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荊門地質局

荊門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2-13 10:00:12

㈠ 荊門周邊有哪裡風景好點的,好玩點的

荊門景點大全:如果喜歡能否給個採納謝謝

1、明顯陵AAAA

景區內森林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景區主要以自然景觀、奇特的溶洞、山岩、藤蔓為特色,體現了參與性,健身性。主要游覽景點有:王莽洞軍旅探險、藏佛洞、篡峰寺遺址、蝴蝶鏡潭、石倉雨林爬山攀岩等,被譽為「生態保健園,天然健身房」。王莽洞相傳為西漢末年王莽龜息待機藏金之穴,洞深達千米,幽深莫測,入口奇特懸妙,是一個充滿神奇和驚險的旅遊勝地。荊門市王莽洞風景區開放時間7:00-18:00荊門市王莽洞風景區門票價格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通票:50元/人(含王莽洞、石倉雨林、藏佛洞、神龍山莊等景點)荊門市王莽洞風景區天氣情況最佳出遊時間:荊門地處湖北中部,位於南北氣候過渡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平均氣溫約為17℃,氣候溫暖濕潤,春季氣候多變,夏季雨水集中,秋季最適合出遊。王莽洞洞口垂直而下,深達千米,洞中大景16個,小景48個,大小鍾乳,奇形怪狀,色彩斑斕;洞中有洞,

㈡ 荊門市605高中怎麼 樣

荊門市605高中是荊門教育局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辦學歷史37年,位於荊門市航空路西端的605研究所內(18路、28路公共汽車終點站下車),距市中心2公里。605研究所知識分子雲集,科研氣氛濃厚,周邊沒有工廠、游戲機室、網吧等外界干擾,東寶分局海慧派出所就設在學校門口,校園風景優美,青松圍繞,幽雅靜謐,四季花香,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環境。
辦學理念超前:
辦學原則:堅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原則。
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溝通,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給予學生終身難忘的教育,培養學生和諧發展的能力。用教師對學生的尊敬、理解、信任、寬容和熱愛,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熱愛學習的情感和自信心。
育人目標:「德智雙全,文理兼通,學創俱能,身心兩健」。
莊重承諾:視質量如生命,視家長為上帝,視學生如親子。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保證成績優秀者考上大學,保證基礎薄弱者有所提高,保證學生品行健康發展。
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現有專任教職工54名。有30人次獲航空部優秀班主
任和先進教師稱號, 18人次在各級別的優質課競賽中獲獎,20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市、部級刊物上發表,28篇論文在論文交流和評比中獲獎。2004年被評為中國航空工業基礎教育先進學校。同年被確立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實驗基地,2004---2005年,學校參加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與實踐,2005年,學校被確立為素質教育研究實驗學校。
課堂教學扎實:
學校致力於針對行為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基礎相對欠缺的中低層次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全體教師通過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和分類輔導,採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教學方略,努力實現低進高出。在課前准備上,教師做到用心鑽研教材,用心分析學生,用心設計教學方法,用心書寫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強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做到基礎知識扎實練,重點知識突出練,關鍵問題反復練,易混問題對比練,保證學生每次課都能學有所獲,不斷提高。
高考成績突出:
自2003年起,學校連年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目標任務,為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等各類高校輸送了大量人才。同時我校體育高考成績斐然:連續四年體育專業過線率都在90%以上,體育本科升學率都在70%以上,幫助一批批文化成績基礎薄弱但具有體育潛質的學生圓了大學夢。
學校管理科學:
准軍事化管理:學生憑校牌出入校園,全封閉式管理。學校堅持班主任「五到位」和「學生全天考勤」制,每天有4名教師和8名保安24小時值勤,每晚有3名管理員和4名教師陪寢,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全部網路於學校的監督、指導、服務之下。海慧派出所與我校共建了「警校聯合治安室」,學生的在校安全有絕對保障。
注重人文關懷:學校倡導理解教育,常年開展師生談心活動,教師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態平等地對待學生,常年開展師生談心活動,確立師生幫扶對子,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樹立理想,努力學習。通過心理輔導報告會、主題班會、戶外遠足、電影欣賞等活動,調適學生心理,增強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實現學生品格升華。
預防重大違紀:學校對學生逃學上網、聚眾打架等重大違紀現象十分重視。採用專題報告會、校園大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其危害,積極預防了重大違紀事件的發生,同時學校制定了學生管理補充規定用以約束學生行為,使我校學生嚴重違紀事件得以杜絕。
收費標准合理:學校每學期按荊門教育局、荊門物價局下發的文件所規定的學雜費標准實行一次性收費,中途不再收費。

㈢ 荊門市國土資源局的地理位置

地址:象山二路9-1號

㈣ 荊門市二級以上醫院有哪些

福州醫院是兩個以上的!福州總醫院,省立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福州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第六醫院,第七醫院...

