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地質局
⑴ 山西省高平市位於什麼位置
位於山西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沁輝公路東西橫跨,太焦鐵路、太洛公路並行南北縱穿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5°40″─36°0″,東經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間。東自鐵佛嶺與陵川縣接壤,西至老馬嶺與沁水縣相連,南至界牌嶺與澤州縣交界,西北至丹朱嶺與長子縣為鄰,東北自金泉山與長治縣相接。東西廣41公里,南北縱37公里,總面積946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平面輪廓近似方形。總人口48萬人(2004年)。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長平西街460號。郵編:048400。代碼:140581。區號: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山西·高平)網址: http://www.sxgaoping.gov.cn/【行政區域】高平市現轄9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454個村民委員會,22個居委會,690個自然村,總人口47.5萬人。三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東城街街道辦事處、南城街街道辦事處、北城街街道辦事處。9個鎮分別是:河西鎮、馬村鎮、米山鎮、寺庄鎮、陳區鎮、野川鎮、三甲鎮、北詩鎮、神農鎮。4個鄉分別是:建寧鄉、石末鄉、原村鄉、永錄鄉。【氣候】高平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據市氣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觀察資料表明,多年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38.6℃(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凍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與最小值比為3.64。由於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35mm,乾旱指數為2.8。【歷史沿革】據考古發現,至遲於舊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類聚居。夏商時代為冀州之域,春秋時為屬晉,始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先屬韓,後屬趙,秦趙長平之戰後為秦所據,置高都縣,屬上黨郡。西漢、東漢、三國、魏、兩晉為泫氏縣,屬上黨郡。北魏初改元氏縣,屬建興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設長平郡,領泫氏、高平2縣,高平名始於此。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縣為平高縣,北齊末又改平高縣為高平縣,並將泫氏縣並入高平縣,此後只稱高平不再稱泫氏。北周並長平、高都郡為高平郡,高平縣屬高平郡。民國初年,高平屬山西省冀寧道,民國23年,高平縣屬山西省直轄,民國26年後,高平屬山西省第五行政區。民國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歸太岳區管轄。民國32年高平東南部劃歸為陵高縣,其餘部分仍為高平縣。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原劃歸陵高縣的區域仍劃歸高平縣,屬太岳四專區。1948年又改屬太岳三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銷太岳區,高平縣為山西省長治專區所轄。1958年,晉城、高平、陵川三縣合並為晉城縣,原高平縣成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為高平縣,先後為晉東南專區、晉東南地區所轄。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晉東南地區成立晉城市,高平縣歸晉城市所轄。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高平市成為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 【物產資源】礦產資源高平市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煤、鐵、鋁釩土、鉗土、硫鐵礦、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鐵礦,分布廣,儲量多,埋藏淺,宜開采,素有「煤鐵之鄉」之稱。全市含煤面積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66.24億噸;鐵礦儲量約1.8億噸。水利資源高平市屬資源型缺水和水質污染性缺水並存的地區。據《晉東南經濟區水資源評價報告》和《晉城市水資源評價報告》表明:該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700萬立方米,河川徑流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由於受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限制,造成河川徑流年內年際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60%以上,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地下水資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種類型。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000萬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萬立方米,裂隙水1220萬立方米,深層岩溶水為274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400萬立方米。農林資源全市共有土地面積1469336畝,其中耕地面積632694畝,占總面積的43%以上,牧草地面積8805畝,林業用地40.8萬畝,適宜發展防護林面積約有12萬畝;平川農田適宜發展農田林網。林業用地中, 防護林約11.6769萬畝,經濟林7.0萬畝,有疏林地1.0萬畝,未成林造林地3.0萬畝,新造林地4.0萬畝,苗圃地0.2萬畝,宜林荒山13.9163萬畝。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樹木426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6.2%。高於全省但低於全國。
