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局可以鑒定化石嗎
『壹』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可以鑒定化石嗎
這個許多礦業和勘察專業的都可以做鑒定。
『貳』 地質博物館收購化石嗎
這個和具體的機構有關,其中一些是不收費的如果是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化石建議到北京中科院古脊椎所鑒定,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則到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鑒定
『叄』 如何根據化石確認地質層年代
地質年代是怎樣劃分的
我們談到地球的年齡,一般涉及到相對年齡和絕對年齡。
地球相對年齡的確立主要依據於化石。自從英國地質學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層序律」後,就把時間與生物演化階段聯系起來。人們知道,在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樣,我們得到了這些化石後也可以推斷產出這些化石的地層年代。
在眾多的古生物門類中,有些門類特徵顯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質年代上非常「靈敏」,這種化石被科學家們稱作「標准化石」,它們被用作劃分時間地層單位時往往起主導作用。而有些門類則演化非常緩慢,或空間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劃分和確定地質年代時只能起輔助作用。前者如三葉蟲,它們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顯,在古生代不同時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屬種代表,是著名的標准化石;後者如舌形貝,這是一種腕足動物,從寒武紀就已出現,在現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見,在幾億年的時間跨度內,這種化石從形態、大小到內部結構,幾乎沒有顯著變化,它們的地層意義同三葉蟲相比就遜色多了。假如我們在某個地方採集到三葉蟲化石,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地區的地層年代是古生代,而且還可以根據三葉蟲的屬種進一步確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段具體時間,比如是寒武紀還是奧陶紀,但採集到舌形貝化石我們就感到茫然了,因為它不能幫助我們確定地質年代。
以生物演化為依據,人們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對年齡的地質年代表(見下表)。
http://www.byonline.net/UploadFiles/20051117145158354.jpg
在這個表上,最大的時間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紀、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六個紀,其中,寒武紀又可進一步分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個世,每個世還可以分成若干個期。以地質時代相對應,代表每一地質時期的地層也建立起地層單位。最大的地層單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統、階,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層,我們就稱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紀時形成的地層就被稱為寒武系,奧陶紀期間形成的地層則被稱為奧陶系,以此類推。
我們在討論地球發展史時,涉及到了地質時代和地球的年齡,地質年代有時還應進一步明確,比如,我們講寒武紀始於5.7億年前,這個數據是怎樣得來的?結束於5億年前,這個數據又是怎樣得來的?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絕對年齡。
人們通過同位素測定法可以准確地得到地球的絕對年齡。很早以來,人們發現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會自動並以不變的速率逐漸衰變為非放射性的子體同位素,同時釋放出能量。只要溫度、壓力等因素不變,人們就可以獲得准確的數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岩石或礦物的年齡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齡測定法有鈾—釷—鉛法、銣鍶法以及鉀氬法。這些方法為獲得地球不同時期絕對年齡值和各個地質時代的准確時限提供了便利。當然,這些方法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在進行同位素年齡測定時,所選取的樣品很難消除後期熱變質作用的影響,如果樣品是遭受過風化的岩石,與母岩的性質更是相差甚遠,所得到的絕對年齡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層的真正年齡。看來,要想通過同位素測定法得到一個地區准確的地質年代,精確的取樣、先進的設備和縝密的測定過程缺一不可。
『肆』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買的鯊魚牙齒化石 求助各位古生物專家鑒定真假(古生物學)
這個看來是真的。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化回石的分類方答式有很多種,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遺跡類型分為三類:實體化石,遺跡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萬年前為界限,一萬年前的生物為古生物,一萬年前以後的為現生生物。由於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瞬間將其掩埋隔離氧化形成。
『伍』 南京大學地質系可以鑒定化石嗎
可以做鑒定,一般地質大學都有鑒定機構
