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地質局航測遙感中心
㈠ 中國鈾資源圖片編研的理論與實踐
杜建農郭安北江成澤李新明曹澤欣
(核工業地質檔案館石家莊050002)
摘要本文對《中國鈾資源圖片陳列館》建設項目中的圖片、解說詞編研理論依據和編研實踐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了符合核工業地質檔案大型展覽的編研方法步驟。這種集歷史資料和專業技術工作、展覽藝術與行業寫實為一體的地質檔案編輯研究尚屬首次,突出的展覽效果印證了編研的技術路線可行,為今後的核地質檔案編研工作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鈾資源圖片檔案編研理論與方法
由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策劃,核工業地質檔案館(石家莊)、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檔案館承擔的核工業地質檔案編研項目,中國鈾資源圖片陳列館,歷經三年時間完成建設任務,編繪出陳列畫面180餘單元,編制展板面積520平方米,展覽內容9個部分,涵蓋了鈾礦地質隊伍的創建及其沿革演變,介紹了中國鈾資源分布和中國鈾成礦區劃,總結了中國鈾礦田、中國鈾礦床典型特徵,展示了中國核工業地質雄厚的找礦力量和先進的找礦技術,概括了鈾礦地質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其科技交流與合作。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發布的紅皮書,編制了世界鈾資源的基本情況和世界典型的鈾礦床。這是核工業地質行業首次通過對檔案資料編研,以圖片為主要表現形式,總結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鈾礦地質勘探的豐碩成果、找礦模式的成功探索、鈾成礦理論的科學總結,實現了全國鈾資源概況的全新展示,是核工業地質檔案編研的成功實踐,是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重點項目、優秀成果。
1 中國鈾資源圖片編研依據
1.1 編研的任務依據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以2007-77號任務書,要求對館藏地質檔案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和編研,採用圖片形式總結鈾礦地質隊伍的創建和發展過程、全國各省區鈾礦資源分布狀況、鈾成礦區劃理論及狀況、中國鈾礦田、鈾礦床概況及典型鈾礦床展示、中國鈾資源勘查技術、中國鈾資源勘查科技成就、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及世界典型鈾礦床等。圖片陳列還要兼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展示中國鈾資源勘查的分布特點和主要勘查成果。
1.2 編研的理論依據
(1)檔案信息理論。檔案信息理論是資訊理論與檔案學基礎理論相結合的產物。檔案信息理論與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建設數字核工業地質檔案館的技術方案研究,為中國鈾資源圖片的編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編研實踐提供了物質基礎。二次、三次加工同時為某些地質資料的保密做了恰當的處理,為中國鈾資源圖片展覽消除了障礙。
(2)檔案價值理論。檔案價值理論在檔案界有了大量的論述,而檔案編研正是實現檔案價值的途徑和手段之一。對全國鈾礦地質勘探技術和典型鈾礦床的編輯,使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圖片、表格表達一覽無遺,不僅對新入門的工程技術人員有較高參考價值,也可以方便新、老技術人員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並可提供最新的數字化圖件資料,促進了數字核工業地質檔案館的建設。
1.3 編研的鈾礦地質技術依據
(1)鈾礦地質基礎理論。中國鈾資源圖片編輯以鈾礦床學、鈾礦床放射性勘探、放射性地球化學、放射性水文地質學、遙感地質學、中國鈾成礦區劃概論、大地構造學等理論為指導,進行鈾礦床的分布和分類、鈾成礦分析、鈾礦床特徵分析等編圖作業。
(2)鈾礦勘探成果報告資料。遵循檔案編研「存真、適應」的工作原則,對資料進行壓縮、歸納、總結。使用最新勘探資料,採用一線勘探技術觀點為原則,參考科研資料和專題研究資料,加以專家系統的咨詢和審校。
(3)矢量化圖件製作依據。基於國標GB 958—99、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數據模型規范和核工業地質檔案館《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設計方案及可行性研究報告》之「核工業地質檔案數字化工作指南」,確保編研項目圖件符合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的要求。
2 編研技術方法
2.1 資料整理
