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周愛國地質大學

周愛國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2-13 07:08:26

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訓是什麼

中國地質抄大學武漢的校訓是:
求真務實襲,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就是要堅持朴實無華、艱苦奮斗的作風。『求真務實』就是求大學之真,務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創建高水平大學之實;求科學之真,務勇攀高峰、探索地球系統科學等奧秘、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實;求育人之真,務培養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識廣博的愛國愛校人才之實;求民主之真,務以人為本、依法治校、教授治學之實。」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

❷ 介紹下中國地大(武漢)環境學院工程水文地質方向的帶研究生的老師!合適我追分

導師姓名 所在單位 導師類別 專業1名稱 專業2名稱 專業3名稱
陳崇希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陳剛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地質工程
陳家超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成建梅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地質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田廷山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周金龍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周發武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工程 無第三專業
靳孟貴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工程
劉延峰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三專業
汪丙國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水利工程 環境工程
郭清海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孫蓉琳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水利工程
丁國平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周建偉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馬傳明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李華平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文章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三專業
王兆凱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蔡五田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利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梁杏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唐仲華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萬軍偉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王增銀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袁道先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周愛國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生態地質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 環境工程
蔣忠誠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張家發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侯春堂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馬騰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王貴玲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李海龍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水文學及水資源 無第二專業 無第三專業
羅朝暉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無第三專業
焦赳赳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無第三專業
方漢平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無第三專業
李瑞敏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生態地質學 無第三專業
武選民 環境學院 碩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生態地質學 無第三專業
張宗祜 環境學院 博士生導師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無第三專業

❸ 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

詹天佑(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誠,號達朝,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漢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廣東南海。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畢業論文為《碼頭起重機研究》獲得哲學學士學位;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唐山鐵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
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
灤河大橋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

  詹天佑(後排右二)等留美幼童組織的棒球隊
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之後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建造,由於交工期限將至,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同意詹天佑來試試。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
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鐵路、萍醴鐵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新易鐵路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慈禧嘉獎
一提起詹天佑,很多人自然就想到了京(北京)張

  詹天佑勇敢地擔當起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張家口)鐵路,因為那是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而這條鐵路的總工程師就是詹天佑。作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在那個時代是怎麼脫穎而出,讓當時實際執掌清王朝權柄的慈禧所看重的呢?
詹天佑,廣東南海(今廣州佛山)人。1861年生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到香港投考幼童出洋預備班。不久,被錄取。詹天佑自己在回憶這一段歷史時寫道:「餘十二歲,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隨香山道台容閎大人由香港搭上海火船,於三月二十八日到上海。奉大憲招入上海出洋局內讀唐番書。高州主事陳蘭斌老師教唐書,容大人教番書,於七月初八日出洋學習,奉旨欽賜官生,賞賜袍、頂戴,是日隨陳蘭斌老師拜別上海,下船往花旗國肄業機藝。」
光緒四年(1878年),他在老師諾索卜夫人和容閎的支持下,考取了美國耶魯大學。進入土木工程系,就讀鐵路工程一科。三年後畢業,數學考試為第一名,得了學士學位。
詹天佑回國以後,幾經周折,於1888年轉入中國鐵路

  詹天佑指揮修造的灤河鐵路橋
公司,擔任工程師。他上任不久,正趕上建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鐵路橋一開始由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是因為河床泥沙很深,水流湍急,英國人「急流勇退」,不幹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勘測,日本人也沒有敢接手;最後請德國工程師出馬,同樣敗下陣來。正當三個國家工程師束手無策時,詹天佑提出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同意詹天佑試一試。詹天佑分析三位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確定橋墩的位置,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大獲成功。灤河大橋的建成讓各國鐵路工程師刮目相看,也讓清政府知道了詹天佑的能力和水平。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決定修建新(河北省

  新易鐵路由詹天佑指揮建成
新城縣高碑店)易(易縣)鐵路。為什麼要修這么一條鐵路呢,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為了不誤慈禧次年去清西陵拜謁而用,限期六個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擔任這項工程的總工程師。
盡管當時這條鐵路線民用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從測量到通車,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比預定期限提前了兩個月。慈禧坐上這趟專列甚為高興,特意召見了詹天佑。為了對詹天佑築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將隨身所帶的珠寶賞賜給詹天佑。詹天佑僅取了一隻鍾作為紀念,其餘的全部分給了參加築路的工程人員。
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這一成果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當時中國的築路權被外國人所控制,中國鐵路公司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洋人控制了一切,這個現象引起很多中國人的不滿,紛紛要求「中國鐵路要由中國人修建」。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決定由中國人自己修建京張鐵路,這正是詹天佑的夢想。京張鐵路的修建時期,實際上執掌大權的是慈禧太後,任命詹天佑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還與慈禧有一定關系。[3]
京張鐵路

  詹天佑與家人在武漢合影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詹天佑堅持中國人自己修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又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都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的三倍長。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然後再在康莊附近開一口直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一共有作6個工作面。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詹天佑為了縮短工期,想出了「豎井開鑿法」,為了火車上山,創造了「人」字形線路,這些方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南口詹天佑辦公室(27張)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但他們用豎井開鑿法,同時向兩側開鑿,外面兩側也同時施工。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
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京張鐵路「人字形」路線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 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
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京張路完成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
中華工程學會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一起成立中華工程師會[4],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5]
出席國際會議