㈤ 陸緣坻主要聚磷區基底構造古地理概況和地形地貌特點

一、鄂西聚磷區

鄂西聚磷區北以東西向展布的青峰-襄樊-廣濟深大斷裂與秦嶺地槽分界。斷裂以南包括興神保磷礦(興山縣、神農架林區和保康縣)、宜昌磷礦和荊襄磷礦三大礦集區分布的地區稱為鄂西聚磷區(圖3-3)。

鄂西地區由新元古界武當群、神農架群、崆嶺群、楊坡群組成的構造層經晉寧(雪峰)運動形成較為開闊的地台邊緣褶皺帶,澄江運動除繼承NE-SW向擠壓作用外,又新生有SN向與NW-SE方向的擠壓應力,使陡山沱期沉積基底構造與地形地貌復雜而多樣化,具備上一節陸緣坻基本特徵中第四條所有構造-古地理特點,區內有古陸(島)(武當古島)、有規模較大的短軸水下隆起(神農架隆起、黃陵隆起、報信坡隆起)、有規模較小的成群分布的背向斜(褶皺)或次級隆起與凹陷(圖3-4),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是三個規模較大的水下隆起東側有成群NW向背、向斜帶並與之銜接,有的形成聯合弧形構造帶,正是這樣復雜多樣的構造古地理,控制了磷塊岩的大量沉積,分別形成興神保、宜昌和荊襄三大礦集區,鄂西聚磷區無論是地域面積還是礦石蘊藏量,均居揚子地塊九大聚磷區之首。

綜上所述,鄂西聚磷區陡山沱組沉積的基底構造復雜多樣,豐富多彩,按性質和規模大體可分為三級(類),第一級以武當古陸(島)及其南北兩側坳陷和EW,NW向斷裂為基本構造古地理格局,第二級是有神農架、黃陵和報信坡三個規模較大的水下高地(古隆起區),第三級是在上述三個較大水下高地東側發育成群的北西向(少數東西向)次一級的背、向斜(褶皺)並在接觸部位形成聯合弧形構造的構造-古地理景觀(圖3-4),當來自東偏南方向的上升洋流抵達後,所攜帶的磷等物質滯留下來,尤其遇到神農架、黃陵、報信坡三個規模較大隆起及其東側成群的背、向斜帶(次級隆起與凹陷)這樣的復雜地貌地帶,導致磷集中大量沉積。神農架隆起東側與北側的背、向斜帶形成興神保礦集區、黃陵隆起東側背、向斜帶形成宜昌礦集區,報信坡隆起東側背、向斜帶形成荊襄礦集區。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控礦(找礦)模型。

圖3-3 鄂西聚磷區區域地質圖

(據湖北省地礦所,1985)

圖3-4 鄂西聚磷區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古構造略圖

(據湖北省地礦所,1985,修改補充)

1~3—東西向構造帶:隆起帶軸線、凹陷帶軸線、壓性或壓扭性斷裂;4~6—北西向構造帶:隆起帶軸線、凹陷帶軸線、壓性或壓扭性斷裂;7~9—東西向構造與北西向構造的聯合弧形構造帶:隆起帶軸線、凹陷帶軸線、壓性或壓扭性斷裂;10—北東向構造對北西向構造的橫跨復合構造帶:凹陷帶軸線;11—古陸;12—海侵方向;13—沉積等厚線;14—斷裂編號;15—隆起與凹陷編號;16—較大規模隆起編號;17—沉積相界線

斷裂名稱:①馬坡斷裂;②白河-襄樊斷裂;③青峰斷裂;④九道-陽日斷裂;⑤清泉斷裂;⑥板橋斷裂;⑦霧渡河斷裂;⑩天陽坪斷裂

隆起與凹陷名稱:①鄖西-丹北-襄樊凹陷帶;②武當山隆起;③報信坡隆起帶;④清泉-荊門凹陷帶;⑤鐵匠埡隆起;⑥曉峰凹陷;⑦蓮沱隆起較大隆起名稱:Ⅰ神農架隆起;Ⅱ黃陵隆起;Ⅲ報信坡隆起

鄂西聚磷區陡山沱期總的地理地貌景觀是西北部毗鄰武當古島,地勢較高,保康茅山岩與黃陵背斜北翼之間時而出露海平面,遭受剝蝕,向東部和南部漸低。中部馬良-仙居地區為寬緩的水下隆起(報信坡隆起),陡山沱組只有幾十米厚的沉積,而其南北兩側和東部凹陷區沉積厚度達200~300m(圖3-5)。表明聚磷區基底構造與古地理地貌的復雜性,這一特點在具體磷礦區也表現得十分清晰,下面以興神保磷礦區為例說明之。

興神保磷礦區陡山沱組沉積基底為神農架群變質岩系,澄江運動造成礦區東部NNE向寬緩隆起與坳陷帶及斷裂構造,北部為E-W向褶皺與斷裂,中西部形成局部小型凸起與窪陷,構造運動來自SN向擠壓應力,使基底構造更趨復雜,成就了陡山沱期東、西、北、中各個不相同的復雜的構造格局,僅選擇東部和中部局部地區進行概述,其復雜程度即可見一斑。

圖3-5 鄂西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古地理略圖

(據黎蔭厚並修改,1984)

