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地質研究生院
㈠ 山東理工大學電氣工程研究生分數線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學專術學位類)
工學(不含工屬學照顧專業)總分265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專業學位類)
建築學、工程(不含工程照顧領域)、城市規劃
總分265
㈡ 山東理工大學始建於哪一年
山東理工大學始建於1956年。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辦學,校園佔地3600畝,校舍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33萬冊,電子圖書、期刊(含學位論文)782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89億元。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辦學,健全校院兩級國際化推進機制,已與美國、英國、俄羅斯等29個國家的10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開展4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
(2)山東理工大學地質研究生院擴展閱讀:
學校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教職工2657人,其中專任教師2151人、教授274人、副教授69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59人;擁有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法國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學院院士1人,喬治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
山東省「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1人,國家重點工程人才6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選19人。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泰山系列人才18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5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特聘教授60人。
㈢ 山東理工大學有哪些專業及什麼專業好
山東理工大學現有本科招生專業含:
會展經濟與管理
圖書館學
檔案學
采礦工程
石油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術與工程
資源勘察工程
地質學
礦物資源工程
地質工程
財政學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會計學(ACCA方向)
保險
貿易經濟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
投資學
國際貿易專業(文理兼收)
金融工程
(英語)國際貿方向易
國民經濟管理
注冊會計師
冶金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稀土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業設計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車輛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電子商務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國防生
汽車服務工程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物流裝備
法學
(醫事法律專業方向)四年制
熱能與動力工程
核工程與核技術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
工程物理
工學院
影視藝術技術
自動化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工程力學
網路工程
電氣信息工程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軟體工程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建築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城市規劃
土木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軟體工程
光電信息工程
測繪工程
環境工程
安全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制葯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化工與制葯
管理科學
國際商務
工商管理
電子商務
行政管理
市場營銷
商務英語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會計學
財務管理
物流管理
林產化工
森林工程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物流工程
飛行技術
交通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航海技術
輪機工程
航運管理
車輛工程
交通運輸
經濟管理
管理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業工程
工程管理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飛行器動力工程
飛行器製造工程
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
刑事科學技術
消防工程
光信息技術
物理教育專業
應用物理學
物理學
地理物理系國防生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社會學
社會工作
食品科學與工程
輕化工程
包裝工程
印刷工程
紡織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藝術設計專業(服裝設計方向)
食品質量與安全
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
地面武器機動工程
信息對抗技術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彈葯工程與爆炸技術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國際政治
外交學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學與行政學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國防生
工程力學定向生
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
歷史學
考古學
博物館學
民族學
世界歷史
治安學
偵查學
邊防管理
刑事司法學院
數理試點班
數學與應用數學
基礎科學班(數理方向)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
化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
化學-生物學基礎科學班
應用化學
生物化學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小學教育
藝術教育
天文學
地質學
地球化學
城市管理
公共關系學
物流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
行政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社會學系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地理科學
地理信息系統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房地產經營管理
大氣科學
應用氣象學
海洋技術
海洋科學
理論與應用力學
園林
農業資源與環境
光信息與技術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信息科學技術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學
光電子技術科學
信息安全
材料學
環境科學
生態學
材料化學
材料物理
材料科學
資源環境與城鄉管理
資源環境科學
生態學
環境科學
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統計學
生物信息
植物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動物生物技術
地球物理學
文科實驗班
中外文化綜合班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
對外漢語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古典文獻
漢語言文學含基地和師范班
傳播學
新聞學
廣告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編輯出版學
藝術學
舞蹈學
工業設計
計算機三維動畫
音樂劇
藝術管理系
工藝美術
音樂教育系
繪畫
雕塑
美術學
藝術設計學
舞蹈編導
戲劇學
表演
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攝影
錄音藝術
音樂表演
動畫
播音與主持藝術
廣播電視編導
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國畫、油畫多媒體藝術專業
音樂工程系
藝術史論
藝術設計
作曲專業
微電子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光信息技術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農林經濟管理
農村區域發展
經貿日語
朝鮮語
俄語
日語
英語
泰語
阿拉伯語
西班牙語
德語
法語
散打
武術
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
冶金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復合材料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光電信息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業工程
檔案學