  1919年2月,詹天佑出席遠東鐵路會議前留影
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華工程師會[6]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趕赴會議,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5]
回鄉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八歲,詹天佑的夫人為譚菊珍女士。
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獻身築路
1888年,詹天佑進入天津中國鐵路公司,攜家生活在工地,從幫工程師做起。開始獻身築路,主事的外國領導常派他到最困難工段。由於強烈的事業心和認真工作,他初入鐵路,就優質完成塘津(塘沽至天津)鋪軌工程。在津榆鐵路灤河大橋修築中,解決了外國工程師未能解決的橋墩基礎施工困難,首次在中國鐵路採用壓氣沉箱法築墩台基礎建橋成功,該橋長630餘米,為黃河大橋建成前中國鐵路最長鋼橋。其勝利建成,中外注目,中國工程師的創造才能,開始引起外國注意。1894年,他被選入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為加入此學會的第一名中國工程師。
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關外鐵路停工,他由關外鐵路調往津盧鐵路(天津至北京盧溝橋),率隊測量並從事修路。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失利,沿海鐵路加緊修築,詹天佑被派往錦州鐵路任駐段工程司,並指揮修築溝幫子至營口支線(約73公里)。1900年營口支線通車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關內外鐵路被英、俄佔領,關外鐵路停工,詹天佑被派往江西萍醴鐵路。在該路,他反對外國工程師採用窄軌軌距的主張,堅持採用標准軌距。1901年,辛丑和約簽訂後,關內外鐵路由英、俄兩國歸還中國,詹天佑參加自帝俄手中收回該路,並迅速修復通車,工作出色,引起清政府注意。
1902年,為慈禧至西陵謁陵,清政府決定修築新易鐵路(新城縣高碑店至易縣梁各庄43公里),由於英、法兩國爭奪修築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只好自力修築,派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工期緊迫,並在冬季施工,1903年4月即建成通車。該路之迅速建成,為其後自力修築京張鐵路做了准備。這期間,詹天佑返粵奔父喪後,勘測了潮汕鐵路(潮州至汕頭39公里),歸途中路過上海,被聘為上海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參議,籌劃江蘇滬寧鐵路並調查道清鐵路(道口至清化150公里)。
為國爭光
1905年到1909年,為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司兼會辦,後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司。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巨,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為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築,但缺乏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築工程。詹天佑則說:「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他面對著外國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概,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修築之初,工程技術人員缺乏,詹天佑率僅有的兩名工程學員,於1905年5月,自豐台經南口、八達嶺,勘測至張家口,隨即回測,並選測了自延慶州繞過八達嶺經德勝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較線(對永定河谷路線,也曾考慮,以工程艱巨,限於經費及工期無可能採用,故未勘測)。6月回到天津總局,提出勘測及調查報告,並擬定修築方案。計劃分三大段修築,第一段(豐台至南口)先行開工,以早日通車運輸而獲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張家口),再詳細勘測。特別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達嶺,地形險峻,更須進一步選測比較線。報告中稱,「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覬覦;而路工之難,亦實為向來所未有。」
保路愛國
川漢鐵路開工典禮四川古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而交通不便。英、法兩國,早擬從中國西南地區入手,掠奪鐵路修築權,從而在經濟上、政治上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京張鐵路自行建成,推動了各省自辦鐵路的發展。四川、湖北人民決心集資自力修築川漢鐵路,計劃由成都經重慶、萬縣(今萬州)至宜昌,長約1200公里,並以宜昌至萬縣為首段工程,長300餘公里。宜萬段沿三峽而進,沿途連山大嶺,險峻異常。兩省議決,湖北省境內工程由四川省代修。1907年,四川省商辦川漢鐵路公司成立於成都,川、鄂兩省民眾呼籲派詹天佑主持路工,1909年,詹天佑被派任川漢鐵路總工程司兼會辦,只因京張鐵路工程未完,一時不能分身。經商議,先選派副手顏德慶離京張往宜昌,任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由於湖北宜昌至四川萬縣(今是重慶市萬州區)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而被迫停止。約100年後,建川漢鐵路的夢想於2003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新建宜萬鐵路才正式動工,2010年12月正式通車。出川的夢想終於實現。
在保路運動發展過程中,詹天佑對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廣州緊張,富者多逃香港,商辦粵路公司人員,出現離散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勸他不要留住廣州。他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宣布決心堅守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離開,但須把經辦工作交待清楚。在詹天佑的影響帶動下,粵路公司無一人離去,在整個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開行。而鄰近的廣三鐵路,因領導人員率先逃跑,鐵路運輸和財產損失重大。
1912年5月,孫中山從事實業建設,首先到廣州視察廣東省商辦粵漢鐵路公司,詹天佑率公司人員歡迎。孫中山指示:「粵漢幹路,關系民國建設前途盛大,且大利所在,並為振興實業之首務。……望速圖之。」
同年9月,孫中山到達北京的時侯,視察了京張鐵路和張綏鐵路工程局,並向報界宣布,擬請詹天佑等人籌劃全國鐵路。
家族成員曾祖父
詹天佑是婺源縣廬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一代傳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祖、詹天佑的曾祖父詹萬榜,字文賢,生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詹萬榜的父親詹錦千是個商人,在本鄉開了個名為「大昌」的雜貨鋪。他生有八個子女,詹萬榜居三。由於子女多、花費大,雜貨鋪不敷家用,詹家負債累累,諸兄弟只好分家自謀生路。詹萬榜頗有志氣,在父母故世之後,決意不受祖遺產業攜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時讀過幾本醫書,便掛牌行醫。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長期戰亂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農業有所發展,商業也漸為興旺。婺源茶葉銷售日增,而且飄洋過海,成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中上層人物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那時的婺源綠茶都是就地加工,再運往廣州口岸出口。由於收價低廉,出口銷價很高,不少茶商發了大財。詹萬榜竟也心動,販了一批茶葉前往廣東。
誰知經商不利,不僅倒賠了血本,而且連回家的路費也無著落,只好羈旅廣州,靠故友鄉親接濟以度時日。當時在廣東的徽州商人為數眾多,亦有婺源人經商發了財的,經他們慷慨解囊,詹萬榜遂在廣州西關外開了一家名為「萬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漸興旺,逐漸歸還了欠債,而且還用余錢捐了一個太學士的官。
此時,詹萬榜雄心勃勃,把兒子也帶往廣東,決心依附廣州十三行的勢力,打開更大的局面。兒子詹世鸞不負父望,佐父經商,生意更為發達。詹世鸞意識到,經商不能沒有官帽,也捐了一個侯選布政司經歷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頂戴。
父親
到了詹天佑父親詹興藩時,遇上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侵略者的大炮把長期控制外銷貿易的「十三行」轟掉了,在廣州的外貿小商人,開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產。詹興藩一家由廣州遷往南海,一邊讀書,一邊種田,以維持家計;1861年3月27日,太平軍與清政府鏖戰的炮火正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余煙未盡,詹天佑在廣東南海的一個農民家裡呱呱墜地了。
同治六年湘系軍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中國第一個留美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向他獻了一個選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條陳」。三年後,這個「條陳」終於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留學生共分四批,名額為一百二十人,年齡為十二至十五歲。清政府並指定容閎到香港主持「選送幼童出洋肄業」的招生工作。
此時,詹興藩有個同鄉在香港經商,名叫譚伯村。他非常喜歡詹天佑。
1871年春天,譚伯村特地從香港趕到南海,勸詹興藩不要放棄詹天佑留洋的機會,說這是「洋翰林」,一輩子的「鐵飯碗」。而詹興藩遲疑不決,直到譚伯村答應把自己的第四個女兒(詹天佑的夫人譚菊珍)給詹天佑配親,這事才算定了下來。
個人故居
詹天佑故居共有兩處,一為廣州詹天佑出生地;詹天佑故居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51號,建於1912年,是詹天佑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期間由他本人親自設計監造。

