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董范

中國地質大學董范

發布時間: 2021-02-07 08:40:49

㈠ 哪年中國地質大學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部聯合組成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登山隊,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將於2009年10月12號,從武漢出發,前往西藏境內攀登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Ⅱ峰(高約6703米),該山峰屬於未登峰,此次攀登若尼峰,是對崗日嘎布山群豐富的山峰資源的探索和開發,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近年來國內登山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更多的山峰資源和路線,促進我國登山事業的發展。本次攀登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日本神戶大學兩校的第二次攀登未登峰的合作,全隊17名隊員,其中中方隊員9名,日方隊員8名。目前,兩校登山隊分別在各自學校正在積極的准備,10月10號,日方隊員將途徑北京抵達武漢,與中方隊員匯合,兩隊將一同前往拉薩,開始此次活動的攀登。

本次攀登的若尼峰2峰KG-2(6708m)
背景介紹
198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協會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聯合攀登四川境內未登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並成功首登。我校登頂的7名運動員是董范、張志堅、馬欣祥、張偉、張軍、鄭超、孟憲國。為了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2007年5月,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井上達男會長及平井一正(前會長)一行專程來我校商談有關紀念活動事宜。
雙方商定:2008年聯合攀登西藏境內的若尼峰Ⅱ峰(海拔高度約6703米)以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校黨委副書記丁振國教授和井上達男會長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為保證聯合登山活動的順利進行,雙方商定在2007年10月-11月間對若尼峰所在的崗日嘎布山群進行聯合偵查。
但由於2008年8-10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在西藏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山峰(8201米)和日本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因此原定於 2008年攀登若尼峰的計劃延遲到了2009年10月-11月進行若尼峰的攀登。

若尼峰1峰(6805米)
山峰概況
若尼峰Ⅱ峰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的第2高峰,N29?12?15,E96?41?42,整個若尼峰山區附近有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其中最高峰若尼峰主峰高約海拔6805米,屬於未登峰,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攀登若尼峰1峰,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攀登歷史:屬於未登峰
2002年,日本神戶大學在該山峰進行實地偵查,登至5300米。
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正式對該山峰進行攀登,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西藏崗日嘎部山 群聯合登山偵察隊對該地區進行實地偵查和選擇登山路線。
氣候特徵
若尼峰地區的氣候復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暴雨引起了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2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強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40℃,平均氣溫在-3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只有在10月至11月這段時間,是風季與雨季相互過渡的時節,也就常有3-4次持續2-5天的好天氣,這時便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好天氣周期持續較長,一般兩周左右。

㈡ 戶外運動論文

關於我國高校戶外運動發展現狀的分析

摘要:國外對於戶外運動的研究是在20 世紀60 年代末70 年代初開始,它的出現是人類對體育提出了新的需要,當今社會人們的工作方式
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人們新的需求不斷增長,渴望回歸自然的思想愈來愈強烈,進行旅遊、探險等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2003 年我國教
育部把戶外運動明確納入普通高等體育教育的范疇,並從2007 年起將戶外運動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普通高校進行全面推廣。針對我國高校的戶外
運動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結,旨在推廣和普及戶外運動在我國健康發展。