⑵ 誰知道山西省高平市
1、山西高平市
1、高平市(圖)位於山西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沁輝公路東西橫跨,太焦鐵路、太洛公路並行南北縱穿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5°40〃—36°0〃,東經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間。東自鐵佛嶺與陵川縣接壤,西至老馬嶺與沁水縣相連,南至界牌嶺與澤州縣交界,西北至丹朱嶺與長子縣為鄰,東北自金泉山與長治縣相接。東西廣41公里,南北縱37公里,總面積946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平面輪廓近似方形。總人口48萬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長平西街460號。
郵編:048400。代碼:140581。
區號: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山西·高平)
網址:http://www.sxgaoping.gov.cn/
【行政區域】
高平市現轄9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454個村民委員會,22個居委會,690個自然村,總人口47.5萬人。三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東城街街道辦事處、南城街街道辦事處、北城街街道辦事處。9個鎮分別是:河西鎮、馬村鎮、米山鎮、寺庄鎮、陳區鎮、野川鎮、三甲鎮、北詩鎮、神農鎮。4個鄉分別是:建寧鄉、石末鄉、原村鄉、永錄鄉。
【氣候】
高平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據市氣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觀察資料表明,多年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38.6℃(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凍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與最小值比為3.64。由於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35mm,乾旱指數為2.8。
【歷史沿革】
據考古發現,至遲於舊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類聚居。夏商時代為冀州之域,春秋時為屬晉,始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先屬韓,後屬趙,秦趙長平之戰後為秦所據,置高都縣,屬上黨郡。西漢、東漢、三國、魏、兩晉為泫氏縣,屬上黨郡。
北魏初改元氏縣,屬建興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設長平郡,領泫氏、高平2縣,高平名始於此。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縣為平高縣,北齊末又改平高縣為高平縣,並將泫氏縣並入高平縣,此後只稱高平不再稱泫氏。北周並長平、高都郡為高平郡,高平縣屬高平郡。
民國初年,高平屬山西省冀寧道,民國23年,高平縣屬山西省直轄,民國26年後,高平屬山西省第五行政區。民國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歸太岳區管轄。民國32年高平東南部劃歸為陵高縣,其餘部分仍為高平縣。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原劃歸陵高縣的區域仍劃歸高平縣,屬太岳四專區。1948年又改屬太岳三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銷太岳區,高平縣為山西省長治專區所轄。1958年,晉城、高平、陵川三縣合並為晉城縣,原高平縣成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為高平縣,先後為晉東南專區、晉東南地區所轄。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晉東南地區成立晉城市,高平縣歸晉城市所轄。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高平市成為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高平市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煤、鐵、鋁釩土、鉗土、硫鐵礦、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鐵礦,分布廣,儲量多,埋藏淺,宜開采,素有「煤鐵之鄉」之稱。全市含煤面積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66.24億噸;鐵礦儲量約1.8億噸。
水利資源
高平市屬資源型缺水和水質污染性缺水並存的地區。據《晉東南經濟區水資源評價報告》和《晉城市水資源評價報告》表明:該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700萬立方米,河川徑流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由於受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限制,造成河川徑流年內年際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60%以上,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資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種類型。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000萬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萬立方米,裂隙水1220萬立方米,深層岩溶水為274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400萬立方米。
