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湖北地質局恩施

湖北地質局恩施

發布時間: 2021-02-06 21:25:00

Ⅰ 恩施-利川地區

(一)地球內部系統

1.地球深部構造

圖6-6是湖北省莫霍面等深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恩施地區為湖北西部幔坪區一部分,處於城口幔陷和咸豐幔陷的肩部地幔微隆區。但從整體上看西部幔坪仍處在下陷狀態,它的東部為武陵幔坎或幔階與太行山幔坎帶相連,具有顯著的地殼陡傾和重力梯度帶特點。本區西部為著名的四川幔隆區。

圖6-6湖北省莫霍面等深線圖(單位:km)(據湖北省區域地質志,1984)

2.構造和斷裂系統

與西部幔坪區相對應,地殼以緩幔隆升為特徵,形成上揚子台褶帶。其西部鄰區為揚子地台四川拗陷盆地,東部鄰區為武陵褶皺山系。隨上揚子台褶帶構造歷史演化,本區經歷了三個地質發展階段:①地台蓋層沉積階段(∈—T2),②地台活化階段(T3—K),③新構造運動階段(N—Q)(見第五章第二節)。根據盧紀仁等研究(1996),揚子地台活化最初是從二疊紀揚子地台西部峨眉地幔熱柱活動和峨眉山玄武岩大面積噴發開始的。當時本區正處於地台凹陷沉積階段。據他推測,巨型的地幔熱運動和火山噴發對本區沉積會產生影響。根據本區下二疊茅口組和上二疊吳家坪組地層記錄,生物碎屑灰岩,硅質岩、炭質頁岩、煤系等組成的黑色岩系可能反映當時濕熱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特徵。其中的硅質岩條帶和硅質炭質頁岩很可能有海底熱水沉積性質。總之它們所反映的是一種濕熱的還原沉積環境。在黑色岩系中發現了與Se有關的V、Ni、P、S等元素富集及相應的釩礦、磷礦和黃鐵礦層,最近在恩施還發現了首例獨立的硒礦床。

本區斷裂屬於武陵山斷裂系,由西向東有齊躍山-大婁山斷裂,咸豐斷裂和建始-恩施斷裂,呈北東或北北東平行排列。斷裂之間形成一系列斜列式斷陷盆地。但無火山-岩漿活動。

3.岩石系統

本區出露岩石為一套古生代連續沉積層序。主要的含硒岩石層位有下寒武統水井沱組、上奧陶統五峰組、下二疊統茅口組和上二疊統吳家坪組硅質炭質頁岩黑色岩系。這些黑色岩系都以灰岩、白雲岩、炭質頁岩、硅質岩和煤系為特徵,分布於齊躍山以東地區。本區低硒岩石則分布在齊躍山以西,主要的岩石層位為晚三疊統-侏羅、白堊系的砂岩、灰岩、粉砂岩、頁岩等。低硒岩石為侏羅系紫色砂岩、粉砂岩。高硒背景岩石中,只有下二疊茅口組和上二疊吳家坪組地層岩石控制的范圍內發生人畜硒中毒現象。在低硒岩石背景中,也只有侏羅系紫色砂頁岩控制的范圍有克山病發生。

岩石采樣分析結果表明,白雲岩、含炭硅質岩和硅質炭質頁岩硒平均值分別為3.13、52.40和247.707μg/g,紫色砂岩平均硒0.097μg/g。

綜上所述,本區西部鄰區發生的地幔柱熱運動和大規模玄武岩漿噴發可能是造成本區含V、Mo、Cr、Ni、S、P、Se高背景值的主要原因。它們主要賦存於含炭黑色岩系中。與本區相鄰的南部川、滇、黔、桂等地區賦存有類似的岩石層位,並發現V、Mo、P、Au、Ag、Pt、Pd等礦床和礦化。被認為是與地幔柱有關的玄武岩漿作用的結果,因為高Cr、Ni、V、P、Pt、Pd等元素通常是與基性-超基性岩漿活動密切相關的。由此可以設想,本區及其相鄰的川、滇、桂地區在古生代以來一直在地幔熱柱活動的高熱流值異常控制下,海底出現硅質和含藻碳酸鹽沉積,並有V、Ni、Cr、P、Se、S等元素富集。經過多旋迴的海進海退不整合運動,在二疊紀中晚期這種富集達到高峰。

