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煤炭資源地質局
① 追蹤煤炭資源的發現過程
人們對煤的認識有一個歷史過程,因此對尋找煤也有個歷史過程。我國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國家。據歷史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發現和使用煤炭。秦漢時期,進一步把煤炭用以煉鐵。在河南南陽等地仍可見到西漢時期的煉鐵遺址。唐、宋、明時,煤炭開采已具相當規模,至今山東淄博和太行山一帶還保留有唐、宋的開采遺跡。古代勞動人民不但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加深了對煤的認識。古人稱煤為石涅、石墨、石炭。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記載有「石墨可書,又燃之難燼,亦謂之石炭」,直至明朝則稱為「煤」。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把煤分為三種:明煤、碎煤、末煤,指出「明煤產北、碎煤產南」,並比較系統地總結了找煤、採煤的實際經驗。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對煤的葯用價值有較為詳細的闡述。古人還有以煤詠詩的。宋高宗時的太學生朱弁在山西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煤詩:「西山石為薪,黝黑驚射目。方熾絕可邇,將盡還自續。飛飛涌玄雲,焰之吐紅玉。稍稀雷池出,又似風薄竹。」把煤在燃燒過程中的情景描述的惟妙惟肖。
煤在新疆的發現和使用也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漢朝時期在民豐地區已開採煤用於煉鐵。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 200 ~ 589 年),晉釋道安在《西域記》記載:「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說距今 1400 ~1800 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在庫車北山二百里處(今庫拜煤田),有人取煤冶鐵,但見夜晚火光如白晝,濃煙滾滾,鑄鐵的鐵器供西域三十六國用。在庫車、拜城北部山區,發現有唐代(公元 618 ~ 917 年)用煤煉鐵的作坊遺址。元朝時期,新疆冶鐵遺址明顯增多,分布地區更加廣泛,到清朝時開採的煤礦已具規模化。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重視新疆的礦業開發,抽調了大批勘探隊伍到新疆進行各種礦產資源包括煤的勘查,1956 年組建了新疆第一支專業煤田地質勘查隊伍,成立了烏魯木齊礦務局等煤礦企業,從此新疆的煤田地質勘查和煤礦開發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早期人們對煤的認識及發現使用比較淺顯,主要從地表出露的煤使用開始,沿著煤層向地下開采,開採的方法也很簡陋。隨著找煤經驗的不斷積累,科學技術的進步,找煤的方法不斷豐富,手段不斷創新,找煤的准確性隨之提高。
(一)煤的勘探方法
煤的勘探方法和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探方法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它本身的一些特點。主要方法有遙感、地質填圖、槽探、鑽探、物探、化探、硐探、化驗與測試以及相關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
遙感找煤:是利用衛星和飛機等航空器拍攝的地球表面照片,通過分析研究圈定有利成煤地段的一種找礦方法。
地質填圖:利用地形圖或衛星照片、航空照片,採用測量儀器定位,把地層、構造和煤層露頭等各種地質內容填繪到地形圖上,這種圖件稱為地形地質圖。然後進行成煤地質條件的綜合分析研究,這是找煤的一種方法。
槽探:是在地質找礦勘探中用於揭露近地表煤層的一種常用手段。它是在地表鬆散覆蓋層挖出一道深度不超過 3 米左右的溝槽,用於揭露並了解煤層、地層與構造的情況。
淺井:是從地表向下挖掘的淺型垂直坑道,目的是了解近地表附近的煤層情況。淺井的斷面形狀有圓形、方形與長方形等形態,深度在 5 ~ 20 米之間,一般不超過 30 米。
鑽探:是地質勘探工作中的一種常用的手段,是應用鑽機與鑽探工具,藉助於電動機或內燃機的帶動,向地下鑽進不同的鑽孔,並將鑽孔中的岩芯或煤芯取出,依此分析研究地下地層、構造、煤質等情況。目前煤田勘探常用的是迴旋鑽進、繩索取芯或提升鑽具取芯,鑽孔深度一般在 1000 米左右(圖 5-2-1)。
硐探:是採用掘進巷道的方法進行探礦,一般採用平巷的方法,有時也採用上山下山斜巷進行。