農林資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積1469336畝,其中耕地面積632694畝,占總面積的43%以上,牧草地面積8805畝,林業用地40.8萬畝,適宜發展防護林面積約有12萬畝;平川農田適宜發展農田林網。林業用地中, 防護林約11.6769萬畝,經濟林7.0萬畝,有疏林地1.0萬畝,未成林造林地3.0萬畝,新造林地4.0萬畝,苗圃地0.2萬畝,宜林荒山13.9163萬畝。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樹木426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6.2%。高於全省但低於全國。
⑶ 研究簡史
浙江白堊系的研究實始於 20 世紀 20 年代,劉季辰、趙亞曾 ( 1927) 在調查浙西地質時,將流紋岩高山之下的紫紅色砂岩、頁岩、凝灰質礫岩和綠色砂岩、頁岩互層稱之為「建德系」( 著名的建德群即源於此) ,並於其中採到葉肢介和植物化石,將其與山東 「萊陽層」和川鄂的 「歸州系」相對比,時代歸晚白堊世。 「建德系」之上為流紋岩。嗣後,葉良輔、何作霖 ( 1930) 、舒文博 ( 1930) 、孟憲民 ( 1930) 、高平 ( 1935) 、盛莘夫( 1934,1951) 等先後在浙江一些地區開展地質調查,討論或涉及地層劃分、對比及時代歸屬等問題。然而,他們基本沿用劉季辰、趙亞曾兩人所建層序及所定時代。1933 年計榮森研究壽昌地區葉肢介化石,秉志、閆敦建研究該區魚化石,1948 年李星學研究壽昌、蘭溪及諸暨等地植物化石,均先後提出 「建德系」為早白堊世的觀點。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地質工作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特別是 1958 年以來,逐步在浙江各地開展了 1∶ 20 萬區域地質測量、石油地質普查以及專題性研究等工作,積累了豐富寶貴的地層、古生物資料,建立並逐步完善浙西北、浙東南上中生界地層層序,並研究地層對比及其時代等問題。值得提出的是,原浙江省地質局完成的 1∶ 20 萬建德幅 ( 1965) 區測報告,建立了至今仍為大家所沿用的浙西北地層系統; 1∶ 20 萬金華幅 ( 1966) 區測報告提出了浙西、浙東地層對比方案; 1971 年1∶ 20 萬麗水幅填圖中,在麗水老竹盆地發現含建德生物群的地層不整合伏於含永康生物群地層之下,從根本上解決了浙東館頭組與浙西壽昌組是橫向關系抑或上、下關系的長期爭論; 1975 年 1∶ 20 萬諸暨幅,發現浙西以火山岩占優勢的壽昌組與浙東磨石山組 c、d 段火山岩相接,為兩區火山岩對比找到直接依據,同時進一步證實館頭組與壽昌組為上、下關系。此外,在浙東磨石山群各段中,特別是 c2段中不斷發現化石,為浙西建德群與浙東磨石山群的對比提供了化石佐證。以上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浙江省 1∶ 20 萬區測 ( 區調)報告、1∶ 50 萬地質圖及其說明書、浙江省區域地層表、《浙江省區域地質志》、1∶ 5 萬區調報告、《浙江省岩石地層》以及其他專題研究報告與論著中。
早在 1959 年,中國科學院以顧知微為首的浙江地層隊在浙江開展了較詳細的地層古生物研究工作,在 《「白堊紀」及第三紀地層報告》 ( 1959) 中,將建德壽昌原劉季辰、趙亞曾兩人所建的 「建德系」自下而上進一步劃分為建德統 ( J22—J3) ( 包括硯嶺組、蔡郎崗組及壽昌組) 、紫紅色砂頁岩層 ( K1?) 及浙江流紋岩 ( K1?) 等五個地層單位,第一屆全國地層會議基本採納了這一意見,並反映在 《中國的侏羅系和白堊系》中 ( 顧知微,1962) 。1961 年顧知微等根據淡水軟體動物化石,首次提出永康組或館頭組與壽昌組不能對比的正確意見。1962 ~1965 年和 1974 ~1975 年間以顧知微為代表的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以下簡稱 「古生物所」) 繼續在浙江開展野外調研,獲得豐富的地層古生物資料,發表了許多論文著作,大大提高了浙江晚中生代地層的研究程度。
表1-1 浙江省白琧系劃分沿革簡表
浙江石油地質大隊 ( 後稱浙江石油勘探處) 自 1959 年在浙江開展石油地質普查工作以來,對浙江一些主要沉積盆地做了大量地層古生物及含油氣方面的研究,早在 1959 年就在永康盆地建立了浙東地區白堊系標准剖面,創建了磨石山組、永康組 ( 館頭段、朝川段) 、方岩組的白堊紀地層序列,對金衢盆地的衢江群做了詳細的生物地層研究等工作,特別是利用鑽井揭示某些沉積盆地第四系覆蓋層之下地層發育等情況,建立了沒有地表露頭的上白堊統頂部的桐鄉組,完善了浙江省白堊系的地層序列。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為未公開發表的地質報告,相繼發表了 《浙江白堊系》( 林怡然等,1989) ,《中國東南部白堊紀盆地特徵及含油氣遠景》( 徐克定,1989) 和 《浙江白堊系研究》( 蔣維三等,1993)等論著。
1960 年以李春昱為代表的浙閩中生界地層研究隊,研究了浙閩兩省中生代火山、沉積岩系,在 《浙閩中生代火山岩沉積岩系的研究》一書中提出兩省統一劃分方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簡稱 「古脊椎所」,下同) 張彌曼等長期研究浙江中生代晚期魚化石,發表了 《浙江中生代晚期魚化石》 ( 張彌曼等,1977) 等多篇論著,建立了晚侏羅世與早白堊世兩個魚化石群。浙江省博物館蔡正全等 ( 1994) 發表了產於浙江臨海上盤上白堊統小雄組的翼龍化石的報道。
1985 年 10 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石油學會在浙江聯合舉辦 「中國南方白堊系及其含油氣遠景學術討論會」,諸多學者發表了有關浙江白堊系許多論文,促進了對浙江白堊系的研究。
近 30 年來,南京地質調查中心 (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等單位、有關省的國土資源廳以及大專院校等對中國東南沿海諸省中生代火山地質及礦產開展了攻關性、多學科綜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地層工作而言,在進一步開展岩石地層與生物地層研究的同時,又開展了火山地層學研究,引用火山旋迴等劃分、對比地層,廣泛開展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獲得了一批寶貴的同位素年齡數據,磁性地層學等工作也初見成效,從而,進一步提高浙江白堊系研究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地層多重劃分對比研究套書之一 《浙江省岩石地層》 ( 浙江省地質礦產局,1996) ,它以國際地層指南和中國地層指南為准則,以現代地層學理論為指導,研究和討論了浙江省岩石地層序列及其空間展布和變化規律,也討論了生物地層和年代地層等,首次建立了浙江省地層資料庫,它代表了浙江地層研究的當時先進水平。近十餘年來,白堊繫上部地層中恐龍蛋和恐龍化石的不斷發現; 同位素測年技術方法的提高,積累了一些精度較高的同位素年齡數據; 區域地質研究不斷深化,對浙江省上中生界時代歸屬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
