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地質大學科學營岩石標本

地質大學科學營岩石標本

發布時間: 2021-03-14 11:03:16

㈠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

㈡ 實物工作量

1) 圍繞本項目,課題組累計野外工作時間近一年,踏勘路線 12 條 ( 累計 150 余千米版) ,各種觀察權點 200 余個。

2) 採取大樣 10 件、岩石標本 100 余塊。

3) 電子探針光片 20 件、岩石薄片 150 余片。

4) 挑選鋯石、鉀長石、黑雲母、石榴子石等單礦物 10 件。

5) 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 ( 29 種元素) 、稀土元素分析各 10 件 ( 樣品分析在國土資源部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完成) 。

6) 電子探針礦物成分定量分析近 300 個、線分析 60 多個、面分析和背散射電子微區形貌分析 20 個 ( 樣品測試分別由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測試中心電子探針室和教育部東華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完成) 。

7) 白雲母40Ar /39Ar 同位素分析 5 組,獲得坪年齡 5 個、等時線年齡 5 個 ( 分析測試工作由國土資源部同位素地質重點實驗室完成) 。

㈢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介紹一下 有什麼

= =就是那些恐龍化石 和珍惜礦物原石什麼的····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館藏各內類地質標本3萬余件容,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近2千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東北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以及各種珍貴的礦物、寶玉石、化石標本等。球奧秘、生命起源與進化、礦物、岩石、寶玉石、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綜合展廳等9個陳列廳室。
鎮館之寶
可以去我們學校校網看http://mus.cug.e.cn/·········不過,我覺得 真沒什麼好玩的·····

㈣ 我國可燃冰分布在哪裡

2005年4月14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德國基爾實驗室海洋地質中白白中國地質博物館指贈了一塊貌不驚人的岩石標本。這是我國國土上首次發現的可燃冰碳酸鹽岩石標本,這塊呈不規則形狀的岩石標本呈白色,表面布有孔洞。

一、可燃冰在海中的分布

在我國廣袤的海洋中,埋藏著數量巨大的可燃冰。根據已有勘探資料判斷,我國海洋可燃冰資源不但非常豐富,而且分布范圍非常廣泛。

我國南海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可燃冰。據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博士計算,從目前地質構造條件看,南海可燃冰儲量大約在700億噸左右。南海陸坡和陸隆區應有豐富的可燃冰礦藏,估算其總資源量達643?5~772?2億噸油當量,大約相當於我國陸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的一半以上。(油當量是按照標准油的熱當量值計算各種能源量時所用的綜合換算指標,是一種能源計量單位)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遠景資源量達185億噸油當量。

西沙海槽是位於南海北部陸坡區的新生代被動大陸邊緣型沉積盆地。新生代最大沉積厚度超過7000米,水深大於400米。通過國家「863」研究項目「深水多道高解析度地震技術」而獲得了可靠的可燃冰存在地震標志。探測資料表明,可燃冰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存在的面積非常大,是一個有利的可燃冰遠景區。

據初步預測,我國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遠景資源量可達上百億噸油當量,這與目前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費總量相當。《中國石油替代能源發展概述》預測,僅在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即相當於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50%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可燃冰也存在於我國台灣海域。根據我國台大海洋所及台灣中油公司資料,在我國台灣西南海域水深500~2000米處廣泛存在可燃冰存在跡象,台灣東南海底也發現大面積分布的白色可燃冰賦存區。

我國東海的可燃冰蘊藏量也很豐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實驗室主任、國家海洋局二所金翔龍研究員掛帥的「東海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研究」等有關課題,發現可燃冰在東海也有存在的跡象。這一結論是通過對東海存在形成「可燃冰」地區的條件和地震資料中有「可燃冰」存在的標志得出的。課題組根據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低溫和高壓的必備條件,在東海有關海域的相平衡圖上,找出了「可燃冰」存在的溫度和壓力范圍,並結合東海地質條件和地溫梯度,劃出了「可燃冰」存在的分布區域。從此,計算出「可燃冰」的穩定帶的厚度,對它的資源量作了初步的評估。評估結果表明,東海「可燃冰」的資源量十分可觀。