對相關的檔案資料進行集中整理,建立目錄資料庫(與檔案館檢索系統同時進行),錄入案卷目錄和附圖目錄約300萬字。對一萬多盒、三十多萬件(本)檔案資料核實登記,增加到計算機查詢系統之中。對素材資料進行分類選擇登記,一是檔案資料共分5個類型,即:鈾礦儲量報告、鈾礦勘探科研報告、以往鈾礦地質成就展覽資料、「七五」—「十五」及部分「十一五」科技成果報告、有關聲像檔案等;二是著作、文件10個方面,即:五大區(華東、華南、西北、中南、西南)鈾礦地質志、鈾礦放射性勘探理論、中國鈾成礦理論、鈾礦床學、鈾礦勘查技術交流論文匯編、遙感地質學及其鈾礦遙感圖集、專題科研學術專著、中國軍事工業鈾礦地質勘查史、鈾礦地質大事記、相關行政文件等。
2.2 素材提取
(1)歷史資料提取。根據編研大綱的需要,按時間順序查閱機構變革相關文件,查閱人事任命文件。對於無法查找到文件依據的,則採取上查和旁證、訪問等辦法給予補全。此次編研工作收集補全了一些歷史資料和聲像檔案,豐富了檔案館藏。
(2)典型鈾礦田、鈾礦床資料的提取。根據中國鈾礦床學的理論,對全國鈾礦床按照十大類進行製表統計,然後按類型查閱鈾礦地質志、鈾礦床勘探報告、有關學術專著等,提取每一礦床突出的特徵,編輯簡要文字描述。
(3)數據資料的提取。查閱鈾礦儲量報告檔案,儲量批准文件、鈾礦勘探成果報告和軍工史,查閱鈾礦地質志,外協核查部分礦床經濟數據。對獲取的數據進行製表統計,如礦床(田)數統計、礦床類型統計、坐標統計、分省統計、探明資源量統計、成礦省數據統計、成礦帶數據統計、礦田(床)經濟數據統計等。
(4)礦田、礦床景觀照片、勘探工作照片提取。外協收集各核地勘單位的野外工作照片檔案,部分補拍礦床景觀照片,從專題材料、勘探成果報告、軍工史等檔案中掃描照片,對所有照片列表說明待用。
2.3 素材粗選和初加工
(1)圖件的加工。根據編研大綱,概略選取礦田、礦床進行地質圖、典型剖面圖、交通位置圖和礦床局部特徵插圖進行初步加工以達到符合清晰展示畫面的要求,突出重點地質特徵如控礦構造等,突出重要地名、主要交通。
(2)照片的加工。一是掃描獲取的歷史照片,採用「魔術手」、「photshop」等工具進行編輯加工,去除影響主題內容的部分。部分效果較差又無可替代的照片,則通過精細洗印後高清晰翻拍,取得新的底片的二次處理方法。二是收集的照片,因為拍攝機器、技術等因素質量參差不齊,粗選後同樣進行上述方法的二次處理。
(3)解說詞的初步編輯。根據歷史順序和鈾礦地質區劃、類型的邏輯順序編寫出初稿。
(4)圖片的初步編輯。根據解說詞,採用粗選圖片資料編制小幅面的送審稿。
2.4 陳列圖片的編制
第一,為了達到美術與地質專業的有機融合,在地質圖件的色彩上要進行適當的處理,既不能脫離地質專業規范的圖譜色系,又不能完全照搬規范而影響視覺美觀,先對有關圖件進行整體色彩搭配,然後對全部圖片的章節內容進行分配;第二,對被選圖進行矢量化加工,按照在陳列圖片中所需的實際大小尺寸輸出;第三,選取特徵性礦床剖面三維制圖和模擬三維作圖,特徵礦田採用DEM和遙感圖像數據合成,製作精確的立體圖件;第四,礦床景觀照片分配到適當的章節中;第五,各畫面中的圖件、照片大小和整體色彩、美觀的調整;第六,電子書、觸摸式液晶展示屏、自助式計算機查詢屏、數字液晶相框、網路多媒體液晶播放寬屏、鈾礦分布沙盤電子查詢等的分配;第七,解說詞的進一步修改、精煉;第八,領導、專家審校。
3 編研成果
(1)展覽成果。編制陳列圖片180餘單元,建設了520平方米、由9個部分組成的《中國鈾資源圖片陳列館》。集背景音樂和解說擴音設備、背景燈光與藝術燈光、靜態電子展示與動態滾動演示、平面展覽藝術與浮雕立體技藝、傳統展覽手法與現代最新展材結合為一體的行業陳列館。
(2)圖片、資料成果。整理加工、修飾、矢量化圖件550餘幅,統計計算形成了全國最新鈾資源情況統計資料和重要礦田、礦床的統計資料。
(3)鈾成礦特徵電子圖件成果。根據鈾礦地質志和鈾礦勘探檔案資料編輯出全國各鈾礦床礦區地質特徵和鈾礦成礦特徵等多媒體查詢資料。
(4)鈾成礦區劃數字文件資料。根據《中國鈾成礦區劃概論》編輯並錄入各成礦省、成礦帶概況及其主要特徵描述等多媒體查詢資料。
(5)視頻資料。根據核工業地質檔案資料和核地質聲像檔案資料等編寫出《走向輝煌(暫名)》的電視專題文稿,介紹中國鈾資源勘探發展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中國鈾資源勘探發展的美好前景。拍攝的專題片將為陳列館網路播放設備量身定做。
(6)收集歸檔新資料。在陳列圖片的編研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圖件、照片,購買了部分重要地理、地質信息數據,根據真實地質情況創作了一些三維模型和模擬三維圖件。這些原始資料將整理歸檔,從而為檔案增添新的內容。
4 結語
《中國鈾資源圖片陳列館》建設的立項,是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領導對檔案工作高度重視的體現,第一具有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方面通過對檔案資料的編研可以為數字檔案館的建設提供基礎;另一方面陳列館可以成為一般民眾鈾礦知識和鈾資源國情普及的場所,也可作為新入門的大學生提供專業輔導第一課堂,為鈾礦地質工作者提供參考資料。第二,對檔案管理而言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通過對陳列圖片的編研實踐,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編研方法,加深了對檔案編研理論的理解;第三,對今後的地質科技檔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特別是如何發揮檔案為地勘生產服務的作用,如何主動為地勘生產所需、所急,得到了一些思想上的啟發和指導;第四,《中國鈾資源圖片陳列館》建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行業陳列、展覽形成了內容新穎、方式多樣、主題突出、靈活可變(全部標題磁吸可變,全部展布簡便可換)的特點,處在行業展覽的前列。