綜觀上述,浙江白堊系研究達到目前這樣的水平,是前輩地質學家和近 60 年來廣大地質、地層、古生物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它為今後繼續深入促進地層學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浙江省白堊系劃分沿革見表 1 -1。
⑷ 越南礦業投資環境
1)主要礦產資源統計,見表7.8。
表7.8 2007年越南主要礦產資源統計
(據《礦業投資指南2007》)
2)礦業管理機構。
越南的工業部是一個管理幅度很寬、許可權很大的重要政府部門。越南國家礦山與地質總局屬工業部管理,礦山與地質總局對全國基礎性地質工作進行規劃、部署和管理,對固體礦產地質勘察與礦業開發進行行政管理。在越南各省都有工業廳,廳內設專門的局或人員從事地質勘查行政管理工作。
越南的礦業開發依礦種不同分屬各個國有大公司管理,這些大公司歸工業部領導。如越南煤炭總公司、越南鋼鐵總公司、越南礦產總公司、越南油氣總公司等,與開發有關的礦山地質工作由總公司下屬的分公司或礦山自己完成。
3)主要金屬礦產資源。
A.鐵礦,是越南優勢礦產之一。2005年越南全國鐵礦石產量約70萬t,比2004年增長8%。根據越南政府的報告,越南已知鐵礦床約200個,13個儲量超過100萬t,其中有兩個在1億t以上,全國鐵礦石總儲量超過12億t。已發現的鐵礦主要分布在越北及越中地區,平均品位50%。越南的鐵礦開發潛力較大,一些大的鐵礦還沒有開發,其中就包括其國內儲量最大的河靜省石溪鐵礦,已證實的儲量為5.44億t,平均鐵含量在61%以上,產在矽卡岩中,可露天開采,正在准備開發中。
B.鈦鐵礦。越南鈦鐵礦資源豐富,其資源量1000多萬t。產地3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兩個,中型10個,小型1個。有原生礦、風化殘積礦和濱海砂礦。其中濱海砂礦分布最廣,儲量最大,幾乎縱貫越南全境,北起芒街,經清化、榮市、順化、歸仁直至頭頓和河仙。兩個大型鈦礦均為海岸砂礦,分別為榮市錦化和歸仁吉慶。原生鈦鐵礦位於太原城西北的蓋占礦床,屬中型規模。礦體賦存於輝長岩體中,富礦品位可達30%~40%。原生礦體在地表風化後也形成一些殘積型礦砂。過去5年越南的鈦鐵礦年產量在18萬t到20萬t之間,2005年產量為18萬t,比2004年減少10%。生產的鈦鐵礦主要供出口,2005年向日本出口鈦鐵礦15.6萬t。
C.鉻礦。越南鉻礦集中在清化省的古定礦區,據稱儲量約2000萬t,適合露天開采。精選後,三氧化二鉻含量可達46%以上。目前產量不高,每年8萬~15萬t,2005年產量約為8.5萬t。礦山規模總體較小,大多是1000t上下的小礦山,但開采潛力較大,目前有一些中國的民營資本在此開礦。
D.鋁土礦。鋁土礦是越南優勢礦產之一,據越南地質機構的資料,全國鋁土礦總資源量約80億t,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多樂(D ak Lak)、多農(Dak Nong)、昆嵩(Kon Tum)、林同(Lam Dong)幾省,北部地區也有一定分布。礦床類型主要有兩種:紅土型和沉積型。其中紅土型最為重要,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新近紀—早第四紀高原玄武岩風化岩中。面積超過2萬km2,風化帶深可達60m,原礦平均品位36%~39%,共有40.5億t儲量。主要礦床有多農省的Quang Son,the GiaNghia等7個礦床(儲量約27億t),林同省保祿礦床(儲量約1.4億t),林同省新瀨礦床(儲量約1.8億t)等。沉積型鋁土礦產在晚二疊世灰岩中,分布在北方的河江、高平、諒山等省內,一般品位39%~65%。總的礦石質量欠佳,礦床規模較小。
越南目前鋁土礦的產量不高,每年僅2萬t左右。但越南鋁土礦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許多國際礦業公司對越南鋁土礦的開發十分感興趣。目前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公司,已經或正在協商參與越南鋁土礦的開發。2006年美國鋁業公司高層表示該公司已原則同意與越南國家煤炭公司合資開采和冶煉越南鋁土礦。目前該公司正在對越南中部高地多農省的嘉義(GiaNghia)鋁土礦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該地區的鋁土礦具有優良品質和高純度,礦體位置相對接近地表,易開采。開發項目中還包括建造一座氧化鋁精煉廠,其中越南國家煤炭公司將持有合資企業51%股份。嘉義鋁土礦項目初期成本可能超過10億美元。2004年3月,經批準的澳大利亞BHP-Billiton鋁業公司集團配合越南主管部門在多農省的鋁土礦區進行考察,並編制了開采鋁土礦和生產出口氧化鋁的預可研報告。2005年BHP Billiton鋁業公司決定在多農省投資4000萬美元進行鋁土礦勘探,並進行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如果勘探有成效,該公司將投資16億美元進行礦山開發和建設一個氧化鋁精煉廠。
在鋁土礦的開發中,越南政府也十分重視自身力量的投入。目前,越南正計劃以越南國家礦產公司為投資業主,建設位於林同省保祿地區的年生產60萬t氧化鋁項目;以越南國家煤炭公司為投資業主,建設位於多農省仁基工業區的年產10萬t氧化鋁項目。其中保祿地區的項目在2006年開始動工,總投資約5億美元。
4)礦業投資環境。
越南除有較大的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外,其他的礦業投資軟環境方面也具有較好的條件。其中包括政治局勢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私營經濟投資和國內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堅持革新開放,加入WTO後,對外形象逐步得以改善。頒布了新礦法,進一步完善了法律體系等。
A.頒布新礦法,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2005年越南政府對1996年礦法進行重新修訂,修訂後的新礦法於2005年10月1日生效。新礦法中的一個重要變化是明確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在礦權授予方面的權力分配:越南自然資源和環境部(MNRE)是越南中央政府的礦業主管部門;根據新修訂的礦法,自然資源和環境部負責全國的礦產調查、勘探、開采和加工許可證的審批發放(省政府管理范圍除外);省人民委員會有權發放個人采礦許可證、涉及普通建築材料礦產的普查、勘探、采礦和加工許可證,以及國家礦產總計劃以外地區或國家礦產儲備地區以外地區的采礦和加工許可證的發放。許可證的發放者有權批准該許可證的延長、撤銷、恢復和轉讓。
B.正式頒布了《投資法》。2006年正式頒布了內外資統一的《投資法》,其中重要的內容包括:外國投資者將與國內投資者在同一法律框架下生產和經營;相關的行政審批手續逐步簡化。2006年7月1日,《投資法》實施細則生效後,行政審批手續將實現「一個窗口」服務;放寬外商投資項目審批許可權。實施細則規定,政府將繼續對外資項目審批實行分級管理,放寬地方對外資項目的審批許可權。自2006年以來,在新批的越南外資項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門審批和頒發投資許可證的項目佔63%,各地方政府審批和發證的佔13.3%,各工業區和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審批和發證的佔23.6%。