(二)地球表生系統

1.地形地貌景觀

本區西部為齊躍山系,東部為武陵山系余脈,呈北北東走向延伸。在兩山系之間和山系內部發育大大小小的斷陷盆地和河谷盆地。山區海拔1000m以上,盆地<300~500m,高差500~700m。在齊躍山以西為丘陵和丘陵盆地,以東為低山丘陵和盆地。本區植被茂密,機械風化剝蝕作用不強,故很少出現巨厚的洪積物堆積和沖洪積階地景觀。

2.天氣氣候特點

本區受雲貴高原和我國東部季風雙重影響,為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當東南海洋性季風弱時,容易形成乾旱氣候。例如1959~1963年持續乾旱氣候,給本區農業和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硒中毒也在這幾年中暴發流行。

3.地下水和地表水系

本區岩石有滲漏層(如砂岩、灰岩),又有隔擋層(如泥炭質頁岩、煤層等),因此,地下水位低,泉水露頭彼彼皆是。地表水系發育。以齊躍山為界可分為兩支水系,東支為清江水系,西支為長江幹流水系。

本區居民主要飲井水和泉水。根據中毒區—未中毒區—克山病區採集的水樣分析,其水硒平均值依次為24.4→3.4→0.20ng/ml,中毒區水硒已超過我國規定的國家飲水標准(Se<10ng/ml。克山病區的飲水硒則低於缺硒帶平均值(0.5ng/ml)。

4.土壤系統

以齊躍山為界,東部山區為棕壤和黃棕壤為主,在河谷盆地發育沼澤土和水稻土;西部丘陵區發育紫色土和沼澤水稻土。本區土壤以坡殘積土為主,只在河谷盆地才出現沖積土,因此本區土壤對基岩的繼承關系特別明顯。由於本區大部地區岩石產狀比較平緩,當其產狀與坡向、坡度接近一致時,土壤的性質(包括硒)對某一種岩類的繼承性就特別突出。在第五章中曾特別強調指出羅家壩和沙地高硒非中毒和高硒中毒的兩個村出露的吳家坪組含硒很高的硅質炭質頁岩夾煤層呈與坡向一致的緩傾斜面狀分布,其原地形成的土壤都呈高硒狀態(20.56和18.54μg/g)。在其它一些高硒未中毒村(比如曉關,自生橋等),大面積出露的是含硒相對較低的白雲岩、硅質白雲岩,其生成的土壤含硒量較低(2.19和3.99μg/g)。同樣在低硒區(比如長坪,支羅),面狀分布的低硒紫色砂岩,其發育的土壤也呈低硒狀態(0.12和0.073μg/g)。但是在褶皺發育岩石產狀較陡的地區(比如魚塘壩和新塘),由於坡度也陡,殘積物容易被搬運,在地勢低窪處或河谷區會出現沖積成因的灰褐色砂質粘土(即沼澤土和水稻土)。由於這些運積物成分復雜土壤的總硒不高(4.99和4.96μg/g),但水溶性硒卻很高(23.51和66.38μg/g)。

魚塘壩中毒村土壤硒形態分析結果表明,土壤有機硒,硫化物硒和殘余態硒加和達到95%以上,而水溶態硒、交換態硒的加和只有24~75ng/g,占總硒量1%~2%。其中的交換態硒大多為Se(Ⅳ)(表5-13)。其可溶性還要受pH,鐵錳氧化物和有機炭控制。因此,僅水溶態硒和交換態硒可能還不能滿足植物對硒的吸收需求。通常情況下有機態硒對植物有效性可能更大。

5.植物及糧食系統

由於本區東西兩部分地貌、氣候和土壤的差異,其植被也各具特色。東部山區產青岡林、油松林、杉木林、馬尾松林等針葉林和灌木林。西部丘陵產柏木松、杉木、馬尾松、青岡林等針葉林和闊葉林。

種植物東部山區以玉米、煙葉、茶和柑桔為主,盆地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西部丘陵區以水稻、小麥、玉米、柑桔等為主要農產品。