東海底下的東海盆地,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經20年勘測,該盆地已獲得1484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加控制儲量。

二、可燃冰在凍土中默默成長

我國陸上永久凍土帶可燃冰蘊藏量也很豐富。與海底儲藏的可燃冰相比,陸上儲藏的可燃冰的勘探、開發技術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所以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可燃冰的開發試驗均在陸上凍土區進行,等將來獲得成功之後,再推廣到海底沉積物中。但是,我國的做法卻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是率先在海域取得突破,而陸上的勘探工作起步較晚。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科學院蘭洲冰川凍土研究所,分別在祁連山海拔4000米的多年凍土區和青藏高原海拔4700米的五道梁多年凍土區進行鑽探,發現了大量的類似可燃冰顯示的徵兆和跡象。我國凍土專家在對青藏高原進行多年研究後認為: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和甜水海盆地具備形成可燃冰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可能蘊藏著大量可燃冰。

我國凍土帶面積是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的第三凍土大國,凍土面積達到215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2?4%,按照可燃冰在陸上凍土帶的成藏理論,我國的凍土帶地層中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礦藏。但是歷史上,我國對凍土帶上可燃冰的資源調查研究幾乎處於空白狀態,而國際上,加拿大等國早已經開展在凍土帶上的可燃冰調查研究。因此我國凍土帶的可燃冰調查研究勢在必行。2004年,中國地質調查局設立「中國陸域永久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調查」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等單位承擔。

經過歷時近4年的對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帶艱苦調查研究,2007年歲末,我國陸域永久凍土帶可燃冰資源遠景調查獲得初步成果。項目組的調查成果在2007年年底舉行的評審會上得到了各方專家的高度贊揚。該項目對我國凍祁連山的凍土層內可能存在可燃冰土帶可燃冰的成礦條件、異常標志、找礦前景及其資源潛力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和成果,為我國凍土區可燃冰找礦部署提供了堅實基礎。

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區具備較好的可燃冰形成條件和找礦前景。項目組在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區對多處噴氣冷泉群進行采樣分析,發現冷泉中噴出的是富含烴類氣體;廢棄鑽井中逸出的氣體可以直接用火點燃,近地表沉積物中烴類氣體含量遠遠高於全國14個盆地的平均值,高達20餘倍,這表明可燃冰礦藏可能蘊藏在凍土層下面。根據有關地質資料介紹,青藏高原是中緯度最年輕、最高大的高原凍土區。很早很早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沉積物中有機質含量較高,具有形成可燃冰的優越條件。後來,在強烈的地質作用下,發生滄海桑田的變化,昔日的海洋逐漸變成高原。在冰川的作用下,冰蓋壓力使下伏沉積物中可燃冰的穩定性增強,尤其是羌塘盆地和甜水海盆地,完全有可能具備可燃冰穩定存在的條件。

最有前景的找礦遠景區當屬羌塘盆地。羌塘盆地年平均地溫最低、地溫梯度最低、凍土層相對較厚,同時也是青藏高原成油成氣條件最好的地區,有形成可燃冰的合適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以及充足的氣源條件。

祁連山木里地區有豐富的煤層氣,並在凍土層內發現有甲烷氣體長年連續逸出,推測這一地區在適當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易於形成可燃冰。另外,風火山—烏麗地區等也具有可燃冰的蘊藏條件。

東北地區年平均氣溫最低、地溫梯度最低、凍土最發育的漠河盆地地區有充足的氣源形成可燃冰。因此,青藏高原和我國的陸地凍土地帶都會成為可燃冰勘探的重要目標地。據專家估計,青藏高原和黑龍江凍土帶蘊藏的可燃冰將超過1400多億噸。

㈤ 哪個網站可以看高清的岩石、礦物圖片

中國地質來大學 《岩源石學》精品課程
http://jpkc.cug.e.cn/2006jpkc/ysx11/ 進實驗資源庫

㈥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岩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岩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入庫保存,特製定《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確保岩石標本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和有效使用。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標本庫存條件,有些特殊岩石標本的保存還需特製的容器,岩石標本入庫要求入庫登記、標本有序存放、借出簽約和歸還登記等一系列過程,為了有效保存管理這些標本資源,特製定本規程。