C.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
第一,管理混亂。新礦法出台前,越南中央與地方政府在礦權管理方面許可權不清,特別是一些小礦山開發,中央政府發證,各省政府也發證,各省政府基於地方發展需要,在具體條款上出台地方規避政策,對各國民間資本頗有吸引力。2005年,越南中央政府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整頓,全國所有地方省份發放的采礦執照一律回收中央,實際上宣布省頒發的執照作廢,許多小礦投資人損失慘重。目前政府已經出台新礦法,明確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在礦權授予方面的權力分配。但這一事件直到現在仍然讓當事人心有餘悸。
第二,對外資政策仍有較多的限制。越南中央政府在礦產資源對外開發政策上持非常審慎的態度,對官方正式投資人尤其如此。越南《外資法實施細則》規定,礦產勘探、開發和深加工屬鼓勵投資領域,石油和稀有礦產開采、加工屬有條件限制投資領域。在實際操作中,重要礦產開發對外資都有明顯的限制,石油項目很難進入,煤炭、鋁土礦也有較多限制。對煤炭開發,越方規定外資只能採用聯營方式;聯營的股份比例,外方最高為50%。越南政府規定不得出口鋁土礦,因此進行鋁土礦開發的同時還應建設氧化鋁廠。越南政府規定對於年產100萬t氧化鋁以上規模的項目及2010年後設立的鋁冶煉項目,外商只能採用合資合作的方式參與投資,而且必須由越方控股。
第三,談判難度大。雖然越南法律上允許外資以獨資、合資、聯營及短期合作企業等多種形式參與越南礦業投資,但目前已發現和探明的礦產資源各有其主,國家已交國有專業公司或地方政府管理,外資要開采大多以合資或合作經營方式進行。越方要把礦區開采權作價入股,且要價很高。簽訂合作合同上,對外方的要求有許多保證條款,外資普遍反映合作難度大。關於技術與安全方面,要求按越南國內標准為主,若國外技術標准和安全標准高過越南,則可以按國外標准執行。關於員工工資,越方要求不低於越南國內同行業最低工資收入。
第四,法律和政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2005年生效的越南新礦法允許政府在任何規定的時間內宣布允許出口和限制出口的礦產表。即使是礦產投資者已經投資的並用於出口的礦產開發項目也不例外。因此該法阻礙了大資本的長期項目的投資。類似的條款還有新礦法第14條允許政府由於國家的國防、安全、歷史或文化或公共利益等原因宣布正在采礦的地區為禁止采礦區或暫時禁止。由於政府的干預權過大,使投資者缺少安全感。
第五,勘探許可證持有者不具有申請采礦許可證的專有權。根據新修訂的礦法,勘探許可證持有者仍然不具有申請采礦許可證的專有權,僅具有一個特別申請權,而且這個權力也只是在勘探許可證期滿後的6個月內有效。由於勘探活動常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時間,而采礦許可證是對投資者進行勘探工作的一個激勵。采礦許可證能否得到批準的不確定性是在越南進行礦產勘探活動的主要障礙。
此外,基礎建設落後,交通運輸困難,電力不足,電價很高,這些都將加大越南礦業的開發成本。近年來有大量其他的外國礦業公司進入越南礦業領域,使中國企業面臨比較激烈的競爭。
⑸ 新疆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資源評價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位於烏魯木齊市西部妖魔山南段,地理座標為東經87°33ཀྵ″,北緯43°48ཋ″。烏魯木齊市交通極為便利,公路、鐵路和航空等交通設施十分發達。礦區自然地理為烏魯木齊市內唯一高山。
一、地質背景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屬天山褶皺帶北部、博格達山北麓的西部,與准噶爾盆地毗鄰,為准噶爾盆地南緣。
(一)構造特徵
博格達山褶皺帶為半弧形狹長的山麓,由於各時期構造運動的疊加作用,形成復雜的構造體系,褶皺構造十分發育,斷層逆掩推覆作用強烈。斷層的切割和地層褶曲導致各油頁岩含礦區構造特別復雜。
烏魯木齊地區為一大型復式向斜構造,位於東山—妖魔山、水磨溝之間,向斜軸由西部的南西走向變為東部的北西走向,軸部由下侏羅統地層組成,兩翼由三疊系、二疊系地層組成,兩翼地層傾角為30°~50°,向斜轉折端向北東方向揚起,在南西方向傾沒,其上被新近系所覆蓋。
在烏魯木齊向斜的西北翼,妖魔山—水磨溝發育次級背斜構造—妖魔山背斜。背斜南北兩翼寬度約3km,背斜軸向為北東40°~45°。由於斷層逆掩推覆作用,地層被切割,形成不對稱的背斜構造,北翼地層傾角較陡,甚至倒轉,南翼地層傾角60°~70°。背斜主要由二疊系組成,妖魔山礦區分布在背斜東南翼。
妖魔山地區斷裂構造相對不發育,構造線走向北東—南西,正逆斷層均有發育,正斷層數量少,規模較小,逆斷層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主要為高角度逆掩斷層,其中規模較大的為妖魔山逆斷層。該斷層分布於妖魔山背斜的西北部,其走向與妖魔山背斜軸向平行,為NE65°,斷層延伸15km以上。斷層面傾向東南,傾角50°~80°,斷層具有平移錯動特徵。
(二)地層特徵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發育的地層從下至上主要由中二疊統蘆草溝組、紅雁池組、下三疊統泉子街組組成。
1.中二疊統蘆草溝組
下部岩性為黑色、褐黃色厚層—塊狀白雲質中粗粒砂岩、白雲岩和砂質白雲岩、粉砂質泥岩與中薄層油頁岩。含豐富的魚類、雙殼類和植物、介形蟲化石。上部岩性為灰黑色油頁岩、粉砂質頁岩夾薄—中層砂質白雲岩、白雲質灰岩和粉砂岩。與下伏井井子溝組整合接觸。
2.中二疊統紅雁池組
岩性為綠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質泥岩、炭質頁岩,夾灰綠色砂岩、砂礫岩、礫岩、薄層泥質灰岩和紫紅色泥岩條帶,與下伏蘆草溝組整合接觸。
3.下三疊統泉子街組
下部岩性段出露較全,缺少上部岩性段。岩性主要為棕紅色夾少量灰綠色礫岩、礫質砂岩、砂岩、泥岩和炭質泥岩,厚度為137~372m。
二、油頁岩特徵
(一)油頁岩特徵分析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內的油頁岩有三種產出狀態:第一種為蘆草溝組二段的薄層狀油頁岩,顏色為黑褐色,風化面呈灰白色,頁理極發育,呈紙片狀,具有彈性,含油率較低;第二種為蘆草溝組三段層狀油頁岩,顏色為黑色、黑褐色,呈厚層狀及薄層狀產出,風化面呈黃褐色,頁理相對不發育,岩性一般堅硬質脆,略含砂質,夾白雲質灰岩多層,含油率一般也不高;第三種為蘆草溝組四段紙狀油頁岩,主要由黑色、黑褐色膠結成塊的薄片狀油頁岩及渦卷狀瀝青質油頁岩組成,頁理極發育,風化後成紙片狀,富彈性,風化面為灰白色,含油率較高。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具有工業價值的油頁岩是蘆草溝組四段紙狀油頁岩,經油頁岩分析測試資料統計,油頁岩質量最好的是油七層,平均含油率10.06%;其次為油六層,平均含油率8.22%;油頁岩質量最差的為油一層,含油率5.14%,礦區油頁岩總平均含油率7.0%。