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為物探,是用物理學方法和原理來研究地質構造情況和解決找礦問題的方法。是依據地下的各種岩石或礦體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用不同的物理方法測出岩石和礦體物理性質差異的數據並加以分析,以此來推斷出地下的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情況,達到找礦的目的。物探有多種方法,用於煤田勘探的主要有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物探可以在地面進行,也可以在鑽孔中和井下巷道中進行。
磁法勘探是根據岩石和礦體具有不同的磁性並產生大小不同的磁場作為勘探的基礎,通過對分布在地表的異常的研究,間接地得到地質構造和礦體的資料。煤田勘探中常用磁法探測煤層火燒區和燒變岩的范圍及深度。
電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根據岩石和礦體存在著電學性質的差別,利用天然的和人工建立的直流或交流電磁場並獲得岩石和礦體的電性差異,間接地了解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以及解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的問題。煤田勘探中常用的有電阻率法、自然電場法、激發極化法、電磁感應法和大地電磁場法等。在地面常用的有電剖面法和電測深法,鑽孔中常用的有視電阻率、自然電位、側向電流法等。
地震勘探法是利用人工放炮或震源車製造的地震彈性波在地殼內的傳播速度,研究不同的岩石和礦體地震反射波的傳播速度,從而獲得反射波的時間剖面,間接地探測地質構造和礦體分布。地震勘探是目前在煤田勘探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二維地震方法常用於較大范圍的煤田勘探,可探測落差較大的斷層和煤層起伏情況。三維地震常用於探測小范圍的煤礦采區地質構造。三維地震能探測到落差大於 5 米的斷層和落差大於 3 米的斷點,同時可探明厚煤層的層數以及煤層產狀和埋深。
放射性勘探是依據岩石中的伽馬射線強度進行探礦,自然伽馬和人工伽馬是目前煤田勘探中地球物理測井的主要方法。
上述各種物理探礦方法用在地下探礦工程如鑽井及巷道中,稱作地球物理測井。相應有電測井、放射性測井、磁測井、聲波測井、熱測井等。
電測井主要用的是視電阻率法和自然電場法。視電阻率法的原理是根據鑽孔所穿過的岩層具有不同電阻率,測出岩層視電阻率變化大小的曲線,將不同的岩層區分開來,達到區分不同岩層和礦體的目的。如含油岩層電阻率比較高,在曲線上出現高峰;煤層電阻率低,在曲線上反映為低峰。導電良好的金屬硫化物礦體在曲線上也顯得低一些。自然電場法是根據鑽孔剖面中各種岩石電化學活動性能所造成不同性質的自然電場,可將沿鑽孔剖面的各層岩石劃分開來。滲透率差異較大的岩層很容易通過自然電場法劃分出來。
放射性測井是在鑽孔中利用岩層自然放射性、伽馬射線與物質以及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效應,研究岩層性質和檢查井內技術情況的一整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然伽馬、人工伽馬、中子測井、能譜測井、同位素測井等。煤田勘探主要用的是自然伽馬、人工伽馬和中子測井。放射性測井的優點在於工作時不受溫度、壓力、化學性質等因素的影響,並可在有金屬套管的鑽孔內進行工作。
磁測井是通過在鑽孔中測定具有不同磁性的岩體和礦體的磁化率或它們所產生的磁場,並對特徵進行分析研究,從地質角度作出解釋,以達到探礦的目的。磁測井對磁性礦體反映效果較好,常用於尋找鐵礦盲礦體和劃分鐵礦品位。由於煤層不是磁性礦體,因此磁測井在煤田勘探中較少運用。
熱測井是根據鑽孔內溫度隨深度變化的特點,利用特定儀器在井內測定通過各種地質體時溫度變化規律,從而研究地熱梯度、地質構造、岩層特徵等,達到找礦的目的。
綜合勘探:是指對勘探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運用,對勘查對象的綜合評價。地質勘查保障體系是實現高產高效礦井的基礎,能有效地查明高產高效井的必備的資源(數量與質量)基礎,開采技術條件。要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必須進行綜合勘探,選擇合理的勘探類型,選擇合理的勘探手段和方法。因為每一種勘探手段和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只有針對不同的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勘探手段和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勘探效果。比如鑽探配合測井是最精確、最可行的勘探手段,但只能控制點上的情況。鑽孔太少,鑽孔之間控製程度不夠,影響對鑽孔之間地質情況的判斷。只有通過多個點的控制,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地質工程師經過分析才能建立地質模型。但鑽孔施工的過多,成本就會增加,又在經濟上不合算。二維地震和三維地震在點上的控制精度遠不如鑽孔和測井,但其控制點密度可以很大,在面上和線上有較好的連續性,是單一鑽探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地震雖然有較好的連續性,但需要鑽探資料進行標定。因此,只有把鑽探和地震勘探手段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煤層淺部有火燒區,則結合磁法勘探效果較好。如果地層傾角很陡,那麼地震勘探就不適用了,那就要選擇其他勘探手段加以配合。通常在地質勘查中,根據地質情況的不同、勘探階段的不同可選擇地質填圖、槽探、電法、二維地震或三維地震、鑽探、地球物理測井、抽水試驗以及采樣化驗等方法。
