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武漢地質大學教授張洪濤

武漢地質大學教授張洪濤

發布時間: 2021-02-06 16:32:34

Ⅰ 張洪濤的工作經歷

1997.8-2000.2 原蘇州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研究室
2003.8-2006.3 蘇州大學原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
2006.4-2007.4 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腫瘤專中心訪問學者、屬博士後, 師從Boris Pasche開展腫瘤遺傳學研究
2007.4-2008.1 蘇州大學原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
2008.1-2008.6 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副教授
2008.7- 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教授 (破格晉升)
2009.1- 蘇州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博士生導師

Ⅱ 哈工大副校長張洪濤和土木學院張素梅教授關系 情人么 還是夫妻

譴責 強烈譴責

Ⅲ 第十部分 附錄

附錄 APPENDIX

附錄 APPENDIX

第三十九屆理事會

理事長:徐紹史

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

副理事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京彬 馬永生 鄧 軍 劉玉辰 朱偉林 李丕龍 李金發 杜金虎 邱建剛 范蔚茗 徐水師 琚宜太

秘書長: 朱立新

常務理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朱 晴 朱立新 李建倫 李耀剛 楊文采 沈建忠 姜建軍 胡清波 柴育成 閻鳳增 彭土標 彭齊鳴 董樹文 韓豫川

潘 懋

理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俊 丁孝忠 萬 力 馬申達 馬永生 王 平 王 達 王小烈 王雲龍 王立峰 王訓練 王汝成 王志紅 王果勝

王京彬 王建青 王瑞江 毛景文 方先知 鄧 軍 鄧運華 鄧志奇 石建省 龍長興 田鳳鳴 田震遠 史長義 馮安生

馮志強 曲亞軍 朱 晴 朱 敏 朱文A 朱立新 朱偉林 朱祥坤 任小華 任雨來 庄育勛 劉山青 劉 卉 劉玉辰

劉亞川 劉傳正 劉慶成 劉建朝 劉俊來 劉鴻飛 關鳳峻 江新華 湯 毅 孫柏年 嚴光生 杜海燕 杜金虎 李 俊

李大華 李子穎 李文淵 李文鵬 李丕龍 李在文 李連舉 李金發 李建功 李建倫 李洪喜 李高生 李海兵 李海忠

李超嶺 李獻華 李德連 李耀剛 楊藝華 楊文采 楊志剛 楊金湖 楊經綏 楊樹峰 楊振宇 吳玉龍 吳永平 吳湘濱

邱建剛 邱增果 何先濤 何遠信 何南飛 沙金庚 沈建忠 宋永祺 宋光齊 宋勝武 張 陟 張 群 張訓華 張永波

張亞鈞 張金昌 張順金 張曉東 張培震 張維亮 張新興 陳 漢 陳正國 陳寧璋 陳偉海 陳華文 陳軍峰 陳建平

武 強 苗豐民 范蔚茗 林暢松 歐陽志鴻 羅立強 金之鈞 金若時 周海民 周新源 單昌昊 單海平 孟憲來 項嘗培

趙 越 趙文智 趙先良 趙保勝 趙憲敏 郝 芳 郝梓國 郝靜野 胡 平 胡時友 胡建衛 胡清波 胡瑞忠 柏貴生

段子清 侯金武 侯春堂 侯增謙 姜玉池 姜建軍 姜樹葉 姚華舟 姚秉忠 姚建新 賈躍明 夏 鳴 柴育成 倪師軍

徐義剛 徐水師 徐紹史 徐振坤 郭文秀 郭正堂 唐京春 黃潤秋 崔 濱 閻鳳增 琚宜太 彭土標 彭齊鳴 董書寧

董樹文 蔣忠誠 韓子夜 韓晉芳 韓曉峰 韓豫川 程 新 程利偉 舒良樹 舒德干 謝富仁 樓小東 蔡劍輝 譚克龍

熊先孝 熊盛青 潘 懋 霍全明 霍雅勤 魏連偉 魏國齊 魏雄斌

副秘書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萬 力 尹功明 付水興 葉建良 白星碧 陳正國 陳國勝 周少平 周尚國 姚 超 郝梓國 姚超美 郭齊軍 崔炯成

程愛國 雷時斌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理事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 部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副理事長

孟憲來中國地質調查局 原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冠英園西區37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馬永生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地質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22號

郵政編碼:1007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王京彬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北苑5號樓4區

郵政編碼:10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鄧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朱偉林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總地質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25號

郵政編碼:10001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劉玉辰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63號

郵政編碼:10003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杜金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副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北大街9號石油大廈

郵政編碼:10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李丕龍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總裁助理

地址: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28號凱晨世貿中心

郵政編碼:10003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李金發 中國地質調查局 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邱建剛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南三巷一號

郵政編碼:10008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范蔚茗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政編碼:10086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徐水師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東路19號中國煤地大廈11層

郵政編碼:10003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琚宜太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總局 副局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2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朱立新 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朱晴 中國礦業聯合會地質礦產勘查協會 秘書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東里甲16號

