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質局工會主席
A. 2016年湖北省地質局直屬事業單位面試成績怎麼查詢不了_(:з」∠)_
一般官方在發布筆試成績查詢公告之後會發布筆試成績查詢入口,請在官方網站查看。
B. 湖北省地質局冶金地質勘探大隊怎麼樣
您好!我四年前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 先在湖北省地質局冶金地內質勘探大隊工作了三年,今容年剛調到武漢。這個部門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福利待遇依然很好,崗位津貼比我現在多很多,並且基本上每年都在漲。如果你想獲得歷練並且有一個較好的收入,這將是一個很好地地方,這是工作真的有點辛苦,但我認為在這里工作是我不斷成長的三年。
C. 孫隆椿的履歷
1952.08——1954.07,在武漢市財政學校財政專業學習。
1954.07——1956.09,湖北省武漢市財政局內預算管理科幹事。
1956.09——1960.01,在容長春地質學院地勘系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學習。
1960.01——1975.06,長春地質學院地勘系岩石教研室助教,湖北省地質局地質礦產處技術員。
1975.06——1980.09,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黨委副書記。
1980.09——1983.03,湖北省地質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其間:1981.09—1982.07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培訓班學習)。
1983.03——1984.12,湖北省地質局局長、黨組書記。
1984.12——1986.07,地質礦產部計劃司司長。
1986.07——1988.08,地質礦產部黨組紀檢組組長。
1988.08——1990.09,地質礦產部機關黨委書記、黨組成員。
1990.09——1998.06,衛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2002.05——至今,中國中醫葯學會名譽會長
政協第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D.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怎麼樣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E. 湖北省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局(原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始建於1952年,原隸屬於地質礦產部、國土專資源部,屬1999年劃歸湖北省政府管理,現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是全省唯一的綜合性地質勘查專業隊伍,主要承擔全省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遊地質以及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預報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屬地勘隊伍,負責所屬單位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局現有職工16047人(含離退休職工)。局機關內設12個部門,核定事業編制84人,參照公務員管理。局屬事業單位25個。 近年來,湖北省地質局堅持更加緊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緊密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構建以地質找礦為主體、以環境地質和地質經濟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荊楚富礦、民生地質、新型礦業」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全局突破、轉型、改革、發展,努力開創地質工作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
F.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隸屬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國家二級即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為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管理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現有職工880人,專業技術人員554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人,高級工程師96人,工程師173人,博士生4 人、碩士研究生20人,專業技術力量雄厚。