經油頁岩采樣低溫干餾分析,焦油產率6.59%,總水分產率2.38%,半焦產率88.65%,氣體+損失2.58%。經油頁岩工業分析,水分2.75%,灰分77.35%,揮發分14.20%,發熱量7.85MJ/kg。據油頁岩有機質化學元素分析,油頁岩有機質中C含量74.69%,H含量7.33%,O含量9.5%。屬高灰分低含油率油頁岩。
(二)沉積環境
早二疊世末期,東吳運動使博格達山褶皺隆起,中二疊世初在博格達山坳陷帶,發育了烏拉泊組陸源碎屑沉積,基本是由山麓洪積扇到扇三角洲的堆積。井井子溝組沉積時期,隨著本區構造沉降,坳陷范圍不斷擴大,水體加深,形成泛濫平原與淺湖相沉積。
蘆草溝組沉積時期,隨著構造沉降作用,在博格達山形成深坳陷。當時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繁盛,水生生物極為發育,有機質豐富,在滯流閉塞的半深湖—深湖沉積環境中,沉積了厚度巨大的油頁岩層,豐富的有機質為油頁岩形成提供了物質供給。經油頁岩采樣分析,乾酪根類型指數95.7,為腐泥型油頁岩,氫指數為481,為腐殖—腐泥型油頁岩。因此,妖魔山油頁岩成因類型為陸相山間盆地半深湖—深湖亞相腐泥型油頁岩為主,少量腐殖—腐泥型油頁岩。
紅雁池組沉積時期,坳陷范圍繼續擴大,但水體由深變淺,形成了淺湖相—半深湖相紅雁池組碎屑岩沉積。
晚三疊世初期,本區經歷了一次整體抬升,導致上二疊統下倉房溝群形成了山麓洪積扇和河流相沉積,湖盆已不復存在。
(三)油頁岩分布特徵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油頁岩極為發育,油頁岩層數多,厚度大,主要賦存於中二疊統蘆草溝組中,第二、三、四岩性段均有油頁岩分布。
第二岩性段在礦區內只有上部一部分出露,厚度一般0.30~0.50m,最大厚度6.0m,經采樣分析,含油率小於3.5%,不具有工業開采價值。
第三岩性段油頁岩主要為黑褐色層狀油頁岩和薄層狀油頁岩,一般含少量砂質,油頁岩風化後呈黃褐色,夾有白雲質灰岩及薄層砂岩、砂質頁岩,厚度66.0m,經分析測試,含油率較低,不具有工業開采價值。
妖魔山礦區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頁岩賦存於第四岩性段中,油頁岩呈紙狀,以黑色、黑褐色塊狀及薄層狀產出。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頁岩有10層,最小單層厚度0.85m,最大單層厚度31.59m。妖魔山礦區油頁岩累計平均厚度63.41m,礦區分布於妖魔山背斜的南翼,礦層為一單斜層,礦層產狀較陡,傾角一般在60°~70°(圖8-18)。沿走向油頁岩層分布穩定,厚度變化不大。沿傾向油頁岩厚度略有變化,局部出現礦層分叉合並現象。油六層和油十層礦層結構略復雜,含有夾層,其餘礦層結構簡單,無夾層。油頁岩埋深0~590m。
三、資源評價
(一)勘查程度分析
1.地質勘查
妖魔山油頁岩的調查始於1948年,高平、宋鴻年、何銘鈺等進行東天山地質調查時,論述了油頁岩的分布,並對地層、構造作了敘述。1952年,前蘇聯地質學家馬夏庚在博格達山北麓進行了二十萬分之一地質調查,對博格達山北麓地層、構造和礦產都作了進一步的論述。1955年,631地質隊8分隊在妖魔山進行了詳查勘探,完成槽探、樣品採集和1∶5000地質圖編繪等工作。1956年,原741地質隊在妖魔山進行了初步勘探,1958年,新疆地質局昌吉地質大隊在妖魔山進行了詳查勘探,於1960年3月提交了《烏魯木齊妖魔山油頁岩礦區詳細勘探報告》,獲油頁岩C級儲量31528.2萬t。
圖8-18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勘探線剖面圖
2.勘查程度與精度
1956年,原741地質隊在礦區勘探時,採用鑽探控制深部油頁岩,探槽控制地表油頁岩的方法進行油頁岩勘探,完成三條勘探線7口鑽井的施工,勘探線間距為2000m,孔距為200m。由於線距過大,對油頁岩控制不夠,特別是鑽井岩心所採的分析樣品有40%沒有成果,對油頁岩質量評價造成一些影響。槽探中雖然也進行了采樣分析,但探槽太淺,對油頁岩質量不能全部掌握。
1958年,詳查勘探時,對原三條勘探線淺部的油頁岩採用槽探控制,並且加密了勘探線和鑽孔,井網密度線距為1000m,孔距一般在80~120m。共完成鑽孔7口,鑽井采心率在80%~95%,鑽井工程基本達到了質量要求。完成探槽5條,採用了連續刻槽取樣方法,基本控制了淺部油頁岩質量變化。
鑽井過程中採用110mm直徑岩心管,岩心直徑過細對樣品化驗結果有一定影響。另外槽探結束後,沒有及時采樣,油頁岩受風化作用影響,質量有所降低,影響了油頁岩質量評價。本區目前達到的勘查程度為詳查。
(二)資源評價
1.資源評價
本次資源評價中,首先將原儲量按含油率3.5%<ω≤5%,5%<ω≤10%和ω>10%三個級別對原儲量進行了劃分和重新計算。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油頁岩含油率3.5%<ω≤5%級別資源儲量為806.48萬t,含油率5%<ω≤10%級別資源儲量為20017.58萬t,含油率ω>10%級別資源儲量為1008.61萬t(表8-17)。
表8-17 妖魔山油頁岩含礦區資源儲量變化表
經本次評價,妖魔山礦區油頁岩查明資源儲量為26682.35萬t,油頁岩查明技術可采儲量為14011.34萬t,頁岩油查明資源儲量1866.57萬t,頁岩油查明技術可采資源儲量985.23萬t,頁岩油查明可回收資源儲量739萬t。
⑹ 山西煤礦
大同.晉城.高平.長治.都多.你有什麼事嗎.我就是某礦務局的
⑺ 高平有多少開采完的資源有多少未開採的資源
高平市(圖)位於山西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沁輝公路東西橫跨,太焦鐵路、太洛公路並行南北縱穿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5°40″─36°0″,東經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間。東自鐵佛嶺與陵川縣接壤,西至老馬嶺與沁水縣相連,南至界牌嶺與澤州縣交界,西北至丹朱嶺與長子縣為鄰,東北自金泉山與長治縣相接。東西廣41公里,南北縱37公里,總面積946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平面輪廓近似方形。總人口48萬人(2004年)。
高平市人民政府地址:長平西街460號。
郵編:048400。代碼:140581。
區號:0356。拼音:Gaoping Shi。高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山西·高平)
網址: http://www.sxgaoping.gov.cn/
【行政區域】
高平市現轄9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454個村民委員會,22個居委會,690個自然村,總人口47.5萬人。三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東城街街道辦事處、南城街街道辦事處、北城街街道辦事處。9個鎮分別是:河西鎮、馬村鎮、米山鎮、寺庄鎮、陳區鎮、野川鎮、三甲鎮、北詩鎮、神農鎮。4個鄉分別是:建寧鄉、石末鄉、原村鄉、永錄鄉。