郵政編碼:1000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李建倫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北順城街1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李耀剛 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177號

郵政編碼:10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楊文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院士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沈建忠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 處長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乙15號

郵政編碼:10086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胡清波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副院長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廣安路15號中鐵咨詢大廈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姜建軍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柴育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 常務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

郵政編碼:10008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理事長

閻鳳增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原總工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紅蓮南路55號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彭土標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副總工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六鋪炕北小街2號

郵政編碼:10012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彭齊鳴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 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韓豫川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 局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十三區甲20號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董樹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 副院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常務理事

潘懋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院長

地址:北京大學東門逸夫貳樓(新地學樓)2442室

郵政編碼:10087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秘書長

朱立新 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萬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副校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尹功明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處長

地址:朝陽區亞運村華嚴里1號

郵政編碼:10002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付水興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5號院4區

郵政編碼:10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葉建良 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院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白星碧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副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

郵政編碼:1008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陳正國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北順街1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陳國勝 中國核工業集團地質礦產事業部 副處長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七區十四號樓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周少平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科學技術局地球科學處 研究員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政編碼:10086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周尚國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研究院 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2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姚超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六鋪炕街6號

郵政編碼:10072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專職副秘書長

郝梓國 中國地質學會 專職副秘書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姚超美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地質勘查處 處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十三區甲20號

郵政編碼:10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郭齊軍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北大街22號

郵政編碼:1007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崔炯成 中海油研究總院科技管理部 總經理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小街6號海油大廈2009室

郵政編碼:10002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程愛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地質分會 副會長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羊坊東路19號中國煤地大廈11層

郵政編碼:10003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副秘書長

雷時斌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地質處 處長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紅蓮南路55號

郵政編碼:100055

中國地質學會分支機構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區域地質及成礦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廷棟 秘書長:耿樹方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學哲學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朱訓 秘書長:畢孔彰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77號北影小區23-4-202

郵政編碼:10008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翟裕生 秘書長:陳寶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地質學史研究室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非開挖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文A 秘書長:胡遠彪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物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汝成 秘書長:蔡劍輝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教育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孟憲來 秘書長:余際從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第四紀冰川及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蘇民 秘書長:趙志中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力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龍長興 秘書長:雷偉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海洋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馬申達 秘書長:周華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郵政編碼:51007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石建省 秘書長:張發旺

地址:河北省正定縣中山東路92號水環所

郵政編碼:05080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產資源保護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劉亞川 秘書長:陳炳炎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南三段五號成都綜合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科技處

郵政編碼:61004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制圖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耿樹方 秘書長:範本賢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洞穴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玉池 秘書長:陳偉海

地址:廣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號岩溶地質所

郵政編碼:541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山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汪貽水 秘書長:王靜純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乙12號1118房間

郵政編碼:10081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技情報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洪濤 秘書長:施俊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地調局發展研究中心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達 秘書長:張林霞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77號勘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災害研究分會

秘書長:劉傳正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礦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羅立強 秘書長:吳曉軍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測試中心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立新 秘書長:史長義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物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秘書長:謝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中國地質博物館宣傳聯絡部

郵政編碼:10003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玉池 秘書長:裴建國

地址:廣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號岩溶所

郵政編碼:541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產勘查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王志紅 秘書長:徐金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冠英園西區37號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項禮文 秘書長:姚建新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古地磁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日祥 秘書長:楊振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地質力學所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姜建軍 秘書長:侯春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11號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培震 秘書長:劉俊來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前寒武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於海峰 秘書長:王惠初

地址:天津市大直沽8號路4號天津地質所

郵政編碼:30017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非金屬礦產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建倫 秘書長:李俊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北順城街11號建材工業地質勘查中心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遙感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鞠建華 秘書長:李志忠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航空遙感中心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21世紀中國地質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壽嘉華 秘書長:陸春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城市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烈榮 秘書長:鄭桂森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123號北京地礦局

郵政編碼:10019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劉寶珺 秘書長:林暢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期刊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郝梓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姜建軍 秘書長:王艷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岩石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楊經綏 秘書長:吳才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地質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朱祥坤 秘書長:李延河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陳毓川 秘書長:毛景文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資源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委會

主任委員:陳建平 秘書長:陳建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黃潤秋 秘書長:伍法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19號

郵政編碼:100029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侯金武 秘書長:郝愛兵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金之鈞 秘書長:孫冬勝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1號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郵政編碼:10008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群 秘書長:靳秀良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錦業一路82號

郵政編碼:71005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地質科技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壽嘉華 秘書長:王弭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徐霞客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張宏仁 秘書長:曲興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20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郵政編碼:10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樁基無損檢測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竹占 秘書長:胡平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勘探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胡平 秘書長:米宏澤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號物化探所

郵政編碼:065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大陸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

主任委員:許志琴 秘書長:楊經綏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青年工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豐成友 秘書長:王猛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庄大街26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國地質學會省級地質學會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北京地質學會

理事長:魏連偉 秘書長:劉學清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123號地質大廈

郵政編碼:10019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天津市地質學會

理事長:任雨來 秘書長:李學美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長實道8號

郵政編碼:30019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河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維亮 秘書長:劉勝民