本區按高硒中毒村—高硒非中毒村—低硒村糧食取樣分析,硒平均含量出現三個級別范圍:0.78~3.30(高硒),0.05~0.18(中硒)和0.00147~0.0029(低硒)μg/g,分別定義為高硒中毒危險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村。在高硒級別中,羅家壩和芭蕉是非中毒村。本次分析結果與以往研究分析的數據對比,在高硒區從中毒的60年代至今糧食硒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自80年代以後,糧食硒已降至一個較穩定的水平(見第五章第三節)。

將中毒時期的大米和玉米硒與本次分析的大米和玉米硒比較,兩次結果數據為3.96、8.66與0.816、1.645μg/g。玉米硒是大米的2倍。本次測試的大米和玉米硒比中毒期共同降低了約4~5倍。即使如此,經估算,目前的糧食硒水平,仍然能使人體處於高硒中毒危險狀態,除非以食大米為主並增加食物多樣性(見第五章第三節)。

6.人群生活方式、食物結構及人體硒狀態水平

恩施地區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區人群以食大米為主,廣大山區居民則以食玉米雜糧為主,肉食主要為自養的牲豬,因此形成一個較封閉的生態食物環境。隨著生活改善,山區居民目前也以食大米為主,玉米等主要用於飼料喂養牲畜。因此近十幾年人體硒中毒病症已逐漸消失,但牲畜硒中毒現象卻時有發生。

硒中毒村—非中毒村—低硒村采樣分析結果人發均值同樣出現三個硒級別范圍,高硒20.80~62.90μg/g,中硒0.701~7.63μg/g,低硒0.262~0.339μg/g。基本上與高硒中毒危險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克山病)村對應。但也出現了兩種特別情況:一是羅家壩、芭蕉兩個非中毒村人發硒落入高硒中毒危險村范圍內,與糧食硒情況一樣;二是魚塘壩村人發硒5.41μg/g落入富硒非中毒村范圍內,這是因為這里的居民以每年一輪換的方式生活,因此發硒水平比其它中毒村低,但又比一般非中毒村高。這種情況說明一個重要事實,即低硒或正常人在高硒環境中生活,很快就能使人體內硒水平增高;相反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在相同的硒環境條件下,兒童和老人對硒的吸收效應比青壯年人靈敏(圖5-11)。這可能與兒童和老人身體代謝功能較弱硒,在人體內積蓄的時間長有關。因此,兒童和老人比年青人更易感染上硒中毒。然而在低硒地區可能又是另一種情況,兒童從低硒環境中吸收的硒比成年人少,硒還不能滿足身體發育時各器官的需要。

Ⅱ 湖北省恩施地區有哪些地質勘查單位麻煩把單位名稱及聯系電話寫清楚 謝謝

湖北第二地質大隊,在恩施土橋壩。

Ⅲ 湖北恩施硒中毒區土壤硒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張光弟張綺玲

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100037)

葛曉立羅代洪

(中國地質科學院生物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毛大鈞蘇宏燦胡蔚紅

(湖北省恩施州衛生防疫站,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將湖北恩施地區高硒環境的土壤劃分為:①高總硒高水溶性硒;②低總硒高水溶性硒;③低總硒低水溶性。前兩種類型可定義為高硒中毒危險區土壤,後一種類型為非中毒區正常土壤。這種分類便於對高硒危險區預測並制定相應預防措施。控制高硒區不同類型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母質和出露的岩石類型、產狀及地球化學環境。

關鍵詞恩施硒中毒土壤

恩施地區是國內外知名的人體硒中毒區。研究已經證實人體硒中毒是由於攝入過量的在高硒土壤種植的高硒糧食、蔬菜等引起的。因此查明高硒土壤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是預防人體硒中毒的基礎。以往的研究,將高硒區分為高硒中毒區和高硒非中毒區,其含義是說同處於土壤、糧食、水、人體高硒狀態,有的地方發生硒中毒,而有的地方不發生中毒。然而實際情況是在非中毒區既有與中毒區相同的高硒介質環境,也有相對富硒但不足以引起人體硒中毒的介質環境。因此上述分類是不太確切的。本文希望通過對硒的地球化學分類,區分硒中毒危險區和非中毒正常區,提高預防的准確性。