參考文獻
葛荷英.檔案編研的理論與方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4)
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葛荷英.檔案鑒定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5)
㈡ 四川省地質測繪院航測遙感中心怎麼樣
工作環境可能有點苦,但由於當地地形復雜、災害較多,相對於其他省,會得到國家更多的資助。另外,我覺得一定要了解到那邊事業單位有沒有改革,拿死工資沒多大意思,有項目提成乾的才有勁
㈢ 中核集團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待遇怎麼樣啊 就業以後行業前景怎麼樣呀
中核集團的單位還行,目前核工業大規模礦產勘查,做地化很有前途。但是該單位畢竟沒有中科院地化所、廊坊的一些測試單位待遇好。
㈣ 所有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省的和地質勘查、建築和岩土測繪有關的單位和公司(集團)。謝謝!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和北京地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中國地學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一覽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黑龍江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陝西省科技廳 陝西
大氣邊界層物理與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大氣科學及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地震局 北京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湖北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四川
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甘肅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陝西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陝西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福建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貴州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江蘇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國家海洋局 浙江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上海
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江蘇
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四川省科技廳 四川
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教育部 北京
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廣東
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氣象局 北京
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學 中國科學院 北京
僅供同行參考!!!
㈤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㈥ 問一下,誰知道石家莊那個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好嗎急…………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成立於1963年,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核應急技術後援單位,加掛「國家回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牌答子。擁有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裝備和一流的專業技術人才(其中博士10人,碩士18人,研究員級高工20人,高工70餘人),主要從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環境航空監測、遙感技術應用、地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放射性儀器製造、輻射儀器檢定與核素檢測、地質礦產調查、工程地質、測繪。已完成航空物探面積380多萬平方公里,遙感地質調查280多萬平方公里,發現大中型鈾礦床數十處。近20年在尋找石油、天然氣、鉀鹽、金、銀、銅等礦產,在環境航空監測、國土資源調查、城市遙感、工程地基與城市活斷層調查、測繪等方面成效顯著,4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二等獎3項)。1991年被授予「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榮譽稱號,七次(連續14年)被授予河北省文明單位。
