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地質局流蘇專家
①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勘查院怎麼樣
簡介:測繪勘查院前身是甘肅省地礦局測繪隊,始建於1958年3月。為全民所有制內事業單位,隸容屬於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首批「全國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曾榮獲地礦部「改革開放中成績突出的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3年10月通過ISO9001-2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9年升級到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② 急!!!有誰知道甘肅省核地質219大隊的聯系電話以及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的聯系電話
大隊辦公室:0938-2791224
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於1956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組建。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兼程,在國防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中,為國家探明和提交大中小型鈾、金礦床數十座,提交重要地質成果49項,6項獲國家科學大會成果獎,2項獲國防科技成果獎。
八十年代在貫徹核工業部「保軍轉民」方針和省核地質局「以鈾為主、綜合找礦、多種經營、搞活地質」指導方針,從1986年起開始了部分轉產,進入了第二次創業期。在產業結構上,全隊職工堅持以地質找礦為龍頭,鞏固提高促多種經營發展的思路,隊伍結構迅速轉化為以地質勘查、礦業開發為主的綜合性地質大隊。從此,以大隊長項著手,逐步形成了地質找礦、礦業開發、工程勘察、石油鑽探、礦山運輸、設備製造和社會性服務為主的產業鏈。在落實以找礦為龍頭產業發展中,以黃金堆浸為主體的探、采、冶「一條龍」支柱產業發展,成為了黃金生產的排頭兵。並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以誠信為本,質量第一,合作共贏的市場理念,取得了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現有職工1720人,在職職工652人,專業技術人員198人,擁有各類地質勘查設備儀器631台(套),固定資產2.13億元。擁有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和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6個甲級、2個乙級和3個丙級地質勘查證書。2005年,大隊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近十年來,二一九大隊堅持「地質立隊、礦業強隊、民品富隊、服務穩隊」的發展戰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了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億元,經營收入1.4億元,利潤1580萬元,工業增加值3000萬元。
核地質二一九大隊重視本地區位優勢,加大在隴南和天水地區的地質找礦力度。特別是近幾年,他們認真落實「甘肅省地質找礦三年突破行動」,抓規劃、抓機遇、抓落實,加大地質找礦投入和規模,在原有設備和技術設施的基礎上,投資1000多萬元購置了V8多功能電法工作站、加拿大凱瑞克攜帶型岩芯鑽機和美國ICP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國際先進設備。同時,大量引進和招聘了一批地質專業技術人才,組建了四個項目部,開展了多金屬礦產普查和詳查,尋找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現己發現了多個較好的礦化信息,後續勘察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③ 甘肅煤田地質局149隊,甘肅地礦局第四勘察院
你好!我問你一下!你怎麼這么容易拿編制啊?我也是應屆測繪工程畢業生,我去應聘了一些事業單位,他們都說你們應屆生進去之後是沒有編制的,現在編制都是要考試的。我郁悶中。。。。。。
④ 各位前輩,學地質的本科生去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和金川公司,哪個更好一點。
這兩個單位明顯不是一個等級的啊!煤田地質局如果沒改制還是事業單位,肯定回是個國企!進去答有個編制以後發展了你就是煤田系統的人;而金川公司(我沒查相關資料)明顯是個私企;我是地質工程的研究生;我今年簽了陝西煤田地質局;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人想去私企的;大家都想的是有編制、進大單位大平台發展。其實我們地質行業的,年輕人只要能吃苦,都能賺到錢,都不會很差的;差別會出現在工作後的5年左右,你的平台有多大?如果你是單位的主力了;單位都會努力培養你;但私企就不會;私企更多的還是期待你不停的幹活;賺錢。以上只代表我找工作一年的心得!如果是我,我肯定豪不猶豫的去煤田地質局!希望學弟你有個 好前途;大家以後多多交流!
⑤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的介紹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簡稱第三勘查院)坐落於黃河之濱的古城蘭州版,在發展地質權事業的半個多世紀中,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肩負著神聖的使命,發揮地質專業技術優勢,踏遍祖國西部的山山水水,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甘肅社會經濟發展尋找著豐富的寶藏,取得了一大批地質生產和科研成果,樹起了甘肅地質事業的一座座豐碑。
⑥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怎麼樣
我感覺還行,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別人適合你不一定合適,別人說不行,也不一定你就行,這種事情要自己去想,去做,想明白了,做過了,才不會後悔。你說是吧,這可是人生的大事,怎麼能在這問個問題就可以的呢?
