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
A. 2011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A題怎麼做
今年做B 題的多,其實A題簡單。
找到相似的問題,相似的論文,模仿一下,就行了
本科生不要苛求創新。
B. 連圖及綜合訓練提交成果及要求
1.地質圖1張抄
包括地質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3張圖按規范置於1張成果圖中,提交電子成果圖的應同時提交作圖源文件及JPG電子文件。也可以選擇提交手工繪制的紙質成果圖件。
圖8-1 綜合地層柱狀示例圖1
圖8-2 綜合地層柱狀示例圖2
圖8-3 希力格特幅地質連圖區
(據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組委會)
2.連圖區簡要地質總結1份(word文檔)
實驗報告要求:按本次實驗的相關內容完成實驗,簡要地質總結盡可能圖文並茂,用相關圖件和數據佐證實驗作業中的主要觀點。
圖8-4 興隆縣幅地質連圖區
(據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組委會)
思考題
1)地質連圖中最主要的連圖方法是什麼?
2)如何合理選擇圖切剖面位置?繪制圖切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地質圖幅的地質總結編寫有哪些主要內容?
C.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獲獎信息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團體獎名單
團體一等獎:成都理工大學
團體二等獎:桂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
團體三等獎:東華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技能綜合應用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一等獎
48
程志國、尤敏鑫、趙佳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二等獎
16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6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二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二等獎
32
肖萬峰、李曉鳳、郭鳳霞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41
朱存金、陳靚穎、潘軍利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三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三等獎
33
田恆次、孫金強、曹長國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34
楊晨英、宋 炯、王鵬飛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45
楊維文、李 平、楊興越
新疆大學
三等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三等獎
47
孟五一、劉 利、劉 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優勝獎
09
倪春雨、劉 文、唐軍華
成都理工大學
優勝獎
13
阮 昆、孫 冉、江 海
東華理工大學
優勝獎
19
查明高、盤小新、張 波
貴州大學
優勝獎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優勝獎
36
毛 偉、張 樂、朱 斌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7
李長政、陳雪霏、張子亞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42
朱 訊、高 雄、龍 斌
西南石油大學
優勝獎
51
王 江、魏 穎、劉洪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標本鑒定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一等獎
09
倪春雨、劉 文、唐軍華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二等獎
16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二等獎
29
張育芳、羅智勇、黃宇兵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二等獎
36
毛 偉、張 樂、朱 斌
西北大學
三等獎
05
趙曉燕、孫 羽、楊李紅
長安大學
三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三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三等獎
20
趙鳳其、陳正山、楊 慰
貴州大學
三等獎
31
張鳳壘、時 晨、王 康
山東科技大學
三等獎
38
付 玲、南 雲、李智超
西北大學
三等獎
49
姜高磊、梁 蕾、桑 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三等獎
51
王 江、魏 穎、劉洪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優勝獎
04
陳 靜、袁學銀、付宛璐
北京大學
優勝獎
15
藍冬妮、李群芳、陸元芬
桂林理工大學
優勝獎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優勝獎
26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優勝獎
37
李長政、陳雪霏、張子亞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58
姜 爽、張佳佳、程 呈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優勝獎
61
欒東肖、宋丙慧、程俊陽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鑽井岩心地質編錄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一等獎
33
田恆次、孫金強、曹長國
石家莊經濟學院
二等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二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1
荀志國、武立軍、張志浩
河海大學
二等獎
31
張鳳壘、時 晨、王 康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32
肖萬峰、李曉鳳、郭鳳霞
山東科技大學
三等獎
19
查明高、盤小新、張 波
貴州大學
三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三等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44
梁 靜、吳夢陽、文 馨
西南石油大學
三等獎
45
楊維文、李 平、楊興越
新疆大學
三等獎
54
王首同、王 恆、陸 鹿
中國礦業大學
三等獎
59
楊 茜、宋澤章、王丙鋼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優勝獎
06
張蘇楠、劉 通、汪曉偉
長安大學
優勝獎
07
孟德明、康 珍、姜 超
長安大學
優勝獎
20
趙鳳其、陳正山、楊 慰
貴州大學
優勝獎
22
路文龍、曾賢友、吳金凡
河海大學
優勝獎
25
楊 朋、盧春江、吳曉東
湖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30
尹靈強、皮宏章、尚 衛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優勝獎
35
張騰蛟、張 倩、張 龍
石家莊經濟學院
優勝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56
閆永剛、陳國輝、鄭 蕾
中山大學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綜合地學知識與技能競賽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二等獎
熊 波、倪春雨、張夏楠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肖萬峰、郭鳳霞、時 晨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張寶森、劉 棟、趙佳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三等獎
楊晨英、田恆次、張騰蛟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李 雨、曹斌風、馬 微
西北大學
三等獎
曾 磊、鮮海洋、張 雄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李專鉷、鄧福理、鍾福軍
東華理工大學
三等獎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D. 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需要學習哪些軟體,還有什麼時間開始
地質作圖的各種軟體,實在不會就用coreldraw,還有就是21號出發,27號回(我們學校)
ps:親,你是哪個學校的啊?