地址:石家莊市中華南大街24號

郵政編碼:05008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山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岳盛林 秘書長:李鳳德

地址:太原市並州北路27號

郵政編碼:03002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趙保勝 秘書長:烏恩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東路80號社會主義學院B座4樓

郵政編碼:01001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遼寧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湯毅 秘書長:王宏亮

地址:沈陽市北陵大街29號

郵政編碼:11003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黑龍江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韓振新 秘書長:崔濱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紅旗大街263號307室

郵政編碼:15009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上海市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阿根 秘書長:朱火根

地址:上海市靈石路930號

郵政編碼:20007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江蘇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陶培榮 秘書長:朱士鵬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號

郵政編碼:21001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浙江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樓小東 秘書長:王功逸

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545號

郵政編碼:31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安徽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學文 秘書長:柏林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號

郵政編碼:23000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福建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何南飛 秘書長:丘文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49號

郵政編碼:35000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江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呂細保 秘書長:黃越

地址:南昌市站前路176號

郵政編碼:33000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山東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柏貴生 秘書長:王來明

地址:濟南市建築新村南路35號

郵政編碼:25001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河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段子清 秘書長:張天義

地址:鄭州市鄭東新區鄭光北街9號王鼎國貿大廈3號樓811室

郵政編碼:45001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湖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孫亞 秘書長:沈貴文

地址:武漢市武昌公正路27號國土資源廳學會辦公室

郵政編碼:43007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湖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方先知 秘書長:胡秋君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中路二段223號

郵政編碼:410007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廣東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歐陽志鴻 秘書長:李鑒倫

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地質大廈1808室

郵政編碼:51008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楊政中 秘書長:張如放

地址:廣西南寧市中心路2號廣西國土資源廳大樓5樓

郵政編碼:530028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海南省地質地理學

理事長:廖正偉 秘書長:符和生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沙路88號

郵政編碼:570206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產學會

理事長:李英儒 秘書長:董世琳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學田灣正街1號

郵政編碼:100035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四川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宋光齊 秘書長:秦鋼

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人北綜合樓

郵政編碼:350003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貴州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在文 秘書長:廖莉萍

地址:貴陽市中華北路164號

郵政編碼:55000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雲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李連舉 秘書長:張家良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東風東路東風巷87號地質大廈附樓201室

郵政編碼:650051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西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多吉 秘書長:劉鴻飛

地址:拉薩市北京中路21號西藏地勘局地勘處

郵政編碼:85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陝西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張德新 秘書長:周明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號

郵政編碼:710054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甘肅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郭玉虎 秘書長:黃萬堂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紅星巷168號

郵政編碼:73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青海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劉山青 秘書長:李懷毅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南川西路107號青海地質調查院

郵政編碼:81001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劉卉 秘書長:韓偉

地址:寧夏銀川市黃河東路915號

郵政編碼:750002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學會

理事長:胡建衛 秘書長:張冀

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金銀路52號國土資源廳辦證大廳5樓

郵政編碼:830000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吉林省地質學會

理事長:韓曉峰 秘書長:張興洲

地址:長春市建設街2199號鴿子樓323室(吉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

郵政編碼:130061

中國地質學會辦事機構工作職責

秘書處工作職責

中國地質學會秘書處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常設工作機構之一,是落實上級有關部門批示精神和學會理事會決議的執行部門,是指導和協調分支機構及省級地質學會開展工作的部門,其主要工作內容及職責如下:

◇負責學會常務理事會議、秘書長會及年度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秘書長工作會議等會議的籌備及學會學術年會的組織、協調工作。

◇負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申報、推薦,組織開展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等獎項的評審工作。

◇負責學會相關文件、制度、計劃、總結、報告等的起草,負責日常文件的收發、分類、立卷、歸檔。

◇負責學會宣傳工作,包括內部刊物《中國地質學會會訊》、《情況通報》等的編輯出版工作,負責學會網站的內容更新、發布、維護等。

◇負責分支機構申報、年檢等工作。

◇負責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地質類專業認證委員會認證申報、培訓、檔案管理等日常業務工作。

◇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土資源部等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禹啟仁處長

華麗娟副處長

孟慶偉工程師

金耀仙

李彬颸

孫莉莉

期刊處工作職責

◇負責《地質學報》(中文版)、《地質論評》和《地質學報》(英文版)3種期刊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

◇對中國地質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各省級地質學會主辦或協辦的刊物,做好管理、協調、服務和業務指導工作;