⑦ 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的資質
我院擁有建設部頒發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治理)、樁專基動測等甲級資質證書屬;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書、工程物探甲級證書、工程測繪乙級證書、地質災害勘察設計和環境質量評價乙級證書;擁有國家計委頒發的工程咨詢甲級證書和省建委頒發的丙級建築設計證書。院屬化驗室(原地礦部第十實驗室與省地礦局第七實驗室合並組建)是省級質量認證通過單位。
⑧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領導簡介
男,漢族,1955年12月生,甘肅慶陽人,陸軍參謀學院軍事理論專業畢業,大學學歷,1974年7月加
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2月在甘肅省慶陽地區毛紡織廠參加工作。1972.12—1983.05陸軍四十七軍服役,歷任戰士、文書、保密員、副政治指導員、正連職參謀;1983.05—1990.05,蘭州軍區司令部工作,歷任副營職秘書,檔案館副團職副館長、副團職參謀、正團職參謀;1990.05—1998.02,蘭州軍區司令部軍務裝備部隊務處處長、蘭州軍區司令部軍務裝備部副部長兼隊務處處長;1998.02—2002.09,蘭州軍區司令部軍務部副部長;2002.09—2003.10,青海省軍區副參謀長兼西寧軍分區司令員;2003.10—2004.11,青海省西寧警備區司令員;2004.11—2008.12,甘肅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正師級)。2008年12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男,漢族,1956年6月生,陝西臨潼人,大學學歷,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
,高級工程師。1977.01—1987.05,省地礦局第六地質隊、測繪隊任供應科副科長、科長;1987.05—1990.06,省地礦局測繪隊副隊長;1990.06—1992.03,省地礦局物供總站副主任;1992.03—1999.03,省地礦局物供總站主任兼黨總支書記;1999.03—2000.08,省地勘局局長助理、地質工程總公司總經理。2000年8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男,漢族,1963年3月生,甘肅涇川人,大學學歷,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
加工作,高級政工師。1983.07—1985.0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物性測定員;1985.03—1990.04,省地礦局物探隊勞人科副科長、科長;1990.04—1994.05,省地礦局物探隊副隊長、工會主席;1994.05—1996.12,省地礦局區調隊黨委書記;1996.12—1997.12省地礦局區調隊隊長兼黨委書記;1998.01—2000.06,省地勘局蘭州地勘院院長兼黨委書;2000.06—2001.01,省地勘局機構改革辦公室主任、人事處處長;2001年2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男,漢族,1954年12月生,河南南樂人,大學學歷,197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9月參加工
作,高級 經濟師。1969.09—1976.07,先後任甘肅省酒泉縣造紙廠工段長、勞資、統計及管理幹事;1976.07—1979.09,酒泉縣計劃委員會統計組長;1979.09—1981.05,省地礦局水文一隊綜合統計;1981.05—2003.06,先後任省地礦局計劃財務處綜合統計、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綜合計劃處副處長、副總會計師兼財務資產處處長 ;2003.06—2004.06,省地礦局局長助理兼局副總會計師、財務資產處處長;2004年6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女,漢族,1962年8月出生,陝西韓城人,大學學歷,198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9月
參加工作 ,經濟師。1980.09—1989.11,甘肅省紡織機械廠先後任勞資科、組織科、黨委辦公室幹事;1989.11—1992.02,甘肅省服裝職工大學辦公室、學生科幹事;1992.02—1993.05,甘肅省計劃委員會人事處科員、副主任科員;93.05—2004.03,甘肅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處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2004.03—2006.09,甘肅省經濟委員會人事處處長;2006年9月,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黨委委員。 男,漢族,1956年10月生,甘肅酒泉人,大學學歷,1978年8月加入中國
共產黨,1974年5月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1974.05—1975.11,甘肅武威縣新華公社插隊;1975.11—1988.03,蘭州三毛廠工作、任產品設計員;1988.03—1993.02,甘肅輕紡廳紡織處助工;1993.02—1996.11,甘肅省紡織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黨委書記;1996.11—1999.07,蘭州棉紡織印染廠黨委委員、廠長;1999.07—2007.08月,甘肅省委組織部招待所所長黨總支書記、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幹部三處副處長(正處級);2007.08—2009.05,甘肅省委組織部幹部監督處處長;2009年5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男, 漢 族,1955年6月生,甘肅隴西人,大學學歷,197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5月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1975.09—1977.09, 甘肅省隴西縣渭河鄉灘兒隊生產隊長;1977.09
—1978.03,空軍34修造廠工人;1978.03—1982.01,武漢測繪學院航測與遙感專業學生;1982.01—1983.12,甘肅省測繪局第二測繪隊作業員、組長;1983.12—1984.11,甘肅省測繪局第二測繪隊生產技術科副科長;1984.11—1991.03,甘肅省測繪局第一測繪隊副隊長;1991.11—1995.12,甘肅省測繪局生產技術處處長;1995.12—1998.04,甘肅省測繪局黨委委員、副局長(1996.05起兼甘肅省第一測繪大隊隊長);1998.04—2001.11, 甘肅省測繪局黨委委員、局長;2001.11—2010.03,甘肅省測繪局黨委書記、局長;2010年3月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巡視員。 男,漢族,1957年3月生,甘肅景泰人,大學學歷,1986年8月入黨,1