1技術方法

按傳統的分類方案將恩施地區分為高硒中毒區和高硒非中毒區(圖1),每種類型地區選擇5個采樣村,系統採集土壤樣品。每一采樣村採集5件以上土壤樣品。采樣點均勻布置,間隔300~500m,並盡量避開房前屋後容易污染的耕地。每件樣品采於同塊耕地,布置一20m×20m方形,在四個頂點用取樣鑽鑽取地表下10~20cm的土壤。將四個點的土壤樣混勻,去掉石塊、雜草,四等份後取對角線兩份各裝入一個樣品袋中。共採集土壤樣品68件,其中旱土64件,水稻土4件。

樣品在低於35℃溫度下乾燥6~12小時,以避免硒蒸發,用瑪瑙缽研磨至150μm以下,用硝酸-高氯酸處理後,用原子熒光光譜(AFS)測定硒。將制樣在40℃溫度下用去離子水浸泡1小時,震盪,過濾,再用AFS測定濾液中的硒。

圖1湖北恩施地方病分布和采樣位置分布圖

1—花被;2—沙地;3—新塘;4—魚塘壩;5—杉坨;6—南潭;7—范家坪;8—羅家壩;9—芭蕉;10—曉關;11—自生橋;12—支羅;13—長平;14—南甫;15—民生;16—銅鑼關;17—建南;18—箭竹溪;19—樂福店:20—繼昌

2結果與討論

高硒中毒區和高硒非中毒區土壤總硒與土壤水溶性硒的含量與平均值見表1和表2。如果按這兩種硒參數指標考察高硒區土壤硒的分布,可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①相對高總硒高水溶性硒(沙地、花被、杉坨、芭蕉、羅家壩);②相對低總硒高水溶性硒(新塘、魚塘壩);③相對低總硒低水溶性硒(曉關、自生橋、范家坪)。第①類型既包括中毒村,也有非中毒村;第②類型為中毒村;第③類型為非中毒村。如果將①、②類型看成中毒高危險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高水溶性硒(12.93~112.66ng/g,平均50.98ng/g),然而總硒平均值相差甚遠(最低只有4.96μg/g,而最高可達到25.42μg/g)。第③類可視為富硒非中毒危險區,其水溶性硒只有2.81~8.13ng/g,平均4.62ng/g,比高危險區低很多;但總硒卻與危險區中的低值接近(例如魚塘壩、新塘)。

上述三種硒分布類型的土壤分別來自兩種土壤母質。第①、③類型的土壤主要來自富硒岩石的殘坡積層,第②類型的土壤則來自富硒岩石和其他岩石的山麓堆積層、山間河流沖積層和池塘堆積層。殘坡積層原地發育的砂質粘土呈灰褐色、褐色;土層較薄;土壤成熟度中等,分異不明顯;土中岩石碎塊較多但成分單-,基本上為硅質白雲岩、硅炭質頁岩;土壤pH值大多為6~7.5,呈中偏微酸性。土壤硒的分布特徵和土壤結構特徵(表2)表明,這類發育於富硒岩石殘坡積層的土壤繼承了岩石富硒的特徵,並受岩石分布范圍控制。但是同一岩石層位上不同地點土壤從母岩中繼承的硒含量是不-樣的。例如圖2中,范家坪與杉坨村都在吳家坪組層位上,採集的土壤都在這個層位的硅炭質頁岩附近,然而范家坪土壤硒平均只有6.62μg/g,而杉坨村卻達到15.18μg/g。類似的情況,在自生橋、曉關硅炭質頁岩附近採集的土壤樣品硒平均值分別只有3.99和2.19μg/g,而芭蕉、羅家壩、沙地等同樣的土壤樣品硒平均值卻分別達到25.42、20.56和18.04μg/g。這種同-類型土壤硒含量不均的現象極有可能是同-富硒層位的母岩在各地硒含量不均造成的,也有可能與地形坡度、侵蝕面位置或剝蝕深度等有關。