1—泥質粉砂岩;2—灰岩;3—白雲岩;4—礫岩;5—含鉀磷頁岩;6—磷塊岩礦層;7—相界;8—陡山沱組等厚線

東部南北長11km,東西寬3.5km范圍內,有白竹、鄭家河和瓦屋三個礦區(圖3-6,圖37)。三個礦區距離較近,含磷岩系地層組成、厚度等基本一致。北部白竹,鄭家河礦區與南部瓦屋礦區中間為NNE向展布的「S」形古隆起帶。白竹與鄭家河礦區分布於隆起帶北西側,瓦屋礦區分布在南東側。含磷岩系底部粉砂質炭質泥岩沿隆起帶兩側逐漸加厚,在白竹礦區發現泥岩滑坡捲曲構造,滑動方向為NNW向,瓦屋礦區亦發現滑坡構造,滑動方向指向SE。磷塊岩沉積在隆起帶兩翼,隆起帶中央相變為細晶-粗晶白雲岩,磷塊岩缺失,只有層位意義,表明隆起帶為基底高地,磷塊岩沉積於基底窪地及其與基底高地過渡帶。

中部武山地區,在25km2范圍內的武山磷礦陡山沱組沉積了長約4km,寬約1.2km的兩個小的窪陷(圖3-6)。

上述東部與中部這種復雜的古構造和古地形地貌特點,反映了鄂西聚磷區成礦的構造-古地理特點。

二、黔中聚磷區瓮福磷礦

磷礦分布於白岩-高坪背斜(基底高地)兩翼,背斜呈NNE-SSW向展布,北部白岩礦區包括玉華、王家院、大塘、穿岩洞和新橋五個礦區,南部包括磨坊、小壩、大寨和英坪四個礦區(圖38)。北部白岩礦區礦層傾角,在背斜西翼為25°~35°,東翼為60°~75°,南部高坪礦區礦層傾角較小,背斜兩翼近似,均小於20°。白岩礦區北部玉華礦段下礦層向南變薄,至王家院和大塘礦段北部缺失,表明下層礦沉積時,此處隆升為古地形凸起區。

圖3-6 鄂西興神保地區磷礦地質圖

圖3-7 白竹-瓦屋礦區構造與古地理

1—推測岸線或隆起;2—水下滑坡方向;3—不對稱波痕反映的水流方向;4—斜層理傾向;5—疊層石傾向

三、黔中聚磷區開陽磷礦

磷礦分布於洋水背斜(基底高地)兩翼,背斜呈NNE-SSW向展布,包括溫泉、兩岔河、極樂、沙壩土、用沙壩、馬路坪和牛趕沖七個礦段(圖3-9)。全礦區南北長17.5km,東西寬4.5~5.7km,背斜核部出露板溪群青江組變質岩,翼部依次為震旦系、寒武系。含磷岩系以馬路坪礦段剖面為代表,將其合並為上下兩個岩性段,下部為砂岩段,其厚度由北向南逐漸變薄,粒度變粗,北部溫泉礦段厚近18m,中部極樂礦段厚11m,到南部用沙壩礦段變為7m,表明南部古地形高於北部。

圖3-10顯示,開陽磷礦是由黔中隆起圍限的一個半封閉凹陷,凹陷中部存在次一級的NNE向洋水隆起。總的構造古地理景觀為呈NE向展布的三隆兩凹的格局,而且洋水隆起又是不對稱性隆起,其西翼較陡,東翼寬緩,因此東部凹陷形成的礦床規模遠遠大於西部凹陷。黔中水下隆起在含磷岩系沉積初始階段暴露於水面,提供陸源砂質,形成磷礦層下部砂岩段地層;上部磷礦段,全區礦層厚度平均7m左右,厚度無明顯變化,表明下部砂岩段沉積於窪陷區,「填平」後全區又沉積7m厚的磷礦層,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礦層,全礦平均品位(P2 O5)在34%~36%之間。

圖3-8 貴州瓮福磷礦礦段劃分示意圖

圖3-9 貴州開陽磷礦地質略圖

四、滇東礦集區

滇東礦集區北起巧家,南至華寧,為一巨大礦集區,區內基底構造與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有成群的隆起與凹陷,控制含磷岩系沉積體的幾何形態(圖3-11)。

五、昆陽-海口磷礦

1)海口磷礦鳴矣河礦段的上礦層(相當於第四章第一節標准剖面第六層)下部,局部見到滑坡形成的捲曲構造,滑坡方向 NNE20°左右,表明含磷岩系沉積時,此處 SSW 方向有古微地貌凸起存在。

2)水下隆起。昆陽磷礦與海口磷礦之間存在一近E-W向展布的水下隆起帶,現代表現為香條沖背斜(圖3-12),經勘探證實,兩地含磷層厚度沿水下隆起帶的斜坡方向逐漸增厚,礦層沿斜坡傾斜方向,每延伸1000m,增厚1~2m(1‰~2‰的增厚率)(曾允孚等;1987),而且昆陽磷礦區臨近水下隆起軸部的局部地段下礦層缺失,底板頂面見風化殼,表明水下隆起局部曾露出水平面又沉降接受沉積。

3)昆陽二街與梅樹村之間存在一穹狀高地,高地缺失下礦層及以下各層(見第四章第一節標准剖面1~4層),第五層即上下礦層之間夾層含火山灰磷質水雲母黏土岩直接覆蓋在下伏小歪頭山段之上,而且底板有薄層鐵質風化殼(張朝顯,1982,工作交流中口述),表明穹狀高地為基底高,並在下層礦沉積前間歇性暴露水面。

圖3-10 黔中隆起圍限的磷塊岩盆地示意圖

(據中化貴州地勘院,2009)

