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湖北省地質局頌法治促轉型

湖北省地質局頌法治促轉型

發布時間: 2021-03-15 02:00:34

Ⅰ 湖北省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局(原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始建於1952年,原隸屬於地質礦產部、國土專資源部,屬1999年劃歸湖北省政府管理,現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是全省唯一的綜合性地質勘查專業隊伍,主要承擔全省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遊地質以及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預報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屬地勘隊伍,負責所屬單位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局現有職工16047人(含離退休職工)。局機關內設12個部門,核定事業編制84人,參照公務員管理。局屬事業單位25個。 近年來,湖北省地質局堅持更加緊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緊密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構建以地質找礦為主體、以環境地質和地質經濟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荊楚富礦、民生地質、新型礦業」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全局突破、轉型、改革、發展,努力開創地質工作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

Ⅱ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的簡介

湖北復省核工業地質局現擁有固體制礦產勘查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甲級、地質鑽(坑)探甲級、工程勘察甲級、液體礦產勘查乙級、地質實驗測試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乙級、地球物理勘察丙級、地基與基礎工程承包三級等資質,主要從事鈾礦地質勘查及其它礦產勘查、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地質災害治理、核應急處置、建設工程設計與施工以及膠輥製造和印刷業務。
地 址:湖北省孝感市體育大道309號

Ⅲ 湖北省地質局事業單位2015年招聘工作人員時面試考官一般都由哪些人員組成

  1. 公務員筆試結束不久,就會進行面試考官的培訓和考官的重新選拔入庫。專到面試前兩天,具體參加屬面試的考官才從考官庫抽選出來,並立即進入封閉地點,集中考前動員和培訓。

  2. 考官在面試期間除與外界隔絕之外(不許出賓館大門,不許保留任何通訊工具),每天早上6:30集合,集中就餐。7:00准時開考前會議,分組抽簽。首先,考官分4組:面試考官組、工作組、監督組和巡視組,其中,面試考官組是核心,其他組是輔助。之前,都是作為考官抽來的,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個組,具體干什麼。面試考官組共7人,有3部分組成:公共考官,主要是組織人事部門的人員;固定考官,是用人單位的分管領導或相關科室負責人,每個面試考官組只有1人;專家考官,主要是針對職位的特點,確定的考官,從各個單位里抽調有一定理論和實踐經驗、素質較好的人員。7:30進入面試室,監督組打開題本交給每一位面試考官熟悉。8:00全省面試同一時間開始。

Ⅳ 湖北省地質調查院和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調中心有什麼區別

地方軍和國家軍
地調院屬湖北局或廳
地調中心屬中國地質調查局

Ⅳ 湖北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要求,我廳組織對我省地勘單位的基本情況、改革發展情況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地勘單位48個,年末在職職工人數 12288 人(其中,從事地質勘查有6725人;從事工程勘察與施工的有4195人;從事礦產開發的有603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有3061人),較2005年職工人數9472人增加2816人。全省專業技術人員有414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3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583人),較2005年專業技術人數387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843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752人),增加268人。在職職工勞動報酬為18073.47元,較2005年的14882.29萬元增加3191.18萬元,增幅21.44%。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全省離退休人員為14662人,比較2005年離退休人員14535人增加127人;離退休費用21695.91萬元,比較2005年離退休費用20658.11萬元增加1037.79萬元,增幅5.02%。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共有42個,比2005年增加3個,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全省地質勘查單位擁有各類單項資質總數為155個,其中甲級資質62個,乙級資質54個,丙級資質39個,其中具有最高資質為甲級的單位有28個,最高資質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最高資質為丙級的單位有13個。

二、我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已屬地化的有3個(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湖北省核工業隊、中南冶金地質研究所);中央直屬地勘單位有5個(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省地質勘查院、湖北煤炭地質勘查院、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湖北總隊、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國有地勘單位共有25個,資質類別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等11類。全省國有地勘單位擁有各類單項資質總數為117個,其中甲級資質50個,乙級資質48個,丙級資質19個,其中具有最高資質為甲級的單位有24個,最高資質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

(二)經濟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我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趨好,效益呈較快增長勢頭。現將省內主要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狀況簡述如下:

1.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我省地質勘查工作主力軍之一。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該局資產總額達16.12億元,比2005年的15億元增加了1.12億元,總資產增長率達7.5%。其中,生產性資產9.75億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7622萬元,增長8.5%,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1.47億元,比上年度增加1816萬元,增長14.1%。全局凈資產總額達6.9億元,比上年增加4441萬元,增長6.9%。全局負債總額9.22億元,資產負債率與2005年相當。

2006年,該局全年實現總收入達14.67億元,比上年度的11.19億元增加3.47億元,增長31.1%。總收入中,地質勘探業收入從2005年的2.71億元增加到3.43億元,其中,地質勘探費由上年的1.95億元提高到2.53億元,增長了29.8%(主要為政策性增資);地質專項撥款從2005年的4454萬元增加到5163萬元;礦業權轉讓收入430萬元;礦產開發收入從2005年的796萬元增加到951萬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從2005年的6.41億元增加到8.71億元;其他產業收入2.22億元,比上年增加4960萬元。

2006年度全局支出總額為14.32億元,比上年度的10.85億元增加3.34億元,增長31.99%。其中,地質找礦支出6549萬元,礦產開發支出806萬元,分別比2005年增加610萬元和76萬元。

2.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該局資產總額達5.39億元,比2005年的4.7億元增加了0.69億元,總資產增長率達14.7%。其中,生產性資產7309.6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了688.39萬元,增長10.4%,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6120.69萬元,比上年度增加 481.21萬元,增長8.53%。全局凈資產總額達4327.78萬元,比上年增加220萬元,增長5.36%。全局負債總額3.23億元,資產負債率與2005年相比增長14.07%。

2006年該局總收入2.77億元,與2005年同比增長14.04%。其中:地勘業收入2.12億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717.77萬元,其他產業收入5287.73萬元。地勘收入中,地質勘探費1.01億元,地質專項撥款3020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1780萬元,礦產勘查勞務收入8107.61萬元。2006年,該局總支出26776.42萬元,同比增長14.03%。其中,地質找礦支出11605.86萬元,同比增長52.47%。

3.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該所資產總額達8444萬元,比2005年的6770萬元增加了1674萬元,總資產增長率達24.7%。其中,生產性資產5332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增加了1036萬元,增長24.1%,生產性資產中的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3055萬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036萬元,增長51.3%。2006年全所負債總額34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 77萬元。

2006年該所實現總收入(產值)6282萬元,較2005年增長21.8%;2006年總支出4460萬元,較2005年增長11%。

(三)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省公益性地質工作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和省兩級財政預算支出。2006年本省地勘單位爭取投入公益性地質項目資金共計達1.39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財政地質項目資金1.29億元,獲得省級財政地質勘查專項資金11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經費4411萬元;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經費5135萬元;地方財政撥款984萬元。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勘查開發局和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是我省勘查工作的兩支主力軍,2006年他們認真研究把握國家和本省加強地質工作的政策及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加強聯系溝通,協調各方關系,調整立項思路,積極組織申報和落實各類國家資金地勘項目,爭取國家和本省財政資金項目54項,經費達7520萬元。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勘查開發局爭取國家和本省財政資金項目實際投入突破4000萬元預期目標,達到4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29項,經費2747萬元;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6項,經費900萬元;省級地質勘查基金項目15項,經費680萬元;省國土廳技術支撐服務項目13項,約150萬元。此外,部分下年度新上和續作項目資金已爭取到位或申報待批。其中已批准到位中央財政地勘項目和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有8項,經費990萬元;已申報審查待批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和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有20餘項;區域地質調查在全國首批實現數字化填圖並順利通過野外驗收。1:25萬十堰—襄樊幅地質修測統一了該地區地層系統,總結了區內火山岩、侵入岩時空分布規律,提出了區內基本構造格架新認識;1:5萬金牛幅、高橋幅區域地質調查初步劃分出區內火山岩岩相體,新發現膨潤土、珍珠岩等礦(化)點;1:20萬神農架幅巫溪幅區域重力調查完成面積4500 平方千米,800個物理點。湖北省江漢流域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項目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階段工作全面展開,通過橫向協作和產學研相結合方式實施的沿江鎘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城市礦山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洪湖濕地生態評價及資料庫信息系統建設等各子項目野外工作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資料。