由於成煤環境多種多樣,成煤後受到的地質條件的變化因素千差萬別,找煤的難度各不相同,所使用的找煤方法也相應不同,有的要用的多一些,有的要用的少一些。又加之地質工作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由表及裡,研究程度由淺到深的過程,不同的勘查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勘探程度不一樣,所使用的找煤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地質情況復雜、勘探程度高時,所使用的找煤方法就多一些;而地質情況較簡單,勘探程度低,所使用的找煤方法就少一些。
(二)煤的勘探階段
煤田勘探是一個以煤為勘查對象的由面到點,由表及裡,由淺到深,工程式控制制由稀到密,對全部地質體循序漸進的研究勘探過程。煤田的勘探過程准確地說,不只是找煤的問題,實際上是從找煤到評價的全部過程。既為了找到煤,又要評價煤的數量、煤的質量、煤的開采技術條件、煤的開采經濟意義。煤田勘探過程是個大的系統工程,先從面上研究有利的成煤盆地預測選區開始,在此基礎上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選區的逐漸優選,逐步展開各種勘查活動。在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中,通常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四個階段。
煤田預查——預查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煤層,並初步查明煤層層數、厚度、埋深和分布范圍。要找到煤層,首先要找到含煤地層,分析研究區域成煤規律,調查了解什麼地方可能有含煤地層的賦存,然後再實際調查含煤地層的特徵、時代以及含煤區域的分布范圍和邊界,估算預測的煤炭資源量。預查階段是其他勘查階段工作的基礎。
煤田普查——在預查工作的基礎上,對一個含煤區域或煤礦區進行概略的了解,初步查明普查區的含煤地層特徵、構造特徵和相關的水文地質條件,估計煤層的工業價值和確定對其進行勘探的必要性,估算煤層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和預測的資源量,為編制煤炭工業遠景規劃提供依據。普查的范圍可以是一個煤田,也可以是一個礦區或一個特定的勘查范圍。
礦區詳查——詳查是在普查的基礎上進行的。礦區一般是指在煤炭工業建設上構成獨立體系的范圍,它可以是一個單獨的含煤構造單元,也可以是一個含煤構造單元的一部分。詳查階段要基本查明含煤地層時代、煤系厚度、含煤層數、煤層厚度、煤層結構及其變化;基本查明礦區的構造形態和影響井田劃分的斷裂構造;基本查明煤的質量和煤的種類,評價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估算煤層資源量,對煤礦開發的經濟意義進行預可行性研究。詳查的結果要能提出可供進行礦區開發總體設計的地質資料,以便初步確定礦區的開發規模、井田劃分、開發方式、開發強度、接替關系及地面工業布置等。
井田勘探——也稱為井田精查,是在礦區詳查基礎上劃分的井田范圍內進行勘查,對煤層厚度及其質量的變化,產狀的變動、構造切割、煤層形態及開采技術條件進行精確的控制。要查明含煤地層時代、煤系地層厚度、含煤層數、煤層厚度、煤層的結構及其變化;查明礦區的構造形態和落差大於 30 米的斷裂構造;查明煤的質量和煤的種類;詳細評價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以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估算煤層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斷的經濟資源量,並且先期開采地段探明的、控制的資源量要達到一定比例;對煤礦開發的經濟意義進行可行性評價。井田勘探的結果要能提出可供進行煤礦開采設計的地質資料。
上述煤田勘查階段的劃分是根據對煤田勘查過程的總體概括,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不同煤田的實際情況合理掌握勘查階段,有的勘查階段可以從簡或者省略。如在已知的煤系分布區,可以不進行預查,直接進行普查;在一個獨立的、不能構成礦區的零星小塊煤田,也不必再將礦區詳查列為一個獨立的工作階段等。各個勘查階段,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工作步驟。工作開始之前要先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質資料,制定勘查方案,即編制勘查設計。勘查設計經論證批准後,組織野外施工,取得各項原始地質資料。將獲得的地質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整理,然後編寫地質報告。