對比鳴矣河、昆陽與王家灣NW-SE 向三個剖面,鳴矣河剖面厚22.5m,昆陽中誼村剖面厚11.6m,王家灣剖面厚54m,按大地水準面控礦原則,以大海段頂面做水準面,明顯看出昆陽地區為古地形高地,其NW和SE逐漸降低,地層變厚。

4)昆陽磷礦局部在28m范圍內,有2m深的窪坑被磷塊岩填平(圖3-13)。

六、雲南安寧縣草鋪磷礦

草鋪磷礦基底地形還要復雜些,有的地段磷塊岩直接沉積在白雲岩形成的喀斯特地形之上,喀斯特溶蝕地貌溶洞深一般幾米,最深達18m,磷塊岩厚度代表溶蝕坑的深度,局部地段磷塊岩厚度從0m至幾米,在2m距離內厚度可達7m,表明古地形地貌特點。

七、遼東-吉南聚磷區

上述磷塊岩成礦的特定的構造-古地理環境,不僅上揚子區陡山沱期與梅樹村期磷塊岩所獨有,華北地台東至南緣早元古代錦屏期磷塊岩(磷灰岩)也有類似特點,華北地台東至南緣早元古代錦屏成磷期是我國三大成磷期之一,沿鄂東—蘇北—遼東—吉南(再向東延伸至朝鮮金策)4000km的巨大「S」形成礦帶,各地含磷岩系地層厚度差異較大,這與基底背、向斜構造及古地形有關,構造坳陷幅度大或地形凹陷大的地區厚度大,反之厚度小。鄂東與皖南地區含磷岩系地層厚度大,達850~1280m,鄂東大悟地區厚度250~850m,蘇北海州地區230~450m,遼東甜水604m,吉南渾江地區428.1m。這種構造隆起與坳陷及地形的凸起與凹陷,不僅在幾百至幾千千米的巨大成礦帶如此,就是在幾十千米長,乃至幾百米的礦區內也表現得豐富多彩,例如,吉南渾江北岸珍珠門組(相當於錦屏組),沿礦帶自西向東在30km長的范圍內依次有6個古地形凹陷區,形成6個礦區(圖314),其含磷岩系厚度分別為:旱蔥溝30~40m,黑溝200m,大頂子-珍珠門240~260m,板石溝450~550m,表明古地形凹陷的不同。就是某一個磷礦區,古地形窪地控制磷礦的沉積也常表現得很明顯,例如,遼東甜水磷礦,堆積在一個長800m,深190m的小型窪地中(圖3-15),經勘探查明為一中型礦床。這類小型窪地是古地形的窪地,而不是同沉積構造沉降所形成的坳陷。

圖3-11 雲南東部早寒武世地形及磷塊岩沉積剖面圖

水平比例尺1:2000000;垂直比例尺1:1000

(據雲南省地質局第六地質隊,1977)

圖3-12 昆陽礦帶和海口礦帶地質略圖

(據錢佐國等,1981)

1—第四系;2—第三系(古近系、新近系);3—侏羅系;4—二疊系;5—石炭系;6—泥盆系;7—大海段、中誼村段;8—小歪頭山段、白岩段;9—筇竹寺組;10—滄浪鋪組;11—燈影組;12—昆陽群;13—海侵方向

圖3-13 昆陽磷礦采坑素描圖

(據錢佐國等,1984)

①硅質白雲岩;②礫屑磷塊岩;③粒質磷塊岩;④第四系

圖3-14 吉林省渾江北岸磷礦區域地質圖

圖3-15 遼東甜水磷礦東部礦段3號礦體地質剖面圖

(據何樹鴻等,1982)

1—炭質板岩及大理岩;2—變質輝長岩;3—磷塊岩、磷灰岩礦體;4—白雲石大理岩;5—變質凝灰岩;6—斷層;7—鑽孔

陸緣坻概念或者陸緣坻構造古地理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從大量實際資料中總結出來的,上述實際資料僅僅是為闡明磷塊岩成礦的構造-古地理特徵而集中列舉的例證,以後有關章節還有許多內容涉及並論證了陸緣坻獨特的構造古地理,陸緣坻構造-古地理特點可能是世界工業磷塊岩普遍的共性特徵,例如,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到南弗吉尼亞州中新生代磷塊岩沉積在上升的穹窿側翼構造凹陷中(詹姆斯等,1980),M·S·尤塞福(1965)研究層狀磷酸鹽成因時指出:含磷建造沉積時,海底成群的背斜、向斜和非構造的凹陷發育。澳大利亞中寒武世磷塊岩主要沉積在前寒武紀古陸的西南一側,佛羅里達磷塊岩產於歐卡拉背斜的東南側。王東方(1975)分析世界磷塊岩古地理指出,具體礦床的形成則主要在更次一級的凹陷或小的向斜里。朱上慶(1974)根據資料分析認為,磷礦常產於海底原有的向斜凹陷處(圖3-16)。O·K·謬尼耶夫(1979)認為,由於海水的流動性大,大部分沉積物質都「疾馳過」大陸架地帶,大陸架上的堆積主要限於海底地形的窪地和盆地。

圖3-16 磷礦沉積古地貌圖

(據朱上慶,1974)

