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地質局第五勘探隊
㈠ 地質部組建第五大隊開展水庫運用階段工程地質問題的勘察研究工作
1963年11月,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召開直屬隊計劃工作會議時,按照國務院指示,決定籌建第五大隊,對三門峽水庫運用條件下出現的泥沙淤積、農田浸沒、庫岸坍塌等工程地質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勘察研究。
1964年4月,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五大隊正式組成,隊部初設在河南三門峽市,一年之後遷往陝西渭南市永久駐地。地質與勘探技術人員主要來自部屬北京隊和水文所,1965年大專院校畢業生10餘人,以及從西北地質研究所調來的地質技術人員。隊長蔣士英、王相坎,技術負責人董志良、方鴻慈,地質科長謝留臣,勘探科技術負責徐孟超。下屬編制有:黃土組、浸沒鹽鹼組、坍岸組、綜合研究組、資料組及實驗室等。
第五大隊在組建的當年,就組織力量開展了潼關以東坍岸帶、渭河下游浸沒區,以及泥沙主要來源區之一的陝北黃土高原重點縣進行了專門性的踏勘調查,收集資料等調研工作,為編制工作規劃做准備。
1964年12月,治理黃河會議時,周總理要求兩部一院(水利部、地質部、中國科學院)會同山西、陝西兩省對庫區問題進行專門的查勘和規劃研究。1965年5月,兩部一院(執行單位是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地理研究所)向國務院提交《西安市區及三門峽庫區查勘報告》,7月3日,國務院批復:「希即按照報告中所提意見進行工作。」(該報告和批示均未找到)地質部門參加查勘的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姜達權副總工程師和第五大隊董志良工程師。
遵照「治理黃河會議」部署和國務院的批復,結合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的要求,以踏勘調查成果和調研工作為基礎,編制的1966~1970年工作規劃,將第五大隊的基本任務定位在配合黃河中游水土保持規劃和三門峽庫區治理規劃這兩個重要方面。在執行中,盡管有「文革」的干擾,仍在這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為後續工作規劃和總結性成果開了一個好頭,積累了可貴的治理黃河地質科研成果。
㈡ 華北石油地質局第五普查勘探大隊職工醫院 520華北石油地質局第四物探大隊職工醫院
河南新鄉,火車站座5路甲
㈢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怎麼樣
簡介: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地處美麗的粵港澳後花園——郴州版市,佔地面積148畝,西臨權107國道和京廣鐵路線,東靠京株高速公路,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該隊成立於1966年,是湖南省煤田地質局下屬的一個從事煤田地質勘探的專業地勘單位,具有國家乙級地質勘查資質,在近四十年的煤田地質勘探工作中,提交數十件各類煤田地質儲量報告,為湖南省能源開發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㈣ 山東省地勘局第五地質大隊 和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是同一個單位嗎
不是的,一個是地礦系統,一個是煤田地質系統,但好像都是搞勘探,反正陝西是這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