(三)煤資源儲量類別
要評價煤的數量,就要運用上述各種勘探手段和方法,將找到的煤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要將勘查區內煤有多少數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煤的資源儲量估算出來,而且還要劃分出儲量的類別。
依據煤田、礦區、井田勘查所求得的資源量的多少,可以將煤田、礦區類型分大、中、小等類型。
對於煤田: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50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10 億~ 50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10 億噸
對於礦區: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5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2 億~ 5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2 億噸
對於井田:
大型——資源儲量大於 1 億噸
中型——資源儲量 1 億~ 0.5 億噸
小型——資源儲量小於 0.5 億噸
依據探求的資源量經濟意義、可行性研究程度、工程式控制製程度將估算的資源儲量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用表 5-2-1 綜合表示:
表 5-2-1 煤礦產資源 / 儲量分類表
註:表中所用編碼(111-334),第一位數表示經濟意義:1= 經濟的,2M= 邊際經濟的,2S= 次邊際經濟的,3= 內蘊經濟的,? = 經濟意義未定的;第 2 位數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1= 可行性研究,2= 預可行性研究,3= 概略研究;第 3 位數表示地質可靠程度:1= 探明的,2= 控制的,3= 推斷的,4= 預測的。b= 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可采儲量。
表中主要指標的含義是:
經濟的:其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確定的生產指標計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的市場條件下開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環境等其他條件允許,即每年開采礦產品的平均價值能足以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或在政府補貼和其他扶持措施條件下,開發是可能的。
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其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於盈虧邊界,只有在將來由於技術、經濟、環境等條件的改善或政府給予其他扶持的條件下才變成經濟的。
次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或技術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技術進步,使成本降低後方能變成經濟的。
內蘊經濟的:僅通過概略研究做了相應的投資機會評價,未做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於不確定因素多,無法區分其是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還是次邊際經濟的。
經濟意義未定的:僅指預查後預測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無法確定其經濟意義。
概略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概略評價。所採用的礦石品位、礦體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標通常是我國礦山幾十年的經驗數據,采礦成本是根據同類礦山生產的。其目的是為了由此確定投資機會。由於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確參數和評價所必需的詳細資料,所估算的資源量只具內蘊經濟意義。
預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初步評價。其結果可以為該礦床是否進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決策依據。進行這類研究,通常應有詳查或勘探後採用參考工業指標求得的礦產資源 / 儲量數,實驗室規模的加工選冶實驗資料,以及通過價目表或類似礦山開采對比所獲數據估算的成本。預可行性研究內容與可行性相同,但詳細程度次之。當投資者為選擇擬建項目而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時,應選擇適合當時市場價格的指標及各項參數,且論證項目盡可能齊全。