◇負責《地質學報》(中文版)、《地質論評》和《地質學報》(英文版)網站的日常維護。

郝梓國處長

章雨旭副處長

周健研究員

張玉華工程師

費紅彩高級工程師

劉戀

黃敏

王曉娟

李捷

孫立卿

Ⅳ 腺肌症張洪濤教授是治療子宮腺肌症的醫生么

可以先在網上了解下。子宮腺肌症最難以忍受的是漸進式痛經,一次比一次嚴重。因為異位在子宮肌層的細胞不停剝落生長,沒有地方出來。堆積在子宮,讓子宮痙攣,疼痛加劇。

Ⅳ 張洪濤:子宮腺肌症怎麼治療有效

子宮腺肌症它的主要疾病症狀是會產生嚴重的痛經或者月經量過大,部分患者兩種症狀合並發生。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這里講的手術並不是「子宮切除手術」。
雖然腺肌症、腺肌瘤引發的症狀十分嚴重,有些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很多當地的醫院醫生也會建議切子宮。但是腺肌症患者如果沒有發生癌變,保宮U+手術是完全可以保留子宮手術治療的,在保留子宮的基礎上,將子宮內的病灶組織完全挖除,術後痛經就消失了,月經量也會減少,糾正貧血,部分患者在術後2年評估子宮情況,還可以備孕。

話說回來,以前子宮腺肌症患者並不多見,遠沒有現在這么多,如果要給廣大子宮腺肌症患者一點建議的話,那就是得了腺肌症必須切除子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甚至年齡偏大五十多歲接近絕經期的腺肌症患者,完全不用手術,靠相關葯物維持,拖到絕經期就有機會成功渡過這個劫。
但對於未婚未育的患者,在這里不建議葯物治療。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病葯物只能短時間內緩解症狀,並不能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讓一個30多歲40多歲的女性拖到絕經期,時間過於漫長,這個痛苦很難煎熬。

所以年輕的腺肌症女性患者,沒懷孕的盡快備孕懷孕,因為腺肌症使一個進行性加重的疾病,長期拖下去會讓病情更加嚴重,更不好懷孕,托到最後既無法實現做媽媽的願望,也不利於後期醫生的保宮手術操作。所以建議腺肌症患者女性一定要正確的了解這個疾病,盡快的給予積極的治療,早治療,早康復,早一天開啟新的生活。

Ⅵ 張洪濤:腺肌症想治好應該怎麼做

目前對於肌腺症並沒有最好的治療方法,通常可以選擇桂枝茯苓丸、金剛藤或者版是散結權鎮痛膠囊進行治療。必要可以直接選擇上曼月環治療或者是地屈孕酮片。如果子宮肌腺症比較嚴重,可能需要採取腹腔鏡手術,對子宮內膜上的肌腺病變進行剝離,術後消炎止血處理。

Ⅶ 張洪濤的介紹

張洪濤,男抄,1949年7月生,漢族,江蘇襲無錫人。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研究員。1969年7月黑龍江長水河農場插隊,1974年9月長春地質學院地勘系礦產地質及勘探專業學習,1977年8月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幹部(期間:1979年9月-1982年12月中國地質科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1985年12月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科技處副處長(期間:1988年8月-1992年1月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1992年1月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科技處處長,1993年12月任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1994年4月任地礦部地調局副局長,1999年7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2001年11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局級),2006年12月任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總工程師。

Ⅷ 宣傳工作

一、概況

2012年,學校宣傳工作主要由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兩部門承擔。黨委宣傳部是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職能部門,編制3人。新聞中心是負責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輔助部門,編制10人,在編6人。

學校宣傳思想工作在校黨委的領導下,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為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完成了60周年校慶、紀念建黨90周年、喜迎十八大、迎接第十次黨代會、黨建專項評估等重要任務。

二、校慶宣傳

1.籌建校史館。2011年6月,學校決定在60周年校慶之際,籌建校史館新館。宣傳部牽頭,地學發展研究中心、檔案館、離退休處等部門參與籌建。明確了校史館「存史、資政、研究、育人」的定位,以及「一館、一展、一隊伍」的建設目標。完成了前期調研、史料徵集、文稿起草、展覽設計、展廳布置、講解團隊招募等工作,並於校慶前夕揭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整體氛圍營造。一是通過公開徵集,在20餘件作品中遴選了校慶徽標(LOGO),並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校慶核心圖形,形成了校慶標識系統(VI),成為校慶形象識別的基礎系統。二是通過公開徵集、重點約稿,擬定校慶宣傳口號。三是完成了校慶日校園氛圍營造設計手冊,完成了簽到台、接待站、圍擋、道旗、彩飄等校園戶外布置、裝飾等。四是舉辦了溫家寶題寫校名揭牌儀式,完成了主樓、體育場、校門等學校主要標牌更換。五是完成校慶大會、校慶文藝晚會視頻製作及同步直播。完成校慶大會「室外大屏」、「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完成校慶文藝晚會「綜合教學樓」、「居民區入戶」現場同步直播。製作大會部分直播視頻,拍攝晚會暖場部分視頻(教職工校慶祝福),分別在校慶大會和校慶晚會上播放。

3.校慶宣傳展示。豐富宣傳形式,總結辦學經驗,凝練學校文化,全方位展示學校形象。一是印製中英文畫冊,內容涵蓋了地大概況、發展歷史、領導關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國際合作、校園文化、黨的引領等方面的內容。二是製作校慶電視宣傳片《地學搖籃 甲子華章》。三是校慶專題網站。採用全新網頁設計理念建設校慶專題網站,設置「校慶新聞」、「通知公告」、「地學搖籃」、「甲子華章」、「祝福地大」等多個欄目,全面報道校慶進展。四是推出新浪校慶官方微博及新華社手機報。在新浪網上開設了校慶官方認證微博,刊發微博400餘條。粉絲數達3100餘人。通過新華社手機報發布學校校慶信息。