關鍵詞:戶外運動;發展;運動普及

雖然戶外運動自20 世紀80 年代從歐美國
家傳入中國,但在2000 年以前有關戶外運動文
獻並不多見,直至2002 年以後才相繼有少量戶
外運動文獻出現,而把戶外運動納入高校體育
教育課程進行系統研究的文獻就更加少之又
少。戶外運動被納入高校體育課程進行研究最
初源於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管理中心的張志
堅和中國地質大學的董范。1989 年時任中國地
質大學地質教師的張志堅和董范就提倡在地質
專業學生中間開展野外生存、攀岩、登山等戶外
體驗課程,以提高地質學生野外作業時的生存
能力從而滿足地質專業學生進行自然科學考察
的需要。這也是我國戶外運動得以發展的源頭。
1 我國戶外運動發展的前景研究
近年來戶外運動在我國不斷升溫,據業內
人士估計我國目前參加戶外運動的人數已經達
到5000 多萬,產業規模也超過了100 億元,並
且每年以翻倍的速度不斷地增長,由於戶外運
動所特有的挑戰性、刺激性和參與性等特點,正
好適應了當今人們的需求,因此頗受人們的喜
愛。不僅如此,作為推動我國戶外運動的重要力
量,近幾年戶外運動也受到我國高校大學生們
的格外青睞,許多高校成立了自己的戶外運動
協會,同時全國每年舉辦各種大學生戶外運動
比賽,參與人數成倍增加。
2 我國學校戶外運動教育的情況分析
戶外運動課程是指充分利用自然地理資
源,以傳授戶外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技能
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獨立安全地參與
戶外運動和競賽的能力、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拓
展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教學目的的一門課程。
2007 年四川省教育廳,對某高校進行了問卷調
查,通過其數據總結如下:
2.1 學生對戶外運動的理解
從數據結果中可看出,學生對戶外運動的
理解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鍛煉身體:體育的最大功效在於它是
一種強身健體的最有效手段。體育運動還能調
節人的心理,給人注入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使
人朝氣蓬勃精神得到極大的陶冶,這是其它任
何活動所無法比擬的。
第二,興趣愛好。調查發現大學生參加戶外
運動的動機正朝娛樂、消遣的方向轉移。對體育
運動的興趣愛好則是較多學生參加戶外運動的
重要動因。它使這部分學生對參加戶外運動表
現出極大的熱情和積極主動的態度。
第三,愉悅心情:體育的作用之一是調節人
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心態。當今大學生學習壓力
大,面臨擇業、就業等問題。心理壓力較大,通過
戶外運動能夠在自然中得到較好的放鬆。
第四,社會交往。在強調團隊協作的當今社
會中,不僅鍛煉集體主義思想,而且在與隊員或
活動中的其他個體交往的過程中發展友誼,鍛
煉社會交往能力。
當前很多院校只注重對大學生知識與技能
的培養,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步入社會,有
著豐富的精神世界,有著獨自的個性,而學生對
戶外景色的欣賞過程,也是對美的追求和享受
的過程,學生自覺地接受著美的熏陶和個性的
陶冶。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都
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培養,學生的身心得到了
全面的、和諧的和健康的發展。
2.2 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意願情況分析
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對參與戶外運動的
愛好意願情況,對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的意願
進行了問卷調查,有23%的大學生選擇了非常
願意,39%的大學生選擇了願意,28%的大學生
選擇了一般,不願意的僅佔10%(數據來源:四
川大學體育學院學報,2
008),具體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學生參與戶外運動意願情況
(不包括郊遊)
2.3 我國高校學生參加戶外運動項目歸納
2005 年國家體育總局對我國高校學生,參
加的戶外運動項目做了歸納,具體分為五大類,
包括:
第一,山地項目:包括叢林系列、峽谷系列、
岩壁系列以及其他。
第二,海島項目:包括荒島生存、灘塗運動、
峭壁運動、環島運動和潛水。
第三,荒漠項目:包括沙漠系列、荒原系列
和濕地系列。
第四,高原項目:包括登山系列和探險系列
(冰川探險、雪地探險)。
第五,人工建築項目:包括攀樓、攀塔和公
路穿越。
按參與的人氣排列依次是:郊遊、登山、野
營、徒步穿越、定向越野、攀岩、越野騎行、溯溪、
漂流、岩降、滑雪滑冰和溶洞探險。郊遊與登山
是我國的傳統戶外項目,充分體現了愉悅身心
的意義;野營與徒步穿越是進年逐漸流行的戶
外項目,它反應了當代大學生渴望有機會進行
互相交流和溝通,渴望回歸大自然,遠離城市的
喧囂。定向越野是目前我國教育部大力推廣的
戶外項目具有強健體魄、拓展心質、熔煉團隊精
神等價值,目前在高校學生中特別流行,第六位
的是攀岩,攀岩運動是從登山運動中派生出來
的運動項目,被稱為懸崖上的芭蕾,它集健身娛
樂和競技為一體受到廣泛的歡迎,在我國舉辦
的幾屆全國大學生攀岩大賽對攀岩運動的開展
起到了推動作用。攀岩後依次為越野騎行、溯
溪、漂流、岩降、滑雪滑冰和溶洞探險。由於場地
器材及相關教練缺乏等原因,排序後半部分的
對裝備、技術高要求的運動項目被大學生選擇
的比例較小。總的看來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選
擇多是技術要求較低、器材限制較小、難度級別
較低的項目,這與我國戶外運動專業師資不足、
課程開設較少、裝備缺乏呈正相關。
3 戶外運動的人才培養需求
據調查我國目前戶外從業人員擁有此類證
書的人並不多僅佔12%,而且通過短期的培訓
並不能使一些戶外從業人員達到較高的專業水
准,同時我國戶外運動行業管理方面存在著諸
多漏洞,許多不具資質的戶外從業人員與非正
規的俱樂部在目前我國戶外運動市場佔有較大
的比例,此類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從而
導致我國戶外運動現存問題的出現。由於戶外
運動發展較快,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如高
山向導、戶外領隊、拓展培訓師、攀岩保護員等
缺口很大,同時,作為新興的攀岩、戶外、拓展運
動等,場地標准和人員資格認證工作呈滯後狀
態,以及我國戶外運動現存問題的出現,勢必影
響我國戶外運動的發展,因此培養出專業戶外
技能人才與戶外管理人才是迫在眉睫的。
參考文獻
[1]李凌.試論教育理論指導下的高校戶外運動
一中日高校課程比較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
報,2006,7.
[2]操學誠,吳祖德.戶外運動與青少年的全面發
展[J].中國青年研究,2006,6.
[3]汪治國.成都市高校大學生開展戶外休閑運
動的調查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2008,3.
[4]仝仕勝.對高校戶外運動的探索[J].體育世界
(學術版),2006,3.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