本規程附錄A、附錄B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蘇尚國。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岩石標本的保存范圍及所用術語,包括標本庫的條件、岩石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信息記錄。

本規程適用於博物館、研究機構等保存收藏岩石標本。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總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的所有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標本庫(specimen storeroom):儲藏標本的庫房及其設施。

b.標本櫃(specimen cabinet):儲藏標本的木櫃或鐵櫃,內有很多格抽屜以便系統有序地存放標本。

c.標本盒(specimen box):擺放標本的盒子。

4 標本庫條件

標本庫應具有固定空間及堅固、密閉與通風的功能,包括防火、防盜、防震、防潮、防蛀、防紫外線、防風化等,對於有些特殊岩石標本還需要有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空調)。

5 保存

5.1 標本入庫要求

——必須是整理好的、乾燥的、整潔的和有科學意義和保存價值的標本。

——標本上應標注野外採集號。

——應填寫相應的入庫登記卡片,入庫登記卡片將作為重要的原始資料保存。

5.2 登記

5.2.1 登記內容

——岩石標本入庫前應登記存檔卡片,登記內容包括樣品編號、資源名、產地、地質產狀、資源提供者、資源採集日期等,對有測試數據的樣品還應標注,具體登記內容見附錄A。

——岩石標本或薄片上僅記錄標本編號,樣品編號不清晰者,應重新書寫。

5.2.2 登記研究標本還應同時記錄以下信息

與標本相關的出版物,出版物的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論文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較詳細的還應該註明標本所在的具體圖版、圖片號碼等。

5.3 標本的放置

a.普通規格手標本應放置於大小合適、不含腐蝕性物質的標本盒中。這些標本盒再放置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b.較大的手標本也可直接有序地擺放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c.標本盒上都放有岩石標本標簽,標簽上記錄包括標本號、岩石名稱、產地、時代、地質產狀、採集人、採集日期等。

5.4 標本的排列

5.4.1 按產地

標本被劃分為本國的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本,同一地區標本盡量放在一起。

5.4.2 按岩石類型

對於同一地區的標本,盡量將相同岩類的標本放在一起。

5.4.3 其他

研究單位的標本也可按岩石類型排放,在各岩石類型之下,進一步的編排是根據標本入庫的順序(往往也是標本發表的順序)放置。

6 管理

6.1 標本儲存位置

標本入庫後在標本入庫卡片中應標明標本號、抽屜號、標本櫃號(見附錄A)。

這些信息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

6.2 檢查

標本入庫後應定期進行檢查,每一次查看標本的保存情況都應有詳細記錄,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

6.3 館藏條件

收藏標本的目的在於對這些標本的再利用,而館藏條件是保存好標本的首要條件。對於一般標本的保存不需要特殊的保護,但對於一些特殊標本,如珍貴、稀缺標本和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標本,則應有標注,以便提供特殊的保存條件。

6.3.1 一般標本的館藏要求

一般岩石標本的儲藏條件是乾燥、通風的環境,並具有防潮、防蟲、防火、防震、防盜、防紫外線等功能。

6.3.2 特殊標本的館藏要求

a.含硫化物標本的館藏要求:含硫化物標本中,由於硫容易揮發,最好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般保存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並加有硅膠乾燥劑,這種條件下相對濕度可達30%,符合硫化物的保存要求。容器要透明,從各方向都可看到標本。如果要打開容器,要記錄下打開的時間或標本被取出時間。

b.鹽類標本的館藏要求:鹽類標本易潮解,因而也必須放入密封、乾燥的容器中。

c.含微生物岩石樣品的館藏要求:含微生物岩石標本保存條件要求較高,要求利用空調來調節濕度和溫度;普通標本的保存溫度應保持在16~18℃為宜;避光;標本儲藏櫃由抽屜和櫃門組成,櫃門具有緊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把櫃門關上,櫃門在抽屜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起到緩沖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盡可能地保持了抽屜內部環境的穩定。

d.放射性樣品的館藏要求:對於含放射性元素的樣品,應放入特製的鉛容器內,鉛容器應放入防輻射的標本櫃中,這些標本櫃應放入單獨的儲存室,一般沒有防護設備的人員不得隨意進入。