  詹天佑故居
湖北省武漢市故居是一棟磚木結構的西式二層樓房。其向陽的東、南、西三面環以迴廊,其中東立面迴廊採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則為廊廡。主入口為八字形石台階,大門、走廊均居於正中,呈內走廊布局。在上下兩層走廊的兩側各有三間大小不等的房間,樓上右前房為詹天佑的卧室。頂部為紅瓦四面坡屋面,設有閣樓和老虎窗。樓前是種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現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陳列。
2001年06月25日,詹天佑故居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詹天佑的出生地和故居紀念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古樸的青磚、木趟櫳和滿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關大屋。
相關名言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釣譽。
以誠接物,勿挾褊私;圭壁束身,以為範例。
各出所學,各盡所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❹ 參考文獻及資料

[1]李賢彬,李後強,丁晶.人地協同論的理論框架[J].大自然探索,1996,15(56):23~28

[2]李後強,艾南山,汪富泉.人地協同論:可持續發展模型構建的基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8,8(3):48~53

[3]魏宏森,曾國屏.試論系統的層次性原理[J],系統辯證學學報.1995,3(1):42~47

[4]張鮮化,陳金泉.多目標突變論在城市空間發展方向決策中的應用[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5,26(3):51~55

[5]侯敏,張有坤.多目標突變論在城市用地發展方向決策中的應用———以撫順市為例[J].特區經濟,2008,24(1):54~56

[6]徐恆力.環境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7]邵桂華.漸變與突變的整合:突變論的體育教學啟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2):104~108

[8]吳效軍.城市地質安全戰略與城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J].規劃師論壇,2002,18(1):14~16

[9]陳華文.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地質環境的經濟學分析———以上海城市地質環境為例[D].上海,復旦大學,2004

[10]韋仕川.土地利用規劃的地質環境分析及研究應用:以東莞市為例[D].浙江:浙江大學,2008

[11]金浩,數量經濟學的內涵及前沿問題[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4,33(2):116~120

[12]張屹山,金成曉.數量經濟學的特定內涵與學科定位,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J],2002,19(11):5~8

[13]周惠成,陳守煌.有模糊約束的多階段多目標系統模糊優化理論與模型[J].水利學報,1992,22(2):29~36

[14]唐加福,汪定偉.模糊優化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綜述[J].控制理論與應用,2000,17(2):160 ~ 164

[15] 吳龍軍,陳華平,田智慧 . 模糊優化理論在多目標多階段決策系統中的應用 [J]. 價值工程,2004,23 (3): 110 ~ 112

[16] 楊慶,欒茂田 . 地下水易污性評價方法———DRASTIC 指標體系 [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9,26(2): 4 ~ 9

[17] 孫才志,潘俊 .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評價方法與研究前景 . 水科學進展,2000,10 (4):444 ~ 449

[18] 蔡鶴生,周愛國等,地質環境評價理論與應用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19] Adams B,Foster SSD Land-surface zoning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Institution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gt,1992,6: 312 ~ 320

[20] El Naqa Ali. Aquif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the DRASTIC model at Russeifa landfill,northeast Jordan.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4,47 (1): 51 ~ 62

[21] Thirunalaivasan D,Karmeqam M,Venuqopal K. AHP-DRASTIC: Software for specific aquif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DRASTIC model and GIS.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2003,18 (7): 645 ~656

[22] Al-Zabet T. Evaluation of aquifer vulnerability to contamination potential using the DRASTIC method.Environmental Geology,2002,43 (1): 203 ~ 208

