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城環學院城市地質
1.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專業研究生需要考什麼科目
招生專業:自然地理學
研究方向
01.土地科學
02.資源管理與區域開發
03.全球環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
04.區域旅遊開發與管理
05.資源信息系統
考試科目 復試階段為綜合面試。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選一門
3 360高等數學
4 870自然地理學
系所名稱 城市與環境學院
招生總數 105人。
選拔方式和考試說明
城市與環境學院接受國內重點大學的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基本條件是獲得推薦免試資格,英語通過國家六級考試,本科期間成績排在年級前 3 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有科研成果和獲得科技獎勵的學生。其中,特別優秀者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被錄取 為直博生 的學生不佔該校免試推薦生名額。大多數專業採用面試方法選拔免試推薦碩士生 或直博生 ,面試考查的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邏輯思維和綜合論述能力、外語口語能力等。
統考考試包括初試和復試。初試為筆試,主要考查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復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種,主要考查更加具體的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外語口語能力。初試和復試分數所佔的比例為 5 : 5 ~ 7 : 3 。參加復試人數占錄取人數的比例一般為 120 %~ 150 %。
2.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歷史沿革
城市與環境學院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師大學堂文學科中設地理學門。[據王恩涌考證:1904年僅僅是個計劃,並未實現。在北大講地理課的是張相文教授,他1917-1919年在北大講授《中國地理沿革史》,編有《中國地理沿革史》講義。學科發展歷史與清華大學的地理系和燕京大學的歷史系有直接的淵源。
清華大學於1928年成立地理系,著名的地質學家翁文灝擔任第一任系主任。地理系於1929年招收學生。由於系的發展,到1933年,在學科上有了擴大,下設地理、地質、氣象三個組,分別培養地理、地質、氣象方面人才,改名為地學系。
抗日戰爭開始後,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合並,於1938年4月在雲南昆明改為西南聯合大學。原清華地學系與北大地質系合並為地質地理氣象學系。抗戰勝利,三校回遷,原清華地學系與北大地質系各回本校。清華原地學系的氣象組遂單獨成系。
1950年初,因當時國家急需地質人才,清華地學系中的地質組遂單獨成立地質系,地學系只留有地理組。
1952年,為適應國家建設,全國高校進行大調整,原清華的地學系調整到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歷史系少數教師一起成立的地質地理系。當時,學習蘇聯培養人才的經驗,地理學遂採取按二級學科成立專業,分別制定教學計劃以培養專門人才。在地質地理系,1952年設有自然地理專業。1955年又設立了經濟地理與地貌兩專業,同時引進部分地質學教師,開始招收地質專業學生。這種方式是我國地理學高等人才培養上重要變化。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高校於1966年停止招生。
北大地質地理系於1972年開始恢復招生。當時,考慮到世界發達國家在環境污染、城市化與衛星遙感技術等方面對地理學發展的影響,遂確定地理學的專門人才培養採取理科專業與應用相結合,自然地理與環境保護結合,經濟地理與城鄉規劃相結合,地貌與遙感技術相結合以培養理科應用人才。這使地理學人才培養又提高到一個新階段。它不僅是文、理結合,而成了文、理、應用、技術大綜合的新時代。
1978年,地理學方面的學科與地質學方面的學科分別成立地理系與地質系。地理系下設自然地理、地貌和經濟地理三個專業。隨著學科發展日益重視應用的趨勢,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一老學科的新變化,於1989年將地理學系改名為城市與環境學系。
由於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北大在2002年將原城市與環境系與環境科學中心合並成立了環境學院。2007年5月,學校決定將環境學院的兩部分分開,原城市與環境學系所屬部分成立了城市與環境學院。 學院建設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創世界一流為目標。緊密結合國家需求,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科研條件建設,大力提高城市與環境學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積極推動學院與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與合作。通過3-5年的努力建設,使學院的師資隊伍水平、設施水平、教學研究水平和主要學科方向的水平保持國內領先水平,某些方面爭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化的建院模式
學科建設將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實施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國際化戰略。採用國際通行的辦學模式和評估體系,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科研院所、管理機構和企業的聯合辦學和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建立國內和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學科建設的國際化。
突出中國特色、發揮學科綜合優勢
學院建設注重國際經驗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在學科建設中將注重已有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扶持和培養某些國家急需的學科和重要的新興學科。發揮學院學科齊全的優勢,學科布局注重文、理、工相關學科的結合。 2001年以來,每年都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得到批准,其中2004年獲得批準的重點項目3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2005年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項。2008年獲批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2001-2004年每年參與和主持的863、973項目均在2項以上。直接進入本院的橫向項目平均每年在15項左右。
