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登山陳
『壹』 北京市登山運動協會的主要領導
會 長
李麗莉 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北京市體育總會會長、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版 常務副會長權
陳世釗
副會長
馬可強 北京鴻達鑫業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軍民 市人大常委法制辦公室處長
任占智 懷柔區體育局副局長
李燕生 海淀區體育局副局長
杜新潮 昌平區體育局副局長
陳 暉 北京電台體育台台長
陳世釗 北京市登山運動協會常務副會長
楊絳梅 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體育部副主任
楊永忠 密雲縣體育局副局長
范根源 門頭溝體育局局長、書記
胡寶貴 平谷區體育局副局長
黨 強 延慶縣體育局副局長
雪漢寧 石景山區體育局書記
焦少波 北京電視台體育節目中心
路建華 房山區體育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顏納新 北京市體育局群體處副處長
戴 運 天運運動培訓中心主任
秘 書 長
顏納新 北京市體育局群體處副處長
副秘書長
劉 蘋 北京市登山運動協會辦公室主任
監事長
劉景儀 原石景山區體育局局長
監 事
白英傑 原海淀區體育局副局長
呂 傑 門頭溝區體育局局長助理
『貳』 本人地質大學研究生一枚,喜歡周末去戶外爬山,平時都不用冰爪和登山杖的,但是最近的一次香巴拉(冬天雪
好處一:省力,確切的說,是幫助雙腿省力
行走或爬山的時候,本來全部的動力專都來自於兩條腿,如果兩只手也屬能通過登山杖產生行進的動力,那顯然是可以節省雙腿的力量。建議在常規路線上使用雙杖;在比較危險的路線上最好不用杖,手腳並用最靠譜。(見風險一)
好處二:協助保持平衡
有些路線很崎嶇,不好掌握平衡,登山杖能提供額外的1-2個支點,可以協助身體保持平衡(見風險一)
風險一:登山杖承重不靠譜
登山杖一般是3-4節可以收縮的,節與節之間連接的部分並不可靠,沒有哪個登山杖會象攀岩器材那樣承諾它的最大承重是多少,所以用登山杖做輔助支撐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即使登山杖突然斷裂,你也可以自己保持身體平衡,不會出現危險。簡單的說,就是不要把自己的重心都壓在登山杖上。
風險二:登山杖可壓不可拉
登山杖節與節之間的連接部分的特殊設計,使抗拉的強度要遠低於扛壓的強度,所以,千萬不要試圖用登山杖拉人。希望採納一下
『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登山文化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的登山文化可以說是中國數一數二的,撐起了登山界的半壁江山,他們的教師隊伍也是特別厲害的,之前聽我們老師講過,拿了好多第一
『肆』 修改病句 我國地質大學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成為國內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句子最後面缺少了成分,應該是:
我國地質大學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成為國內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隊伍、的大學登山隊、的登山隊).
若理解請採納.
『伍』 哪年中國地質大學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部聯合組成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登山隊,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將於2009年10月12號,從武漢出發,前往西藏境內攀登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Ⅱ峰(高約6703米),該山峰屬於未登峰,此次攀登若尼峰,是對崗日嘎布山群豐富的山峰資源的探索和開發,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近年來國內登山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更多的山峰資源和路線,促進我國登山事業的發展。本次攀登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日本神戶大學兩校的第二次攀登未登峰的合作,全隊17名隊員,其中中方隊員9名,日方隊員8名。目前,兩校登山隊分別在各自學校正在積極的准備,10月10號,日方隊員將途徑北京抵達武漢,與中方隊員匯合,兩隊將一同前往拉薩,開始此次活動的攀登。
本次攀登的若尼峰2峰KG-2(6708m)
背景介紹
198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協會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聯合攀登四川境內未登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並成功首登。我校登頂的7名運動員是董范、張志堅、馬欣祥、張偉、張軍、鄭超、孟憲國。為了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2007年5月,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井上達男會長及平井一正(前會長)一行專程來我校商談有關紀念活動事宜。
雙方商定:2008年聯合攀登西藏境內的若尼峰Ⅱ峰(海拔高度約6703米)以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校黨委副書記丁振國教授和井上達男會長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為保證聯合登山活動的順利進行,雙方商定在2007年10月-11月間對若尼峰所在的崗日嘎布山群進行聯合偵查。
但由於2008年8-10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在西藏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山峰(8201米)和日本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因此原定於 2008年攀登若尼峰的計劃延遲到了2009年10月-11月進行若尼峰的攀登。
若尼峰1峰(6805米)
山峰概況
若尼峰Ⅱ峰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的第2高峰,N29?12?15,E96?41?42,整個若尼峰山區附近有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其中最高峰若尼峰主峰高約海拔6805米,屬於未登峰,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攀登若尼峰1峰,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攀登歷史:屬於未登峰
2002年,日本神戶大學在該山峰進行實地偵查,登至5300米。
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正式對該山峰進行攀登,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西藏崗日嘎部山 群聯合登山偵察隊對該地區進行實地偵查和選擇登山路線。
氣候特徵
若尼峰地區的氣候復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暴雨引起了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2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強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40℃,平均氣溫在-3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只有在10月至11月這段時間,是風季與雨季相互過渡的時節,也就常有3-4次持續2-5天的好天氣,這時便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好天氣周期持續較長,一般兩周左右。
『陸』 紅企鵝的紅企鵝攜手地質大學登山隊
紅企鵝戶外運動品牌高調進入戶外伊始,強勢聯合國內著名登山團隊中國地質大回學登山隊。說起答地質大學登山隊的歷史,要追溯到1958年。那一年,地質大學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業余登山隊。 半個世紀以來,地大登山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向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優秀登山隊員,很多人已都成為了中國登山協會中的骨幹。
2012年,為慶祝建校60周年,武漢地大組織了中國首支高校珠峰登山隊,最後4名師生於2012年5月19日8時16分成功登頂珠峰,地大登山隊成為中國首支成功登頂珠峰的高校登山隊。 同年6月19日,在武漢舉行的登頂珠峰慶功會上,中國登山協會授予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登山事業特別貢獻獎」 。
『柒』 中國地質大學為(武漢)登山隊四名隊員於2012年5月19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如果當天某
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根據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計算得出山頂的氣溫為:-10℃-(8844.43m-6300m)÷100×0.6℃≈-25℃.
故選:C.
『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逸夫博物館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玖』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