部找礦的地質依據[J].鈾礦地質,2011, 27(4):221-224.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賴中信,男,1963年生,高級工程師。1984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地質系普查勘探專業,2010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學位,在職博士,現任廣東省核工業二九三大隊總工程師。主持完成1個大型、2個中型、5個小型鈾礦床的勘查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專題研究5項,編制了下庄礦田鈾資源大型基地勘查規劃,組織實施地質項目和人才培養工程,取得顯著成果和找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