6.3.3 薄片/光薄片標本的保存條件

對於珍貴的薄片/光薄片標本應放入特製的木質標本盒中,以便薄片平躺於盒中,這樣薄片不易脫膠。一般薄片/光薄片放於普通薄片盒中即可。薄片/光薄片需要保存於恆溫恆濕的環境。

6.3.4 電鏡樣品的保存條件

貯存於恆溫恆濕且無塵的環境中。

7 交換、捐贈岩石標本

a.標本登記:建立交換、捐贈岩石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及與標本有關的信息和數據。

b.對新接受的標本應進行檢查,並請有關專家確定其是否有保存價值,按保存價值確定其保存條件。

c.其他同上。

8 借用登記

在借用岩石標本之前,必須確定各種岩石標本的共享方式,標本共享方式包括:①公益性共享;②公益性借用共享;③合作立項研究共享;④知識產權性交易共享;⑤純資源性交易共享;⑥資源租賃性共享;⑦資源交換性共享;⑧行政許可性共享;⑨收藏地共享。如果是有償共享還需確定借用標本的費用。

岩石標本借用方式包括:①岩石標本觀察;②磨製光薄片;③磨製光薄片+化學分析樣。

借用者必須在規定的限度內處理標本。

借用者通過網上檢索所需樣品,填寫借用登記單,應記錄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閱對比等)、借用標本的登記號、借用日期、歸還日期等,借用單格式見附錄B。

標本庫管理人員將在半個月內請標本庫專家組對借用單進行審定和授權,借用者可以通過現場索取、郵寄等方式借用樣品及相關資料,並簽署保證不損壞所借出標本、薄片及有關資料並按期歸還的承諾。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表A.1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借用單

表B.1 岩石標本借用單

㈦ 岩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本規程為規范從業人員進行岩石標本收集工作,確保岩石標本收集的質量,保證所收集標本的完整性以及記錄的准確性而制定。

本規程闡述了岩石標本野外採集技術要求及岩石標本購置、交換、捐贈、收集的操作規程和辦法。

本規程附錄A—附錄D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蘇尚國。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岩石標本的收集范圍及所用術語,岩石標本採集准備工作、儀器設備要求、採集步驟、標本的野外處理、標本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標本運輸方法,還有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和索取標本的信息記錄、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野外記錄的內容和標准格式及記錄要求等。

本規程適用岩石標本的收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岩石(rocks):岩石是天然產出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遺骸、膠體)組成的固態集合體。

b.收集(collection):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將岩石標本收藏到博物館的過程。常用的標本收集方式有採集、購置、徵集、交換、捐贈、匯交、調撥和接收等,其中以野外採集為主,其次是購置。

c.採集(gathering):是指專業人員在野外、礦區、礦井等地採集的標本,並制定相應的採集技術規程。

d.購置(purchase):是指向個人、單位或公司購買有收藏價值的標本,並制定相應的購置操作規程和辦法。

e.徵集(recruit):是指通過發函、發信、電話等方式,向產出地有關部門或個人徵集所需的岩石標本。

f.交換(exchange):本著互惠或雙贏的原則,擁有資源雙方進行等價值的岩石標本交換,兩交換單位事先協定並立下交換同意書,達到相互支持、調劑餘缺、互通有無的目的,並制定相應的交換操作規程和辦法。

g.捐贈(donation):是指個人、單位或團體將其擁有的岩石標本無償地捐獻給資源保存單位,制定相應的捐贈操作規程和辦法。

h.匯交(hand-in):是指上級主管部門規定下級部門在完成工作任務後,必須將研究岩石標本匯交博物館或研究院所或學校。

i.調撥或轉移(transfer):是指岩石標本實質管理權與責任由一個政府機構讓與另一個機構的方式,或在同一機構的不同單位之間轉換。上級主管部門對國內同類博物館之間的標本進行調配,即對國家的博物館藏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j.接收(take-over):是指國家政府領導人或上級主管部門將從國內外所接受的岩石禮品轉交給國家級保存單位進行保存。