【氣候】
高平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據市氣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觀察資料表明,多年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38.6℃(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凍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與最小值比為3.64。由於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35mm,乾旱指數為2.8。
【歷史沿革】
據考古發現,至遲於舊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類聚居。夏商時代為冀州之域,春秋時為屬晉,始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先屬韓,後屬趙,秦趙長平之戰後為秦所據,置高都縣,屬上黨郡。西漢、東漢、三國、魏、兩晉為泫氏縣,屬上黨郡。
北魏初改元氏縣,屬建興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設長平郡,領泫氏、高平2縣,高平名始於此。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縣為平高縣,北齊末又改平高縣為高平縣,並將泫氏縣並入高平縣,此後只稱高平不再稱泫氏。北周並長平、高都郡為高平郡,高平縣屬高平郡。
民國初年,高平屬山西省冀寧道,民國23年,高平縣屬山西省直轄,民國26年後,高平屬山西省第五行政區。民國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歸太岳區管轄。民國32年高平東南部劃歸為陵高縣,其餘部分仍為高平縣。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銷陵高縣,原劃歸陵高縣的區域仍劃歸高平縣,屬太岳四專區。1948年又改屬太岳三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銷太岳區,高平縣為山西省長治專區所轄。1958年,晉城、高平、陵川三縣合並為晉城縣,原高平縣成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為高平縣,先後為晉東南專區、晉東南地區所轄。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晉東南地區成立晉城市,高平縣歸晉城市所轄。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高平市成為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高平市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煤、鐵、鋁釩土、鉗土、硫鐵礦、石灰石等。尤其是煤、鐵礦,分布廣,儲量多,埋藏淺,宜開采,素有「煤鐵之鄉」之稱。全市含煤面積560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66.24億噸;鐵礦儲量約1.8億噸。
水利資源
高平市屬資源型缺水和水質污染性缺水並存的地區。據《晉東南經濟區水資源評價報告》和《晉城市水資源評價報告》表明:該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700萬立方米,河川徑流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由於受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限制,造成河川徑流年內年際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60%以上,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資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種類型。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000萬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萬立方米,裂隙水1220萬立方米,深層岩溶水為274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400萬立方米。
農林資源
全市共有土地面積1469336畝,其中耕地面積632694畝,占總面積的43%以上,牧草地面積8805畝,林業用地40.8萬畝,適宜發展防護林面積約有12萬畝;平川農田適宜發展農田林網。林業用地中, 防護林約11.6769萬畝,經濟林7.0萬畝,有疏林地1.0萬畝,未成林造林地3.0萬畝,新造林地4.0萬畝,苗圃地0.2萬畝,宜林荒山13.9163萬畝。非林用地中,有四旁樹木426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6.2%。高於全省但低於全國。
⑻ 譚錫疇的主要論著
1 譚錫疇.山東淄川、博山煤田地質.地質匯報,1922(4):11—52(中文);81—92(英文).
2 TanHC.The Post-Palaeozoic Stratain Mengyin,LaiwuandotherCounties, Shantong Province.Bull.Geol.Soc.China,1923,2(1-2):29-33.
3 譚錫疇.黑龍江湯源縣鶴崗煤田地質.地質匯報,1924(6):1-24(中文);1-12(英文).
4 譚錫疇.中國1:100萬地質圖北京濟南幅及其說明書.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出版,1924:4-73(中文);1-45(英文).
5 譚錫疇.奉天黑山區八道壕煤田地質.地質匯報,1926(8):23—43(中文);20-29(英文).
6 譚錫疇.北票煤田地質.地質匯報,1926(8):45-57(中文);20—29(英文).
7 Tan H C.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ud Cracksandother SimilarStructures.Bul1.Geol.Soc.China,1927,6(3—4):273-330,pl.1.
8 譚錫疇.直隸宣化涿鹿懷來等縣地質礦產.地質匯報,1928(10):43—65(中文);1923(英文).
9 譚錫疇,王恆升.黑龍江嫩江流域之地質.地質匯報,1929(13):63—81(中文);33—41(英文).
10 譚錫疇,王紹文.南昌至福州沿計劃鐵路線的沿線地質.地質匯報,1930(14):154(中文);1-6(英文).
11 譚錫疇.熱河東部及遼寧西部地質.地質匯報,1931(16):39—82(中文);15(英文).