[23] Lasserre F,Razack M Banton Q. A GIS-linked model for the assessment of nitrate contamination in groundwater.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9,224: 81 ~ 90

[24] AllerI,Bennet T,Lehr J H et al. DRASTIC: a standardized system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potential using hydrogeologic settings [R]. U. S. EPA Report,1987

[25] 陳守煜 . 工程水文水資源系統模糊集分析理論與實踐 [M].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26] 陳守煜 . 含水層脆弱性模糊分析模型與方法 [J]. 水利學報,2002,(7): 16 ~ 19

[27] 付雁鵬,高嘉瑞 . 模糊數學在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M]. 武漢: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

[28] Aller L,Bennett T,Lehr J H et al. DRASTIC: A Standardized system for evaluating groundwater potential using hydrogeological settings [A]. ROBERT S K. US EPA Report [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Ada Oklahoma,1985

[29] 孫才志,潘俊 .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評價方法與研究前景 . 水科學進展,2000,10 (4):444 ~ 449

[30] 姜志群 .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評價中 DRASTIC 法的應用 . 河海大學學報,2001,29 (2): 100 ~ 103

[31] 楊慶,欒茂田 . 地下水易污性評價方法———DRASTIC 指標體系 [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9,26(2): 4 ~ 9

[32] 姜志群 .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評價中 DRASTIC 法的應用 . 河海大學學報,2001,29 (2): 100 ~ 103

[33] 楊曉婷,王文科等 . 關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 . 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23(2): 46 ~ 49

[34] 李玉,彭曉峰,陳慧青 . 統計軟體 SPSS 在應用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J]. 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25 (3): 71 ~ 72

[35] 張春月,李曉奇 . 基於 SPSS 的模糊聚類分析 [J]. 見: 第七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論文集 . 2009:99 ~ 103

[36] 胡應平 . 群決策中模糊偏好集結的軟技術 [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19 (5): 105 ~ 109

[37] 孫培善等 . 城市地質工作概論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4

[38] 戴福初,李軍,張曉暉 . 城市建設用地與地質環境協調性評價的 GIS 方法及其應用 [J].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0,25 (2): 210 ~214

[39] 王思敬 . 典型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研究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1995

[40] 許樹柏 . 層次分析法原理 [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41] 張衛民,安景文,韓朝 . 嫡值法在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問題中的應用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 2003,20 (6): 115 ~118

[42] 孟凡永 . 區間數、三角模糊數及其判斷矩陣排序理論研究 [D]. 廣西大學,2008

[43] 宋光興 . 多屬性決策理論、方法及其在礦業中的應用研究 [D]. 昆明理工大學,2001

[44] 吳恆 . 城市用地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評價系統 [J]. 地理研究,1995,14 (4): 69 ~ 77

[45] 徐澤水 . 三角模糊數互補判斷矩陣排序的一種排序方法 [J]. 模糊系統與數學,2002,16 (1):47 ~ 50

[46] Buckley J. J. Ranking Alternatives Using Fuzzy Numbers [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5,15 (1):21 ~ 31

[47] 關沖,李漢鈴 . 模糊 AHP 決策方法 [J]. 管理工程學報,2001,15 (1): 63 ~ 64

[48] 胡艷欣,任茂昆 . 地質環境質量的模糊評價 [J]. 西部探礦工程,2003,15 (10): 169 ~ 170

[49] 蔡鶴生,唐朝暉,周愛國 . 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中的敏感因子模型 [J]. 地質科技情報,1998,17 (2): 72 ~ 76

[50] 周愛國,梁和成等 .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方法專題研究報告,2004

[51] Shu-Jen J. Chen,Hwang C. L.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52] 劉樹林,邱莞華 . 多屬性決策基礎理論研究 [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8,18 (1): 38 ~ 43

[53] 張梅榮,姜玉英 . 多屬性決策方法及其應用 [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7,15 (2): 72 ~ 75

[54] 宋光興 . 多屬性決策理論、方法及其在礦業中的應用研究 [D]. 昆明理工大學,2001

[55] 譚春橋,張強 . 模糊多屬性決策的直覺模糊集方法 [J]. 模糊系統與數學,2006,20 (5): 71 ~ 76

[56] 周宏安 . 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研究 [D].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

[57] 張全,樊治平,潘德惠 . 區間數多屬性決策中一種帶有可能度的排序方法 [J]. 控制與決策,1999,14 (6): 703 ~ 707

[58] 潘暉 . 多級模糊模式識別模型在地質環境評價中的應用 [J]. 西部探礦工程,2007,19 (8):83 ~ 85

[59] 譚周地 . 城市工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與區劃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1988

[60] 王東祥 . 搞好主題功能區劃優化區域開發格局 [J]. 浙江經濟,2006,23 (16): 4 7

[61] 孟昭福,薛澄澤,張增強,等 . 土壤中重金屬復合污染的表徵 [J]. 農業環境保護,1999,18(2): 87 ~ 91

[62] 夏立江,王宏康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M]. 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63] 阮俊華,張志劍,陳英旭,等 . 受污染土壤的農業損失評估法初探 [J]. 農業環境保護,2002,21(20): 163 ~ 165

[64] 鄭昭佩,劉作新 . 土壤質量及其評價 [J]. 應用生態學報,2003,14 (1): 131 ~ 134

[65] 舒冬妮 . 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程度的探討 [J]. 農業環境保護,1989,8 (5):30 ~ 32