㈦ 內蒙古塔木素特大型鈾礦床
侯樹仁彭雲彪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內蒙古包頭014010)
[摘要]塔木素鈾礦床的落實經過了編圖預測研究、調查評價、區域評價、預查和普查等勘查階段,歷經10年發展成為特大型鈾礦床,取得了巴音戈壁盆地鈾礦找礦的重大突破。礦床賦礦層位為下白堊統巴音戈壁組上段,受扇三角洲前緣與層間氧化帶的控制,礦體具有規模大、局部較富集的特點,屬「同生沉積-層間氧化-熱液疊加改造」復成因鈾礦床。
[關鍵詞]塔木素;特大型;復成因;鈾礦床
塔木素鈾礦床行政區劃屬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管轄,位於塔木素蘇木境內,交通便利。礦床為處於巴丹吉林沙漠的東部邊緣地帶,為內蒙古高原西部沙漠地貌景觀,地形平坦。
1發現和勘查過程
巴音戈壁盆地鈾礦地質工作始於1959年,主要工作集中分布於盆地東部(東經104°以東)。內蒙古三隊、原二機部西北一八二大隊五分隊、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和地礦部102隊、901航測隊在盆地東部開展了第一輪地面伽馬和航空放射性測量工作。20世紀80年代,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七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三大隊、核工業二〇三研究所、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及北京鈾礦地質研究院先後在盆地東部開展了地面伽馬、伽馬能譜、活性炭、釙法、航空放射性測量及放射性水化學測量等工作。在蘇紅圖地區發現了3160、3098和3025等熱液型鈾礦化點,邁馬烏蘇地區發現了159、160、161砂岩型鈾礦化點,恩格爾烏蘇地區發現了T77-1等砂岩型鈾礦化點,本巴圖地區發現了604、5-101、5-382、5-453、5-460砂岩型鈾礦化點,銀根地區發現了601、602泥岩型鈾礦化點。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七大隊在測老廟地區落實了1個小型泥岩型鈾礦床。
盆地西部塔木素地區因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東部邊緣,鈾礦地質工作為空白。其鈾成礦的鈾源條件、目的層岩性岩相條件、後生蝕變條件、水動力條件、盆地開闊背景等方面均要優於盆地東部。基於上述條件的對比分析,2000年開始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對盆地宗乃山至沙拉扎山中央隆起以南進行了小比例尺鈾成礦綜合編圖預測研究,歷經10年的調查評價、區域評價、預查和普查等幾個勘查階段,發展成為塔木素特大型鈾礦床。
1.1綜合編圖與研究
2000~2001年,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下達的《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區—阿拉善左旗銀根地區1∶25萬鈾礦區調》項目,按照尋找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的找礦思路,對巴音戈壁盆地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區—阿拉善左旗銀根地區開展綜合編圖與研究。通過編圖研究,認為塔木素蝕源區宗乃山隆起花崗岩鈾遷出明顯,盆地巴音戈壁組上段砂體較為發育,泥—砂—泥結構良好,發育北東向延伸的長約70km的層間氧化帶前鋒線,並在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附近存在3處伽馬異常、大面積210 Po偏高帶、5個210 Po異常點及較多鈾水異常暈,為後期鈾礦勘查的提供了很好的找礦線索。
1.2調查評價
2003年,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地浸砂岩型鈾資源調查評價》項目(2003~2007年),找礦思路為層間氧化帶砂岩型,共施工了29個鑽孔,完成了11000m鑽探工作量。2004年首次發現1個工業鈾礦孔,2005年發現了3個工業鈾礦孔,落實了塔木素鈾礦產地。對找礦目的層沉積相重新進行了定位,認為巴音戈壁組上段為扇三角洲沉積體系,初步控制到3層對成礦有利的砂體,砂體單層厚度一般在15~30m之間,砂體延伸穩定,扇三角洲平原亞相和前緣亞相是鈾成礦的主要空間場所。鈾礦化受層間氧化作用明顯,大致控制層間氧化帶3條,長10~15km,鈾礦帶長3.2km,預示塔木素地區具良好的鈾成礦前景。
1.3區域評價