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詳細評價,其結果可以詳細評價擬建項目的技術經濟可靠性,可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所採用的成本數據是當時的市場價格,並充分考慮了地質、工程、環境、法律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預測的:是指對具有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經過預查得出的結果。在有足夠的數據並能與地質特徵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時,才能估算出預測的資源量。
推斷的:是指對普查區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礦產的地質特徵以及礦體(礦點)的展布特徵、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的部分。由於信息有限,不確定因素多,礦體(礦化)的連續性是推斷的,礦產資源數量的估算所依據的數據有限,可信度低。
控制的:是指對礦區的一定范圍依照詳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礦床的主要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基本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較高。
探明的:是指在礦區的勘探范圍依照勘探的精度詳細查明了礦床的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已經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高。
② 我國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勘查規范的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是採用蘇聯的1954年元月批准頒發的《固體礦產儲量分類》。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委員會批準的《金屬、非金屬、煤礦儲量分類暫行規范(總則)》,是我國第一個礦產儲量分級分類方案。1959年的分類方案將儲量分為A1、A2、B、C1、C2五個等級,按技術經濟條件分為表內和表外儲量兩大類,依儲量用途分為開采儲量(A1級)、設計儲量(A2、B、C1級)、遠景儲量(C2級)和地質儲量四大類。
1965年煤炭工業部《地質工作若干技術規定》,根據地質工作階段的研究程度,將儲量劃分為普查儲量、詳查儲量、精查儲量三級,在本系統內試行。
1977年國家地質總局會同建材和石油化學工業等部門,共同制定頒發了《非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范總則》,國家地質總局、冶金工業部聯合制定了《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范總則》,由國家地質總局頒發並在其所屬單位試行。
1980年重新制定的《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由煤炭工業部頒發並在本部門試行,1986年12月上述《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經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頒發在全國施行。《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將資源勘探劃分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詳細普查)、詳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詳細勘探)四個階段,並詳細規定了各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和儲量級別構成。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1987年10月,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頒發了《礦產勘查各階段礦床技術經濟評價暫行規定》。
1992年12月國家技術監督局頒發了《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規范總則》。
1999年6月國家技術監督局頒發了《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標准。
③ 礦產資源概略研究的方法問題