表1恩施地區土壤硒含量統計

由運積物的混合物發育而成的土壤有兩種產出形式。一種是新塘型,由山麓堆積+河流沖積組成;另一種為魚塘壩型,由山間窪地池塘堆積而成。山麓堆積形成的砂質粘土呈灰褐色,土層厚,成熟度中等,分異不好。土中碎塊多,成分復雜,有灰岩、頁岩、炭質頁岩、白雲岩、含炭硅質岩等(表2)。在遠離山麓的河流沖積土中碎塊明顯減少,砂質成分增多,大多為粘土質砂岩,土壤pH值為6.60~7.75,呈中性。魚塘壩四面環山,中間為窪地,在最低處形成蓄水池塘,其北面即為硒礦局出露區。土壤為地表水搬運堆積形成的灰褐色粘土質砂土,土層厚,岩石碎塊少,成熟度高。土壤pH值為6.04~6.67,略偏酸性(表1、2)。以上兩種產出形式的土壤總硒偏低,但水溶性硒很高,可能是運積物中摻入了其他低硒物質,但可溶性硒卻隨富硒岩層演變的流體介質在地勢低窪處富集。因此該類型土壤硒的分布除了受富硒岩層的控制,還可能受當地環境介質和地形條件的影響。

圖2范家坪-杉坨村剖面示意圖

表2恩施地區土壤特徵用硒含量統計

3結論

按照土壤總硒和土壤水溶性硒將高硒中毒區土壤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為高土壤總硒和高土壤水溶性硒,第二類為低總硒高水溶性硒,第三類為低總硒低水溶性硒。沙地、花被、杉坨中毒村和芭蕉、羅家壩非中毒村屬於第一類型,新塘、魚塘壩中毒村屬於第二種類型,曉關、自生橋和范家坪非中毒村屬於第三類型。第一、二類型土壤長出的糧食硒含量高,第三種類型的土壤長出的糧食硒含量低,因此按照土壤總硒和土壤水溶性硒含量,第一、二類型的土壤屬於高硒中毒危險區,第三種類型屬於硒正常非中毒區。這種類型劃分適合於對高硒危險區的預測,亦可從改良土壤硒的角度制定預防措施。

土壤中的高硒含量主要決定於土壤母質的類型。當母質來源於富硒岩石的殘坡積層時,在這種高硒母質上發育的土壤總硒和水溶性硒含量都高;當母質來源於沖積層時,由於混入了許多低硒碎屑物,使母質的硒含量低,這種母質發育的土壤總硒含量低,但是由富硒岩層演變的流體介質在地勢低窪處富集,可導致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增高。控制土壤中硒含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岩層的產狀和侵蝕面的深度。當岩層產狀平緩,侵蝕面達到低硒岩層時(比如白雲岩),發育的土壤硒含量就低(例如曉關、自生橋);若侵蝕到高硒岩層時(比如硅質炭質頁岩),發育的土壤硒含量就高(例如羅家壩、沙地)。

參考文獻

楊光圻,王淑貞等.湖北恩施地區原因不明脫發脫甲症病因的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981,3,增刊(2),1~6

毛大鈞,蘇宏燦.鄂西自治州硒中毒的地理因素.湖北預防醫學雜志,1993.4(3),23~25

蘇宏燦,毛大鈞等.鄂西自治州環境硒成因的調查、硒資源及其綜合開發利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78~289

Ⅳ 恩施地質隊,隊長是誰

沒有吧!只有地質局!!你是要勘探礦石還是???大峽谷

Ⅳ 湖北佳合地質勘查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佳合地質勘查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3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承版接公司經營范圍內的業權務(國家有專項規定的從其規定)等。
法定代表人:杜小平
成立時間:2014-03-26
工商注冊號:42280100007244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湖北省恩施市東風大道443號怡寧苑2號樓一單元501室

Ⅵ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隸屬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國家二級即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為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管理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現有職工880人,專業技術人員554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人,高級工程師96人,工程師173人,博士生4 人、碩士研究生20人,專業技術力量雄厚。4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省政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全國勞動模範,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獲省、部級勞動模範。工程院院士劉廣潤、胡海濤、盧耀如,中科院院士陳夢熊曾先後擔任總工或從事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大慶式企業」、「全國地質勘察功勛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集體」、「湖北省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總站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注重專業技術儀器設備的更新、注重加強科研開發研究力度、注重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是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競爭力強大的水工環專業地質隊伍。 在全省設立武漢、襄陽、宜昌(三峽庫區工作站)、荊州、黃石、孝感、咸寧、十堰和恩施分站,設立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地質災害信息中心、水工環調查中心和水工環研究室等機構,還在迦納設立迦納長江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北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柬埔寨設有辦事處。