2006~2007年,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下達的《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銀根地區1∶25萬鈾資源區域評價》項目,完成鑽探工作量13300m,施工了28個鑽孔。發現有兩種鈾礦化類型,即砂岩型和泥岩型,由於礦化砂岩膠結較緻密,密度較大,因此按常規開採的思路,泥岩和砂岩均按邊界品位0.0300%、邊界米百分值0.021 m%、最低工業品位0.0500%的一般工業指標估算鈾資量,有工業鈾礦孔5個、鈾礦化孔11個,顯示了好的找礦前景。巴音戈壁組上段層間氧化帶前鋒線的含礦性得到進一步擴大,礦帶長度擴大到4.8km,礦帶連續性較好,334?鈾資源量達中型鈾礦床規模。
1.4鈾礦預查
2008~2009年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下達的《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區鈾礦預查》項目,完成鑽探工作量9500m,施工了20個鑽孔,新發現工業鈾礦孔 9個、鈾礦化孔3個。進一步查清了巴音戈壁組上段發育紅色和黃色兩種層間氧化帶,也是主要的岩石地球化學找礦標志,砂岩型鈾礦化受兩種層間氧化帶前鋒線控制明顯。鈾礦化主要以層間氧化帶型成礦為主,少量同生沉積型。泥岩型鈾礦化具有面積大、層位穩定的特點。鈾礦帶長度擴大到5.6km,寬100~400m,礦帶連續性較好,334?鈾資源量已達大型鈾礦床規模。礦化砂岩中發現了硒鉛礦、硒銅鎳礦等硒礦物和方鉛礦、閃鋅礦等金屬硫化物,它們常形成於中—低溫物理化學條件,特別是已經發現的硒鉛礦均形成於中—低溫熱液礦床[1],也就意味著鈾礦形成可能經歷了中—低溫熱液作用。
1.5鈾礦普查
2010~2013年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下達的《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鈾礦床普查》項目,完成鑽探工作量86800m,施工了129個鑽孔,新發現工業鈾礦孔95個,累計見112個工業鈾礦孔、鈾礦化孔19個。鈾礦帶總長約5.8km,寬約1.3km。向盆地中心厚度大、品位高的礦體逐漸增多,單工程礦段最大厚度為8.96m,品位最高為0.7075%。按常規砂岩型鈾礦一般工業指標估算333鈾資源量已達特大型規模。
2 礦床基本特徵
2.1構造特徵
淺層地震解譯見有3條斷裂,均呈北東向展布。F1斷裂傾向北西,表現為壓性逆沖斷層特點。F2斷裂距F1斷裂1~3.5km,傾向北西,表現為正斷層特點。F3斷裂傾向南東,表現為正斷層特點。3條斷裂延伸均在40km以上。北東向斷裂孕育於燕山早期,在燕山中、晚期達到鼎盛,喜馬拉雅早期仍有一定的繼承活動。早期表現為擠壓特點,中期發生大規模的伸張走滑,後期構造性質反轉,表現為斜壓走滑性質[2]。鈾礦化主要集中分布於F1和F2斷裂組成的夾持區域(圖1)。
2.2地層特徵
蝕源區由志留紀至三疊紀岩漿岩組成,二疊紀花崗岩分布最為廣泛。沉積蓋層由中下侏羅統、下白堊統巴音戈壁組下段和上段、上白堊統及第四系組成。下白堊統是盆地蓋層的沉積主體,巴音戈壁組上段為含礦層位,厚度大於911m。礦床內巴音戈壁組上段出露地表,缺失上白堊統,第四系風成沙土沉積很薄。
巴音戈壁組上段可以分為上、中、下3個岩石地層結構,下部岩性以深灰色、灰色泥岩為主,為一區域性一級標志層。中部岩性以淺紅色、紫紅色、褐黃色、黃色、灰色砂岩、粉砂岩為主,夾薄層泥岩和泥灰岩,整體粒度較粗,砂岩厚度大,內部可識別出4個較為明顯的湖泛事件。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灰綠色泥岩、粉砂岩為主,夾砂岩薄層,整體以細粒沉積物為特徵,為一區域性一級標志層。各湖泛事件岩性主要為灰色、淺灰色泥岩、泥灰岩、泥質粉砂岩及粉砂岩,湖盆區湖泛事件形成灰色、深灰色泥岩,厚度大;湖盆邊緣由於相變,湖泛事件時主要發育粉砂岩、細砂岩。根據區域性2個標志層以及4個湖泛面,將巴音戈壁組上段分為6個小層序組,即6個岩段(圖2)。
2.3水文地質特徵
礦床地下水主要受地質構造、地貌、岩性、氣候和古地理等條件控制和影響。巴音戈壁組上段含水岩組為礦床內主要的含水層,上部有穩定的隔水層,平均厚度為428.20m,以粉砂岩和泥岩為主。含水層受岩相控制明顯,北部厚度大,南部厚度逐漸變薄並尖滅,為含水層的邊界,含水層平均厚127.90m,鑽孔單位涌水量平均為0.295L/s·m。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以Cl·SO4-Na型為主,水文地球化學類型屬氯型水,礦化度平均為26.05g/L。地下水埋深較深,但承壓水頭高,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
圖1 塔木素鈾礦床斷裂構造平面展布圖
1—壓扭性逆斷層及編號;2—壓扭性正斷層及編號;3—勘探線編號及鑽孔編號;4—工業鈾礦孔;5—鈾礦化孔;6—鈾異常孔;7—無礦孔
圖2 塔木素鈾礦床巴音戈壁組上段綜合柱狀圖
2.4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
層間氧化帶的發育程度受岩石滲透性控制,不同岩段不同砂體中,氧化帶的厚度、埋深差異較大。氧化帶多沿河道呈多層帶狀發育,早期主要發育紅色氧化帶,晚期發育黃色氧化帶,紅色氧化岩石部分進一步被氧化成黃色。總體上,層間氧化帶在剖面上具有由北西向南東厚度由大變小、埋深由深變淺的特徵(圖3)。鈾礦(化)體主要產於氧化砂岩與灰色砂岩或灰色泥岩相鄰部位,部分產於還原帶的灰色砂岩中。平面上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多呈蛇曲狀展布,氧化還原過渡帶離蝕源區的距離大約12~14km,鈾礦(化)體基本上分布於過渡帶內(圖4)。個別鈾礦(化)體位於完全氧化帶靠近過渡帶位置,其礦化與氧化砂岩所夾的灰色細碎屑岩關系密切,礦化位於砂岩與泥岩的界面附近。