4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省政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全國勞動模範,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獲省、部級勞動模範。工程院院士劉廣潤、胡海濤、盧耀如,中科院院士陳夢熊曾先後擔任總工或從事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大慶式企業」、「全國地質勘察功勛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集體」、「湖北省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總站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注重專業技術儀器設備的更新、注重加強科研開發研究力度、注重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是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競爭力強大的水工環專業地質隊伍。 在全省設立武漢、襄陽、宜昌(三峽庫區工作站)、荊州、黃石、孝感、咸寧、十堰和恩施分站,設立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地質災害信息中心、水工環調查中心和水工環研究室等機構,還在迦納設立迦納長江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北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柬埔寨設有辦事處。
G. 湖北省地質局事業單位2015年招聘工作人員時面試考官一般都由哪些人員組成
公務員筆試結束不久,就會進行面試考官的培訓和考官的重新選拔入庫。專到面試前兩天,具體參加屬面試的考官才從考官庫抽選出來,並立即進入封閉地點,集中考前動員和培訓。
考官在面試期間除與外界隔絕之外(不許出賓館大門,不許保留任何通訊工具),每天早上6:30集合,集中就餐。7:00准時開考前會議,分組抽簽。首先,考官分4組:面試考官組、工作組、監督組和巡視組,其中,面試考官組是核心,其他組是輔助。之前,都是作為考官抽來的,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個組,具體干什麼。面試考官組共7人,有3部分組成:公共考官,主要是組織人事部門的人員;固定考官,是用人單位的分管領導或相關科室負責人,每個面試考官組只有1人;專家考官,主要是針對職位的特點,確定的考官,從各個單位里抽調有一定理論和實踐經驗、素質較好的人員。7:30進入面試室,監督組打開題本交給每一位面試考官熟悉。8:00全省面試同一時間開始。
H. 湖北省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床
一、礦床概況
1.礦床名稱
湖北省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床。
2.地理位置
位於紅安縣城西北,距縣城15km。地理坐標:東經114°31′55″~114°32′27″,北緯31°22′55~31°23′26″。
3.礦床類型、資源儲量、規模、品位、勘查程度和開發情況
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床屬岩漿期後熱液充填型螢石礦床。
本礦床1958年發現,1962年至1968年,湖北省地質局第十二地質大隊對華河螢石礦區寨山礦段進行了初步地質勘探,但因有新任務,未完成初勘工作。1971年至1972年,中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604地質大隊,對華河螢石礦床寨山礦體進行了深部補充勘探,提交了一個大型螢石礦床,該礦床CaF2平均含量72.91%。
該螢石礦床因礦體埋藏深,已經停采。
4.所屬Ⅲ、Ⅳ級成礦區帶
該螢石礦床位於Ⅲ級成礦區帶Ⅲ-67-1桐柏-大別蘇魯(造山帶)Au-Ag-Fe-Cu-Zn-Mo金紅石-螢石-珍珠岩-天然鹼-石膏成礦帶桐柏-大別Ag-Au-Cu-Zn-Mo-Fe-金紅石-螢石-珍珠岩天然鹼-石膏成礦亞帶。
5.區域成礦地質條件
1)大地構造位置:礦區位於秦祁昆造山系,大別-蘇魯地塊。
2)區域地層:主要出露太古宇變質岩系,以白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綠泥斜長片麻岩、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的透鏡體。
二、礦床地質特徵
(一)礦區成礦及控礦地質條件
1.礦區岩石
礦區岩石為太古宇變質岩和少量岩漿岩(圖5-6)。寨山螢石礦體近礦圍岩有白雲斜長片麻岩、黑雲斜長片麻岩(大多蝕變成黑雲斜長片麻岩)、早期正長(鈉長)斑岩、晚期石英斑岩和硅質脈岩,以及主要由動力變質作用並受硅質熱液影響而成的各種碎裂岩、角礫岩。
地表見到沿破碎帶下盤分布的暗紅色角礫岩,這種角礫岩成分復雜,常含有較多的螢石角礫,局部CaF2含量達30%以上,膠結物除石英外,還有大量的赤鐵礦、褐鐵礦。本區近礦圍岩對螢石礦的控製作用不明顯,螢石礦與圍岩岩性無依賴關系。從圍岩蝕變情況來看,位於破碎帶中的岩石普遍受到蝕變,表明在斷裂、破碎帶形成時或之後,受到熱液的侵蝕,同時也表明斷裂和破碎帶中的螢石礦可能是熱液成因。
2.構造作用
礦區褶皺構造簡單,僅局部可見小型擠壓褶皺構造,一般傾向NWW和SWW、傾角10°~40°的平緩單斜構造。
礦區內斷裂破碎構造發育,主要為北北東向斷裂構造破碎帶,次為北西向斷裂構造破碎帶。