PS:相對較好的專業,可考慮車輛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交通運輸第五、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礦物資源工程專業(礦物加工工程、采礦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等。
㈣ 山東理工大學勘探技術與工程這個專業好么屬於哪個學院的
一樓果斷腦殘,誰來tm告訴你資環不自好就業的?資環的環境工程專業確實非常垃圾,但是采礦、礦加專業就業率百分百絕對沒問題,勘查還沒有畢業生,估計就業也沒問題。。。本人資環11年畢業生,資環的勘探技術與工程是10年新上的專業,近似於地質工程,畢業後很可能野外作業所以我不建議你報考。理工大最好的專業確實是車輛工程,考研就業都是最優選擇。實力最強、歷史最悠久的確實是農機,但是就業很一般,起薪非常低,幾乎沒有到3000的,你也知道農機行業利潤比較低。理工大推薦報考順序: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交通運輸、材料科學與工程。
㈤ 山東理工大學怎麼樣
山東理工大學是山東省屬重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的齊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淄博市。該學校與山大無任何關聯。
學校好不好,第一要看師資,我給你舉幾個例子:該校既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動力機械和汽輪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該校校長姚福生先生,又有我國有限幾何研究的創始人、我國最早從事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萬哲先先生,我國力學和復合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國內復合材料力學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先生,我國海底科學(海洋地質地球物理)的學術帶頭人和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先生,我國精細化工學科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錦宗先生,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厚澤先生,我國最早從事快速成型與製造(RP&M)技術的知名專家和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先生,現有專任教師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還有……
該校圖書館是山東省最大、收藏數目最全的,該校交通學院的車輛工程專業全省第一,該專業就業率百分之百,考研率百分之六十以上,該校在07年全國本科教學評估中獲得優秀,在省內高校排名僅次於青島大學和山科大,近幾年來發展又好又快
但是該校是理工為主,邏輯思維要強,一向都是那生多於女生,但文科的許多學院和外國語學院都是女生多的,而且外院就業形勢很好,只不過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女生可能不是很擅長,但找工作性別影響不大,不必擔心,只要你有興趣就行啊,我們車輛工程1班就是女生比男生多,關鍵就看你的興趣。
歡迎你來理工大!!
㈥ 山東理工大學怎麼樣
經管類挺好的,去年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合並成商學院,東校區全部成了商專學院的天下,教學質量屬和管理都明顯有很大的提高,山東理工大學近幾年聲譽不錯,我是商學院的,所以比較了解。其他文科學院不是很了解,法學也還可以。PS:如果能去交通與車輛專業最好,現在已有博士生試點,高考分數直逼一本線
這個學校在山東淄博,分東西兩個校區,離得挺近,出門很方便,機械,車輛,電氣類專業不錯,住宿條件比較好,大部分是六人間,有一小部分是8人間,我們那時主要是一部分大一住,校園環境特別好。
專業不錯,就業也很好,比較起來,煙台大學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文科相比較好些。理工大的綜合排名要高,工科強些。
㈦ 請問山東理工大學在哪,學校大不大,周圍環境好不好
山東理工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的齊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淄博市。
山東理工大學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社會需要之優秀人才為根本使命。我們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在全國率先實行了按文理大類招生為特徵的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張揚學生個性、凸顯學生自主選擇為特徵的完全學分制改革,構建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致力於培養「明事理、有教養、能幹事」的創新型人才。學生在這里可以修讀多學科的優質課程,聆聽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教誨,領略學術前沿的風景,從中體會科學的力量和智者的光輝;可以瀏覽圖書館幾百萬冊的豐富藏書,利用省內一流的網路技術平台獲取信息,在設施先進的實驗室里動手操作,從而品味知識的精深和求知的樂趣;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參與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全國性重要賽事,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潮,深切感受創造的激情和收獲的欣喜。建校50年來,十幾萬「人文素質高、專業基礎厚、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從這里走出,他們將「厚德、博學、篤行、至善」的校訓銘記於心,或專注於學術研究,或投身於社會事業,或創辦高科技企業,成為社會棟梁之才。而「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校風和「德業雙修,學而不厭」的學風也在這里不斷積淀和豐厚,激勵著後來的學子勤奮學習、全面發展。
學校堅持「環境育人」理念,堅信「校園無閑處,處處皆育人」,優美的環境可以啟迪智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凈化心靈。我們依託齊魯文化的豐厚底蘊,按照「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原則,不斷加強校園基本建設和綠化美化,突出人文景觀建設,營造了「生態化、園林化、數字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在穿寒涉暑的四季輪回中,在佔地240公頃的美麗校園里,32000多名學生、2600多名教職工於勤奮讀書、精心治學之餘,盡情領略著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詩情畫意,感受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與美。
治校興業,人才為先;治教興學,惟在得人。我們深刻認識到,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大師是成就大學的關鍵所在。我們把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匯聚人才、培育團隊、成就大師」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引進、培養、聘用並舉,一群卓然有成、不斷進取的教師匯聚校園,其中,既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動力機械和汽輪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長姚福生先生,又有我國有限幾何研究的創始人、我國最早從事編碼學和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萬哲先先生,我國力學和復合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國內復合材料力學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先生,我國海底科學(海洋地質地球物理)的學術帶頭人和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先生,我國精細化工學科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錦宗先生,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厚澤先生,我國最早從事快速成型與製造(RP&M)技術的知名專家和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先生,還有一批國家新世紀人才工程入選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級拔尖人才等,他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勤勉教學,潛心研究,成為廣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
山東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我們深信,科學探索,自主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大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校堅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特色鮮明」的學科布局優勢,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不斷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們制定了《山東理工大學服務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組建學術團隊,選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託設立在我校的中國國家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工程技術研究院、山東省清潔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紡織化學品與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數字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車輛工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光纖通信檢測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壓電網暫態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礦山尾礦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道路交通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產業經濟研究基地、山東省齊文化研究基地等十幾個國家級、省級研究機構的綜合科技優勢,積極參與山東製造業強省建設,承擔了一批大項目、大課題。我們還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設立了山東省數控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汽車研究設計院汽車研究所、淄博市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山東工程機械集團公司技術中心工程機械研究所、山東省汽車工業總公司車輛測試中心、中國五征產品設計發展中心等10餘所科技研發機構,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研究,解決科技難題,成為山東省重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