980年12參加工作。1980.12—1984.1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技術員;1984.12—1986.1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分隊長;1986.12—1987.1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工會副主席;1987.12—1993.1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物資供應科科長;1994.01—1994.08,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隊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1994.08—1998.02,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工會主席;1998.02—1999.06,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副隊長(主持行政工作),工會主席;1999.06—2000.11,甘肅省地礦局物探隊隊長;2000.11—2007.02,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院長、黨委書記;2003.10—2005.05,兼任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黨委委員;2005.05—2005.06,兼任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院長、黨委委員;2007.02—2007.06,不再任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黨委書記、院長,調局機關工作;2007.06—2009.08,甘肅省地礦局政治部主任、組織處處長;2009年8月,任甘肅省地礦局副巡視員。 男,漢族,1963年1月出生,甘肅山丹人,博士學歷。199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2.08—1986.11 甘肅省地礦局地質六隊填圖組長;1986.11—1993.10 甘肅省地
礦局地質科學研究所填圖組長、副技術負責、分隊長兼技術負責;1993.10—1996.06 中國地質大學地礦系碩士研究生學習,獲碩士學位;1996.06—1998.09 甘肅省地礦局地質科學研究所科辦主任;1998.09—2000.03 甘肅省地礦局地礦科技處主任科員;2000.03—2000.11 甘肅省地礦局地調院總工程師;2000.11—2001.01 甘肅省地礦局地礦科技處處長;2001.01—2004.08 甘肅省地礦局地礦科技處處長兼地礦科技信息中心主任;2004.12—2007.02 甘肅省地礦局副總工程師,兼秦祁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董事;2007.02—2009.07 甘肅省地礦局副總工程師兼地礦科技處處長、信息中心主任、秦祁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董事;2009.07—2010.09 甘肅省地礦局副總工程師兼地礦科技處處長、秦祁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董事;2010.09任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巡視員。
⑨ 甘肅煤田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甘肅煤田地質局成立於1953年,是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管理的副廳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⑩ 甘肅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的要求,我廳立即對當前我省地質勘查行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按要求對地質勘查單位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逐項核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注冊登記33個地質勘查資質證書。其中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有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甘肅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甘肅煤田地質局、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下屬的24個各地勘單位;中央直屬地勘單位有建材地勘中心甘肅總隊和冶金地勘西北局五隊2個,其他經濟主體的地勘單位有7家。全省(不含金川集團、白銀集團、酒鋼集團三企業)地勘退休人員13210人,在冊職工人員12171人,從事地質勘查人員4496人,技術人員2504人。
二、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自2001年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以來,各地勘單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貫徹落實。省財政對屬地化各單位實行「基數加增長」預算管理模式,地質勘查費年增長幅度達13%(見表1)。從1999年至2006年,省財政從生活補貼、正常晉級、工齡工資、工資調檔等方面給屬地化地勘單位補貼達9億元,地勘費基數中轉增了國家資本金29397萬元(10%)。轉讓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時,國家投入的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其餘部分計入地勘單位主營業收入。由中央政府給予的轉產貸款財政貼息率在44%~59%,中央財政劃撥的地勘事業費40%用於離退休職工的費用,原地礦部管理的單位每年仍享受國土資源部下達的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補助政策(2006年未下達,其他地勘單位沒有享受此政策)。各地勘單位基本上參加了醫療保險,為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
表1 地質勘查費基數與年增長幅度表 單位: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基本建設問題
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以前,國家每年安排基本建設資金,但屬地化管理以後,就基本上再沒有安排,地勘單位遺留的問題如基地搬遷,特別是一些老基地年久失修問題以及新基地建設問題就特別突出,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僅依靠各地勘局自身的力量以及省上的財政一時難以解決。為保證國家政策的延續性,建議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列專項基金給予妥善安排和解決。
(二)職工住房問題
長期以來,地勘隊伍職工住房欠賬多,遺留問題多。職工住房貨幣化改革後,各個地勘局按政策需要發放住房補貼的資金缺口很大,大多數省局資金缺口達數億元,各個地勘局根本無力承擔,地方政府也無力承擔這個壓力。因此,我們建議:國家應設法幫助解決這一困擾地勘單位生存和發展的遺留問題,以確保地勘隊伍的長期穩定和廣大地勘職工的切身利益,同時出台屬地化地勘單位的住房改革政策。
(三)養老保險問題
地勘單位進入地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問題,是國辦發〔1999〕37號文件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事業單位申請加入養老社會保障政策尚未出台。因此建議國家盡快出台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與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接軌。
(四)職工工資及野外津貼問題
近年來,在國家的統一政策下,地勘職工的工資調整增幅較大。但其中一部分中央財政要求各省自行解決,而我省財政解決確有困難,一直是差額增長,造成了地勘單位被迫擠佔地勘工作資金,影響了地勘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沒有出台新的野外津貼標准,仍執行國家以往野外津貼標准,很多地勘單位技術人員野外津貼每天只有10元,這對地勘職工工作積極性影響很大,我省幾個地勘單位的總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因工資、福利低等問題已跳槽到民營企業工作。如果職工工資及野外津貼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技術人才流失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因此建議國家出台對地勘單位進行調整工資及野外津貼費的政策,所需經費大部分由中央財政承擔。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