[66] 王金生 . 灰 色 聚 類 法在 土 壤污染 綜 合 評價中的 應 用 [J]. 農 業 環境保 護,1991,10 (4):169 ~ 172

[67] 張松濱 . 共斜率灰色聚類法與土壤環境質量評價 [J]. 農業環境保護,1991,10 (2): 80 ~ 83

[68] DEFRA,EA (The Environment Agency). Assessment of risks to human health from land contamination: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guideline values and related research [M]. London,Environmental Agency,2002: 12 ~ 85

[69] EA (The Environment Agency),DEFR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Food and Rural Affairs),Contaminated land Exposure Assessment (CLEA )Model: Technical Basis and Algorithms (include errata)[M]. London,The Environment Agency,2002: 12 ~ 97

[70] 羅啟仕,李小平 . 上海建設用地土壤指導限值研究 [J]. 上海環境學,2007,26 (2): 77 ~ 82

[71] 施烈焰,曹雲者 . RBCA 和 CLEA 模型在某重金屬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價中的應用比較 [J]. 環境科學研究,2009,22 (2): 241 ~247

[72] C Paul Nathanail. ,Paul Bardos.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4: 60 ~ 83

[73] 周傑,裴宗平,靳曉燕等 . 淺論土壤環境容量 [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 (2): 74 ~ 76

[74] 葉嗣宗 . 土壤環境背景值在容量計算和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J]. 中國環境監測,1993,9 (3):52 ~ 54

[75] 中國水網 . http: / /www. urumqi. gov. cn/lsshwjg/zilaishui/qysh. htm.

[76] 陳夢筱 . 我國水資源現狀與管理對策 [J]. 市場經緯,2006: 61 ~ 62

[77] 唐克旺 . 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 國家環保總局網站 . 2006

[78] 王瑗,盛連喜,李科等 . 中國水資源現狀分析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8,19 (3): 10 ~ 14

[79] 董輔祥 . 城市與工業節約用水理論 [M].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80]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中國城市承載力及其危機管理研究報告,2008

[81] 賈生華,張宏斌,金星 . 城市土地儲備制度: 模式、效果、問題和對策 [J]. 現代城市研究,2001,(3): 44 ~ 47

❺ 海南省瓊海縣幅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探討

薛桂澄 徐忠勝 夏長健

(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探討了海南島東北部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了生態適宜性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原理與評價方法,探討如何評價技術標准和評價技術方法等問題。

關鍵詞: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評價方法

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是國土資源部2000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由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於2003年完成。通過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從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環境要素出發,分析評價了海南島東部地區的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狀況,為海南「生態省建設」供了科學依據。

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系統

根據瓊海縣幅研究區的地質環境特徵,確定的主要環境要素有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4個子系統和7個環境因子,按其主次及相關性建立評價系統網路如圖1。

10 評價步驟

根據評價體系,第一步在研究區1:25萬圖幅上按坐標網進行劃分評價單元,評價單元面積為5×5km2,共劃分669評價單元(網格),並進行編號,以網格中心的坐標代表該評價單元;第二步對每個評價單元的九個評價因子進行賦值,其資料來源X1來自1:5萬地形圖,X2來自第四紀地質地貌圖,X3來自地質圖,X4來自海南地圖冊,X4來自潛水水文地質圖,X5來自生態地質環境圖,Y1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K),Y2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P),Y3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N);第三步先計算二級評價因子的綜合值作為該因子的值,然後再計算一級評價因子的綜合評價值;第四步通過綜合評價值進行分區和計算機上作圖。

1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全區669個評價單元,綜合評價值在1~6之間,缺少>6的綜合評價值,因此,研究區缺少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差等區和極差區,只有3個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份區,即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總體上是好的,Ⅰ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區內零星分布,面積1358.5km2,占研究區8.9%;Ⅱ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良好區)整個區內都有分布,面積12442.8km2,是區內大部分,佔81.6%;Ⅲ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區)主要有分布人口密集和有地質災害存在的區域,面積1442.5km2,僅佔9.5%,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12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控制因素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影響主要因素是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海南處於熱帶,光、熱、水充足,土壤極為發育,岩石和土風化分解的礦物質豐富,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然而受人類活動(墾荒、采礦、地面建設)的影響,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等地質災害的發展,勢必造成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東北部的海岸帶由於開礦的影響,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將繼續下降,海岸侵蝕、崩塌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也會造成海岸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下降,這主要集中分布在文昌市東郊和澄邁縣玉包角等地區。

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對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限制人為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減少水土污染,開展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岸侵蝕、崩滑流等地質災害的治理,將有利於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向好的方向發展。

13 結論

(1)生態適宜度是指某一區域內環境因素對生態影響程度,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依生態適宜度進行評價。

(2)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分4步進行:一是確定評價系統;二是確定影響生態因子,篩選和確定評價因子;三是根據各評價因子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確定評價因子的賦值及權重;四是評價單元的綜合計算和進行地質環境質量分區評價。

(3)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全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分3個區,即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參考文獻

[1]周愛國,蔡鶴生.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應用.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2]廖香俊,丁式江,張本仁等.海南省東北地區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地質與勘探,2004,39(6):68~70

[3]廖香俊,丁式江,吳丹等.瓊東北地區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中國農業通報(地球化學版),2004,20:64~67

[4]廖香俊,馮亞生,丁式江等.海南島東北部地質環境評價.吉林大學學報,2005,35(5):646~652

[5]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報告.2003

[6]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島熱帶地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2003

The Discussion on Quality Appraisal Technology Method of Ecolog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onghai, Hainan