圖3 塔木素鈾礦床H32號線剖面圖
1—地形線;2—巴音戈壁組上段岩段編號;3—岩段界線;4—岩性界線;5—深灰色、灰色泥岩;6—灰色砂體;7—氧化砂體;8—鈾礦體;9—鈾礦化體;10—鑽孔、孔號、孔深(m)
圖4 塔木素鈾礦床巴音戈壁組上段第三岩段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學圖
1—辮狀分流河道;2—分流間灣;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4—決口扇及決口河道;5—水下泥石流;6—前緣泥;7—濱淺湖;8—主流線;9—岩相界線;10—氧化帶/還原帶界線;11—勘探線編號及鑽孔編號;12—工業鈾礦孔;13—鈾礦化孔;14—鈾異常孔;15—無礦孔
2.5礦體特徵
鈾礦帶總長約5.8km,最大寬度為1.3km。礦體形態呈層狀、板狀或透鏡狀,礦體層數多,共劃分了52個礦體。333資源量≥100t的共有19個礦體、22個塊段,≥200t的共有9個礦體(圖5),≥500t的共有5個礦體。礦體產狀平緩,一般3°~5°,扇三角洲前緣靠近前扇三角洲一帶地層坡度較大,產狀在10°左右。33號主要礦體長約2300m,寬50~750m(長寬均未封邊)。
圖5塔木素鈾礦床主要礦體疊合圖
1—工業鈾礦孔;2—鈾礦化孔;3—鈾異常孔;4—勘探線編號及鑽孔編號;5—13-1號礦體及范圍;6—14-1號礦體及范圍;7—28-1號礦體及范圍;8—33-1號礦體及范圍;9—37-1號礦體及范圍
礦床平均厚1.54m,平均品位0.0997%。其他參數見表1、表2。
表1 單工程礦體埋深、厚度及品位特徵一覽表
表2 主要礦體厚度、品位特徵一覽表
2.6礦石特徵
砂岩礦石物質成分見表3,泥岩礦石黏土礦物主要為伊利石,次為高嶺石,泥灰岩礦石中碳酸鹽主要為方解石。
表3 砂岩礦石與圍岩主要物質成分統計
硅酸鹽化學全分析含礦岩石中的燒失量、TFe2O3、FeO、CaO、P2O5、K2O 含量略高於無礦岩石,SiO2、Al2P3、MgO、Na2O含量則低於無礦岩石(表4)。
表4 硅酸鹽化學全分析(平均值)一覽表
砂岩礦石多為塊狀構造,局部可見斜層理構造、砂狀結構。大多為顆粒支撐類型,孔隙式膠結,部分基底式膠結。泥岩類礦石可見水平紋層理構造、泥狀結構、炭質泥狀結構等。
礦石主要蝕變有赤鐵礦化/褐鐵礦化/針鐵礦化/黃鉀鐵礬化、碳酸鹽化、石膏化、黃鐵礦化、瀝青化、綠泥石化和螢石化。黃色岩石為黃鉀鐵礬所致,碳酸鹽礦物有方解石、白雲石和鐵白雲石[3]等成岩改造的產物,石膏呈順層、穿層均勻分布在砂岩膠結物中。此外,礦石中還見到方鉛礦、閃鋅礦等鉛、鋅硫化物和硒礦物,硒礦物有硒銅鎳礦、斜方硒鐵礦、含硒黃銅礦、硒鉛礦、硒銅藍及未知的Se-Cu-Pb礦物。
礦石中鈾的存在形式有兩種,即獨立鈾礦物和吸附態。獨立鈾礦物主要為瀝青鈾礦,其次為鈾石和含鈦鈾礦物[4]。大部分獨立鈾礦物分布在黃鐵礦和有機碳屑的邊緣或中間,有時也分布在碎屑礦物石英和長石的裂隙或溶蝕的空洞中。吸附形式的鈾吸附劑為黏土化長石、褐鐵礦及雜基中黏土礦物(圖6)。
圖6 鈾的存在形式
A—瀝青鈾礦分布在鈉長石(Ab)空洞內,且與片狀黃鐵礦(Py)共生;B—鈉長石(Ab)「溶蝕」空洞發育,黃鐵礦(Py)和鈾石發育在鈉長石的空洞中;C—含鈦鈾礦物以顆粒形式與鹼性長石(Kfs)、鈉長石(Ab)共生,邊緣黑色部分為砂岩孔隙,含鈦鈾礦物與含鈦金屬礦物或氧化鈦交替生長;D—雜色不等粒長石砂岩放射性照相鈾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吸附劑為黏土化長石、褐鐵礦及雜基中黏土礦物。4U、6U、10U代表電子探針測量點號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主要成果
1)在巴音戈壁盆地西部的大面積空白區發現了第一個特大型鈾礦床,並且具有進一步擴大的前景。
2)大致查明了目的層沉積體系特徵及後生蝕變發育特徵。巴音戈壁組上段為扇三角洲沉積體系,早期發育紅色層間氧化帶,晚期發育黃色層間氧化帶。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及分流間灣泥岩和層間氧化-還原過渡帶常聯合控礦。
3)大致了解了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對礦床開展了5個水文孔單孔抽水試驗,巴音戈壁組上段含水岩組的單位涌水量為0.013~0.830L/s·m,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以Cl·SO4-Na型為主,礦化度6.76~45.30g/L,水質較差。岩體普遍較完整,岩體多為塊狀,緻密堅硬,抗壓強度高,抗風化能力強,岩體多屬Ⅱ、Ⅲ類,穩定性中等—較好,工程地質條件屬較簡單類型。礦區地震烈度區劃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活動較弱,發震次數少,震級小,發生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礦區穩定性較好。
4)基本查明了礦床礦體特徵,礦體呈多層產出,呈層狀、板狀或透鏡狀,產狀近於水平,受扇三角洲前緣與層間氧化帶的控制,礦體具有規模大、局部較富集的特點。
5)基本查明了砂岩礦石和泥岩礦石的物質成分,鈾的存在形式有瀝青鈾礦、鈾石、含鈦鈾礦等獨立鈾礦物和吸附態兩種,並見方鉛礦、閃鋅礦等鉛、鋅硫化物和硒礦物等中—低溫熱液礦物組合。
3.2主要創新點