㈥ 江漢盆地早期油氣勘查歷程(~)

1958年3月,湖北省地質局江漢平原石油普查隊成立。下屬三個地質分隊分別在平原北部、南部和沿長江一帶開展1:100萬路線概查,認為「從邊緣地層的含油性來探討平原地區,可以深信,二疊、三疊、侏羅、第三系這些可能的含油目的層在盆地內應該存在。」強調侏羅系希望最大,其次是第三系,說明在早期是把侏羅系當作主要打油對象。

同年,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904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完成了1:100萬航空磁測工作,解釋平原內部除局部地區有火成岩活動外,整體磁場平緩。並據中原石油物探大隊所做的重力、電法及地震等工作綜合解釋,初步劃分了大地構造單元,將平原分為三帶,指出西部重力負異常帶最有含油遠景,推測中新生代沉積厚約3000米以上,這樣盆地基本輪廓已勾畫出來。

4個地質分隊對盆地周邊長陽、宜昌、當陽、荊門、遠安、鍾祥、京山、崇陽、通山、蒲圻、咸寧等地進行1:20萬石油地質普查,結合物探資料解釋,初步確認鄂中的中、新生代盆地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對區域地質情況,尤其是地層層序和沉積環境有了進一步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始用中深鑽,在潛江凹陷打了第一口井(潛1井)。

年終,朱培維、陸曦初等編寫的《江漢平原石油地質普查總結報告》和1959年中原石油物探大隊成果總結報告,都認為潛江、江陵凹陷及後港凸起是最有遠景的地區。這是對江漢盆地找油首次認識上的飛躍,從此以侏羅系為平原地區找油主要目的層,轉向以白堊—第三系為主要找油目的層。

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在潛江和江陵凹陷,展開了地震面積普查和部分詳查,發現了潛江、周磯(王場)、廣華寺、沙市、資福寺、金家場等地震隆起或局部構造。

1960年末,地震五隊還在潛江凹陷初步圈定了王場構造,並提出了鑽探井位的建議,至此物探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在江漢盆地發現油氣提供了充分的地質依據。就油氣勘查而言,應該說在江漢平原大地上人們已看到希望之光!

1961年6月,湖北石油地質隊在潛江凹陷王場構造上打王1井,於老第三系周磯組中發現4層油砂,總厚6.96米。

1962年3月,地質部決定:在原湖北省地質局石油地質隊的基礎上,組建地質部第五普查勘探大隊(簡稱五普),從四川調來3008和3206兩個鑽井隊,以加強深井鑽探。地質部還決定:在中原石油物探大隊江漢工作站基礎上,組建地質部第四物探大隊,與五普並肩作戰,共同承擔江漢盆地油氣勘查任務。

1964年,四物地震普查證實了老泗港斷層(後改為潛北斷層)的存在。同年,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904隊完成了江漢盆地1:20萬航測。

在此三年時間內,五普在江漢盆地區域展開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油氣勘查,尤其是綜合物探方面的成果較為突出。人們從反復實踐中認識上得到提高,為進一步開展油氣勘探,實現油氣突破打下了基礎。在這期間,四物地震普查落實了王場和沙市背斜,更是成績顯著。但是,五普承受著外界的重大壓力,華北勝利、大港等油氣田的發現對照江漢,很自然會產生思想情緒,難怪四物、五普把這段勘查史稱做「沉悶時期」。

江漢油氣地質中還有諸多問題認識存在分歧。有認為膏鹽盆地沉積環境屬於炎熱、蒸發、氧化的環境,主要表現在地面出露的紅層和鑽井中所見的膏鹽,由此推論不利於油氣生成。甚至被稱之「膏鹽無油論」。

這段時期,五普地質人員對資料進行了大量整理,包括地面地質、井下錄井和岩心編錄等。通過整理和研究,對鹽湖盆地成油地質規律加深了認識。在此基礎上,還展開了地質問題大討論,逐步達到思想認識的統一。主要表現在把勘探目的層從侏羅系轉向第三系,把勘探選區從建南山區拉回到盆地沉積中心潛江凹陷來。

認識的發展,總是隨著客觀事實的存在和得以確認而提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指的就是這個道理。此普遍真理對地學來說也不例外。而要達到此目的,需要實踐時間,允許挫折和失敗,甚至還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1964年9月,五普3206井隊在江陵凹陷沙市構造上打江深1井時,發現了新溝咀組的含油砂岩,連同王1井所見的老第三系周磯組(後改潛江組)含油砂岩,以及石油工業部江漢石油勘探處在鍾市構造上打的鍾1井、鍾3井所見的含油砂岩,從江陵到潛江普遍分布有油氣顯示,預示著突破出油關前的重要信息,以客觀的事實說明:江漢是個含油氣盆地已是勿庸置疑的了。

從華北看江漢,至1964年前這段時間,在江漢做了大量的油氣勘查前期准備工作。已做到了三具備:有利的油氣凹陷已具備、有利的生油層已具備和有利的圈閉背斜已具備。我來江漢後對此充滿信心,油氣勘查確實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包括理論導向方面的成就,如陸曦初、田慕劬等應用地質力學理論,首次提出了潛江周磯旋卷構造體系與油氣的控制關系。這一切提醒人們把潛江凹陷列為勘查重點是最現實的。因此,有理由把這個時期過去誤認為是「沉悶時期」糾正過來,改稱之頗有成效的「准備時期」。