12 譚錫疇,李春昱.西康東部礦產志略.地質匯報,1931(16):1-30(中文);1—4(英文).
13 譚錫疇,李春昱.四川峨嵋山地質.地質匯報,1933(20):1—42(中文);13—54(英文).
14 譚錫疇,李春昱.四川石油概論.地質匯報,1933(22):1—31(中文);32-38(英文).
15 譚錫疇,李春昱.四川鹽業概論.地質匯報,1933(22):45—122(中文);1—31(英文).
16 譚錫疇,李春昱.西康東部地質礦產志略.康藏前鋒,1934(5):36-80.
17 譚錫疇.四川岩鹽及鹽水礦床之成因.地質論評,1936,1(3):331—337.
18 TanHC.A Summary of the Geologic History of Szechuan and Sikang.Bull.Geol.Soc.China,l937,16:389416,pls.1—6.
19 譚錫疇.廣東紫金縣寶山嶂鐵礦.地質匯報,1938(27):13—24(中文);39—42(英文).
20 譚錫疇,高平.廣東雲浮縣鐵礦.地質匯報,1938(27):2548(中文).
21 譚錫疇.易門鐵礦礦產概要暨29年度探采工程計劃.資源委員會月刊,1939,1(8):643—662.
22 譚錫疇.易門鐵礦局地質探礦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概況.資源委員會季刊,1940,2(6—7):10—24.
23 譚錫疇.雲南易門安寧祿豐主要鐵礦礦床述要.地質論評,1943,8(1):41—66.
24 譚錫疇.雲南礦產概況及其在全國所佔之地位.地質論評,1947,12(1—2):101—106.
25 譚錫疇.世界工業礦產概論.正中書局出版,1948:共506頁.
⑼ 沈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政法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遼寧警官高等 哪個好麻煩麻煩介紹下謝謝
遼寧警院有本科專業,都是提前批的,以後考警察有優勢。
⑽ 執法人員半夜行動,違法分子終難逃責——山西省高平市劉江水無證採煤案是怎樣
2003年3月,山西省高平市北城街道辦事處村民劉江水,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北城街道辦事處北溝村西開掘一直徑約2米,深約30米的立井進行非法采礦。同年4月20日,高平市國土資源局巡查發現其違法行為後,對其下達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並在4月21日對該礦井筒進行了填實。2009年1月14日,劉江水與民工羅瑞倉、馬東海、高勇和劉傑5人,擅自挖開其在北城街道辦事處北溝村西已經填實的井筒,進行私采濫挖。至2009年1月16日,劉江水等5人已采出原煤約5噸。
2009年1月16日下午17時許,晉城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人員在已列入重點巡查區域的高平市北城街道辦事處北溝村巡查時,發現崎嶇不平的山道上有少量煤屑散落在地,沿著痕跡巡查至村東舊庫房背後已填埋的私開礦(點)附近時,發現有人在此組織生產。3名巡查人員隨即採用迂迴包抄辦法將兩名井上人員現場查獲,責令其將井下人員提至井上,並迅速對5名非法采礦人員實施控制。與此同時,巡查人員迅速向晉城市國土資源局和高平市國土資源局領導通報了情況。高平局立即組織10多名國土資源和公安人員趕赴現場。此時天色已晚,市、縣二級執法人員在對非法采礦現場進行必要的拍照取證之後,將5名非法采礦人員帶回北城街道辦事處。18點30分左右,經過相關部門簡短碰頭,由國土資源、公安等部門人員共同組成了3個詢問小組,對5名非法采礦人員進行隔離詢問。23點30分左右,5名非法采礦人員的供述已全部吻合。
1月17日,高平市國土資源局委託具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山西省212地質隊,對該私開礦(點)井下資源破壞程度進行了測量鑒定,認定劉江水累計采出煤炭260噸,造成煤炭資源破壞量6024噸。經山西省國土資源廳鑒定,劉江水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為5438238元。
1月22日,高平市國土資源局將劉江水非法采礦案移交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經高平市人民檢察院審理並提起公訴,5月15日,高平市人民法院對劉江水非法采礦案進行了宣判:
劉江水犯非法采礦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100000元。
其他參與非法采礦者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拘留和罰款處理。
【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采礦案件。
本案事實不復雜,高平市國土資源局的調查處理也符合程序規定。本案的關鍵問題是,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應該從何時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規定了非法采礦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在5萬元以上的,屬於「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在30萬元以上的,屬於「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造成礦產資源破壞或者嚴重破壞的數額由省級以上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具鑒定結論,經查證屬實後予以認定。2005年8月31日,國土資源部《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鑒定程序的規定》(國土資發〔2005〕175號)規定,對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鑒定:非法采礦破壞的礦產資源價值,包括采出的礦產品價值和按照科學合理的開采方法應該采出但因礦床破壞已難以采出的礦產資源折算的價值。但是,對於破壞的價值數額是從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時起算,還是從無證開采礦產資源時起算,卻沒有明確規定。顯而易見,起算的時間點直接影響著造成礦產資源破壞或者嚴重破壞的價值數額。
我們認為,應當從非法開采開始時起計算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理由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地方亂開濫采之風愈演愈烈,幾經整頓但收效甚微。對此,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了對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標准,為運用刑罰手段遏制破壞礦產資源的犯罪行為提供了明確的法律適用依據,對礦產資源的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非法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價值數額的認定,按照國土資源部《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鑒定程序的規定》確定的原則來計算,即從非法開采時開始計算數額,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作為一個犯罪構成要件,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和打擊礦產資源違法犯罪。
本案中,高平市國土資源局及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正是按照這一原則,對劉江水的采礦是按累計計算的,而不是僅認定為采出原煤5噸。這樣做,也能夠告誡違法者,如果對行政機關責令停止開採行為的決定置若罔聞,將會新賬舊賬一起算,承擔更為嚴重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