『陸』 化石可以批發嗎有什麼規定嗎追加100分
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全文)
第一條 為保護古生物化石,加強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質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動物、植物等遺體化石或者遺跡化石。
第三條 國土資源部主管全國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四條 在保護古生物化石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給予獎勵。
第五條 國家對下列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化石產地實行重點保護:
(一)已經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種屬的模式標本;
(二)保存完整或者較完整的稀有的古脊椎動物化石;
(三)國內稀有或者在生物進化及分類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化石;
(四)大型的或者集中賦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
本條第(一)、(二)、(三)項規定的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名錄,由國土資源部制定並公布。
第六條 單位和個人在生產建設等活動中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應當保護現場,並及時告知發現地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遇有重要發現,發現地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
第七條 國土資源部組織編制全國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全國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
第八條 對大型的或者集中賦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應當依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有關規定,設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區。
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分為國家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和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
古生物化石保護區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規定進行。
第九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採掘古生物化石。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了科學研究、教學和科學普及的需要,在國家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內採掘古生物化石的,由國土資源部組織古生物化石專家評審;在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採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外採掘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組織古生物化石專家評審。
古生物化石採掘評審辦法由國土資源部制定。
第十條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採掘古生物化石的,應當擬訂古生物化石採掘方案,並將方案提交古生物化石專家進行評審。
古生物化石採掘方案應當包括採掘單位的基本情況、採掘目的、時間、地點、范圍、數量和方式等。
第十一條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必須按照經古生物化石專家評審的採掘方案進行採掘活動,並在採掘活動結束後30日內,將採掘獲得的全部古生物化石清單報採掘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不得將採掘獲得的古生物化石用於經營活動。
第十二條 採掘獲得的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應當交由符合規定條件的館藏機構保存;確有需要的,可以由有關科研機構或者高等院校保存。
第十三條 保存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必須採取妥善的保護措施,具備確保化石安全的防火、防盜、防自然損害等防護設施和技術條件。
第十四條 採掘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對古生物化石的採掘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對不按照本辦法規定擅自採掘古生物化石的,有權制止。
第十五條 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採掘工作中應當注意保護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土地,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的狀態。
第十六條 因科學研究、教學、科普展覽等,需將古生物化石運送出境的,由國土資源部發放出境證明。
對臨時入境、復帶出境的古生物化石的查驗、復驗,由國土資源部指定的機構負責;查驗、復驗相符的,由國土資源部發放出境證明。
第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柒』 為什麼說從葉肢介化石可以知道許多地質信息呢