Xue Guicheng, Xu Zhongsheng, Xia Changjian

(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determin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❻ 愛國人士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1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 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 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詹天佑為了縮短工期,想出了「豎井開鑿法」,為了火車上山,創造了「人」字形線路,這些方法都在現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京張鐵路建成典禮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八歲。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❼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是一所以地球起源與演化、生命起源與進化為主要內容的自然版科學博物館。陳列權面積5000平方米,開辟了地球奧秘、生命起源與進化、礦物、岩石、寶玉石、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綜合展廳等9個陳列廳室,其規模和現代化建設水平居全國大學博物館前列,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❽ 關於印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年校慶工作要點》的通知

(中地大京校慶發〔2012〕1號)

各單位、各部門:

2012年金秋10月,我校將迎來60周年校慶。為做好60周年校慶工作,總結辦學經驗,展示輝煌成就,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科學發展,經校慶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制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校慶工作要點》,現予印發,望參照執行。

附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校慶工作要點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0周年校慶

工作領導小組

2012年3月30日

附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校慶工作要點

2012年是中國地質大學建校60周年,是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實全國教育規劃綱要及校「十二五」規劃、籌備召開校第十次黨代會的關鍵一年。

2012年校慶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學校「十二五」中心工作,結合籌備第十次黨代會,扎實做好校慶工作,總結辦學經驗,展示輝煌成就,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科學發展。

一、明確目標,提高認識,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60周年校慶工作是學校「十二五」期間的一件大事。辦好60周年校慶,對於展示形象、凝聚力量,促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以60周年校慶為契機,提升學校社會形象。建設好校史館,加強校史文化研究,加強校情校史教育,用優良校風傳統教育師生。組織好電視片、畫冊等校慶相關宣傳品、出版物製作,組織好地學相關文化論壇講座,打造學校文化名片、文化品牌。組織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提升藝術品位,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宣傳全校師生、廣大校友愛國愛校、愛崗敬業的先進事跡,營造尊師愛生、愛國愛校的氛圍。開展「地學搖籃·甲子華章」主題成就宣傳展示,樹立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全新形象。

2.以60周年校慶為契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好校友服務工作,密切校友與學校的聯系,建立健全校友參與學校改革發展良性機制。廣泛拓寬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渠道,建立和完善相關工作機制,為學校「十二五」轉型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強化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功能,進一步擴大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圍繞當前重大科學問題,舉辦高水平學術報告會、學術研討會。

3.以60周年校慶為契機,加強保障能力建設。依託教育發展基金會,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學校建設發展,形成學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工作,改善師生學習生活條件。開展教學區、生活區交通環境整治,維護校園安全秩序。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突出重點,創新亮點,扎實推進校慶工作

60周年校慶工作是全校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多部門配合,將校慶工作與常規工作結合起來,保證重點突出,亮點紛呈,扎實有效。

1.明確重點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將邀請中央及上級領導、校慶大會、文藝晚會、地學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校史館建設、紀念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等列為重點工作,積極加以籌備推進。

2.建立工作台賬,確保有序進行。校慶項目實行摺子工程,將校慶主要工作按時間順序建立工作台賬,明確負責單位、責任人及完成時限,建立校慶工作協調機制和督促檢查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進行。

3.加強創意策劃,確保亮點紛呈。60周年校慶工作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在氛圍營造、文化凝練、學術活動、校友服務、校情校史宣傳等方面,加強策劃,把握節奏,創新亮點,並舉全校之力,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校慶工作亮點紛呈,實效明顯。

三、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校慶工作高效運行

60周年校慶是學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團結奮進、再創輝煌的新起點,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取得實效。

1.加強組織領導。校慶工作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單位、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本單位、本部門校慶工作的領導,統籌考慮校慶工作和日常工作,統籌考慮校慶工作和長遠規劃,以校慶工作為契機,促進各項事業科學發展。

2.完善協調機制。一是建立各工作組周例會制度,每周匯總各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溝通信息、解決問題;二是建立工作組組長雙周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組工作進度,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3.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開展校慶宣傳月活動等,扎實開展校慶宣傳發動工作,動員師生參與校慶、支持校慶。各單位、各部門要制定專人負責校慶宣傳信息工作,及時上報校慶工作信息,及早籌劃成就宣傳和氛圍營造工作。

4.做好資料歸檔。各單位、各部門要重視校慶檔案工作,將校慶資料歸檔工作納入校慶工作安排,做好各類校慶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5.加強監督檢查。各級幹部要廉潔自律,使校慶工作成為陽光工程。全校教工要堅守崗位,服從統一調度,以飽滿的熱情、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和煥然一新的整體風貌參與到校慶活動中來。

6.確保平安校慶。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加強師生員工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措施,確保萬無一失。廣大師生員工要顧全大局,服從管理,自覺維護校園安全秩序。

辦好60周年校慶活動,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各單位、各部門、各工作組要充分發揮主動性,提高責任心,增強緊迫感,全力以赴,真抓實干,把60周年校慶辦成提高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激發自身的榮譽感、自豪感,團結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的盛會,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❾ 愛國的人有哪些

1、詹天佑

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董存瑞

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五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正當我軍發起了總攻之時。

突然,在一座橋上偽裝十分嚴密的暗堡噴出6條火舌,攔住了部隊沖鋒的道路,沖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務,董存瑞再次請戰。

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董存瑞機智地通過了幾十米開闊地,沖入橋下的旱河溝里,進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橋離地面一人多高,兩旁全是光滑的牆壁,沒處安放炸葯。

董存瑞焦急萬分,看到沖上來卻又紛紛倒下的戰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葯包,貼緊橋堡,從容地拉開了導火索,向著沖鋒的隊伍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

4、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

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5、楊靖宇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並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

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❿ 開陽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研究探討