礦產資源概略研究,是指用地質勘查階段所獲得的地質信息對資源的稟賦收益能力所進行的評價。即以內生經濟性為主,外部經濟性為輔的評價。評價的最主要成果是獲得原地儲量。下文闡述的問題有四:其一是開展概略研究階段的經濟評價辦法的起因,其二是採用資源地質信息進行經濟評價的可行性,其三是如何進行概略研究(即概略評價的方法),其四是概略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
1.開展概略研究階段的經濟評價辦法的起因
煤田地質系統開展概略研究階段的經濟評價辦法的起因是:1987年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全國儲量委員會頒發試行了《礦產勘查各階段礦床技術經濟評價暫行規定》;接著地質礦產部下發了《礦產普查—詳查階段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實施細則》,規定自1988年1月1日起,礦產普查、詳查和勘探(精查)三個階段應當分別開展礦床技術經濟評價工作,並規定礦產資源地質報告的第九章對資源進行技術經濟評價。由於經濟評價工作以往均是在獲得相應地質成果的基礎上由礦山設計部門進行評價,因此研究一套適合地質勘查階段的經濟評價辦法成為十分迫切的任務。本書提出的概略研究辦法,在1999年作者的專著《煤炭資源評價探析》中首次提出,又在2001年《中國煤炭資源有效供給能力態勢分析》一文中加以補充和完善,是屬於在地質勘查階段進行經濟評價的方法,它一方面與地質勘查工作內容不同,另一方面又與地質勘查工作相銜接,同時還可以由地質勘查單位完成。
2.採用資源地質信息進行經濟評價的可行性
下面以煤炭資源為例,對使用地質勘查信息進行評價的可行性予以說明。煤炭工業部技術咨詢委員會於1992年開展的「礦井綜合評價及分類」研究中,應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對各指標的相互關系及重要程度,通過理論分析和專家調查相結合而確定,進而得出「影響煤礦投入產出因素權重系數示意圖」(圖5-1)。從圖中可知:①影響投入的因素中,地質因素的權重值是0.79;②影響產出的因素中,地勘階段獲得之信息的權重值是0.50;③在總的投入產出的影響因素中,地質勘查階段獲得之信息即地質因素的權重值占總值的0.70。因此,在地質勘查階段進行技術經濟評價,其可靠性可達70%。因此可以說,用地質勘查階段所獲得之煤炭資源信息,來評價其開採的經濟性,其結果是可信的。
圖5-1 影響煤礦投入產出因素權重系數示意圖
3.概略評價的方法
概略研究工作的承擔部門與可行性研究的承擔單位有很大的不同,概略研究工作一般是由地質勘查單位來完成,而可行性研究一般是由設計部門或國家承認的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來完成。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一是地質勘查單位有能力並有資格開展資源經濟評價,通過評價認識礦業權的價值,進而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以地質勘查階段獲得的資料為基礎,經概略研究可以快速獲得礦產資源的原地儲量,進而提高國家宏觀調控的效率。因此制定概略研究的方法則成為問題的關鍵。煤炭地質部門從1995年開始對此問題進行研究。通過研究煤炭資源的經濟運行規律,將煤炭資源地質信息中與開采效率相關的內容,經綜合評判且按復雜程度將其分為一、二、三、四、五等。通過對現有數百個生產礦井等別與開采成本、等別與礦井生產能力、設計產能與投資以及煤質與價格等實際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建立定性和定量經濟評價模型,進而制定了《煤炭資源地質勘查階段技術經濟評價方法(草案)》,即本書補錄中所列之《煤炭資源概略評價辦法》。
4.概略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
2001年煤炭地質總局在《中國煤炭資源有效供給能力態勢分析》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煤炭資源地質勘查階段技術經濟評價方法(草案)》。自2002年起,先後有雲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河北省、重慶市、四川省、河南省、貴州省等省市,運用這種方法開展了全省(市)的和礦區的煤炭資源的有效供給評價,2006~2008年國土資源部委託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開展的「首批煤炭國家規劃礦區資源評價」課題研究工作,也使用此辦法。實踐證明這個辦法簡單易行、操作性強,評價結果可信度較高。
④ 前輩。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煤炭資源地質局招聘專技崗。說是野外作業,適宜男性,這工作怎麼樣呢累不累啊
先說明,我不是這個單位的,但是也算是地質圈裡。既然說野外作業,適宜男性的話通常野外工作比較多,也就是比較辛苦,辛苦程度要看具體在什麼地區和什麼項目了,但是通常工資待遇也比較好。
⑤ 山西煤炭地質局下屬的「煤炭地質環境資源調查院」怎麼樣求詳解!