Ⅶ 請問湖北省恩施州土地徵用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具體怎麼補償要看市政府的專項文件,以下是國家指導意見,根據經濟發展的程度會有差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6號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十九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確定的農用地轉用指標;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用的,還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不符合規定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第二十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城市規劃佔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分批次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

(二)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補充耕地方案由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時一並批准。

(三)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按具體建設項目分別供地。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村莊、集鎮規劃佔用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依照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二十一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一次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分期建設的項目,可以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方案分期申請建設用地,分期辦理建設用地有關審批手續。

第二十二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二)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擬訂供地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應當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

(三)供地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向建設單位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劃撥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核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

(四)土地使用者應當依法申請土地登記。

通過招標、拍賣方式提供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並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土地使用者應當依法申請土地登記。

第二十三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確需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涉及農用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二)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涉及國有農用地的,不擬訂徵用土地方案),經市、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補充耕地方案由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時一並批准;供地方案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徵用土地方案時一並批准(涉及國有農用地的,供地方案由批准農用地轉用的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時一並批准)。

(三)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向建設單位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劃撥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核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

(四)土地使用者應當依法申請土地登記。

建設項目確需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涉及農民集體所有的未利用地的,只報批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第二十四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辦理;但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軍事設施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項目用地,應當報國務院批准。

第二十五條 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用土地方案的實施。

徵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第二十七條 搶險救災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屬於臨時用地的,災後應當恢復原狀並交還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屬於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災情結束後6個月內申請補辦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二十八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佔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1年內恢復種植條件。

第二十九條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方式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第三十條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家在新增建設用地中應取得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Ⅷ 湖北恩施是最窮嗎

我們知道,湖北恩施,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還被美國CNN評為「中國最美仙境」它是位於北緯30度的人間仙境,一年四季美如畫,初春的翡翠湖水,夏日的避暑森林,秋日的滿山紅,冬日的皚皚白雪,每個季節都美得醉人;

恩施最有名的當屬恩施大峽谷,旅遊不可錯過,它內部分為了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個景區,春天可以賞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攝影,冬天欣賞霧凇,全程游覽時間大約需要5小時,景交車往返約1小時。

第三個是土家臘肉

感受一下環境不僅造就人其實也造就豬,土家人每家都會喂年豬,就像草原牧民的風干牛肉一樣,臘肉是最廉價和智慧的保存方法。但是過年吃不完的肉,土家人就會把肉製成臘肉,不僅方便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錯,熏好的肉擋在通風處可以保存兩三年不變質。

第四個是榨廣椒

土家人非常喜歡酸辣口味,讓他這道菜就是把玉米粉拌上辣椒粉放在壇子里,等發酵了以後就是一種該可以長時間儲存的食物了,這個主要是用來蒸肉或者是扣肉底料、伴料、炒臘肉等,這樣做出來的蒸肉不油膩,非常好吃,大家去了可以嘗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旅遊就是要體驗獨特的風景和美味,當然還有獨特的文化。

Ⅸ 襄樊有哪些地質單位

湖北省鄂西北地質礦產調查所 。地址:襄樊市長虹北路35號
資質: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質鑽(坑)探甲級。
不一定非的在襄樊吧,乾地質肯定不穩定在某個城市。
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荊州市荊州區新南門外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湖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孝感市體育西路西段特1號
湖北省第二地質大隊 恩施市土橋大道10號
湖北省宜昌地質勘探大隊 宜昌市夷陵區夷陵路19號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屈原路桔頌街41號
武漢地質工程勘察院 武漢市漢陽十里鋪夏家灣特1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
武漢科島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1250號
湖北中南勘察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1250號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武漢市解放大道684號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武漢市琴斷口街夏家灣特1號
湖北非金屬地質公司 武漢市航空路26號
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術研究院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沌陽街聯城路108號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 孝感市建設路163號
湖北省鄂東南地質大隊 湖北省大冶市育才路10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