馮春濤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

摘要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是進行地質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的基礎,本文以開陽磷礦區為例,通過採用專家賦值和層次分析法(AHP)對磷礦區地質環境問題誘發的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系統選取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模型,最終劃分出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區域,從而明確未來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

關鍵詞地質環境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層次分析法(AHP)

前言

由岩石環境、土壤環境和水環境三個子系統組成的開陽磷礦區地質環境是作為礦區開發主體開采利用磷礦資源所影響的環境空間和當地人民生存的空間,近些年來曾一度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使得對其的擾動達到了極限,造成了種種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環境問題,引發地質災害現象的發生,諸如:「1995.6.24」特大泥石流災害,造成死亡15人,重傷13人的重大傷亡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1.36億元,1999、2000、2002年又發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災害,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礦區內的自然生態失衡,影響了當地民眾生存的環境質量,因此,在開展磷礦區地質環境整治中,查明地質環境惡化的背景,力爭作到「防患於未然」,使已破壞的環境達到治理恢復,是礦區開發和建設中的一項迫切任務,也是一項投入少收益大的可持續發展系統工程,而對於地質環境綜合整治需要以科學的規劃為先決條件。其中對包括磷礦區自然條件(含地質條件)以及多種自然和人為誘發災害(含地質災害)等種種約束條件的科學評價構成最基礎的內容,即:評價地質環境基本狀況和其敏感性程度,在綜合考慮影響磷礦區地質環境諸多方面要素的基礎上,藉助恰當的數學模型和專家經驗,對礦區的地質環境進行分區,從而明確未來可能發生地質環境惡化引起得直接結果—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1]。基於此,開展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研究,將對於合理利用磷礦區地質環境,避免和減少由於各種潛在自然地質環境災害與工程活動誘發災害帶來的昂貴的工程處理費用,從而對最大限度地促進礦區資源效益與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和理論意義。

1開陽磷礦區地質環境背景

礦區地質構造屬揚子准地台中的黔北台隆復雜的地質構造變形區,斷裂、褶皺構造發育。整個礦區位於隆起洋水背斜上,為一短軸背斜,形似梭狀,背斜兩翼不對稱,背斜核部為元古宙板溪群和震旦系,翼部為寒武系、二疊系、三疊系。是構成該區構造格架的主體之一。該背斜由於背斜轉折端斷裂、節理和裂隙構造發育,因此長期的風化剝蝕使背斜轉折端基本剝蝕殆盡,形成沿背斜軸展布的深切溝谷,區內洋水河即為沿谷底徑流。礦區岩石較破碎,其中走向近20°、110°、225°的三組節理裂隙較發育。礦區總體地勢南高北低,槽谷內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地形復雜,切割劇烈,谷深坡陡,溪溝眾多,溝壑發育,在礦區出露地層主要是板溪群,震旦系南沱組、陡山沱組、燈影組,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金頂山組和第四系,出露地層岩性軟硬相間,差異較大,在礦區內除震旦系燈影組為厚層白雲岩外,全部為軟弱岩石,震旦系燈影組厚層白雲岩兩組垂直節理及卸荷裂隙極為發育。

2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的方法與思路

2.1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的基本思想

磷礦區的地質環境問題的誘發來自各種自然地質因素和人為作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或產生的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甚至地質災害。針對該區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就是根據已有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機理以及分布規律,對將來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的潛在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並對這種可能性從大到小進行分級。對其敏感性進行評價的關鍵是對眾多影響因素的綜合處理,為此,評價中必須解決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各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因素的確定、影響因素的處理及取值、敏感性評價模型的建立以及整個工作區的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

2.2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的思路

評價的最高目標為地質環境敏感性程度,次一級目標為5類地質環境問題,再下一級目標為誘發地質環境問題發生的各影響因素。評價過程第1步為各單一地質環境問題分析,第2步為以5種地質環境問題為因子的區域性分析。建立模型的層次結構。

評價層次結構見圖1。

圖1評價體系構建思路圖

評價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分區為最高目標;其次為選定評價區內已有地質環境問題,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最底層目標為選取誘發各地質環境問題的主要因子,如坡度、礦體坡角、岩性結構、降雨、岩性、結構構造、人類活動。

2.3評價層次模型的建立(見圖2)

圖2磷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敏感性評價層次模型

2.4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建模方法

採用多項式來綜合考慮各因素的影響,建立評價模型,即:

Gs=A1·X1+A2·X2+…+An·Xn

式中:Gs為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Xi為各影響因素,Ai為權重。

模型中各影響因素權重的確定,是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的關鍵,考慮到資料的精度及評價尺度,採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

層次分析法中,每一層次的因素相對於上一層次某一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可簡化為一系列成對因素的判斷比較,為了將比較判斷定量化,引入1-9比率標度法。見表1。

表1判斷矩陣標度及其含義

假定A層因素中Ak與下一層次中B1,B2,…,Bn有聯系,則判斷矩陣形式如下: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對於1-9階判斷矩陣,RI分別為: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2.5磷礦區單項地質環境問題敏感性評價

2.5.1磷礦區滑坡敏感性評價

考慮到礦區實際狀況,我們選取影響滑坡發育的背景因素為:岩性、岩體結構、斜坡坡度、降雨。按照標度指數得到的統計計算量。構成滑坡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對應於上述矩陣,計算出各因素對應的權向量為:

U(K)=(0.11702,0.42553,0.222340,0.23404)T

經一致性檢驗,可得CR=0<0.1。該判斷矩陣正確。

影響因子指數的確定對於影響各地質環境問題發育的主要因子降雨、岩性、結構構造、坡度等,按照其對各災種影響因素的大小進行分級並給以不同的量化取值。以降雨為例,本區全年降水量的80%主要集中在6~8月份,而又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為集中,降水強度大,歷時短。此時恰為災害多發期,所以對該區域內平均降雨量分級,共分為5級。見表2。

