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甘肅核工業地質局首頁

甘肅核工業地質局首頁

發布時間: 2021-01-23 08:10:15

㈠ 請問你有去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219大隊嗎我想了解一下那方的情況請問方便說一下嗎謝謝

變壓器的同名端是相連接在一起的嗎?

㈡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的領導簡介

局長:杜運斌
副局長、總工程師、黨組成員:張金帶
副局長、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李雄飛

㈢ 核工業地質局 是做什麼的

和其他地質復局相比,它屬於軍制工系列,管理一個區域(可能是好幾個省)的放射性礦產資源的地質資料和規劃開發,也負責區域內放射性放射性廢渣治理和退役工作,由於放射性礦產資源的礦權不能在市場上流轉,所以一般效益上不如其他地質局。

㈣ 甘肅核工業地質局212,219大隊

路過的頂一下

㈤ 甘肅武威核工業地質大隊212怎麼樣有前途沒

甘肅現在最好的屬地礦局,下來是煤田地質局、然後是有色、核工業局不是很清楚。其版中地權礦局中地調院、三勘院最好、下來依次是二勘院、四勘院、一勘院、水勘院;煤田地質局最好的是勘察院、下來依次是146、研究院、煤投公司、149、145、133;有色最好的是勘查設計院,下來就是四隊,其他都差不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的歷史背景

我國鈾礦地質事業是在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創立的,是發展我國內原子能事業的先行與基容礎。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是負責我國放射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專門機構。
1955年4月,在當時國務院第三辦公室的領導下,地質部第三局在北京成立,它就是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的前身。
上世紀末,根據國家對地勘隊伍管理體制調整改革的要求,核地質系統共有77個核地勘單位、近6萬人的隊伍整建制實行屬地化管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更名為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保留了13個單位、近6000人,繼續履行國家放射性礦產資源戰略性勘查的職責和使命。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現有在職職工近3500人,其中60%以上為專業技術人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29人,高級工程師526人,有33人具有博士學位,有147人具有碩士學位,擁有性能優良的各類專業找礦勘查設備1000多台套。目前,一支隊伍精幹、裝備精良、技術精湛的鈾礦地質「精兵」隊伍已初步建立,具備承擔國家放射性礦產資源戰略性勘查任務的雄厚實力。

㈦ 你好,我想問一下甘肅核工業地質局底下的219地質大隊這個單位的效益,我本科生剛去的話一年能拿多少錢

出野外的話,頭一年能拿到5萬塊吧!以後就看你的水平提升速度啦。

㈧ 急!!!有誰知道甘肅省核地質219大隊的聯系電話以及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的聯系電話

大隊辦公室:0938-2791224
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於1956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組建。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兼程,在國防建設和社會經濟建設中,為國家探明和提交大中小型鈾、金礦床數十座,提交重要地質成果49項,6項獲國家科學大會成果獎,2項獲國防科技成果獎。
八十年代在貫徹核工業部「保軍轉民」方針和省核地質局「以鈾為主、綜合找礦、多種經營、搞活地質」指導方針,從1986年起開始了部分轉產,進入了第二次創業期。在產業結構上,全隊職工堅持以地質找礦為龍頭,鞏固提高促多種經營發展的思路,隊伍結構迅速轉化為以地質勘查、礦業開發為主的綜合性地質大隊。從此,以大隊長項著手,逐步形成了地質找礦、礦業開發、工程勘察、石油鑽探、礦山運輸、設備製造和社會性服務為主的產業鏈。在落實以找礦為龍頭產業發展中,以黃金堆浸為主體的探、采、冶「一條龍」支柱產業發展,成為了黃金生產的排頭兵。並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以誠信為本,質量第一,合作共贏的市場理念,取得了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甘肅省核地質二一九大隊現有職工1720人,在職職工652人,專業技術人員198人,擁有各類地質勘查設備儀器631台(套),固定資產2.13億元。擁有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和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6個甲級、2個乙級和3個丙級地質勘查證書。2005年,大隊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近十年來,二一九大隊堅持「地質立隊、礦業強隊、民品富隊、服務穩隊」的發展戰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了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億元,經營收入1.4億元,利潤1580萬元,工業增加值3000萬元。
核地質二一九大隊重視本地區位優勢,加大在隴南和天水地區的地質找礦力度。特別是近幾年,他們認真落實「甘肅省地質找礦三年突破行動」,抓規劃、抓機遇、抓落實,加大地質找礦投入和規模,在原有設備和技術設施的基礎上,投資1000多萬元購置了V8多功能電法工作站、加拿大凱瑞克攜帶型岩芯鑽機和美國ICP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國際先進設備。同時,大量引進和招聘了一批地質專業技術人才,組建了四個項目部,開展了多金屬礦產普查和詳查,尋找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現己發現了多個較好的礦化信息,後續勘察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㈨ 甘肅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的要求,我廳立即對當前我省地質勘查行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按要求對地質勘查單位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逐項核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注冊登記33個地質勘查資質證書。其中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有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甘肅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甘肅煤田地質局、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下屬的24個各地勘單位;中央直屬地勘單位有建材地勘中心甘肅總隊和冶金地勘西北局五隊2個,其他經濟主體的地勘單位有7家。全省(不含金川集團、白銀集團、酒鋼集團三企業)地勘退休人員13210人,在冊職工人員12171人,從事地質勘查人員4496人,技術人員2504人。

