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地質與大氣
A. 南京大學 地質學怎麼樣
是該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專業強不強哪個說了算?怎樣才能挑選到合適的專業?哪個專業最熱門?本期「中高考周刊」邀專家為您進行權威解讀。
高三「三模」在即,在最後的階段,考生該如何進行有效復習,以在考試中取得一個較滿意的分數?本報「中高考名師團」今繼續為您提供最權威的輔導。如果您對中高考周刊有什麼好的建議,也請及時告訴我們。
【核心提示】
「將來孩子報考哪個專業?哪些專業就業率高?」雖然離高考還有一月,但這些天,在「中高考周刊」QQ群,已有不少高考生家長在為孩子的志願填報而糾結了。本報特邀揚大招辦和教務處有關專家為考生支招。
選學校、選專業哪個該放在首要位置?專業強不強哪個說了算?怎樣才能挑選到合適的專業?哪個專業最熱門……我省實行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以本科為例,各批次考生可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均包含A、B、C3所院校,每所院校志願中含有6個專業志願和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願。要在一兩天之內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絕非易事,需要家長提前搜集整理各方面的信息。為此,記者特邀揚大招辦和教務處有關專家為家長、考生支招,以供參考。
看興趣——
確定將來干什麼
「選專業有兩個前提。第一,必須確定自己將來想干什麼?」揚大招辦主任紀開東說,選擇專業絕對不是由別人來告訴自己將來做什麼,專業選擇應遵循個人喜好。「確定了興趣所在之後,考生在挑選學校時,就應了解一下,該專業在學校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優勢學科?在此過程中,考生當然還應考慮一下,自己的成績能不能達到學校的錄取線。」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以考生本人意願為主,切勿跟風報考熱門專業。」
看專業——
多打探專業內涵
「了解專業情況有多種渠道。考生首先可從網上獲取有關信息,包括國家的評估、排位情況等;其次,對專業設置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可打電話給招辦,第二個渠道是打電話直接詢問學校的師資力量情況等。第三,查一查該專業在省內是不是品牌特色專業。有一點提請考生注意,專業的好壞與學校的排名沒有必然關系,綜合實力一般的學校也可能具有在全國都數得著的專業。」
「按教育部1998年頒發的本科專業目錄,本科學科分為學科門類、學科類、專業三級。」揚大教務處教學研究科科長范守信介紹,本科共有11個學科門類,其中理科4個,即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科7個,即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其中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和管理學均可文、理兼招兼報。「這11個學科門類下設學科類72個,即本科專業258種。當然,隨著國民發展及大學本科教育發展的需要,加上經教育部批准設置的目錄外專業,本科目錄內、外專業已達近600個之多。」
「若要對一個專業有所了解,必須深入了解其內涵。這樣就可明白自己將要學什麼,畢業以後做什麼。」范守信說,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將自己最無興趣甚至是厭煩的專業淘汰掉,也可避免或減少憑想當然、望名生義就報志願所帶來的後悔與無奈。
范守信說,專業內涵主要是指其課程設置情況。「專業之間的真正區別是從基礎課開始的,如文學類專業需學習文學概論、文字學等。專業課則更多,真正反映出某專業的『真實面貌』。」考生還可進入學校網站的「精品課程」專欄,點擊觀看教師的教學錄像,不僅可感受學校氛圍,還能對老師有直觀了解。
熱或冷——
一定要理性看待
「所謂的熱門專業,一般都是在社會上有較好口碑的專業,從現象上看是報考人數眾多形成的。」范守信認為,對此一定要理性看待,若選擇不當,熱門同樣會變成冷門,比如有的專業報考時趨之若鶩,如今卻遭遇就業難題。「真正的熱門專業是多少年都不會
大變的,這些專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有關,比如高新技術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新材料、信息技術等等專業。」
范守信透露,今年3月省教育廳曾下發《關於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與審批工作的通知》,「與以前不同,省教育廳出台此規較為急切,規定本次申報專業經批准具備招生條件的,爭取列入今年的招生計劃正式招生。
這些新興專業包括,①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核能技術,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新能源汽車等。②信息網路產業。感測網、物聯網技術。③新材料產業。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④農業和醫葯產業。轉基因育種技術。創新葯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⑤空間、海洋和地球探索與資源開發利用。
「既然是國家鼓勵申報的專業,考生在報
考時就可重點考慮。」范守信說。
選專業——
相當於選擇職業
