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質大學校區平面圖
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
北京的沒有。中國地質大學是一本。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專市海淀區學院路屬,校園貼吧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吧,該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
Ⅱ 中國地質大學有幾個校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學校,武漢這個學校分為兩個校區,武昌校區和漢口校區,漢口是城市學院,而武昌校區是本科生教育
Ⅲ 地質大學(北京)的面積有多大
地質大學(北京)佔地面積約為453300平方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是建國初期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17個教學單位,41個本科專業。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學位授權點。
在職教職工1400餘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校友中有37人成為兩院院士,200餘人成為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
(3)北京地質大學校區平面圖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教職工1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千人計劃」長期項目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5人。我校現有專任教師中3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5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3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其中金錘獎7人,銀錘獎2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此外,150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Ⅳ 北京地質大學有幾個校區共有多少學生
北京地質大學有幾個校區共有多少學生
北京地質大學是中國地質大學在專文革以前的名字,中國地質屬大學目前在北京和武漢兩地辦學,但同屬一個學校。地大成立之初名為北京地質學院文革爆發後被迫遷徙到湖北(之前還遷到湖南辦學)經過幾番周折最終落定武漢期間用過湖北地質學院和武漢地質學院兩個校名,學校南遷後,留京的教職工在原來留守處的基礎上,經治理整頓,於1978年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5年9月9日,地質礦產部決定,將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合並,成立了「北京地質教育中心」。後經國家教委批復正式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地大武漢三個校區,西區和北區隔著南望山,有隧道連接。北區西區和東區隔著魯磨路。漢口那邊還有個校區,但是本科和研究生沒用。地大武漢本科一個年級約4500人。
地大北京好像就一個校區還有點小。
Ⅳ 誰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校園地圖啊
登錄地大北京的官方網站(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歡迎您),點擊「走進北地」中的「虛擬校園。
Ⅵ 中國地質大學有幾個校區,校區各在什麼地
中國地質大學只復有1個校區制,是武漢校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
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哲學等門類。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6)北京地質大學校區平面圖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面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佔地面積是453328.8平方米。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
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教戰線紅旗學院」,躋身於64所全國重點高校行列。1970年遷校,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直接關懷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復辦學。1987年成立中國地質大學,在京漢兩地相對獨立辦學,是我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並首批進入"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行列。2000年2月,中國地質大學由國土資源部整體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京漢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9月,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建中國地質大學。2017年9月,學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7)北京地質大學校區平面圖擴展閱讀:
一、校園環境概況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正門面對學院路,東面為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南鄰學院橋、北四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鄰成府路、北京語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鄰五道口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從學校正門(也稱東門)東北角空中俯瞰,能夠清晰看到學校正門的景色,包括主教學樓、運動場、2公里長的林蔭大道,林蔭大道北側的教學樓群。
教學區主要樓宇有:教1樓、教2樓、教3樓、教4樓、教5樓、測試樓、地調樓、探工樓、綜合教學樓、綜合辦公樓、圖書館、南翼樓、科研樓、逸夫樓、地質博物館等。
學生宿舍主要包括:學9樓、學10樓、學14樓、學15樓、學16樓、學17樓、學18樓、學19樓
學校建有50000平米田徑賽場,設有容納上千人的看台,1個攀岩壁,1個標准跑道、2個足球場、9個標准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和1個網球場。
體育館由游泳館、籃球館、室內攀岩壁、文體中心、地下健身用房等幾個部分組成。
國際會議中心建築面積達2.7萬平方米,建有主辦大型會議和各類專題會議的現代設施,擁有369間風格別致的客房。
學校餐飲設施主要包括餐飲中心、教工餐廳和清真餐廳。
二、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教職工1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千人計劃」長期項目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5人。
我校現有專任教師中3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5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3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其中金錘獎7人,銀錘獎25人)。
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此外,150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Ⅷ 誰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的校園地圖啊求救!
北京地質大學自己的網站里就有,各個學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