二、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自2001年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以來,各地勘單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貫徹落實。省財政對屬地化各單位實行「基數加增長」預算管理模式,地質勘查費年增長幅度達13%(見表1)。從1999年至2006年,省財政從生活補貼、正常晉級、工齡工資、工資調檔等方面給屬地化地勘單位補貼達9億元,地勘費基數中轉增了國家資本金29397萬元(10%)。轉讓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時,國家投入的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其餘部分計入地勘單位主營業收入。由中央政府給予的轉產貸款財政貼息率在44%~59%,中央財政劃撥的地勘事業費40%用於離退休職工的費用,原地礦部管理的單位每年仍享受國土資源部下達的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補助政策(2006年未下達,其他地勘單位沒有享受此政策)。各地勘單位基本上參加了醫療保險,為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

表1 地質勘查費基數與年增長幅度表 單位: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基本建設問題

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以前,國家每年安排基本建設資金,但屬地化管理以後,就基本上再沒有安排,地勘單位遺留的問題如基地搬遷,特別是一些老基地年久失修問題以及新基地建設問題就特別突出,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僅依靠各地勘局自身的力量以及省上的財政一時難以解決。為保證國家政策的延續性,建議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列專項基金給予妥善安排和解決。

(二)職工住房問題

長期以來,地勘隊伍職工住房欠賬多,遺留問題多。職工住房貨幣化改革後,各個地勘局按政策需要發放住房補貼的資金缺口很大,大多數省局資金缺口達數億元,各個地勘局根本無力承擔,地方政府也無力承擔這個壓力。因此,我們建議:國家應設法幫助解決這一困擾地勘單位生存和發展的遺留問題,以確保地勘隊伍的長期穩定和廣大地勘職工的切身利益,同時出台屬地化地勘單位的住房改革政策。

(三)養老保險問題

地勘單位進入地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問題,是國辦發〔1999〕37號文件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事業單位申請加入養老社會保障政策尚未出台。因此建議國家盡快出台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與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接軌。

(四)職工工資及野外津貼問題

近年來,在國家的統一政策下,地勘職工的工資調整增幅較大。但其中一部分中央財政要求各省自行解決,而我省財政解決確有困難,一直是差額增長,造成了地勘單位被迫擠佔地勘工作資金,影響了地勘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沒有出台新的野外津貼標准,仍執行國家以往野外津貼標准,很多地勘單位技術人員野外津貼每天只有10元,這對地勘職工工作積極性影響很大,我省幾個地勘單位的總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因工資、福利低等問題已跳槽到民營企業工作。如果職工工資及野外津貼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技術人才流失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因此建議國家出台對地勘單位進行調整工資及野外津貼費的政策,所需經費大部分由中央財政承擔。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