4.校慶新聞報道。突出重點,樹立品牌意識,集中宣傳報道建校60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是校內宣傳報道。完成校慶各項活動新聞采寫及攝影攝像工作。共撰稿件近20餘萬字,拍攝圖片5000餘張及大量視頻資料。保證了校慶新聞圖片的提供和影像資料的留存。新聞網開辟校慶專欄「迎校慶」、「喜迎校慶 多彩校園」,全面及時報道校慶相關活動。「特別轉載」欄目轉載和刊發優秀校友事跡,共計400餘條。宣傳欄推出「黨和國家領導人賀信」、「校慶大會等活動報道」、「中國地質大學組建25周年座談會」、「歡迎校友回家」、「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等版面近200個。出版中國地質大學報校慶專刊及專版等20餘個版面。二是校慶外宣工作。全面推進完成發布校慶公告、校慶外宣報道,建設校慶專題網站及校慶官方微博、校慶大會新華網直播等多項工作。累計組織接待60餘家媒體近百名記者對校慶大會及校慶系列活動進行采訪和報道。完成新聞報道100餘篇(其中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刊發報道50餘篇),10餘個版面整體宣傳(通版報道1次,整版報道3次、半版7次)。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教育報》、《中國國土資源報》發布了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一號、二號公告;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刊發學校60周年慶祝大會報道。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刊發學校60年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在《中國國土資源報》全方位展開宣傳,採用專版、校慶專欄、專稿等形式,加大報道力度,突出宣傳重點。在《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圍繞學校科研成果展開深度宣傳。在《北京教育》雜志封底刊發學校校慶形象宣傳。與知名網站合作,建設新華網校慶專題網站並實現校慶大會網路圖文直播。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合作進行校訓展播。

三、理論武裝

1.明確思路。堅持「抓兩頭、促中間」。圍繞形勢熱點和重要精神,堅持以黨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帶動全校理論學習,引導各級幹部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努力將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到學校事業改革發展上來。努力把黨的政策、學校的決策內化為師生愛國愛校興校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2.突出重點。一是以學習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兩會精神為重點,為黨的十八大和校慶6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二是把握總理回母校視察良機,組織各二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進一步理清了思路、轉變了觀念,廣大教職工表示要立足本職崗位,扎扎實實工作,加快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為早日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三是重點學習宣傳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組織各級幹部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實質,認真落實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各項任務。四是以迎接北京市黨建與思想政治評估檢查為契機,大力開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教師思想狀況常態調研機制,及時了解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和關注問題,做好政治引導,努力將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學校的中心工作上來。五是十八大召開時,組織師生全過程認真收看大會,並就大會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輿情調研,全校上下形成了關注十八大、熱議十八大的良好氛圍。大會結束後及時舉辦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專題報告會,邀請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博士生導師高新民教授做題為《學習十八大精神,推進黨的各項工作》的報告。起草了《關於在全校范圍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把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全面落實學校「十二五」規劃結合起來,與迎接校第十次黨代會結合起來,切實通過培訓、徵文、發放學習材料、組織參觀等多途徑開展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並積極發表評論,全校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熱潮,各單位師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黨委宣傳部被市教工委評為「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先進單位」。

3.做好服務。以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著力做好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的服務工作。全年圍繞學習專題組織形勢與政策報告會兩次,共編發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參考共5期2000餘冊,購買理論學習光碟40餘盤,發放《政府工作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單行本》、《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中國共產黨黨章》等30多種理論書籍,合計5000餘冊,內容涵蓋了中央精神、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活動的講話等。堅持「向校領導和二級黨組織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全年共推薦10餘種圖書。黨委宣傳部積極做好「兩報兩刊」的訂閱和發行工作,提出「兩報兩刊」是黨的輿論宣傳主要陣地,也是推動兩級中心組理論學習的重要平台,倡導各級黨組織組織黨員讀報、學報、評報,以此來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學院骨幹教師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的優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支持和鼓勵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教師依託理論學習撰寫心得體會和理論文章。全年兩級中心組學習做到理論學習有考勤、有筆記、有心得,各黨支部和教師黨員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及時性都有所加強。

四、師德建設

繼續堅持師德建設的「四結合」工作方法,即師德建設與教師隊伍相結合,與學術帶頭人、學術團隊建設相結合,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與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積極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考評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健全師德師風的考評、問題報告和投訴制度。2012年工作的重點將師德建設與科學道德、師風建設相結合,利用教師培訓、教師節等活動開展科研誠信教育,倡導教師們嚴格自律,戒浮躁浮誇。通過校報、新聞網、電視台、宣傳櫥窗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北京市教育先鋒、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北京市教學名師的先進事跡和教育經驗,在全校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五、文化建設