(四)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情況

抓住地質勘查工作社會需求增長的有利時機,全省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勞務經濟規模穩步擴大,服務地域逐步拓寬,經濟效益保持增長,社會影響得到提升。2006年,全省地勘單位簽訂商業性地質勘查技術勞務項目數百項,合同額2億多元。所承接的項目類型主要為礦產勘查、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地區礦產資源規劃、礦山環境影響評估、礦山技術咨詢服務、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調查、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建設前期地質調查、地質遺跡調查與地質公園規劃等,但技術含量較高、單項合同額較大的礦產勘查項目比例增大。同時,省外、國外地質勘查技術服務市場也逐步得到拓展,省外主要瞄準西部市場,國外主要推進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市場。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2006年度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資金276萬元。開展了「援衣索比亞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編寫的《中國援衣索比亞礦產地質調查前期考察報告》通過了評審,並提交商務部和衣索比亞礦業能源部;編制的《衣索比亞Gimbi-Nejo地區1:25萬地球化學調查總體設計》向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科技司和湖北省國土資源局作了匯報,正在根據專家組意見進行修改。提交了湖北省鄖西縣周公山銻礦、鄖西縣西溝錳礦、竹山縣牌樓銻礦等一批礦權登記申請,完成了鶴峰縣向家山—九台山錳礦地質預查等8個礦權申報資料的修改、踏勘檢查、延續申請等工作,為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礎。

(五)礦產開發工作情況

本省地勘單位礦產開發工作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主要是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所屬地勘單位通過探礦權折價入股方式參與礦山開發,年收益在1000萬元左右。在礦產品加工貿易方面,省地礦局實驗研究所礦產開發公司研發生產的環粘土、鑄造塗料、水性保溫隔熱塗料、耐火原料等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市場逐漸打開,目前年礦產品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工程勘察施工完成產值約9.28億元,其中屬地化地勘單位完成產值8.9億元,占總產值的95.91%;中央直屬地勘單位完成產值3549萬元,占總產值的3.82%;其他地勘單位完成產值136萬元,占總產值的0.27%。

2006年,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工程勘察施工共完成產值7.31億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施工、地質災害防治施工等)、實現收入6.36億元。其中:省內完成產值4.85億元、實現收入4.42億元,省外完成產值2.28億元、實現收入1.85億元,境外完成產值人民幣0.18億元、實現收入人民幣0.09億元。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省地質勘查院是我省以磷化工為主產業的勘查單位,「十五」期間地質工作開始走向市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5年完成工勘項目110個,產值400萬元,較上年增加50%,完成的「石油學院南區」項目獲荊州市優秀勘察成果三等獎,獲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三等獎,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2006年完成項目129個,合同總額450萬元。從業人員年均收入2.5萬元,在崗率達到90%,比2005年均有增加。

三、我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的相繼出台,我省各地勘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深化改革,突出加強地質工作,加快地礦經濟發展,積極推進湖北地質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可取經驗。

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富民、強隊、興局」為目標,以「調整結構、強化主業、培育主體」為主線,以地質工作為立局之本,以礦產開發為強局之路、以科技創新為興局之策,實施「一主三化」發展戰略,壯大核心產業、鞏固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開辟新的服務領域,推動地質工作和地礦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所謂「一主三化」,就是堅持以地質勘查為主業,加快推進礦產開發產業化、建設工程集約化、多種經營產權多元化。通過有效整合全局資源,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理順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形成以地調院、環境總站為龍頭,以地區性、專業性地勘單位為重要支撐的以局為單元的地勘主業隊伍,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整體優勢,突出礦產資源勘查,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以及地質環境調查,積極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做優做強地勘主業;以局礦業公司為投資經營主體,大力加強礦業權經營和礦產品開發,新增、運作一批探礦權,控股、參股一批礦山企業,實現礦產開發產業化;以地建集團為龍頭,以高資質企業為支撐,調整經營策略,瞄準重點項目,立足國內市場、拓展海外業務,實行專業化分工、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經營,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要努力盤活地產資源,適度發展製造加工業,精心培育服務業,改革多種經營產權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將股份製作為放開搞活多種經營企業的主要實現形式。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該局的隊伍結構更趨合理、專業特色和優勢更加凸現、市場競爭力更強,地勘隊伍正向主業現代化、輔業企業化和管理科學化加速邁進。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求生存、謀發展、帶隊伍,一是在「三個不變」,即保持地勘事業性質不變、保持地勘主業不變、保持地勘單位建制不變的前提下,局、隊兩級分流部分人員組建工程勘察、岩土施工、地理信息等地勘延伸產業公司開展相關業務,以解決人員安置壓力,彌補事業經費不足。二是保持行業特色,穩定地勘主業,在國家地質任務不飽和,商業地質市場發育不充分的情況下,面向公益性地質和商業性地質兩個市場,大力開拓地質勘查工作領域。經過艱苦努力,該局不僅保留了原有地勘工作體系、單位建制、保存了地勘隊伍基幹力量,保留提升了地勘及相關資質,保證了地勘主業穩步較快發展,並取得了豐富成果和良好效益。

