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質局環境總站址
❶ 坐地鐵2號線到湖北地質局在哪個站下車
坐地鐵2號線到湖北地質局在中山公園站下車最近,從A口出來,直行步行100米就到了。
❷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的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enter of HubeiProvince
❸ 湖北省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局(原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始建於1952年,原隸屬於地質礦產部、國土專資源部,屬1999年劃歸湖北省政府管理,現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是全省唯一的綜合性地質勘查專業隊伍,主要承擔全省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遊地質以及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預報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屬地勘隊伍,負責所屬單位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局現有職工16047人(含離退休職工)。局機關內設12個部門,核定事業編制84人,參照公務員管理。局屬事業單位25個。 近年來,湖北省地質局堅持更加緊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緊密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構建以地質找礦為主體、以環境地質和地質經濟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荊楚富礦、民生地質、新型礦業」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全局突破、轉型、改革、發展,努力開創地質工作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
❹ 湖北環境地質總站待遇福利怎麼樣最好能說詳細一些,包括一般一些收入來源是什麼
基本是就是工資了,再就是報一些票據,出差什麼的,其它沒什麼的,福利就是那些保險什麼的給你交,現錢很少會有的。
❺ 湖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簡稱地礦局)的具體位置
世貿廣場旁邊,斜對面就是中山公園.
❻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 與 湖北國土資源廳什麼關系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是湖北國土資源廳下屬的正處級事業單位,是國土資源廳服務保障的技術單位。
❼ 湖北地質單位有那些急急急...............
湖北省地質調抄查院
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
中南冶金地質勘查局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調中心
鄂東北地質大隊
鄂西北地質大隊
宜昌地質勘探大隊
湖北省第二地質大隊
湖北省第四地質大隊
鄂東南地質大隊
❽ 原地質部宜昌市三峽水文工程地質大隊這個單位在哪裡
現名是湖北抄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襲地質大隊。
始建於1956年,由原地質部三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與地質部丹江口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等單位合並而成。2009年與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合並重組,2014年8月,更名為 湖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地址: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郢都路33號 郵編:434020
❾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
鑽孔測斜儀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和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建設
為滿足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需求,2008年湖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門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會商室,安裝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可視化會商系統、地質環境信息網等主要預報設施,為預報預警工作開展提供了信息傳輸、發布、會商、產品製作的理想場所。
(二)地質環境信息網建設
湖北地質環境信息網自2004年開通至今,一直安全運行,共發布信息1000條以上,網路瀏覽已達88278人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啟動以來,三級以上預報產品,自2006年起在湖北衛視和湖北地質環境信息網同步發布,擴大了受眾面,提高了發布質量。除此以外,網站還為宣傳地質環境政策法規、樹立政府形象、擴大社會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
湖北省地質災害遠程會商指揮大廳
(三)地質環境資料庫建設和數據管理
目前,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已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庫、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資料庫、1:50萬環境地質空間資料庫、地質環境空間資料庫。資料庫較為完善,數據管理情況正常。
近年來,總站還開展了湖北省地質災害信息管理與氣象預警系統試點建設、湖北省地質災害遠程會商與應急指揮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武漢市岩溶塌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等工作,並以此為基礎開展了針對湖北省的各類業務系統建設和配套的災害資料庫建設及與之配套的災害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建設,並將省地質環境監測網路納入國土資源業務主幹網,實現了縣、市、省、部的網路互聯。現已初步完成湖北省地質環境網(門戶網站)、湖北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湖北省地質災害縣、市、省3級速報處理系統、湖北省地質災害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湖北省地質災害簡訊平台等省級業務系統,並以此開展了宜昌市與保康縣地質災害信息管理與氣象預警的示範建設。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2003年5月,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與武漢中心氣象聯合開展了湖北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至2008年,累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81次。地質災害簡訊速報處理系統於2008年共計收到並處理簡訊報告400餘條(其中,災情險情報告17條),並多次發布災害預警簡訊通知,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防災減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總站引進了基於IP star衛星通訊系統和無線圖傳系統,初步完成了湖北省地質災害遠程會商及應急指揮平台的搭建,並先後針對保康縣黃氏女溝滑坡、谷城縣茨河中學滑坡、黃石市板岩山崩塌、武漢市江夏區金水閘崩塌,進行了多次實地演練。
1999~2007年,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共完成59個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調查面積153143km2,完成地質災害點調查8013個。完成了湖北省地下水資源評價、湖北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湖北恩施市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武漢市地面塌陷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湖北省特大型滑坡調查與風險評價等項目。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積極開展地質環境監測點的自動化建設,2008年已建成的武漢市地面塌陷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項目地下水位、水質自動監測點22個,土壓力、孔隙水壓力監測點13個,自動雨量站1個,實現了監測點數據從採集、傳輸到入庫的自動化,實現了監測數據的實時採集、實時傳輸、實時檢索,並為專業人員提供基於web訪問的監測點查詢管理、數據統計分析的工作界面。
六、法制建設
1.2003年7月25日頒布了《湖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
2.2004年發布並組織實施了《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3—2020年)》。
3.2006年發布並組織實施了《湖北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6—2015年)》。
❿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隸屬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國家二級即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為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管理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現有職工880人,專業技術人員554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人,高級工程師96人,工程師173人,博士生4 人、碩士研究生20人,專業技術力量雄厚。4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省政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全國勞動模範,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獲省、部級勞動模範。工程院院士劉廣潤、胡海濤、盧耀如,中科院院士陳夢熊曾先後擔任總工或從事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大慶式企業」、「全國地質勘察功勛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集體」、「湖北省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總站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注重專業技術儀器設備的更新、注重加強科研開發研究力度、注重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是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競爭力強大的水工環專業地質隊伍。 在全省設立武漢、襄陽、宜昌(三峽庫區工作站)、荊州、黃石、孝感、咸寧、十堰和恩施分站,設立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地質災害信息中心、水工環調查中心和水工環研究室等機構,還在迦納設立迦納長江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北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柬埔寨設有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