E. 求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具體獲獎情況
我知道我們學校的獲獎情況,給你看看吧!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版賽於日前落下帷幕。本次競賽共權分「地質技能綜合應用」、「野外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標本鑒定」、「地學知識競賽」四個單元。中國海洋大學選派的地質學專業2009級張玉祥、王愛美、王群、李朝陽、馬珊和高星華6位同學組成兩支代表隊參加了本次競賽,榮獲單元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並獲團體三等獎(總排名第九),劉東生老師獲得優秀教練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
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聯合主辦,旨在激勵大學生學習和運用地學知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地學教育改革,提高地學人才培養質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來自全國39所院校、104個參賽隊的30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次競賽。
F. 全國大學生第二屆地質技能大賽開賽地點和時間
北京大學和中國地大北京承辦 九月份
G. 發展規劃與國內合作辦學
一、概況
2012年,發展規劃處的主要工作有:對學校發展規劃進行研究、論證、修訂,推進各項規劃落實;協調落實兩部共建協議,繼續擴大國內合作辦學領域,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參與校慶工作,負責和協助完成「摺子工程」相關重點任務;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二、常規工作
1.修訂完善發展規劃。根據教育部對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反饋意見,充實完善相關內容;配合相關牽頭單位,修訂各專項規劃和學院規劃。
2.啟動大學章程編制調研。貫徹落實《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啟動學校章程編制工作前期學習調研,參加教育部相關培訓。
3.推進國內合作辦學工作。負責兩部共建協議落實、教育部與國家海洋局共建學校涉海學科協議落實情況等相關材料的起草和報送。協調學校與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華電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石河子大學、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雲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沈陽地質調查中心簽署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協議。
4.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工作。組織簽署兩校年度對口支援工作計劃。落實教育部「西部受援高校教師和管理幹部進修鍛煉項目」,負責青海大學進修教師的生活與學習。與研究生院和相關學院協作完成2012年度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定向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1名)的接收工作。組織2013年度定向培養研究生單獨招生指標申報工作。繼續幫扶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碩士點建設,提供參考資料,組織教師赴青海短期授課。
5.積極謀求拓展辦學空間。根據學校統籌部署,負責與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四川現代教育集團,溝通協商德陽校區籌建事宜;按照學校積極拓展辦學空間的發展要求,繼續加強與北京市有關方面的聯系,實地考察了房山、延慶、門頭溝等區縣適宜地塊。
6.協調長城學院辦學事宜。代表學校與長城學院及長城學院投資方就相關合作辦學事宜進行溝通,維護學校合法權益,支持長城學院穩定發展。
三、校慶工作
1.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按照學校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要求,發展規劃處負責起草向上級單位匯報的文稿及重大活動的領導講話,包括向上級領導匯報、公告、致辭、賀信、賀電、題詞、答謝信等40餘項重要文稿內容或基本材料的起草、准備工作,以及在校慶大會、地學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等活動中,學校主要領導的報告和致辭。
2.教育基金會籌建及接受捐贈工作。按照學校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要求,由發展規劃處牽頭,協同相關部門共同完成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籌備工作,負責編寫、提交相關申請材料並協調有關事宜。2012年6月6日獲得基金會法人證書並開設銀行賬號接受資金捐贈。校慶期間,在財經處、後勤處等配合下,完成接收社會捐資捐物管理工作。全年共接收貨幣捐贈10863340元、實物捐贈130項。
3.辦學成就展承辦工作。按照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要求,發展規劃處和校慶學術交流組承辦「十五」以來辦學成就展工作。成就展於2012年10月18日揭幕,為期8天,貫穿校慶重要活動全過程。成就展分為「繪制藍圖、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合作交流、黨的建設、辦學條件」8個板塊,集中展示學校2002~2012年主要辦學成果和師生員工工作學習風貌。
4.協助校慶其他相關工作。按照60周年校慶工作「摺子工程」要求,發展規劃處負責和協助校慶摺子工程工作14項,除上述工作外,還包括向上級領導匯報60周年校慶工作、60周年校慶大會組織工作、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相關工作、地學人才培養論壇相關工作、來賓邀請和接待工作、招待和答謝宴會有關工作、紀念品宣傳品製作和發放工作、校史館新館建設有關工作、宣傳片和畫冊製作工作、校慶宣傳報道工作及舉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
四、附表