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抓住國家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有利時機,通過積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推進學科建設,加大先進裝備引進管理,大力推進基地建設,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力量進一步增強,在地質科研及地質生產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穩步提高,國家地質調查工作骨幹隊伍的職能和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總結我省地勘單位改革經驗,有以下體會:一是有一個團結戰斗、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特別是在行業不景氣,單位生存發展困難的情況下搞改革要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主心骨作用。二是堅持從一切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改革。三是注重在改革中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和職工個人的利益關系,兼顧各方利益。四是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特別是妥善處理好保持地勘工作體系與在市場中求生存的關系,實現兩者同步協調發展。五是按照有利於生存、有利於發展、有利於保持主業的原則,推進地勘單位的改革。

四、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一)加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

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按照人員精幹、結構合理、裝備精良、能承擔重大任務的要求,以所屬地勘單位為主體,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骨幹,充實野外地質調查技術力量,加強裝備和基地建設,建實建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其運行和工作的開展;項目經費按實際工作量核定。

(二)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

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根據國家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研究解決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管理改革進程中的問題。按照全省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統一政策,落實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及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地方性補貼和住房改革政策;幫助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問題;加快分離地勘單位辦社會職能的改革。

(三)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制度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礦業(山)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投入力度,突出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制度,主要用於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及找礦綜合研究工作。逐步擴大基金規模,省級財政分成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礦業權價款等收益,主要用於礦產資源勘查。

(四)引導國有地勘單位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

積極培育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主體,積極探索以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先導,以商業性地質工作為主體,二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地質勘查發展道路。鼓勵支持國有地勘單位獲取運作礦業權,承擔投資風險,享受投資權益;鼓勵國有地勘單位與社會資本及外資合資、合作組建礦業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和機制靈活的找礦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礦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培育壯大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市場主體。

(五)加快地質人才隊伍建設

將地質教育納入全省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大對地質類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依託我省地質院校,加強與部屬院校的合作和共建。全面實施地質職工全員教育,推進在職職工的崗位培訓和青年職工的學歷教育,有計劃地選送各類地質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地質隊伍總體素質,以重大項目為依託,加快培養高層次的地質專業技術骨乾和復合型人才。建立我省地質傑出人才、地質找礦成果、地質科技進步等獎勵制度,激勵地質科技創新,形成地質找礦不斷取得成果、地質科技水平不斷創新、地質人才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質工作條件,提高野外地質工作人員待遇,完善津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地質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專家選拔機制。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發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

(六)推動地質科技創新

編制全省地質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的機制,營造良好的地質科研環境。健全地質科技多渠道投入體系,逐步加大地質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質科技問題研究和新技術引進推廣的經費,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對重要地質科技項目傾斜。積極開展重大地質問題科技攻關,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地質問題研究;組織運用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開展重要礦產的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研究;大力推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創新;積極開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尾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以及礦山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開發、農業地質和城市地質環境等課題的綜合研究。加強省級重點地質實驗室的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採取措施提高現有地質裝備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探測、分析測試等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的引進、開發與應用。

(七)擴大地質領域對外開放

積極推進省外、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重點到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大、資源互補性強、有一定投資環境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我省嚴重短缺或投資收益顯著礦種的風險勘查工作。鼓勵國有地勘單位和有條件的企業以資源條件較好、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西部省份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開展省外、國外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廣泛開展地質勘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五、對策建議