2003年,本院共有2個項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分別是陶澍教授牽頭的「重金屬形態的時空分異、影響因素及生態效應」以及方精雲院士牽頭的「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與植被生產力的研究」,另有蔡運龍教授牽頭的「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可持續性的區域評價、區域戰略及操作途徑」獲該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方精雲院士牽頭的「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和碳循環的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許學工教授參與的(排名第四)「渤海西南岸濱海油區環境演變衛星監測及預測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城市與環境學院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舉,兩方面的科研經費接近。科研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環保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委託項目,學院每年直接使用的科研經費維持在6000餘萬元,2012年科研經費近8000萬元。每年都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得到批准。
學院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均呈穩步增加的趨勢,全院每年在sci和ssci收錄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2011年以來發表論文的平均影響因子大於3.0。方精雲院士和朴世龍教授曾在science和nature等頂尖刊物上發表論文共6篇。
3. 北京大學的城市與環境學院有哪些專業
固體廢復棄物。城市與環境學院主要制講的是指城市建設規劃相關的院系,但工作不如前者好找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指大環境。老是說兩個都很不錯,等各種環境污染的治理和研究,比如說包括,氣體,水,聲音,但我認為學後者工資收入更高
4. 北京大學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城市與環境學院有什麼區別哪個比較有前途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指大環境,比如說包括,固體廢棄物,氣體,水,聲音,等各種環境版污染的治理和研權究。
城市與環境學院主要講的是指城市建設規劃相關的院系。
老是說兩個都很不錯,但我認為學後者工資收入更高,但工作不如前者好找。
5.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蒙吉軍怎麼樣
北京大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6.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是幾本院校
一本
目前城市與環境學院共有教職員工99人,其中教授42人(含研究員7人),副教授31人(含副研1人),講師9人。現有師資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含雙聘2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4人,百人計劃研究員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外籍教師1人,以及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學院下設4個系、一個研究所,即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城市與經濟地理系、資源與環境地理系、生態學系和歷史地理研究所。另有地理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規劃設計中心十多個研究中心。 目前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也是落在城市與環境學院下面。 學院擁有地理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貌第四紀、歷史地理、城市與區域規劃、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學科,涉及資源、環境、生態、城市等多個領域。學院有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人地系統與環境遙感實驗室。
在教學方面,學院根據國家建設需求和科學前沿設置專業。 本科生有5個專業:環境科學、生態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科學、城市規劃。 碩士研究生有10個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地貌與環境演變、城市與區域規劃、景觀設計學、第四紀地質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生態學。 博士研究生有6個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地貌與環境演變、第四紀地質學。 在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承擔大量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發表大量高水平研究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多項獎勵,為國家的決策提出科學依據。
7. 北京大學 城環學院 為什麼不叫地理
趕時髦,起一個高大上的名字而已。
8. 我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我們主要方向不是環境科學,大家別弄混了),城市規劃專業咋樣
這個專業跟資源,環境,城市,農村,規劃,管理都有關系~~國內開這個回專業的學答校有很多,北大排名第一。這是個非常雜的專業,跟經濟,地理,管理,環境,資源利用都有關系,所以就業渠道廣泛,估計你們本科什麼都會學一點點,但不深入,到了讀研讀博了才會細分方向,例如可以轉向區域規劃方向,旅遊管理方向,資源利用方向,環境保護方向,經濟地理方向等等,很雜很雜,運用相當廣泛啊~~看你興趣愛好了~~
9.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怎麼樣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很強,國家重點一級學科,雙一流,國內綜合排名很高,國內頂尖水平
10.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學院抄建設總的指導思想襲是以創世界一流為目標。緊密結合國家需求,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科研條件建設,大力提高城市與環境學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積極推動學院與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與合作。通過3-5年的努力建設,使學院的師資隊伍水平、設施水平、教學研究水平和主要學科方向的水平保持國內領先水平,某些方面爭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化的建院模式 學科建設將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實施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國際化戰略。採用國際通行的辦學模式和評估體系,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科研院所、管理機構和企業的聯合辦學和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建立國內和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學科建設的國際化。 突出中國特色、發揮學科綜合優勢 學院建設注重國際經驗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在學科建設中將注重已有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扶持和培養某些國家急需的學科和重要的新興學科。發揮學院學科齊全的優勢,學科布局注重文、理、工相關學科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