4 採集標本技術要求

4.1 採集准備

4.1.1 標本採集工具及相關數據收集工具

地質錘、鑿子、取心機、放大鏡、羅盤、GPS、照相機、攝像機等。

4.1.2 記錄工具

記號筆、膠布(或雙面膠)、油漆、蘸水筆(或記號筆)、標簽紙、野外記錄簿。

4.1.3 標本包裝材料

樣品袋或採集袋(小帆布口袋)、塑料袋(密封好,防污染和防揮發)、玻璃小瓶(主要用於易潮解、易氧化的標本),以及海綿、泡沫塑料、棉花、鋸末及包裝紙等防振材料。

4.1.4 辦理採集許可證

到相關部門申辦入山許可證、入礦山或礦井許可證、入國家地質公園或博物館標本採集調查許可證、標本採集證及辦理保險事宜。

4.1.5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如護眼、手套、安全帽等防護用品。

4.2 採集標本的步驟

4.2.1 總則

岩石學研究的內容是通過對某一地區岩石的分布、產狀、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及地球化學、同位素等特徵的研究,來了解該區的岩石成因、研究區大地構造背景及地質構造演化規律,因此,在野外應仔細觀察了解各種岩石的產狀及時空分布特徵,同時要採集足夠量的岩石樣品,以滿足各種測試的需要。

4.2.2 採集岩石標本的要求

4.2.2.1 總的要求

收集或採集的岩石樣品應是對了解一個地區地質構造演化起著關鍵作用的、關鍵地段的系統樣品。

在野外採集岩石樣品時,應詳細觀察和記錄所採集岩石的名稱、產狀、分布、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等特徵,還應記錄採集人、採集時間及採集樣品的件數等。在室內應通過顯微鏡觀察和(或)化學成分的測試對岩石進行准確的定名,此外還應對岩石中礦物世代、礦物共生組合、蝕變特徵以及岩漿侵入期次和礦化等特徵進行記錄。對於岩石(礦石)類型復雜、礦物組合變化大的礦體,還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剖面,進行系統采樣和編錄,以便於研究其時空變化規律。所採集的標本大小、數量以滿足上述要求為准。

為了解地質體的時間變化規律,採集的分析樣品應按不同礦體、不同礦物組合類型分別采樣。在同一礦體內應沿礦物成分變化最大方向採集。同種礦物應將其不同的物性特徵礦物分別進行采樣。選取的分析樣品應與光片或薄片鑒定標本相對應。

若需採集反映成岩成礦動力學構造特徵的標本,則應採集定向標本,採集的定向標本應註明產狀及標明其空間位置。

4.2.2.2 採集樣品的數量要求

每采一個樣品至少需要兩件標本:一件作為館藏或陳列標本,標本大小通常為:3cm×6cm×9cm或3cm×6cm×12cm;另一件作切片或分析測試標本,化學分析測試樣品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標本大小。

4.2.2.3 各種測試對岩石樣品數量的要求

a.主量元素分析:需要岩石樣品質量不少於1g。

b.稀土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ICP-MS、等離子吸收光譜、原子吸收光譜、極譜等分析):需要岩石或單礦物樣質量為10~50mg。

c.人工重砂:視副礦物含量不同,樣品所需總量亦不同,一般採集10~50kg,經室內分選加工後應能滿足要求。

d.同位素測試對樣品要求:在野外首先應對不同侵入期次、礦石的礦化期次的岩石分別采樣。採集的樣品要求新鮮、未經蝕變,採集樣品質量應在1kg左右。

e.Sr-Nd-Pb同位素:需要全岩樣品質量不少於1g。

f.Ar-Ar法定年對樣品的要求:單礦物中含有一定量鉀元素,如白雲母、黑雲母、角閃石、鉀長石及斜長石等,樣品量約0.5g;全岩樣品要求粒度在40~60目之間,質量約為0.5g。

g.Sm-Nd法定年對樣品的要求:主要用全岩樣品或石榴子石、斜長石等單礦物樣品測試,所需樣品質量一般為每個樣品1g。

h.鋯石SHRIMP定年對樣品的要求:鋯石顆粒大小應在40μm以上,鋯石數量一般應大於50顆。

i.Re-Os法測試樣品要求:主要是全岩、輝鉬礦等的測定,樣品質量最少應為10ng。

j.Lu-Hf定年對樣品的要求:主要是應能滿足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對全岩、鋯石、磷灰石、榍石、異性石、多硅白雲母、單斜輝石等進行Lu-Hf同位素的測定要求,樣品質量最少應為10ng。