北北東向壓扭性斷裂破碎帶,主要為大致平行的寨山-許晶山斷裂破碎帶、馬頭山-初家山-黃石崗破碎帶及與之大致平行的次一級斷裂破碎構造。主斷裂破碎帶傾向NW,傾角55°~85°,寬數米至數十米,總長達3~4km。斷裂破碎帶中往往充填有正長斑岩脈(局部為石英斑岩脈),並發育有各種碎裂隙、角礫岩,硅化、碳酸鹽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和綠簾石化等熱液蝕變普遍。寨山-許晶山斷裂破碎帶充填螢石-石英脈,馬頭山-初家山-黃石崗破碎帶充填重晶石-石英-螢石脈。這些脈體往往見有尖滅再現現象。同時,以硅質、螢石為膠結物的角礫岩在破碎帶中常有出現。這些現象表明,斷裂破碎帶是成礦前構造,在成礦時和成礦後均有過活動。斷裂破碎帶是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和賦礦空間。區內北西向張扭性斷裂破碎構造不發育,往往為正長斑岩和石英斑岩所充填,局部為重晶石-石英脈所充填,未見螢石礦。
控制華河螢石礦寨山礦段礦體的為一明顯的斷裂破碎帶,這一斷裂破碎帶位於寨山至方劉田一帶,成NE-SW向延伸,傾向約307°,傾角一般為65°~70°,地表破碎帶長達1km,螢石礦體賦存於斷裂帶中。斷裂破碎帶是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和容礦空間。
3.岩漿岩
區內岩漿岩主要岩性為正長斑岩,其次為石英斑岩和硅質脈岩。正長斑岩多沿北北東向壓扭性斷裂破碎構造帶分布,呈脈狀產出;石英斑岩,主要見於許晶山一帶,多數沿張扭性斷裂破碎帶分布,呈岩株及岩脈產出;硅質脈岩,主要發育於壓扭性斷裂破碎帶中,呈厚薄不一大小不等的脈狀切穿各種圍岩,並切穿螢石礦且彼此穿插,據野外觀察,認為至少有3次脈動,並在成礦前後均有活動。
圖5-6 湖北省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區地質略圖
(據中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604地質隊,1972)
1—人工堆積;2—螢石礦(脈);3—正長斑岩;4—礦脈產狀;5—第四系殘坡積及沖洪積物;6—螢石-重晶石礦脈;7—石英斑岩;8—礦山;9—太古宇白雲斜長片麻岩;10—石英脈;11—片理產狀
(二)礦床特徵
1.礦體特徵
華河螢石礦床寨山礦段螢石礦體有主礦脈礦體和分支礦脈礦體兩個螢石礦體。礦體形態、產狀受構造破碎帶控制。從平面看,呈較復雜的分支復合之脈狀(圖5-7)。從剖面看,呈八字形分脈狀,總體產狀變化不大,傾向307°左右,傾角65°左右(圖5-8)。
圖5-7 湖北省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床地質示意圖
(據吳自強等,1989)
1—人工堆積物;2—第四系浮土;3—太古宇白雲斜長片麻岩;4—太古宇綠泥斜長片麻岩;5—斷層角礫岩;6—正長斑岩;7—石英脈(或硅質帶);8—螢石礦床
主礦體(主礦脈)沿破碎帶上盤分布,總長約1000m,地表出露長約330m,連續出露。地表出露厚度平均6.70m,最厚達10m。向兩端變窄趨於尖滅。經深部工程揭露,隱伏的盲礦體繼續向SW方向延伸,並逐漸尖滅,盲礦體部分長約670m。礦體平均延伸約145m,並以分叉狀向深部逐漸尖滅(圖5-8)。
分支(礦脈)礦體 沿破碎帶下盤分布,礦脈形態較復雜,總體產狀與主礦脈大致相同,傾向307°左右,傾角較陡,70°左右。礦脈具明顯的膨脹狹縮和「尖滅再現」現象,並在礦脈轉折處,沿裂隙方向出現礦脈「尾巴」。礦體水平厚度最大8m,一般5~7m,礦脈總長250m左右,向深部尖滅。
2.礦石特徵
(1)礦石類型
礦石類型 以螢石型為主,其次為螢石-重晶石型。
礦石自然類型 本區螢石礦石分為塊狀礦石、似條帶狀礦石及角礫狀礦石等。
(2)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 以中粗粒結構為主(往往具程度不同的壓碎結構),次為不等粒變晶結構、似斑狀結構。
圖5-8 紅安縣華河螢石礦床108線剖面圖
(據吳自強等,1989)
1—人工堆積物;2—白雲斜長片麻岩;3—正長斑岩;4—斷層角礫岩;5—螢石礦體
礦石構造 以塊狀構造為主,次為似條帶狀構造、角礫狀構造。
(3)礦物組成及化學成分
礦物組成 礦石呈半透明和不透明,以白色—淡綠—綠色為主,其次為淺黃色、淡紫—紫色(往往在礦體邊部見到)。礦物成分簡單。有用礦物為螢石,呈半自型—自型晶粒,粒徑1mm至數十毫米不等,多數為3~10mm,具三組斜交解理,部分螢石晶粒中含鈦礦物(榍石、金紅石)和鋯石的包裹體。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玉髓,有時含圍岩碎屑。石英一般佔25%~30%,呈他形半自型粒狀充填於螢石晶隙間,或呈放射狀圍繞螢石晶體生長,或呈脈狀切穿螢石,或呈膠結物膠結角礫狀螢石。螢石與石英的共生關系說明,在產出規模較大而氣熱作用較穩定的環境下,螢石主要結晶期早於石英,但在產出規模較小而驟然冷卻的環境下,則往往以石英結晶開始,螢石生成較晚。
化學組成 礦石化學成分以CaF2,SiO2為主,占總含量的95%以上。有益組分 CaF2,在礦石中一般含量為79%左右,最低20%,最高可達95%。螢石礦品位隨礦體的逐漸尖滅而逐漸降低。寨山礦段螢石礦體品位變化系數為16.90%,礦體品位變化均勻。
主要有害雜質為SiO2,其含量變化與CaF2含量的變化成反比函數關系。其他有害雜質為Fe2O3,CaO,BaSO4,S,P等。
三、礦床成因
該螢石礦床礦體賦存於斷裂破碎帶中,受斷裂構造控制,圍岩蝕變強烈,礦體產於同源岩漿岩(正長斑岩)附近,礦體與正長斑岩、石英斑岩等脈岩在空間上的一致性和礦脈生成時的滯後性,說明晚期岩漿熱液與成礦的密切關系,分析認為,該礦床屬於岩漿期後中低溫熱液充填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