表2降雨量對各地質環境問題影響分級量化取值表

同樣,可以對岩性、岩性結構構造、斜坡坡度給出不同的分級量化取值。

滑坡敏感度評價的模型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式中:B滑坡——滑坡敏感性指數;Vi——量化取值;Wi——權重。

B滑坡=V1×0.11702+V2×0.42553+V3×0.22234+V4×0.23404

V1——單元岩性指數;V2——單元岩體結構指數;V3——單元斜坡坡度指數;V4——單元人類活動影響指數

通過對模型試運算,將滑坡敏感性程度分為4級。分別是滑坡敏感性強區>0.7、滑坡敏感性較強區0.7~0.6、滑坡較輕微區0.6~0.4、滑坡極輕微區域<0.4。滑坡敏感性強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水村老街組、大水村大新組、中心村龍洞溝組,受威脅人數106餘人,滑坡敏感性較強的區域主要集中金華村雷光組、麻窩廠,區內受威脅人數68人,受威脅的財產損失10萬余元;滑坡較輕微區域主要集中於在豐厚村後山組、茅坡村沙溝組、寨子村寨子組內,區內受威脅人數約102人。滑坡極輕微區域主要集中於中心村湯家溝組,受威脅人數4人。

2.5.2磷礦區崩塌敏感性評價

考慮到礦區實際狀況,崩塌形成的條件及影響因素大致與滑坡相同,故我們選取背景因素有:岩性、岩體結構、斜坡坡度、人類活動影響。按照標度指數得到的統計計算量。構成崩塌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具體過程與滑坡評價基本一致,這里不再贅述。依據此方法,我們可以得出初步評價結果:整個磷礦區崩塌敏感性強的區域位於沙壩村和寨子村岩上、金華村雷打岩。受威脅人數大致214人,受威脅的財產達43萬元;崩塌敏感性較強的區域集中在寨子村寨子、豐厚村後山崩塌帶、大水村大岩腳。受威脅人數130人,受威脅的財產達35萬元。

2.5.3磷礦區地裂縫與地面塌陷敏感性評價

進行磷礦區地裂縫敏感性評價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斷裂發育的程度、裂縫的寬度、發展趨勢、地下采礦程度、受威脅對象距離,按照標度指數得到的統計計算量。分別構築地裂縫及地面塌陷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具體過程與滑坡評價基本一致,這里不再贅述。依據此方法,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結果,銀廠坡一帶的地裂縫、塗家寨地裂縫為敏感性強的區域,其餘為較強敏感性區域,銀廠坡一帶的地裂縫多年來一直在增加,直接威脅寨子村60餘人的生命財產。塗家寨一帶地裂縫由於地下采空直接威脅130人的生命財產。

2.5.4磷礦區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

水土流失敏感性評價是為了識別容易形成水土流失的區域,評價水土流失對人類活動的敏感程度。而正如前面現狀分析,磷礦區的水土流失表現形式為重力侵蝕,因此對於水土流失的敏感性評價可以初步得出:大水村為水土流失敏感性強的區域,茅坡村、豐厚村為水土流失敏感性較強區域,寨子村,茶園村、岩腳村,沙壩村為水土流失較輕微區域,金華村、中心村為水土流失極輕微區域。

2.6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程度綜合評價

對整個區域進行評價。將各單地質環境問題作為區域性分析的因子,順序由1至n依次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縫與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構成綜合判斷矩陣。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對應於上述矩陣,可求出各因素對應的權向量為:

U(K)=(0.2618,0.09388,0.23574,0.3755,0.0331)T,經一致性檢驗可得CR<0.1。該判斷矩陣正確。

整個礦區敏感性程度評價的模型:

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第2輯

式中:B礦區——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度指數;Vi——指數;Wi——權重

B礦區=V1×0.2618+V2×0.09388+V3×0.23574+V4×0.3755+V5×0.0331

V1——單元滑坡敏感性指數;V2——單元泥石流敏感性指數;V3——單元崩塌敏感性指數;V4——單元地面裂縫敏感性指數;V5——單元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數。

綜上分析計算,可將磷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敏感性分成如下區域:磷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敏感性極輕微區域大致主要分布在中心村所在區域。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較輕微區大致分布在豐厚村與茶園村之間的范圍內(即兩岔河礦段以東,極樂礦段以西之間的范圍),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較強區大致分布在大水村和沙壩村之間的范圍內(即極樂礦段、沙壩土礦段以及馬路坪礦段大部),磷礦區地質環境敏感性強的區域大致分布在金華村、寨子村、用沙村之間的范圍內(即牛趕沖礦段以及用沙壩礦段)。

3結語

本次研究例證了由近年來廣泛用於定性定量指標混存的多因子權重評價的層次分析法在地質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中的應用過程[2]。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評價因素的恰當選取及其分級指標和權重值的科學確定是地質環境敏感性評價的重要環節,評價應盡可能地體現影響其敏感性的所有環境因素的貢獻程度,這有待於對地質環境認識程度的深入及資料的積累,而基於專家知識的智能化推理與數學模型處理方法的有機結合則是客觀科學地確定分級指標和因子權重的理想途徑[3]

參考文獻

[1]黃潤秋,向喜瓊.GIS技術在生態環境地質評價中的應用.地質通報,2002,21(2):98~101.

[2]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3]周愛國,蔡鶴生.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應用.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