4.2.2.4 一些特殊標本的要求

對於一些有毒、有害、有揮發性的岩石標本,採集時應盡量避免與其直接接觸,應將其密封於一定的採集容器內。對於含放射性元素的樣品,應放入特製的鉛容器內。

4.3 標本採集的野外記錄

4.3.1 野外記錄的用具

野外記錄簿(野簿)(最好使用防水野簿)和記錄筆。

4.3.2 野外記錄的內容及方法

a.采樣記錄總則:所有樣品均應進行統一的連續編號,樣品的原始記錄應在現場進行,並與素描圖及野外記錄簿上相符合。岩石的產出狀態要詳細描述,岩石是否均一,是否呈岩脈、岩株或岩基產出,這些特徵非常重要,均需要記錄。各種樣品采完後,均應登記在有關的取樣登記簿內。

b.原始采樣記錄(記於野簿上)應記錄以下各項(見附錄A):

——標本編號;

——標本數量;

——標本名稱;

——標本產狀;

——標本簡單特徵描述;

——產地;

——經度、緯度;

——高程;

——採集者、採集日期;

——備注。

c.除在野外記錄本上記錄上列各項外,應在每袋樣品袋內放入樣品標簽,在標簽上應記載和野外記錄本上完全一致的編號及岩石名稱,一般一個口袋只放同一樣品。除袋內有標簽外,口袋外也應寫明所放標本的標本號。

4.4 標本的整理

4.4.1 野外修整

對野外採集到的標本首先進行現場修整或初步處理,使所採集的標本具有比較規則的扁的平行六面體的形狀,對特殊要求的標本要採集足夠數量。

4.4.2 整理標本

整理採集標本時,應對已採集的岩石標本進行編號,可用油性筆在標本不顯眼處直接寫編號,也可先塗漆(或貼膠布),再用不易掉色的藍、黑色筆編號;小標本裝入玻璃瓶,在玻璃瓶上貼膠布編號,然後填寫標簽。將編好號的礦物標本放入樣品袋中,同時在野外記錄簿上作相應的記錄。

4.4.3 初步鑒定

對野外所採集的標本經整理後,進行初步鑒定,確定大類名稱,描述簡單特徵及可能的利用價值。

4.5 標本的包裝

4.5.1 一般標本包裝要求

樣品袋(布料),樣品箱(紙質、木質或鐵質),特殊岩石樣品所需要的軟紙等。

4.5.2 特殊標本的包裝要求

a.鬆散較軟岩石的包裝:一些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標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裝,並在其上詳細註明;精緻的岩石標本首先要用軟紙或廚房用的卷紙仔細包好,為了更加保險,再用報紙或泡沫材料進一步包裹;對較易破碎的和較軟的岩石標本,最好首先用棉花或軟紙包裹起來,然後固定置於一個盒子里。在用紙包裹標本時應當將其包裹成便於疊放的形狀,如方塊狀和磚狀。為了避免磨損,應將標簽折疊起來置於紙包內的一個角落裡,在標簽上號碼應寫2~3次。用這種方法包裝的標本可以放在背包和背囊中搬運。

b.具揮發性岩石的包裝:用密封容器(如塑料袋)進行包裝。

c.具放射性岩石的包裝等:用特殊容器進行包裝。

4.5.3 標本的包裝步驟

樣品採集後,應在現場編號(用塗漆或貼膠布等方法)、登記、填寫標簽等,尤其需在記錄本中註明標本號碼、採集地點、野外定名等。標簽和樣品應一同包裝,最後在包裝紙上按同一順序編號,分類裝箱。樣品箱內應附樣品清單。