1)提出了塔木素鈾礦床為熱液參與的層間氧化作用鈾成礦模式,即「同生沉積—層間氧化—熱液疊加改造」復成因鈾成礦模式。層間氧化作用貫穿了鈾成礦的全過程,局部熱流體的參與可能使鈾進一步得到富集,也生成了一些新的礦物,同時後期油氣的參與增強了地層的還原能力。該模式的建立對巴音戈壁盆地其他地區的找礦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塔木素鈾礦床鈾成礦作用包括早期鈾預富集和同生沉積型鈾成礦、中期層間氧化作用鈾成礦和晚期熱流體疊加改造作用鈾成礦3個階段。
早期鈾預富集和同生沉積型鈾礦形成階段:巴音戈壁組上段扇三角洲平原間灣沼化窪地及前緣湖沼窪地富含的有機碳、黃鐵礦等還原性物質是鈾成礦的必要物質條件。在沉積的同時砂體也逐漸接受來自於蝕源區的含氧含鈾地下水的滲入,在氧化-還原界面(潛水氧化還原和層間氧化-還原界面)附近鈾初始富集,形成鈾異常暈(圖7A)。巴音戈壁組上段在整個沉積過程中存在多期次的沉積間斷,盆地間歇性的蒸發濃縮使水中鈾不斷聚集濃度加大,岩石中的植物碎片、炭屑、黃鐵礦等同時對鈾進行吸附,最終在細碎屑岩中形成同生沉積型鈾異常或鈾礦化。薄層泥灰岩的出現說明當時水體很淺,而沉積作用的時間相對較長,這樣有利於鈾進一步富集成礦,形成不同深度、不同規模的面狀成礦帶。當早期沉積物被晚期沉積物完全覆蓋時,早期所形成的深部鈾異常或鈾礦化在地層壓實過程中隨著壓榨水的不斷排出,泥岩、粉砂岩再次對水中所含的鈾進行吸附使鈾不斷聚集。隨著物源的不斷供給,這一沉積過程和鈾富集過程不斷重復進行。
中期層間氧化作用鈾成礦階段:巴音戈壁組上段沉積之後處於長期抬升剝蝕階段,含氧含鈾地下水沿層間砂體源源不斷滲入,隨著氧的不斷消耗,鈾在氧化-還原界面附近不斷聚集,最終形成工業鈾礦化或鈾礦化體(圖7B)。
晚期熱流體疊加改造作用鈾成礦階段:早白堊世晚期即蘇紅圖期熱流體具備區域上的構造-岩漿活動條件,熱流體活動在時間上與斷層和區域構造活動相一致。此時期大量的岩漿噴發,使得整個盆地范圍內的溫度升高,成岩、成礦物質活動頻繁。鈾礦石中發現的硒鉛礦、硒銅鎳礦等硒礦物均形成於中—低溫物理化學條件。方鉛礦與閃鋅礦等金屬硫化物的出現也可能是中—低溫熱液作用形成的[1]。石膏-黃鐵礦S同位素溫度測量獲取的溫度也屬於低溫熱液范圍[4]。熱流體改造可能使鈾礦化進一步得到富集,同時來自於深部層位的還原劑如瀝青增強了地層的還原能力。在此過程中層間滲入成礦作用一直在持續進行,這可以從早白堊世和新近紀兩期成礦年齡得到驗證。
圖7 塔木素鈾礦床鈾成礦模式
1—砂質礫岩、含礫砂岩;2—砂岩;3—泥岩;4—灰色岩石;5—紅色岩石;6—黃色岩石;7—地層界線;8—岩性岩相界線;9—黃鐵礦、有機質等還原介質;10—鈾異常暈;11—控制及推測礦體;12—層間氧化帶前鋒線;13—斷層(逆斷層和正斷層);14—基底岩石;15—含氧含鈾水及運移方向;16—油氣運移方向;17—中低溫熱液運移方向;18—巴音戈壁組下段;19—巴音戈壁組上段;20—第四系
取的溫度也屬於低溫熱液范圍[4]。熱流體改造可能使鈾礦化進一步得到富集,同時來自於深部層位的還原劑如瀝青增強了地層的還原能力。在此過程中層間滲入成礦作用一直在持續進行,這可以從早白堊世和新近紀兩期成礦年齡得到驗證。
2)運用層序地層學原理建立了目的層等時層序地層格架,將巴音戈壁組上段從下到上劃分了6個岩段[4] ,第二至第五岩段為砂岩段,也是主要的含礦段,下部的第一岩段和上部的第六岩段為泥岩段,見有少量同生沉積型鈾礦體。巴音戈壁組上段主要為扇三角洲沉積體系,鈾礦化主要分布於前緣亞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間灣泥岩中,同時與層間氧化-還原過渡帶關系密切。
4開發利用狀況
礦床還處於普查階段,目前對礦床僅僅進行了開采水文地質條件初步研究和礦石加工技術工藝的室內條件試驗研究。
礦床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工程地質條件屬較簡單類型,礦床穩定性較好。根據礦石加工技術實驗結果,無論是砂岩礦樣、泥岩礦樣還是混合礦樣,採用酸法攪拌浸出工藝實驗,鈾渣計浸出率均大於90%[5],礦石工業利用性能良好。
5結束語
礦床目前局部達到普查工程網度,礦體大多沒有封邊。礦體多集中在300~530m深度范圍,垂向上礦體具有多層性,且厚度適宜,品位較好。向盆地中心礦體厚度有明顯增大、品位明顯增高的趨勢,如盆地中心的ZK H 32-19號鑽孔中的6層礦體品位均在0.1%以上,最高0.6770%,最大厚度6.53m。礦床資源潛力巨大。
塔木素西部為一大型斜坡帶,長度達70km。由於地表沙化強烈未開展鈾礦工作。蝕源區主要為志留紀至三疊紀花崗岩體,受印支期、燕山期等構造運動強烈影響,岩體內部及邊緣斷裂縱橫交織,斷裂帶附近片理、片麻理頗為發育,岩體風化,對鈾後期淋濾及遷移非常有利。礦床一帶盆地寬度不超過30km,而西部地域開闊,形成了寬緩向斜。衛星圖像顯示巴音戈壁組上段由多個沖積扇組成,扇中和扇端往往是鈾成礦的良好空間場所。湖盆中心的湖泊、沼澤、泉水及鹽漬化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進而控制了地下水的徑流和排泄。特別是目的層形成後地下水一直保持了原來的徑流狀態,利於形成一定規模的層間氧化帶。因此西部具備形成層間氧化帶型鈾礦的條件,前景廣闊。
前面所述鈾礦化主要集中分布於地震解譯的兩條北東向斷裂所夾持的區域。由於沉積岩特別是砂岩在鑽進過程中結構構造極易破壞,即使存在構造在岩心中也很難觀察到這些現象。這些構造是否存在?構造對鈾成礦起什麼作用?構造是否使上下地層存在一種水力聯系?這是目前所面臨的需要攻關的科技問題。
參考文獻
[1]潘家永,等.內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鈾礦床礦石的物質組成初步研究[C].東華理工大學,2007:1-68.