㈦ 回顧黃陵背斜1∶ 萬區調工作及其社會效益

李東旭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此次研討會主題是 「中國區域地質調查史的社會經濟文化作用研究」。就此命題要求,不禁令我回想起自己早在 1958 ~1961 年親自做過的第一輪區調工作。雖然時隔近半個世紀,由於印象深刻,至今幾乎每個細節還歷歷在目。至於工作成果在後來的學科發展中是否經受考驗,發揮什麼社會效益,也多少有所關注。總的感受是: 區調工作是發展地質科學的基礎; 區調圖件也是國家建設中各個領域不可缺少的基礎資料。

我國採用航空照片按蘇聯 1∶ 20 萬區調規范有計劃大面積開展區調工作始於 1958 年。此前,在天山、大興安嶺、南嶺已開始由蘇聯專家領導進行試點。1958 年春夏之交我正為馬杏垣老師助構造地質課,馬先生跟我說: 「期末課程結束,你到新疆天山十三大隊去學習,看他們如何利用航空照片填圖。」待課程考試剛結束,尚未出發,黨的 「教育為無產階級服務,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頒布。北京地質學院黨委為響應這一精神,迅速決定全院地質專業師生暑期實習全部參加區調工作。時間緊迫,馬老師又通知我暫不去新疆了,要我趕快到地質部資料局借來天山區調資料辦個小型展覽,向領隊老師簡單介紹航空照片解譯方法。然後大家就匆忙出隊,奔赴各省。

當時,我被編入由馬杏垣先生領導的湖北大隊,湖北大隊由北京地質學院普查系、石油系和北大地質系 3 個單位部分師生組成; 普查系負責竹山、谷城、南漳、宜昌、隨縣 5幅,石油系負責巴東、長陽、恩施 3 幅,北大地質系負責宜城幅; 基本覆蓋了大半個湖北省; 我被指定負責宜昌幅。考慮到各圖幅之間接圖方便,採取集中踏勘統一地層認識,鄂西北荊山中隊由李樹譽老師領隊在南章幅踏勘。正當踏勘歸來,各分隊即將進入自己圖幅開展工作之際,一場新的政治運動掀起,全民大煉鋼鐵,我被安排到圖幅外鍾祥、宜城、荊門 3 縣配合當地找鐵礦。直到 8 月份才回到自己負責的圖幅工作。次年,由於鄂西南石油系師生轉戰石油普查,他們負責的 3 幅圖提前驗收,巴東幅東部包括一窄條黃陵背斜核部的前震旦紀岩漿岩和變質岩工作不能通過。為此,當時湖北局夏湘蓉總工電報北京,要我立即到武漢,商量如果我同意承擔完成一幅完整的黃陵背斜核部地質圖,即可放走巴東幅師生離開; 宜昌幅可只做西半幅地質圖,東半幅交由石油五普隊負責。填圖面積雖然減小,內容卻比其他圖幅復雜,岩、沉、變三類岩區都有,沉積地層從震旦繫到第三系跨度也大。這幅圖只有我一個教員負責,帶著十幾位學生完成,主要依靠幾位高年級同學協助,但是,到第二年原高年級學生畢業,又換一批新同學,又要重新培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現在看來那時的同學確實水平不低,工作認真負責,現在的中科院院士陳旭就是1958 年的學生隊長; 後來中國地質大學的副校長劉玉發曾任當時的黨支書,他的組織管理能力很強,對工作順利開展發揮了很大作用。編圖、寫報告都要由學生協助; 最終成果還算不錯。經地質部區調局和省地質局領導組成的專家組按照區測規范逐條嚴格審查,正式驗收,最終獲得很高評價,認為這幅圖的質量不亞於他們剛驗收過的蘇聯專家領導的韶關幅。這是同時驗收的幾幅圖中的最高分。時隔幾十年後,回憶那時的工作相當艱苦,正值三年困難時期,野外工作吃糠咽菜、忍飢挨餓,上山帶著炒麵和喂牲畜的豆餅,爬不動山時,才能吃一兩口 「加油」; 沒有大路和交通工具,身負行李、資料、圖筒、標本、樣品、馬燈、陶沙盤,邊爬山、邊觀測、填圖記錄和取樣。但所獲的區調成果還是在地質科學研究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作用。參加這項工作的兩位當時的學生鄧運松和金靜波已先我而去,當時一位負責變質岩,一位負責岩漿岩,他們工作非常認真負責,為這個圖幅高質量完成作出了重要貢獻。現藉此文,順作緬懷和告慰。簡而言之,這次區調工作是在極不尋常年代度過的。不僅任務艱巨,工作條件艱苦,而且還有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總結宜昌幅 ( 或黃陵背斜) 1∶ 20 萬綜合區調成果發揮的社會效益,可概括為以下 4個方面。

1. 填補了地質圖空白區,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提供了工程地質和區域穩定性評價基礎資料