我們深知,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既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學校堅持「面向世界」辦學的理念,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先後與五大洲十幾個國家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廣交朋友,開展卓有成效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我們歡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入讀我校,共建多種文化互相交融、和諧發展的良好平台,我們也積極創造條件把我校的學生送到世界各地的高等學府學習深造,使他們深入了解世界,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
山東理工大學永遠是一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大學。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在秉承優秀歷史傳統的基礎上,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凝心聚力,加快發展,全面建設高水平大學,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㈧ 急~~~~山東理工大學測繪工程
我畢業於山東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我們學校主要是培養工程測量方面的技術人版員。主要課權程就是一般的測繪都會開的基礎課。有測量平差,大地測量,攝影測量,地理信息系統等等。
就業主要是去一些施工單位,如中鐵,中國黃金,和一些測繪基礎單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考研究生。
至於可不可以進山東煤田地質局,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應該裡面需要我們專業的學生,但是你能不能進,就看你的本事了。
祝你考上山東理工大學,在那裡度過美好的大學時光!!!總之,在理工大,我們測繪專業絕對是排得上名次的。是個不錯的專業,就業考研情況都挺好的。
㈨ 山東理工大學優勢
山東科技大學好
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在青島(黃島)、濟南、泰安三地辦學,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山東省教育廳主管。
設有16個學院和9個教學系(部)以及1個獨立學院,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7個山東省「泰山學者」設崗學科;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4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72個本科專業。有包括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內的省部級重點學科(實驗室)27個,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學校設有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授權業務中心、國家外專局外語培訓中心、「山東——俄羅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島市製造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在學校設有中國唯一的「中國科學中心」。
學校現有在校生3.8萬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700餘人,獨立學院學生6900餘人。有教職工29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餘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11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學者」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教師58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導師125名。
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8人,省級優秀教師19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財政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1個,山東省品牌專業建設點3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5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1項。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學校已為社會培養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
學校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科技優勢。在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岩土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等領域有較強的學科基礎和學術優勢。設有工程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研究院(所)80個。2001年至2007年,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896項,其中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科技攻關、「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31項,承擔科技開發(橫向)項目2346項,科技經費60949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900 篇,出版著作581部;鑒定科技成果286項,獲准專利57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68項。2004-2007年連續四年科研經費過億元,2007年科研經費15095萬元。
校辦產業已形成機械電子、防水建材、環境保護、信息技術和科技培訓等產業中心,振弦感測技術、等離子熔覆技術和防水建材研發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防水建材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建有省級大學科技園,科技園已列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基地,入駐企業和科研單位50餘家。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走教育國際化的道路。已與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等16個國家的76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0餘項,並在互訪、進修、聯合培養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學校接收有日本、俄羅斯、美國、法國、韓國、德國、蒙古、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留學生。有6個中外聯合實驗室。20多名教師是國際學術組織的重要成員。學校每年承辦和主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編輯出版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科大報》等報刊。
經過50餘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在新的世紀,山東科技大學將努力建設成一所工科優勢突出、礦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歷史沿革
1951年7月,山東礦區第二煤礦職業學校。
1953年,山東礦區第二煤礦職業學校遷至淮南洞山更名為淮南煤炭學校。
1958年淮南煤炭學校升格為淮南煤礦學院。
1958年6月成立山東煤炭工業專科學校。
1960年7月山東煤炭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山東煤礦學院。
1963年3月,淮南煤礦學院成建制遷往濟南並入山東煤礦學院。
1971年11月,泰安煤礦學校並入後,學校更名為山東礦業學院。校部由濟南遷至泰安,濟南設分院。
1980年,山東煤炭教育學院在泰安成立。
1999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礦業學院與山東煤炭教育學院合並組建山東科技大學。
2001年3月,山東省財政學校並入山東科技大學。
院士:
山東科技大學院士