4.6 標本運輸、寄送的方式

寄運標本時,可首選通過郵局以包裹方式運送,其次為鐵路貨運或公路貨運。

寄運樣品時,必須裝箱,箱中必須用刨花、棉花或乾草等填滿填實,用打包機或用釘釘牢,且樣品箱也應進行編號。

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標本必須編號。

——標本必須填寫標簽,連同標簽一起包裝,並在標本登記本上進行登記。

——特殊標本的包裝要求:具揮發性、易潮解、易氧化的特殊標本可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裝,具放射性的岩石要求採用特殊容器進行包裝,並在包裝箱(或袋)上詳細註明;為確保安全,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可堆放得很牢固的箱子里,以免在震動時因碰撞而損壞;為了包裝得更加牢固,可以塞上刨花和紙,或稻草、乾草等(必須是乾的,以免標本長霉)。

5 購置、交換、捐贈、收集標本的操作規程和辦法

在購置、交換、捐贈、收集標本的同時,應向對方索取該標本的相關地質資料,包括岩石的名稱、產地(盡可能詳細)、產狀、採集人、採集日期、測試數據等資料,此外還應收集與樣品有關的正式出版物、采樣位置圖等。

購置、交換、捐贈、收集標本的包裝和運輸技術要求同4.5。

5.1 購置標本的操作規程和辦法

購置標本前應向提供方索取待購標本的詳細資料,包括名稱、數量、規格、質量、相片、單價及總價等,連同己方的購買目的請相關專家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購買。購買標本入庫時需填寫標本入庫評鑒報告(見附錄B)。

5.2 交換標本的操作規程和辦法

標本交換的辦法由標本收集組提出,具體表明交換的目的及擬交換標本清單。交換辦法經相關專家評估決定。有關交換標本的寄送和聯系交換單位等事宜由標本收集組負責。

出庫標本,填寫出庫報告單;入庫標本,填寫入庫報告單;出、入庫同時進行,分別使用前述兩種表格。

交換入庫的標本辦理入庫登錄,交換出庫的標本辦理出庫和注銷登記。

5.3 捐贈標本的操作規程和辦法

由藏品保管部負責人申請入庫登錄號,填寫入庫登錄單(兩聯,加註捐贈品的入庫日期),辦理入庫登錄及相關文件,如標本審議會會議記錄、擬入藏品評鑒報告。捐贈標本必須在接收一個月內完成入庫作業和本單位接受捐贈的手續。

標本收集負責人負責取得有捐贈者或捐贈單位代表簽名的捐贈契約 (見附錄C)。捐贈契約三聯,第一聯與入庫登錄單及捐贈標本清單存檔於藏品保管部;第二聯與入庫登錄單復印件交由標本收集負責人存檔;第三聯寄交捐贈者收存。

捐贈標本的經辦人或標本收集負責人可要求藏品保管部製作榮譽證書(見附錄D)給捐贈者。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標本採集記錄

表A.1 標本採集記錄表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標本入庫評鑒報告

表B.1 標本入庫評鑒報告

附錄C

(規范性附錄)

標本捐贈契約

表C.1 標本捐贈契約

附錄D

(規范性附錄)

捐贈標本的榮譽證書

表D.1 捐贈標本的榮譽證書

㈧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怎麼樣

我小學時,抄就去過這襲個博物館。當時叫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文化大革命中「地派」所在地.我也是「地派」的.我們的溫總理曾在這里上大學.當時展品標本就在露天擺放.各種顏色.形態各異的礦石任你撫摸.如今博物館藏標本總量55000多件,展出的有4000多件。我可以說這是咱們國內高校博物館中館藏量之最多了。在教二樓展出與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史學有關標本.還有生命演化與地球演化歷史展廳,展出內容包括生命演化(古生物學)展室、地史學展室,青藏高原地質演化研究展室和地學知識科普展室四部分。這里的珍奇標本有:來自地外的Fe-Ni隕石、采自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頂的奧陶紀灰岩、采自太平洋海底約6000米深處的鈷錳結核、來自南極大陸的岩石和地表苔蘚等等.當然也有含金子.翠玉的礦石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