1.組織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為紀念學校建校60周年,著名校友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了校名。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准備,2012年6月18日溫家寶總理題寫校名揭牌儀式隆重舉行。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校名的正式啟用,標志著溫家寶總理為母校題寫的校名,將作為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精神財富固化下來,成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2.弘揚北京精神。舉辦「北京精神」系列宣講會,圍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主題,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和宣講活動,解讀「北京精神」內涵和意義。通過座談會、黨團日活動、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形式組織師生進行專題學習,學習面覆蓋到全校師生。堅持不斷豐富和創新「北京精神」學習載體,編寫「北京精神」小冊子等一批宣傳材料,充分利用校園電視、校園網、校園廣播、地新社、閱報欄、《地大青年》(報紙)、校園櫥窗、閱報欄等陣地,大力宣傳「北京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修訂VIS。以完成教育部校訓、校徽、校歌徵集工作為契機開展大學理念系統的設計工作,總結概括了地大精神的徵求意見稿,完成了學校視覺識別系統(VIS)的修訂工作。

4.承辦「世界地球日」「資源·文化」專家論壇。為紀念第43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學校共同主辦「資源·文化」專家論壇,黨委宣傳部具體承辦。2012年4月20日國務院參事、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常江,學校教授、能源實驗中心主任張金川應邀做了專題報告。

六、精神文明建設

認真落實北京市海淀區和學院路街道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動員廣大學生及教職員工參與2012年度「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評選活動。積極響應海淀區「小事大愛」徵文活動,努力發動廣大師生踴躍投稿,把徵文活動作為弘揚「北京精神」的重要工作,先後徵集匯總上報近40篇稿件。積極參加海淀區文明委高校系統精神文明座談等關於創建首都文明區的交流研討,結合實際,為創建文明區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大力宣傳海淀區創建首都文明區的有關公告、標語、工作進度安排、階段性工作和效果,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在校園內營造創建文明區的良好環境氛圍。

七、思政研究

積極申報北京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專項課題,組織學校教師申報2011~2012年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評選。參加了市教工委組織的思想政治教師赴井岡山培訓活動。認真組織2012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百人工程」新增人選的評選及推薦工作。繼續做好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的推薦和組織協調工作,全年共組織21位教師參加12期培訓。

八、普法宣傳

全年以「學習憲法,獻禮校慶」為主線,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22世界地球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日活動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主觀能動性,通過有獎法律題目問答、法律問題現場咨詢等活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同時積極與海淀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海淀區學院路街道、海淀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共同舉辦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增強學生法律素養和道德責任感,活動效果良好。

九、隊伍及平台建設

1.輿情監測及時有效。充分認識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形勢,建立輿情分析研判和引導機制,新聞宣傳信息報送工作,堅持做好學期開學和重大事件前後的輿情調研工作,及時、全面、准確掌握師生思想動態,全年共上報輿情信息7篇,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輿情分析,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基礎信息。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妥善處理校慶60周年、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等重大事件的輿情應對工作。

2.新媒體應對有所突破。積極應用微博等新媒體平台開展宣傳。開通校慶60周年官方微博、學校官方微博、開展「師生微言微語十八大」微博大賽,積極參與「首都百萬師生微黨課」,幾大微博的關注度在逐日提高,微博已經成為學校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上級要求,積極做好《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建設工作。

3.隊伍素質有所提高。積極組織宣傳幹部參加首都高校網路輿情監控與引導專題培訓,努力提升宣傳隊伍專業素質。建立網路輔導員、評論員、管理員隊伍,對網路輿情進行及時引導,營造和諧的網路氛圍。

4.牢牢把握輿論陣地。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傳授有紀律、公開宣傳有要求,加強校內宣傳陣地、課堂教學,講座論壇、學術交流等管理,嚴格審批程序,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全年共審批、備案哲學社會科學講座10餘次。全年在學校重大活動、重要節日共懸掛橫幅20餘條。

Ⅸ 中國地質大學隆重舉行建校周年慶祝大會

地學搖籃,甲子華章。2012年月20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體育館隆重舉行。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北京市委市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以及部分省(市)的國土資源廳、兄弟高校等單位向學校發來賀信,向地大師生和海內外的校友表示熱烈祝賀。

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全國政協原秘書長、原地質礦產部部長、中國地質大學首任校長朱訓,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安徽省委副書記孫金龍,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前進,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邵鴻,武警黃金指揮部政委楊繼明,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鍾自然,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劉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姜沛民,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夏國治,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張宏仁,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陳洲其,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蔣承菘,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壽嘉華,原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董道華,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嚴宏謨,國務院參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閃淳昌,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科技日報社原社長焦洪波出席慶祝大會。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劉光鼎、李德生、馬宗晉、傅家謨、歐陽自遠、葉大年、李廷棟、趙鵬大、殷鴻福、於崇文、翟光明、湯中立、汪集暘、盧耀如、胡見義、張本仁、翟裕生、鍾大賚、謝和平、李曙光、康玉柱、王鐵冠、金振民、楊文采、莫宣學、翟明國、馬永生、舒德乾等28人出席大會。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長洪峰分別在慶祝大會上講話,向中國地質大學60年華誕致以誠摯的祝賀,充分肯定學校60年來的辦學成績,並提出了殷切希望。