1、山西省煤炭來地質資源環境自調查院隸屬於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地處省會太原市,成立於1978年
2、現在地質單位都不錯,可能個別差別大點,剛畢業進入,不要沒事關心人事,把自己工作做好,沒事學習考證,升職是很快的,靠自己干,差不多三四十就可以副科了,2015後國家沒有事業編了,事業單位就改為國企了,怎麼改收入不影響,你都到副科了還那麼關心工齡啊,
⑥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簡介
一、河南省煤炭資源及分布
河南省含煤地層分布在欒川—固始斷層一線以北的華北地層區。該區地層發育較齊全,僅缺失奧陶繫上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下統。含煤地層有新元古界欒川群煤窯溝組、石炭系太原組、二疊系山西組和下石盒子組及上石盒子組、上三疊統譚庄組、下侏羅統義馬組、古近系潭頭組、東營組和新近系館陶組,其中石炭—二疊系為主要含煤地層。石炭—二疊系含煤地層,賦存於三門峽—宜洛—平頂山—確山—固始一線以北地區,其中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及上統上石盒子組,總厚520~950m,平均厚727m。根據煤炭資源的分布劃分為:安陽、鶴壁、焦作、濟源、陝澠、義馬、新安、宜洛、臨汝、偃龍、滎鞏、登封、禹州、平頂山、永夏、新密、確山17個煤田;經過50餘年的建設,以及近幾年的資源整合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煤炭工業體系和建設布局,形成以平煤、焦煤、鶴煤、義煤、鄭煤、永煤、神火7個大型國有煤炭集團為主體的豫西、豫北、豫中、豫東四大煤炭生產基地。
河南省是全國煤炭大省,煤炭資源豐富,2004年保有地質儲量5528700×104t,可采地質儲量183640.8×104t,其中國有重點煤礦保有儲量68819.31×104t,可采地質儲量41512.77×104t,在建和基建、規劃礦井保有儲量地質儲量354483.7×104t,可采地質儲量160368.4×104t。
二、瓦斯賦存構造逐級控制特徵
河南省大地構造位置總體位於華北板塊的中南部,煤田區域地質構造控制主體可以分為太行山造山帶、秦嶺造山帶北緣逆沖推覆構造系、豫西強變形帶和魯西南豫東斷隆。其中,焦作、鶴壁和安陽礦區位於太行山造山帶東緣,主要受NNE向展布的太行山造山帶的控制,NNE向構造燕山早中期受到強烈地擠壓、剪切作用,燕山末期至喜馬拉雅早期拉張斷陷,現代構造應力場又表現為壓扭作用,煤層賦存穩定,總體瓦斯生成、保存條件較好,瓦斯含量平均20m3/t以上,構造煤較發育,煤與瓦斯突出嚴重;地處豫南地區的平頂山礦區、確山礦區和周口含煤預測區,位於華北板塊的南緣,中生代以來受秦嶺造山帶北緣逆沖推覆構造系的控制,較長時期受到由南西向北東方向的擠壓、剪切作用,地質構造比較復雜,構造煤發育,煤與瓦斯突出嚴重;新密、禹州、登封、臨汝、滎鞏、偃龍、宜洛、陝澠—義馬、新安等礦區位於豫西強變形帶,較長時期受到秦嶺造山帶對華北板塊南緣的推擠作用,並在燕山早、中期疊加NNE向褶皺斷裂構造,先期擠壓、剪切,燕山末期至古近紀又表現為拉張斷陷,發生大規模地滑動構造作用,為豫西「三軟」煤層發育區,煤層厚度變化大,構造煤全層發育,除義馬礦區賦存的下侏羅統義馬組低變質煙煤,為低瓦斯礦區外,其餘均為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區;地處豫東地區的永夏礦區,位於魯西斷隆的西南部,主要受魯西斷隆和燕山期NNE向構造的控制,魯西斷隆隆起較早,二疊繫上覆缺失三疊紀地層覆蓋,瓦斯保存條件較差,瓦斯風化帶較深,總體為低瓦斯礦區,但是岩漿岩侵入煤層較普遍,局部地點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
三、河南省瓦斯地質規律及瓦斯賦存分布特徵
河南省各礦區除義馬礦區部分礦井開採的是下侏羅統義馬組煤層外,其餘的礦區全部開採的是石炭—二疊系煤層,主要為中高變質煙煤和無煙煤,煤化程度較高,形成時代早,經歷過印支運動以來的多次構造運動作用,因此地質構造復雜,構造煤發育,瓦斯地質條件復雜。根據瓦斯賦存構造控制特徵,全省劃分為三個高突瓦斯帶和一個低瓦斯帶,分別是秦嶺造山帶北緣逆沖推覆構造系高突瓦斯帶、豫西強變形「三軟」煤層高突瓦斯帶、太行山造山帶東緣高突瓦斯帶和魯西南豫東斷隆低瓦斯帶。
(1)秦嶺造山帶北緣逆沖推覆構造系高突瓦斯帶,包括平頂山礦區、確山礦區、周口含煤區。平頂山礦區屬於煤層群發育的礦區,具備保護層區域性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條件。
(2)豫西強變形「三軟」煤層高突瓦斯帶,主要包括新密、禹州、登封、滎鞏、臨汝、偃龍、宜洛、陝澠—義馬、新安等煤田,為「三軟」煤層發育區,具有低瓦斯低臨界指標突出危險性。其中的陝澠—義馬煤田賦存的下侏羅統義馬組煤層主要為低變質煙煤,為低瓦斯礦區。
(3)太行山造山帶東緣高突瓦斯帶,主要包括焦作、鶴壁、安陽礦區,其中焦作礦區適合地面煤層氣開發,安陽、鶴壁礦區具有一定地面煤層氣開發條件。
(4)魯西南豫東斷隆低瓦斯帶,主要包括永夏礦區,瓦斯風化帶垂深800m 以上。
四、河南省煤層氣資源及其分布