大家知道,1956 年毛主席橫渡長江在水調歌頭詞中曾寫道: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就意味著武漢長江大橋完成後,將要建三峽大壩。長辦已開始籌劃長江三峽工程,1958年地質部直屬的三峽水文隊也開始沿江勘察選址,當時依據的地質圖還是 1924 年李四光、1925 年趙亞曾、謝家榮等做的沿江地質圖; 黃陵背斜北部還是大片空白區。對於三峽工程來說,急需一張新的完整的包括外圍的區域地質圖。當時三峽水文隊總工胡海濤對我說: 他非常希望有一張正規的完整的地質圖,因為三斗坪壩址、南津關壩址都在我們的圖幅內,外圍的霧渡河斷裂也在我們圖幅內。另外,與我們工作同步進行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地質勘察,也到我隊搜集資料。總之,這次區調填圖,不僅填補了一部分全國地質圖的空白,同時也為三峽工程提供了第一張正規的區域地質圖。

2. 一系列新的發現,深化了基礎地質研究

( 1) 提出取消 「美人沱片麻岩」層位,建立 「崆嶺群」

此前三峽地區前震旦系地層劃分大都是根據李四光先生 ( 1924) 建立的三斗坪系,劃分為: 黃陵花崗岩、美人沱片麻岩、崆嶺片岩 3 套層位。通過我們大面積填圖,發現原來的美人沱片麻岩實質上是崆嶺片岩和黃陵花崗岩接觸部位的混合岩,混合岩中基體的原岩與崆嶺片岩成分一致,是一套夾有石墨片岩和大理岩的富鋁的副變質岩; 最近有人將其定為孔茲岩系。實際上,崆嶺片岩名稱也名不副實,因為,大部分崆嶺片岩都不同程度受到混合岩化; 多數已變成混合片麻岩、條帶狀混合岩。因此,1959 年第一次地層會議時,我曾撰文提出建議,在地層表中取消 「美人沱片麻岩」這個沒有層位意義的名詞,並建議將 「崆嶺片岩」改稱 「崆嶺群」或 「崆嶺系」。然後,根據基體成分差異,再將崆嶺群內部劃分 4 個組段。時隔數十年,追憶 「美人沱片麻岩」這一詩意般地層名稱的消失,仍有所感,詩雲:

高峽平湖淹黃陵,黃陵地層史有名。

崆嶺灘前美人沱,綵帶纏身似女神。

問美人兮何所因,答曰花崗混染身。

地質時代無實意,只得讓位崆嶺群。

關於時代問題傾向於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當時採集了比較系統的同位素樣品送蘇聯測試,由於中蘇關系惡化,未見結果。從以後的文獻看,這個建議基本被大家接受了。只是隨著變質岩石學、地球化學、同位素年代學的發展,研究更加深入細致。

( 2) 黃陵花崗岩解體

自 1924 ~1925 年李四光、趙亞曾、謝家榮等確定黃陵花崗岩體之後,長期無人問津,直至 1957 年李鄂榮再研究,他認為黃陵花崗岩體為一中酸性岩基,黃陵廟的花崗岩體與三斗坪黑雲母石英閃長岩體為一次侵入的相變結果。通過我們對黃陵背斜核部全面填圖,發現這里的岩漿岩比較復雜,不僅有多種中酸性岩體,還發現許多小型基性超基性岩體,現在看來有些可能是幔岩包體; 根據當時的地槽學說將這里的岩漿活動從基性到酸性分為2 個岩漿活動旋迴,5 期侵入。早期構造岩漿旋迴的造山前期為基性超基性岩體 ( 太平溪等岩體) ; 造山同時形成早期白色混合岩化及混合花崗岩體 ( 風箱坪、周家河) ; 造山晚期形成黃陵斜長花崗岩基。後第二岩漿旋迴,早期為中基性小岩體如茶兒山、徐家河輝長輝綠岩; 晚期伴隨第二期正長花崗岩混合岩化有圈椅塘、岔路口、烽火山岩體形成。現在是按單元超單元填圖,岩石學研究也有很大發展,岩石命名也有許多變化。但是,最初的黃陵花崗岩基的解體和作圖,還是通過這次區調填圖完成的。

( 3) 霧渡河 「長壽」斷裂的發現

霧渡河斷裂是測區內最大的一條斷層,走向北西,斜切黃陵背斜核部,並延伸到東翼古生代至中新生代沉積蓋層中,從核部沿斷裂發育紅色混合岩化及小岩體侵入來看,早在元古宙已形成,但從晚古生代沉積岩相看,海西期這條斷層兩盤又有反復升降現象,中晚泥盆世地層 ( 雲台觀組、黃家磴組、寫經寺組) 在斷層北盤缺失,中石炭世 ( 黃龍灰岩)及早二疊世 ( 梁山組煤系) 斷層南盤缺失; 從露頭直接觀察到斷裂伴派生構造擦痕,又反映出燕山期有左行和右行平移特徵; 斷層延至東湖群紅層中,兩盤岩性粒度則有截然變化。當時給馬杏垣老師匯報時,他饒有興趣地說: 「這是一條長壽斷層」。總的說來,這條斷層雖然長期多次活動,但每次活動都不強烈,現今活動性也不強烈。