當考生面對追「新」逐「熱」的大環境,甚至來自周圍親友的輿論和善意的壓力,還需要把握好自己,因為選報專業就可說是選擇職業、選擇未來。「新」可能機會無限,但不一定適合自己,應該冷靜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讀這個專業需要哪些能力,自己是否具備等。最適合自己潛能發展的專業就是最好的專業,而新專業並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專業。
如果決定報考,也要仔細鑒別和調查,特別是了解清楚學校配套的硬體設施如何,是否有較強的師資保證教學質量。
填志願——
一定要用足錄取「規則」
紀開東提醒廣大考生,報考時一定用足錄取「規則」。「最好把一個學校的6個志願全都填滿。往年經常出現考生只填報一個志願,卻因達不到錄取線而被退檔的情況。調劑志願只是給了一個錄取機會,至於是否服從專業調劑,考生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B.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年事大記
1920年,竺可楨應郭秉文校長之邀受聘於南京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范學校。
1921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改建為國立東南大學,成立地學系,竺可楨任系主任,開始講授近代氣象學課程。
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設立地質、氣象、地理三個組,其中氣象組成為我國最早的氣象學專業。
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成立,地學系內改設為地質礦物門、地理氣象門。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極閣成立,竺可楨任所長。
1930年,地學系分為地質學系、地理學系,胡煥庸任地理學系主任,地理學系分設地理、氣象兩個組。
1944年,氣象組從地理學系分出,成立國立中央大學氣象系,是我國第一個氣象學系,黃廈千任首任系主任。氣象學系成立之前共培養出氣象學生44人。
1945年,王鵬飛成為氣象學系第一屆畢業生。
1947年,朱炳海出版我國第一本「普通氣象學」教材(商務出版社)。
1948年,氣象學系成立以來,共培養學生45名。先後有黃廈千、塗長望、朱炳海等任氣象學系專任教授,趙九章、呂炯任兼職教授。
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塗長望被任命為氣象系主任,同年12月塗長望調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氣象局局長,朱炳海接任系主任。
1950年,招收解放後第一屆本科生,30人,相當於解放前招收氣象類學生總數的40%。
1952年,國立南京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院系調整,下設13個系,氣象學系是其中之一,朱炳海任系主任。浙江大學么枕生教授、石廷漢教授,齊魯大學吳伯雄教授等氣象方面的教師和學生並入南京大學氣象系。除氣象學專業外,設立我國最早的氣候學專業。氣象學專業由徐爾灝教授為主任、黃士松教授為副主任,氣候學專業由么枕生教授主持。為滿足國家大規模人才需求,開始招收氣象專科生(至1956年共招生五屆)。
1955年,氣象學系首次招收越南留學生,是南京大學招收的首批留學生,至1966年共培養越南留學生64人,還培養了3名朝鮮留學生。
1958年,徐爾灝任氣象學系主任,黃士松任副系主任。成立我國第一個大氣物理學專業,先後建立雲霧物理、大氣湍流、雷達氣象、大氣探測等學科組。
1959年,第一次在黃山實施人工降水試驗成功。
1960年,為適應我國空間科學及火箭衛星事業的發展,經高教部同意氣象學系成立高層大氣物理專業(1964年並回大氣物理專業)。中央氣象局決定成立氣象學院,經高教部同意委託南京大學氣象系協助選址建校,並以南京大學氣象學院的名義招收和培養了三屆(60、61、62級)學生。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2年,招收首屆工農兵學生,至1976年共招生五屆。
1975年,為彌補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高等教育斷層,開始為國家氣象局、總參氣象局開辦「雷達氣象」、「熱帶天氣」、「氣候統計」、「氣候學」、「衛星氣象」等培訓班。
1977年,黃士松任氣象學系主任。
1978年,招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本科生(117名)和碩士研究生(7名)。
1979年,恢復向國外派遣訪問學者。
1980年,恢復向國外公派留學生。
1983年,陸渝蓉教授任氣象學系主任。天氣動力學、氣候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熱帶天氣研究室。建立天氣動力學、氣候學兩個博士點。
1984年,陸渝蓉調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伍榮生接任氣象學系主任。
1985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為西部邊遠省份招收天氣動力專業專科生
1986年,氣象系更名為大氣科學系。建立大氣環境專業(本科)。建立天氣動力學、氣候學、大氣物理學三個碩士點。
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學災害性天氣氣候研究所。
1988年,大氣物理學專業和大氣環境專業合並為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