河南省煤層氣資源豐富,煤層具有吸附性能好、煤層含氣量高、含氣飽和度高等優點,有利於煤層氣開發。2000m 以淺資源總量約8795.71×108m3,平均資源豐度為2.06×108m3/km2,其中:含甲烷級資源量為548.2×108m3,富甲烷級資源量為8247.51×108m3,佔94%。山西組二1煤層氣資源為8548×108m3,佔全省煤層氣資源量的95%,煤層埋深小於1500m的煤層氣資源量為6359×108m3。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⑦ 女生適合讀中國地質大學的什麼專業哦
珠寶(全國唯一的) 地質學基地班(牛得不行了) 資源勘查海外班(分不高,前途不可估量)學得好 以後給你個項目幾千萬 幾百萬 很正常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17、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⑧ 山西省煤炭地質資源環境調查院怎麼樣
簡介:山西省煤炭地質資源環境調查院隸屬於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地處省會太原市,成立於1978年,為正處級全額事業單位。
⑨ 中國地質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其工業工程專業很好的。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入選「111計劃」、「卓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截至2013年10月,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初步建成。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等兩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被列為自然科學、理學A級以上學校。學校現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2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有17個學院(課部)、60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碩士學位授予點12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有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藝術碩士(MFA)、法律碩士(J.M)、資產評估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9個專業工程領域。2005年,新增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博士點,在文科博士點申報方面取得了突破。
⑩ 煤炭資源精查階段地質鑽孔間距是多少
(一) 地質勘查階段劃分地質勘查階段劃分又稱勘探程序,是根據地質工作探索性的特點,以及煤田地質勘探與煤炭工業建設程序相適應的原則而劃分的。通常分為找煤、普查、詳查、精查四個階段。
找煤是在煤田預測或區域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任務是尋找煤炭資源,並對工作地區有無進一步工作價值作出評價。普查是在找煤的基礎上或在已知有勘探價值的地區進行,主要任務是對工作地區有無開發建設的價值作出評價,為煤炭工業的遠景規劃和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資料。詳查是在普查基礎上,根據煤炭工業規劃的需要,選擇資源條件較好,開發比較有利的地區進行,主要任務是為礦區總體設計提供地質資料,其成果要保證礦區規模、井田劃分不致因地質情況不準而發生重大變化,並要對影響礦區開發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其他開采技術條件作出評價。精查一般在礦區開發總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任務是為礦山初步設計提供地質資料,其成果要滿足選擇井筒、水平運輸巷、總回風巷的位置和劃分首采區的需要,保證井田境界和礦井設計能力不致因地質情況不準而發生重大變化,保證不致因煤質資料不準而影響煤的既定工業用途。
煤田地質勘探一般按以上四階段循序進行,同時提交各階段報告。但在下述條件下程序可以簡化:① 找煤區和普查區工作范圍沒有大的變動,並且接續施工時,可以不提交找煤報告,直接進入普查階段;② 普查區和詳查區工作范圍無大變動且接續施工時,可以不提交普查報告,直接進入詳查階段;③ 在煤炭資源條件較好,煤層比較穩定,構造不太復雜的暴露煤田,可以在大比例尺地質填圖的基礎上直接進入普查甚至詳查階段;④ 不需要作礦區總體設計的礦區,及面積不大的孤立井田,可以由普查直接進入精查。若地質條件復雜,雖進行較詳細的地質工作也不能達到精查程度時,則提交詳查最終(詳終)或普查最終(普終)地質報告;⑤ 老礦井深部、生產礦井之間,以及不涉及井田劃分的地區,可一次勘探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