教師代表顏丹平,學生代表扈恆暢,校友代表馬永生,兄弟院校代表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海外高校代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副校長珍妮特·基斯特納,國際友好人士、納米比亞駐華大使羅納德·納穆巴胡,合作單位代表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局長邵毅分別在大會上致辭。

大會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王鴻冰主持。他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親身經歷了學校建設和發展的老教師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王鴻冰說,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聲譽和影響也源自所培養的人才,60年來數萬名畢業生走出校門,紮根基層,投身一線,踏遍青山,獻身地質,成為事業發展的棟梁和骨幹,鑄就了地大的輝煌,在此向數萬名校友表示感謝和歡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鄧軍做了題為《傳承地大精神彰顯地學品質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斗》的主題發言,回顧辦學歷史、總結建設成就和特色優勢,闡述學校發展思路。

鄧軍在發言中說,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是一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與行業同起伏共發展的奮斗史;是一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創業史;是一部推動地學發展,追求學術卓越的創新史;是一部弘揚先行精神,引領地學文化的光榮史。

鄧軍指出,目前學校正處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將繼續堅持「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人才培養方針和「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高水平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根本,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關鍵,以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為保證,推進協同創新,不斷增強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深刻領會校友溫家寶總理對母校的殷切希望,努力建設一個更具創造力、貢獻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地質大學,最終實現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領導,北京市相關委、辦、局領導,國內外大學和合作單位領導,全體校領導,海內外校友代表、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和在校師生代表共3000餘人出席慶祝大會。

Ⅹ 第二部分 國內外學術交流

國內外學術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國內外學術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2012年,學會及各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著力提高學術活動質量,圍繞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地學問題、急需解決的生產問題和學科前沿問題,注重為國土資源管理和地質工作服務,注重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注重為地質學科發展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地質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全年共舉辦學術會議、論壇、研討班62個,國際學術會議4個,提交論文或摘要2817篇,參加人數9000餘人,有力推動了地質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組織參加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並取得圓滿成功

8月6日,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會展中心,來自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地質科學家齊聚一堂,參加在這里舉行的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來自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地學科研教育機構,涉及冶金、煤炭、有色等行業領域的近700名中國地質學家從盛夏的北半球來到初春的南半球,參加四年一屆的「地學奧林匹克」盛會。中國地質代表團團長、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徐紹史作了題為「可持續發展中的中國地質學家的使命和責任」的主旨發言。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地質代表團的積極參與,成為本次大會引人矚目的亮點。大會收到中國專家學者提交的論文摘要800餘篇,300多人做了口頭報告。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地質代表團在大會地質展廳設展,展覽的主題是:經濟騰飛中的中國地質科學。內容包括7個方面:一是中國礦產資源的供需關系及勘查發現,二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重大工程與地質科學,三是中國基礎地質科學的重大進展,四是新一代地質技術與地質產品,五是國際交流與合作,六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七是深部探測工程專題展覽。90平方米的展位全面反映了自上一屆國際地質大會以來中國地質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各國參會代表、華人地質學家、在外留學生紛紛駐足中國展台,對中國地質界在推動地學科技進步、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全面拓展地質工作領域等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地質學報》(英文版)出版的中國地質代表團論文集,以及各類地質圖件、地層年代表受到歡迎。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礦業合作備忘錄

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中國地質代表團團長、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徐紹史,在悉尼會見了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遊部部長馬丁·弗格森,雙方就進一步加強礦業合作交換了意見並簽署了關於可持續礦業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常設秘書處遷址北京

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和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負責人簽署協議,明確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常設秘書處將遷址北京。12月11日,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徐紹史與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羅蘭德·奧博漢斯利共同為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秘書處揭牌。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產生新一屆執委

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質大會理事會上,經過競選,新一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產生。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董樹文研究員當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司庫。

中國地質學會首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青年論壇暨青年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為實現找礦突破作貢獻

五四青年節之際,中國地質學會首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青年論壇暨青年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汪民,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出席大會並做重要講話。開幕式由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李金發主持。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出席大會的有關領導有: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原主席、中國地質學會原理事長張宏仁,中國地質學會原副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研,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金發,中國地質學會理事、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小烈,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裁助理王炯輝等。李廷棟院士、肖序常院士、劉嘉麒院士、裴榮富院士、鄭綿平院士、楊文采院士、馬永生院士和來自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有關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部室及局屬單位負責人,中國地質學會部分常務理事、理事、副秘書長,地勘行業有關單位領導,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有關負責人,各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負責人,全國地勘行業的專家學者、代表和第四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約300人出席了大會。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向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發出——積極投身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倡議