1989年,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尺度災害性天氣國家專業實驗室。
1990年,成立南京大學自然災害研究中心,陸渝蓉任中心主任。
1993年,倪允琪任大氣科學系主任。招收現代信息處理與計算機應用大專生和成人教育大專生。
1994年,隆重舉行「慶祝建系五十周年」大型紀念活動。
1996年,建立大氣科學博士後流動站。建立校級大氣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成立南京大學全球變化研究中心。
1997年,倪允琪調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蔣維楣副主任主持系行政工作。
1998年,談哲敏接任大氣科學系主任。
1999年,大氣科學成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根據教育部要求本科氣象學、氣候學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合並為大氣科學專業。伍榮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始實施「985工程」一期項目「我國重大天氣氣候災害的形成和預測理論研究」建設。與江蘇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校外產學研基地(南京)。
2000年,建立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市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上海)。
2001年,首次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成人教育本科生。
2002年,重新申報國家重點學科,「氣象學」繼續為國家重點學科並位居全國同類學科第一。伍榮生當選中國氣象學會第二十五屆理事長。中國氣象局與南京大學簽署局校合作協議。開辦成人教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專升本脫產班。
2003年,新增自主設置「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級學科博士點。
2004年,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接受教育部評估,取得優異成績。隆重舉行「慶祝大氣科學系建系六十周年」大型紀念活動。開始實施「985工程」二期項目「地球圈層與環境」建設。與湖北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武漢)。開辦自學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脫產班。
2006年,楊修群任大氣科學系主任。新建「應用氣象學」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與安徽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合肥)。
2007年,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評估,「氣象學」再次位居全國同類學科第一。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申報,「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本科「大氣科學」專業成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南京大學陳駿校長訪問中國氣象局,深化局校合作。
2008年,成立大氣科學學院,下設氣象學系、大氣物理學系。楊修群任大氣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本科「大氣科學」專業成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育基地、教育部特色專業。配合學校,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並取得優秀成績。開始實施「211」三期項目「我國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的成因和可預報性」建設。大氣科學學院成為中國-挪威聯合建立的Zhu-Nansen國際研究中心的中方合作夥伴。
2009年,教育部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同類學科第一。中國科學院符淙斌院士來校工作。中國氣象局鄭國光局長訪問南京大學。隆重舉行「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成立大會暨大氣科學前沿國際論壇」。開辦成人教育「物流管理」專業專升本科業余班。
C. 南京大學研究生的專業中與地質有關的專業哪個比較好!外校的好考么大概要多少分
岩礦、構造、古生物都不錯,南大地質排全國第一,外校要看自己實力,南大無歧視,分數每年不一樣,往400奔應該沒問題。
D. 南京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專業方面哪個更好些啊(比如 資源勘查 地球化學 礦床學等 )。
如果是東華理工的,如果你是地質學070900 先別考慮哪邊好與否,哪邊都版夠好,如果有認識哪邊權的導師,就一定選哪邊。地大也有分北京武漢的 武漢的比北京還難寫,北京水太深。這兩三年地質的分漲的很快,如果說你分數不是問題 鐵定能考個370以上,那倒是可以選擇下.