宋振騏 中國科學院院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陳蘊博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寶珺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盛綱 中國科學院院士
范維唐 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陳 顒 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聘教授
錢七虎 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劉先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李德仁 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陳俊勇 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聘教授
馮純伯 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芙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毓川 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 涌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春秋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宋 揚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陶華學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靳奉祥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院系設置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研究生教育學院
文法學院
外國語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理學院
歷任領導
劉子光,山東陵縣人。1920年生,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58年至1970年曾任山東煤炭工業專科學校校長、山東煤礦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書記、顧問。劉子光同志無論在煤炭生產還是教育戰線,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發展煤炭生產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出了卓越成績。特別是在山東煤炭專科學校創建時期,帶領全校師生員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團結奮斗,艱苦創業;在山東煤礦學院創建中,1963年山東煤礦學院與淮南礦業學院等校並校後,面對眾多困難,團結建校,艱苦建校,為創建新型的煤炭高等院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0年4月19日因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70歲。
劉辛人,浙江杭州人。生於1920年。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繫肄業。1941年參加新四軍,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調來山東礦業學院工作,任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至1980年代理院長,1980年至1983年任院長兼黨委副書記。1983年開始任山東礦業學院顧問。1985年離職休養。劉辛人在任山東礦業學院院長期間,為實現學校工作重點轉移,適應煤炭技術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抓了專業調整、穩定教學秩序、重建科研機構等項工作,為把我院建成工、理、管結合的多科性院校奠定了基礎。
田景瑞,教授,遼寧義縣人。1923年7月生。日本秋田礦專采礦系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1979年1月調來山東礦業學院工作,先後任系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1985年9月後不再做院領導工作,任山東礦業學院地質系教授。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田景瑞教授在任山東礦業學院領導工作期間,帶領全院師生員工對學校領導體制、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他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高標准,嚴要求,重實效;倡導教學改革,注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制定師資培訓規劃,提出明確要求,狠抓具體落實;積極推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努力提高學校辦學水平。1998年8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泰安逝世,終年75歲。
沈光寒,教授,上海市人。1933年3月生。原蘇聯西伯利亞冶金學院研究生部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1963年由淮南礦業學院並校來山東煤礦學院,先後任系主任、副院長、院黨委書記、院長等職務。1993年後,不再擔任院領導職務。他在任山東礦業學院黨政領導工作10多年間,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求真務實,推進了學校的綜合改革,使我校辦學規模、辦學層次上新水平,學科專業結構趨於合理。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更為活躍。沈光寒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經驗豐富,成績優異,由他主持完成的《山東礦業學院教學管理改革的實踐和成果》研究,1989年獲山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沈教授在學術上也有較深造詣,他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岩層與地表移動的模型識別與參數識別》,1992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礦井特殊開採的理論與實踐》一書,1996年獲煤炭部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沈教授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霍萬庫,教授,黑龍江呼蘭縣人。1936年10月生。北京礦業學院機械繫結業。中國共產黨黨員。1957年9月來山東煤礦學院任教師,先後任機械繫副主任,工程師;教務處副處長、處長。從1985年4月開始,先後任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他任山東礦業學院黨政領導工作近12年,努力工作,措施得力,在促進學院上水平、上規模、上效益、上層次工作中成績突出。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業務上堅持一拓寬三加強,即拓寬專業,加強基礎,外語,計算機教學;堅持科學管理,愛護學生;抓師資隊伍建設,以科研為龍頭,促教學上水平。為使山東礦業學院由行業性單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學發展做出了貢獻。霍教授1995年獲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在任職期間,曾三次成為正式代表出席中共山東省黨的代表大會,霍教授在學術上也有較高造詣,由他牽頭和參與進行的《切割大理石岩石鋸條》等項研究,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曹書剛,教授,山東冠縣人。1945年9月生。山東礦業學院機電系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肥城礦務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書記。1994年6月,調來山東礦業學院工作,任黨委書記;1996年10月至1999年3月兼任院長。曹書剛教授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的指導思想和「抓大事、抓重點、抓突破、抓落實」的工作方法,重點抓了跨世紀人才培養和「三重點建設」,近幾年來使山東礦業學院辦學水平、辦學層次、辦學效益上了新台階;1996年山東礦業學院被山東省高工委、省教委授予「山東省高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為迎接高校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積極進行調研和探索,為進一步發展積極進行了准備。曹書剛教授的《煤礦質量標准化理論與實踐》,1994年9月獲煤炭部中國煤炭工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特等獎;曹教授還榮獲「全省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煤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幹部」稱號,並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劉向信,1955年生,山東濱州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歷任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山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2005年10月任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王春秋,1962年生,山東臨朐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山東省委員會候補委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山東礦業學院副院長、院長,1999年起任山東科技大學校長。兼任中國煤炭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煤炭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礦業協會副會長、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主任等職務。