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朱立新研究員在會上宣讀了孟憲來常務副理事長的賀信;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現任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豐成友介紹了青年工作委員會的復建和本次大會的籌備工作,並代表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向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發出了積極投身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倡儀;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三任主任委員侯增謙研究員回顧了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歷史與成就;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礦產資源研究所所長王瑞江研究員發言,對於承辦青年工作委員會表示歡迎和支持;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助理王炯輝先生代表地勘行業的代表發言,對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恢復成立表示熱烈歡迎;李廷棟院士作為院士代表發言,並對青年地質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提出殷切期望;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張洪濤教授做大會發言;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於海峰副司長做了題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總體工作部署」的大會發言。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論壇設立了「緊缺礦產和整裝勘查區找礦突破」、「找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中國能源資源的未來」三個分會場。來自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地勘行業各部門的科研與生產一線的科學家、青年地質工作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我國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展開討論,建言獻策。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青年代表發言

媒體報道

主辦找礦突破高峰論壇 暨首屆中國·內蒙古礦業國際博覽會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8月17日,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內蒙古地質學會聯合主辦的「找礦突破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內蒙古礦業國際博覽會」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孟憲來,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陳偉,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白寶玉在論壇暨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朱立新主持論壇暨博覽會開幕式。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五位院士、專家作大會主題報告

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國務院參事張洪濤,葉天竺研究員,王安建研究員,楊帥師分別做了《國內外油氣資源現狀與展望》、《青藏高原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勘查區礦產預測方法研究》、《工業化過程中,中國礦產資源需求分析》與《用好地勘基金,努力實現找礦突破》的大會主題報告。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李雨時,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巡視員陳天保,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學會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趙保勝等地勘行業有關部門領導,部分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負責人,全國地勘行業及內蒙古自治區地勘行業的專家學者、代表,以及多家新聞單位的記者朋友近300人出席了論壇暨博覽會。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礦業博覽會

博覽會現場的每一家礦業單位都用不同形式的設計展示了所屬的礦種,吸引了本行業人員及近千市民的關注。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接受采訪

媒體報道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朱立新秘書長率團赴義大利出席首屆「中意地球科學論壇」

9月16—23日,以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朱立新為首的18名中方代表參加了在義大利科森察省卡拉布里亞大學召開的首屆「中意地球科學論壇」。該論壇由青年工作委員會和義大利地質學會青年分會聯合舉辦,以「中國和地中海地區的礦床對比及地質演化」為主題,來自中國、義大利兩國的近5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會議期間,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朱立新分別與義大利地質學會主席CarloDoglioni、義大利國家地質學家委員會主席GianvitoGraziano舉行了正式會談。朱立新詳細介紹了中國地質學會的基本情況、中國地質研究工作的現狀,雙方就兩國未來可能合作的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會後,中國代表團參觀了卡拉布里亞大學自然科學學院化學實驗室及古生物博物館,考察了西西里島活火山。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中方代表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豐成友,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楊志明,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楊桂芳副教授、汪洋副教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孫桂華,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副總地質師劉傳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郭清海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琦副教授分別在會上做了專題報告。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通過本次論壇,中意兩國地質學家建立了聯系,增進了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誼,為兩國地質學會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同時,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聽取了意方有關地中海地區礦床及地質演化的諸多報告。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聯合主辦2012年海峽兩岸地質災害防治學術研討會——18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做主題報告

「2012年海峽兩岸地質災害防治學術研討會」於6月16—19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研討會作為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及台灣中央大學、台灣大學共同主辦,福建省地質學會、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承辦,共有來自海峽兩岸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單位的120餘名代表參會,18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做了主題報告。

會議開幕式由朱立新秘書長主持。孟憲來常務副理事長在開幕式上致辭。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柯少愚、福建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何南飛及台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李錫堤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共同表達了對海峽兩岸地質學家就地質災害防治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

研討會的順利召開,讓海峽兩岸地質學家共聚一堂,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學術思想、探討科學原理,共同破解地質災害難題、推動防治地質災害科技進步,必將進一步推動海峽兩岸地質災害防治的研究再上一個新台階,讓地質工作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為人民生活謀福祉,為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主辦深部鑽探及新技術推廣應用培訓班

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學會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承辦,安徽省地質學會、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協辦的深部鑽探及新技術推廣應用培訓班於12月14—17日在合肥舉行。培訓班受到全國各地勘單位的關注和響應,來自全國地礦、冶金、有色、煤田、武警等系統的60多家單位150餘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會議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黨委書記甘行平主持。朱立新秘書長致開幕詞。徐小磊副局長代表安徽地勘局對培訓班順利舉辦表示祝賀。

朱立新秘書長致開幕詞

甘行平主持開幕式

深部鑽探及新技術推廣應用培訓班會場

培訓班旨在全面推動深部地質找礦和鑽探工作的開展,提高鑽探效率和水平,推廣深部鑽探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培訓和交流深部地球探測技術發展、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研究成果、深部鑽探設備選擇及應用、深部科學鑽探施工方案等內容,並結合考察深部地球探測計劃項目3000米的施工現場,使大家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深部鑽探技術方法。

參觀廬樅3000米科學深部鑽探施工現場

廬樅3000米科學深部鑽探項目負責人與學員交流

向參加培訓班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