如果你能考數學 那就考資勘吧 地大資源學院 ,地質學和三礦這些不考數學的都太熱了。
從招生人數上 地大是好考些 南大招不了多少人。
總體來說真的不相上下,跟關鍵是你跟著哪個導師,畢竟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區別是導師負責制。
如果你就是要去最好的,中國地質科學院,歡迎你,包括中科院下面有很多研究所,都可以報考。
E. 南信大和南京大學的大氣科學哪個比較好
首先南大名氣大,大氣專業收分也高,南信大相對容易考取。大氣專業,內論精度深度:南大好,論規模廣度容:南信大。南信大偏應用的,大氣出國也是受認可的。南大本身名校,偏理論,出國更容易,認可的是南大。在氣象領域,南信大名氣不輸南大。
F. 南京大學本科生構造地質學這門課用什麼教材
南京大學本科生構造地質學這門課用什麼教材,具體可詢問學校教務處,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南京大學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
1、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地質學
數學
生物學
物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
化學
天文學
2、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哲學
社會學
氣象學
世界史
情報學
自然地理學
政治經濟學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
外科學(普外)
企業管理
環境科學
英語語言文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3、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經濟法學
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經濟
環境工程
水文與水資源
4、國家級特色專業
地質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軟體工程(軟體學院)
物理學(物理學院)
大氣科學(大氣科學學院)
化學(化學化工學院)
生物科學(生命科學學院)
環境科學(環境學院)
臨床醫學(醫學院)
漢語言文學(文學院)
歷史學(歷史學系)
哲學(哲學系)
新聞學(新聞傳播學院)
經濟學(商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學院)
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系)
天文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英國語言文學、法語(外國語學院)
G. 南京大學的大氣科學怎麼樣
我覺得它是國內老大,因為我就是學大氣的。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前身是南京大專學氣象學系,成立於1944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氣象學系,是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搖籃。南屬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擁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知名教授和優秀中青年學者組成的學術思想活躍、結構合理、具有很強競爭力、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師資隊伍。2008年11月24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更名為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H. 【高分】南京大學地質學專業如何
我是南大地理系的本科生,對地質系的基本情況還有一些了解。
南大的地學院系分四個:地質系(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理系(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大氣系(大氣科學學院)、環境系(環境科學系)。括弧里的是全稱,也就是在網上查到的名字。
排名似乎是很高的(應該在全國能排一二名),但進了大學會發現其實專業排名真的不那麼重要。
師資很強,有好幾位院士(至少比我們地理系多),而且給本科生上課的老師也是很厲害的。比如大一的《普通地質學》一門課(我們地理的和地質系的一起上的大課),就是一個很牛的教授(舒良樹)主講的,他雖然不是院士,但也差不多是那個級別的了(他的導師據說是什麼世界地質學五人小組成員)。但是老師強,並不能帶來普遍預期的那麼多的好處。他們一般都很忙,上了課就走,問題只能問他帶的研究生,所以學習還是主要靠自己。其他的老師我不是太了解,但是南大的老師,特別是上大課的,一般都很強的。
考研的有但是不多,就業的更少了。主要是出國的,保研的。出國一般是自己考G考T爭取,但是地質學出國還是和其他學科(物理化學等)比較困難的,因為這個在國外是熱門專業(這個不假),當然也有一些公費出國讀研的機會。
保研的基本是保本校,少量保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等。不知道你是不是大一新生,如果是,大一剛進去的時候可以選擇報所謂的「基地班」。我就是地理系的「基地班」的。基地班就是從各個理科院系各個專業抽出一部分類似於「強化班」,比如化學基地班,生物基地班,地理基地班等等,大一大二主要和匡亞明學院(以前的強化部)一起上課(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遍的理科課程,大一大二會學得很辛苦),大三再選擇方向。我們地理系的方向有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海洋科學、旅遊管理等等,地質系的我不是很清楚,似乎有地質科學、地質工程、地球化學、水文之類的。基地班的保研率相當高,達到70%左右,一般只要成績不太濫,最後都能保研。而且進基地班,可能會導致眼界更高(這其實也不一定是好事),不滿足於保研,而想出國,或者考自己喜歡的學校等等。
就業不是很熱門,一般是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當然如果是選擇地質工程方向的話,就業面就比較寬了。如果能出國,在國外的科研機構里從事地質方面的研究,在我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中國的科研環境,我感覺很不好。而南大的科研氛圍真的是相當濃,我不是很受得了。我是地理基地班 選擇 地理信息系統 方向的,也是地理系內傾向於應用和就業的方向。我是07級的,觀點也不一定成熟,你自己還要臻辨。
如果還有什麼能幫忙的,我的個人說明裡有郵箱。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I. 南京大學地質學專業是個什麼樣的專業學些什麼課程
學地質到中國地質大學,地質主要是地質勘探考察,尋找礦床.南大的天文和氣象還行
J. 南京大學的 大氣科學類和地質學類 這兩個專業怎麼樣就業前景和收入情況
嗯 怎麼說呢 這兩個專業都不錯
就業方面比較容易
工資待遇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