官方網站:www.sst.e.cn 218.58.59.93
山東理工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齊國故都、現代工業重鎮—淄博市。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學校綜合辦學實力躍居省屬高校前列,各項事業保持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辦學定位
總體目標定位: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理工科大學。
學校類型定位:教學型大學。逐步向教學研究型大學過渡。
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科結構定位:突出工科優勢,強化理科建設,促進學科交叉,多學科協調發展。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區域,貼近行業,著力服務山東製造業。
二 歷史沿革
學校由山東工程學院、淄博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山東工程學院原名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文革」前山東省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學院是1998年合並組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設立山東理工大學。
三 教學情況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32185人,其中研究生513人,本科生28566人。設有63個本科專業、43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8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現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院、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社科研究基地。學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是山東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2622人,專任教師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博士232人、碩士89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校長姚福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另聘有6位院士擔任我校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和學科帶頭人。
校園佔地240萬平方米,東、西兩個校區相隔2600米。校舍建築面積109.6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30.92萬冊(種),其中電子類圖書186.86萬冊(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9億元。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6個,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山東省骨幹學科實驗教學中心6個。多媒體教室208個。先進的校園網路覆蓋全校。運動場面積17.57萬平方米,體育教學設施齊全。設有教育技術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各類教學基本設施很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科優勢專業與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匹配情況
序號 優勢專業 設置時間 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車輛工程 1978 車輛工程學科 山東省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1958 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 山東省清潔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976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
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
山東省精密模具實驗室
山東省數字化設計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977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 山東省高壓電網暫態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5 礦物資源工程 1994 山東省礦山尾礦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 交通運輸 1976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 山東省道路智能控制與安全運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7 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8 山東省先進復合材料實驗室 國家工業陶瓷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8 生物科學 2001 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 國際經濟與貿易 1990 山東省產業經濟研究基地
四 學術成果
作為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的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學校於2002年起實行按高考文理科類不分專業招生和學分制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好評,近幾年本科生年底就業率均在90%以上。「十五」以來,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1項,其中一等獎8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試點課程8門;建成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試點專業5個;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8部。
「十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729項,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60項,省部級項目280項。獲各類科研獎勵68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65項。學術論文被SCI、EI、ISTP、SSCI檢索收錄422篇,出版專著、教材374部。編輯出版《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社會科學版)、《管子學刊》等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管子學刊》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
五 國際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12個國家和地區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建立經常性的合作辦學項目,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互派訪問學者與留學生,擴大了學校的國際影響。
六 所獲榮譽
近年來,學校被授予「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審計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山東省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學校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社會聲譽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辦學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影響不斷提高。近年來,生源充足、質量高,省內理科生源第一志願錄取率為100%,2006年理科錄取分數線高出山東省本科二批分數線19分。廣大畢業生基礎扎實、作風朴實、實踐與創新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和敬業精神,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新華網等媒體對我校辦學水平給予高度評價。
2004年,我校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布的「國內受理專利量高校排名」中列全國高校第85位、山東省屬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記項目排序」中,我校分別列全國高校第119位(山東省屬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東省屬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國校友會和《21世紀人才報•大學周刊》公布的「中國高校傑出企業家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國高校第90位;在「中國高校奧運冠軍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國高校第18位;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布的全國大學排行榜中的位次,我校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4-2006年的排名穩居山東省高校前10位。2008年為全國13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