地質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地勘單位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和基礎服務,任務光榮而艱巨,必須進一步加快改革發展步伐。針對當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具體對策及建議如下:

(1)進一步落實加強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有關政策。盡快落實將省級地質調查隊伍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列為本級財政支出重點內容的政策。按照國務院批準的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將這支隊伍經常性支出納入「一般公共事務」類級科目。同時,每年度相應固定安排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等公益性地質工作專項經費,適應地質工作信息化、現代化進程需要的地質裝備更新專項經費,地質成果數字化建設與地質資料保護專項經費以及基本建設專項經費支出。建議中央財政對省級地質調查隊伍建設安排一定的專項補貼。

(2)長期以來,因政策緣由,多數地勘單位未能納入社保體系,職工後顧之憂沒有解決,單位負擔較重。因此,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解決職工(含離退休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和地質隊進城及各種政策性補貼等問題。

(3)建議加快地勘單位資本積累和職工生活條件改善的步伐,通過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對地勘單位所持有的劃撥土地給予優惠政策,使之成為地勘單位能夠經營開發的商業用地,作為資源經營,以解決地勘單位經濟積累不足的問題,同時,針對地勘單位的實際困難,給予地勘單位職工集資解決居住條件的政策。切實解決職工住房貨幣化所需的補貼資金。

(4)在全面落實《關於深化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06〕694號)和《關於印發〈以折股方式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管理辦法〉(試行)》(財建〔2006〕695號)所給予地勘單位在礦權經營方面的政策基礎上,對國有地勘單位獲取經營礦權和礦山開發給予進一步傾斜政策。中央、省級基金礦產勘查項目形成的探礦權出讓收益分配比例向承擔項目的國有地勘單位傾斜,建議為轉讓價款的30%。

(5)以野外一線為重點,切實增加省級地質勘查隊伍的裝備投入,改善地質裝備條件。此類經費根據實際需要,中央財政予以專項補貼。中央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補助經費,幫助省級地質勘查隊伍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的問題。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Ⅵ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的發展歷程介紹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鈾礦地質隊伍之一,1955年3月24日成立於湖南省長沙市,前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三O九大隊第三分隊。1979年,中南地質勘探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家原子能事業戰略調整的指示精神,以局辦字(1979)11號文將三O九大隊三分隊更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南地質勘探局三O九大隊,後又更名為核工業中南地質勘探局三O九大隊。1999年,國家對核地勘作出戰略結構調整,三O九大隊屬地化管理,次年初正式劃歸湖北省政府管理,更名為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由於改革和發展的需要,2009年12月,經省編委批准,更名為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
1985年初,中國核工業部提出「堅持改革,加強轉民,把核工業進一步搞活」的方針,我局被確定為第一批四個全轉產單位。1998年,民品生產突破千萬元大關,成為核地質轉民的「排頭兵」,受到核工業嘉獎。1998年被國防科工委列為國家三線調遷重點建設單位,我局切實遵照國家「九五」三線調整的指導思想和要求,本著「初步配套,基本運轉」的原則,從實際出發,突出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為重點,控制規模,優化方案,精心組織,至2000年7月,完成了由安陸市老基地向孝感新基地的搬遷工作。
2009年,我局乘勢而上,爭取更名並獲成功,更名後的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肩負著湖北省鈾礦資源保護與開發、放射性環境監測治理、核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職能。

Ⅶ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怎麼樣

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湖北省地質局冶金地質勘探大隊怎麼樣

您好!我四年前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 先在湖北省地質局冶金地內質勘探大隊工作了三年,今容年剛調到武漢。這個部門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福利待遇依然很好,崗位津貼比我現在多很多,並且基本上每年都在漲。如果你想獲得歷練並且有一個較好的收入,這將是一個很好地地方,這是工作真的有點辛苦,但我認為在這里工作是我不斷成長的三年。

Ⅸ 2016年湖北省地質局直屬事業單位面試成績怎麼查詢不了_(:з」∠)_

一般官方在發布筆試成績查詢公告之後會發布筆試成績查詢入口,請在官方網站查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