甲殼綱鰓足亞綱介甲目(Conchostraca)動物在地質歷史時期保存下來的遺體或遺跡。一般稱做葉肢介化石,因為從 19世紀到 20世紀40年代前後,大都用(葉肢介) 這一屬名來泛指它。 後來發現這個名字在1830年已被一個昆蟲佔用。小林貞一(1943)曾提議以一名來代替它做為葉肢介化石的通稱,實際上目前本類已建立了200多個屬,描述了1000多種化石。屬僅是其中之一,它的模式種現在叫三石瘤模葉肢介,產於中國東北上白堊統嫩江組生油地層。
葉肢介從泥盆紀開始出現後,主要產於陸相地層,少數亦見於海陸交替相地層;晚古生代李氏葉肢介類相當繁盛,到中生代則被光滑葉肢介超科所取代;中生代晚期占統治地位的是瘤模葉肢介超科的分子,演化非常迅速,進入新生代以後,走向衰落。現生葉肢介僅剩下5科14屬,它們主要生活於小的內陸池沼、水塘、溝渠、稻田和一些臨時性的水窪坑裡,一個世代的生活史大約在三星期內即可完成,卵隨風或水與塵土一起傳播,即使在火山噴發間歇期也有足夠的時間繁殖和散布。葉肢介化石是劃分和對比中生代陸相地層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在環太平洋地區這一時期巨厚的火山岩的沉積夾層中分布非常普遍。
現生葉肢介依據軟體構造分類,葉肢介化石則不具備這種條件。自從1946年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古生物學家對葉肢介化石的分類進行過嘗試,但由於過早地與現生葉肢介的分類局部結合,以致顯得混亂而不便使用。當前的研究水平還不能提出一個統一和諧的自然分類系統。
摘自:網頁鏈接
『捌』 作為標准化石,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我國有文字的歷史已經有3600年。商周時期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從此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都以文字形式記入了史冊。要想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情況,查閱史書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國文明的連續性和史書記載的不間斷性,正是我國歷史更加可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歷史比人類社會史漫長得多,迄今已有45億多年了。根據地質演化和生物進化,地球歷史學家將地球的歷史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各個地質年代。地球上的生物比地球的歷史短,只有35億年。生物界的發展,歷經上述各個地質時代,一直延續至今。怎樣才能了解不同地質時代生物界的情況呢?惟一的辦法是研究保存在不同地質時代形成的沉積岩層中的古生物化石。
我們已經知道,像現在我們看見的各種植物和動物都有或長或短的壽命一樣,古代的植物和動物也是有壽命的。除生物個體有壽命外,各種植物和動物的物種也有壽命,只不過物種的壽命比個體的壽命長得多罷了。比如,人的壽命一般為70~80歲。最多也不過150歲,但人種的壽命已有300多萬年了。地球上的生物史,實際上是舊的物種先後滅絕,新的物種相繼誕生的歷史。舊物種的個體死亡之後,它們的遺體被沉積埋藏。在壓實和固結成岩的過程中、經化石化作用,形成化石,保存至今。這樣,地球上各地質歷史時代生物類群及其生活活動的情況,就以化石這種特殊「文字」記錄在沉積岩層這部巨厚的「史冊」中了。如果你想了解某個地質時代生物界的概況,只要對從該地質時代形成的岩層中發掘出的化石進行研究就可以了。當然,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史比了解人類社會史要難得多,因為沉積地層這本「書」有成千上萬米厚,要想翻閱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8世紀末,英國工程師史密斯在參加開鑿運河測量工作時,首先「翻閱」了英國中生代的沉積地層,發現不同時代形成的岩層中所保存的古生物化石有明顯差別。他認為,保存有相同化石(尤其是標准化石)的岩層形成於相同的地質時代,可以進行對比。他的這一重要發現和認識,開創了運用地層中保存的化石進行地層的劃分、對比和確定其相對地質年代的生物地層學研究方法,為地層學中地質年代表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那麼,什麼是標准化石?標准化石是指生活在特定的地質歷史時期,能用來確定其所在地層地質時代的化石。比如,在對筆石屬中,「雙分對筆石」僅限於奧陶紀早期形成的地層,而「良好對筆石」則只發現於奧陶紀中期形成的地層。當在你所研究的地層中保存有「雙分對筆石」時,那就可以確定該地是距今約4.7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期形成的。如果在你所研究的地層發現的是「良好對筆石」,那它所反映的地質時代就是奧陶紀中期了。因此,可以把「雙分對筆石」當做劃分奧陶紀早期地層的標准化石,而把「良好對筆石」作為確定奧陶紀中期地層的依據。
當然,不是保存在地層中的所有化石都能選作標准化石,作為標准化石,必須具備下列條件:①應當是演化速度快,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短的動、植物種類的化石;②必須是在岩層魚類化石里有足夠數量,通過正常努力能被發現並容易採集和鑒定的化石;③必須是地理分布廣,以便根據它建立的化石帶能廣泛應用的化石。由此看來,選作標准化石的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筆石、三葉蟲、角石和菊石都有一部分可作為標准化石。在陸相地層研究中,由於高等植物的孢子、花粉可以隨風遠播各地,故它們的化石常常可以提供全球性的生物時間帶,因而也被選作標准化石。
經過各國地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幾代人的努力,現已經基本上了解了各地質時代生物界概況,建立了地質年代表。從地質年代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地質時代的生物界有其明顯特徵,距現今的時代愈久遠,生物愈原始,反之愈接近現代生物的面貌。在距今6億年以前的前寒武紀海洋中的生物,主要是菌類和藻類,即使有了一些多細胞動物,那也是一些不具堅硬外殼的種類。
『玖』 地質博物館買的菊石化石,求鑒真假
可以給我拍一下他的側面嗎?表面是否有破損顯露出小孔洞?如果捨得切開拍一個剖面圖就更好了,可以確定他的品種和大致年代
『拾』 用生物化石斷定地質年代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