3. 發現新礦點,指出礦產分布規律

1958 年 1∶ 20 萬區調綜合性很強,要求同時進行礦點檢查、金屬量測量、重砂測量和伽馬測量; 最後上交了 37 張礦點檢查卡片、4 張重砂測量成果圖、6 張金屬量測量成果圖,還有礦點分布和預測圖。總之,工作量很大。用現在的技術要求來衡量,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當時提出的一些找礦線索還是很有意義的。諸如: 發現花崗岩中有超基性岩體、在中酸性岩體與崆嶺群中的大理岩接觸部位有矽卡岩型磁鐵礦、重砂金屬量測量異常表明該區有多金屬礦遠景、崆嶺群中的石墨夾層具有潛力等都是第一次提出。有關礦產的分布規律,我們發現晚泥盆世的寧鄉式鐵礦只是在霧渡河斷層以南分布,而早二疊世的梁山煤系僅限於霧渡河斷層以北分布。含煤層的向斜自北而南,由窄變寬、由深變淺。因為測區以北的荊山台褶帶的整體規律是褶皺強度自北而南衰減,即波幅比值減小。最後驗收時,湖北局周聖生總工異常高興,他說: 「我就希望你們搞區調的提供給我這種資料,對我指導找礦才有用。」

4. 為編制小比例尺多種地質圖件提供基礎資料

1958 ~ 1959 年兩年工作後,地質部指令各省根據新的區調資料編制全省地質圖、岩相古地理圖、岩漿岩分布圖、大地構造圖。應該說,這也是區調工作的一種社會效益。沒有區調提供的新資料,圖件是編不成的。當時分工由我負責編制湖北省 1∶ 100 萬大地構造圖。記憶深刻的一個問題是,當時編圖要求按蘇聯地槽地台理論劃分和命名構造單元。而這一理論對 「褶皺帶」的定義必須是 「地槽回返」的表現,而黃汲清先生在他的 《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 1954) 名著中將揚子地台上的大巴山 、八面山、下揚子等地的構造帶都稱之為褶皺帶。如果延用黃先生的命名,顯然與當時流行的概念有矛盾,這兩種褶皺帶組成的建造不同,形變機理也不同。困惑之中,想到為什麼不可以加個定語將兩者區分開呢? 於是,想出一個 「台褶帶」的術語,就是將地台褶皺帶與地槽褶皺帶區別開來,也未來得及請示馬先生,就匆忙交卷了。沒想到回到北京後,還得到張文佑先生和馬杏垣老師的贊賞。此後還廣為應用。

區調成果應用領域很廣,1970 年我正在大別山鑽機上勞動,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沒想到收到學校軍宣隊加急電報,催我到湖北省地質局革委會報到。當時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要我干什麼,到武漢後,才知道要我參加湖北軍區 「兵要地質圖」的編制,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地質和軍事還有關系。

現在看來,區調成果在環境地質、災害地質 ( 含地震) 、水文、工程、能源 ( 含地熱) 、農業、旅遊地質等諸多領域都離不開區調成果———地質圖。地質圖帶給人類社會的效益之大,難以估量。但是,在完成一幅地質圖背後,區調工作者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卻鮮為人知。特別是 1958 ~1961 年 3 年困難時期完成的第一輪 1∶ 20 萬區調工作是現代年輕人不可想像的。因此,我非常贊同總結每一階段地調工作成果在學術上的意義和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建議加上工作時期的社會背景和工作條件。

附: 旋扭構造薈萃———追記牛口峪旋扭構造。

旋扭構造薈萃

———追記牛口峪旋扭構造

北京猿人周口店, 地質赤子建搖籃。

五七年暑期初教學, 構造奇觀始發現。

大南坡上 「小磨盤」 原系穹窿旋轉斑。

骰子溝里 「汽油桶」 軸近水平小旋卷。

牛角褶皺 「風車轉」 張扭斷層輻射散。

弧形走滑屬外環, 重重旋扭套連環。

北嶺向斜半月狀, 動力來自花崗岩。

轉折端處扭力強, 鳳凰山上得應驗。

帚狀節理多級序, 旋扭復合更稀罕。

旋扭類型集大全, 堪稱旋扭博物館。

六二年成果始匯報, 李老聞之喜開顏。

地質年會作講演, 會後師長齊參觀。

李老上山親指點, 補充工作更完善。

四十年後再去看, 封山育林溝壑填。

精彩現象多不見, 學子痛兮嘆遺憾。

北京西山周口店牛口峪集中了極其難得、極其精彩的多種小型旋扭構造現象,其中有軸直立的旋扭構造、軸水平旋扭構造、渦輪狀褶皺、三維連環旋卷構造、多序次旋扭構造、交叉復合旋扭構造等多種罕見類型,可謂精彩薈萃。2008 年秋冬之交,古稀之年為研究生講授地質力學,課後帶領學生實地觀察,未料多數現象被破壞或被掩蓋,遺憾之極。恰又收到紀念李四光誕辰 120 周年紀念會議通知,由於這項研究,幸蒙李四光先生親自指點,故此簡要追記研究過程,以資紀念。並期望今後大興土木時,對於有重要科學意義的地質現象手下留情。

㈧ 荊門國土資源局拖欠農民工工資

你們應該一起到當地勞動監察大隊去投訴,要帶好你們的身份證勞動合同等等,要求勞動監察大隊解決

㈨ 荊門市國土資源局的機構簡介

荊門市國土資源局是主管全市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合理利用和測繪事業的市人民政府工作機構。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象山二路9號
郵編:44800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