表1 2012年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貨幣捐贈收入明細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表2 2012年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貨幣實物捐贈清單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H.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簡介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簡介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68 文章錄入:admin 〕
1、數模競賽的起源與歷史
數模競賽是由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1985年發起的一項大學生競賽活動,目的在於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精神及合作意識,推動大學數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我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數學學會主辦、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屆的通訊競賽。其宗旨是:創新意 識、團隊精神、重在參與、公平競爭。1992載在中國創辦,自從創辦以來,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協會的得力支持和關心,呈現出迅速的發展發展勢頭,就2003年來說,報名階段須然受到「非典」影響,但是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的637所院校就有5406隊參賽,在職業技術學院增加更快,參賽高校由2002年的1067所上升到了2003年的1410所。可以說:數學建模已經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課外科技活動。
2、什麼是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是「對現實的現象通過心智活動構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用的特徵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號的表示。」從科學,工程,經濟,管理等角度看數學建模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並「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工具。顧名思義,modelling一詞在英文中有「塑造藝術」的意思,從而可以理解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去考察問題就會有不盡的數學模型,從而數學建模 的創造又帶有一定的藝術的特點。而數學建模最重要的特點是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多次修改模型漸趨完善的過程。
3、競賽的內容
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普通高校的數學課程。題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4、競賽的步驟
建模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不可能用一些條條框 框規定出各種模型如何具體建立,這里只是大致歸納一下建模的一般步驟和原則:
1)模型准備:首先要了解問題的實際背景,明確題目的要求,收集各種必要的信息.
2)模型假設:為了利用數學方法,通常要對問題做必要的、合理的假設,使問題的主要特徵凸現出來,忽略問題的次要方面。
3)模型構成:根據所做的假設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構造各種量之間的關系把問題化
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數學方法來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數學問題,此時往往還要作出進一步的簡化或假設。為數學問題,注意要盡量採用簡單的數學工具。
5)模型分析:對所得到的解答進行分析,特別要注意當數據變化時所得結果是否穩定。
6)模型檢驗:分析所得結果的實際意義,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實際,如果不夠理想,應該修改、補充假設,或重新建模,不斷完善。
7)模型應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須在實際應用中才能產生效益,在應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5、模型的分類
按模型的應用領域分類
生物數學模型
醫學數學模型
地質數學模型
數量經濟學模型
數學社會學模型
按是否考慮隨機因素分類
確定性模型
隨機性模型
按是否考慮模型的變化分類
靜態模型
動態模型
按應用離散方法或連續方法
離散模型
連續模型
按建立模型的數學方法分類
幾何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圖論模型
規劃論模型
馬氏鏈模型
按人們對事物發展過程的了解程度分類
白箱模型:
指那些內部規律比較清楚的模型。如力學、熱學、電學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問題。
灰箱模型:
指那些內部規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還不同程度地有許多工作要做的問題。 如氣象學、生態學經濟學等領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
指一些其內部規律還很少為人們所知的現象。如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問題。但由於因素眾多、關系復雜,也可簡化為灰箱模型來研究。
6、數學建模應用
今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以下諸多方面,數學建模都有著非常具體的應用。
分析與設計 例如描述葯物濃度在人體內的變化規律以分析葯物的療效;建立跨音速空氣流和激波的數學模型,用數值模擬設計新的飛機翼型。
預報與決策 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指標的預報、氣象預報、人口預報、經濟增長預報等等,都要有預報模型。使經濟效益最大的價格策略、使費用最少的設備維修方案,是決策模型的例子。
控制與優化 電力、化工生產過程的最優控制、零件設計中的參數優化,要以數學模型為前提。建立大系統控制與優化的數學模型,是迫切需要和十分棘手的課題。
規劃與管理 生產計劃、資源配置、運輸網路規劃、水庫優化調度,以及排隊策略、物資管理等,都可以用運籌學模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