[2]王利民,等.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區淺層地震勘探報告[R].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2003:12-56.
[3]聶逢君,等.巴音戈壁盆地構造演化、沉積體系與鈾成礦條件研究[C].東華理工大學,2011:5-165.
[4]焦養泉,等.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區含鈾岩系層序地層與沉積體系分析[C].中國地質大學,2011:11-187.
[5]塔木素鈾礦攪拌浸出試驗報告[C].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2012:1-126.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侯樹仁,男,1968年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2年開始在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從事鈾礦地質勘查工作,2012年8月任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重大項目總地質師。先後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核集團公司鈾礦找礦二等獎、中核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鈾礦地質成果一等獎、中國地質學會「中國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㈧ 中國核工業有哪些單位
·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 ·中國中原對外工程公司
·深圳中核集團公司 ·上海中核浦原總公司
·中國同位素公司 ·中核金原鈾業有限公司
·中國寶原工貿公司 ·中國核儀器設備總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總公司 ·中國核工業稀土公司
·中核清原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核豐原鈾濃縮有限公司 ·海南海源實業有限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上海核電器材公司 ·秦山核電公司
·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 ·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 ·蘭州鈾濃縮廠
·中核紅華特種氣體股份有限公司 ·陝西漢中鈾濃縮廠
·光華化學工業公司 ·建中化工總公司
·甘肅華源企業總公司 ·中國核工業五洲工業總公司
·衡陽新華化工冶金總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七一○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二七九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烏魯木齊汽修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七二○廠 ·中國核工業長城企業公司
·核工業燕寧公司 ·深圳華原實業發展公司
·深圳凱利工業發展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二十五建設公司
·河北葡萄糖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北核儀器廠
·西安核儀器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上海電子儀器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光華儀表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武漢光明儀表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蘇州光學儀器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西安核設備製造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峨嵋機器製造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蘇州閥門廠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中南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西南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西北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東北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天津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鄭州儲運貿易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華東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哈爾濱公司
·北核品供銷公司 ·電機運行技術開發公司
·中國核工業北華清公司 ·北利華消防工程公司
·北頤通醫用工程開發公司 ·北核海高技術開發公司
·北寶公司 ·海南海原開發公司
·中國原子能工業北儲運公司 ·北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
·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核工業第四研究設計院 ·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
·核工業第七研究設計院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核動力運行研究所
·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核工業第八研究所
·核工業北地質研究院 ·核工業北化工冶金研究院
·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中國核科學技術信息與經濟研究院
·核工業標准化研究所 ·核工業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核工業大連應用技術研究所 ·核工業無損檢測中心
·核工業科技開發咨詢中心 ·核工業培訓中心
·核工業研究生部 ·中核商務中心
·南禮士路招待所 ·中國核工業報
·核工業案館 ·核工業二二一離退休人員管理局
·核工業鄭州干休所 ·核工業西安干休所
·核工業四一五醫院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
·核工業四一七醫院 ·核工業四一九醫院
·核工業總醫院 ·核工業北醫院
·深圳香密湖友誼醫院 ·核工業江西礦冶局
·核工業湖南礦冶局 ·核工業廣東礦冶局
·核工業甘肅礦冶局 ·核工業新疆礦冶局
·核工業雲南礦冶公司 ·核工業地質局
·廣東礦冶技工學校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O八大隊 ·核工業地質局二一六大隊
·核工業東北地質局二四三大隊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O三研究所
·核工業中南地質局二三O研究所 ·核工業東北地質局二四O研究所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二七O研究所 ·核工業西南地質局二八O研究所
·核工業華南地質局二九O研究所 ·和平里招待所
㈨ 石家莊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怎麼樣
這個真不知道。去貼吧問問。也許有專人知道。屬
http://tieba..com/f?ct=&tn=&rn=&pn=&lm=&cm=0&kw=%CA%AF%BC%D2%D7%AF&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CA%AF%BC%D2%D7%AF&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㈩ 中核集團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待遇怎麼樣啊
待遇很糟,以前來核工業不受重視,源90年代末曾大量精簡員工,核工業部下屬各單位目前都顯得有些先天不足,後來稍有所改善,但遠不能和油田,煤礦相比,與地勘系統的地質隊相比,也差不少,初次就業,最好先考慮地勘,其次冶勘,最後再考慮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