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上冊地理自然災害課件

八年級上冊地理自然災害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1-18 09:40:08

A. 高一地理自然災害。

是的,次生災害也屬於自然災害,因為它不是人為的,它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所以屬於自然災害。

B. 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 知識點 細點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C. 我國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我國自然災害的多發性和嚴重性.讀圖回答問題.(1)據圖概括2011年8月我國

(1)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圖示對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進行描述.暴雨主要分布於華北、陝南和陝甘交界地區且局部形成洪澇災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區持續高溫伏旱天氣;旱災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福建、台灣受到台風侵襲.
(2)本題考查西北太平洋副高移動對我國鋒面雨帶推移的影響.根據圖示:2011年8月我國華北地區受暴雨洪澇影響;南方地區受乾旱影響.主要原因是北方受鋒面雨帶影響,南方地區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雨帶位於副熱帶高壓的北側.
(3)本題考查對乾旱災害的防治.對於乾旱災害的防治應加強旱災(西南季風活動強度變化的)預測,為有效防災做准備;適當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增加耐旱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加強農業投入,發展節水型農業,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故答案為:
(1)暴雨主要分布於華北、陝南和陝甘交界地區且局部形成洪澇災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區持續高溫伏旱天氣;旱災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福建、台灣受到台風侵襲.
(2)華北地區:8月我國東部雨帶推進到本地區,夏季風與冷空氣相遇,在此形成強烈降水,並造成洪澇災害.
南方地區:因雨帶北移,本地區此時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中心氣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氣晴朗乾燥,因此出現高溫伏旱天氣.
(3)加強旱災(西南季風活動強度變化的)預測,為有效防災做准備;適當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增加耐旱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加強農業投入,發展節水型農業,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任答兩點即可)該題組考查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成因和防治措施.該題組考查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成因和防治措施.

D. 自然災害地理在教科書中描素太簡略了,求給詳細的知識點。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
我國東部的農業部門以種植業為主,主要受洪澇、乾旱、冷凍、風雹等災害的影響,使種植業災情嚴重;我國西部的農業部門以畜牧業為主,主要受雪災、旱災、蟲災等影響,使得牧業災情較嚴重。
16.我國東、西部孕災環境、受災體、主要災種和農業災情的差異?

17.海洋災害帶:主要指東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風、風暴潮、赤潮等自然災害為主
18.東南沿海災害帶:主要是指連雲港以南的地區,以台風、風暴潮、暴雨、洪澇、海水入侵等自然災害為主
19.東部災害帶:主要是指第三階梯,以洪澇、旱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為主
20.中部災害帶: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二階梯,是中國自然環境最為復雜、地表物質最不穩定的大斜坡地帶,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為主
21.西北災害帶:主要是指西北內陸的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地區,以地震、沙塵暴、霜凍、乾旱、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為主
22.青藏高原災害帶: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風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災害為主,對畜牧業造成嚴重災害
23.地震的能量來源:來自地球內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 24地震的震級: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差一級能量差30倍),但有多個烈度。 25.地震類型:構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最常見的是構造地震,對我國影響最嚴重)。
26.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哪裡?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
27.構造地震多發的原因?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
28..我國地震分布特點是東少西多,災情分布特點是東重西輕。
29.我國地震多發區是哪裡?台灣,青藏,新疆,華北。我國南北地震帶位於105ºE附近,它也是我國東西地質構造分界線。
30.華北區、台灣地區地震多發的成因是?該區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帶。地殼活動強烈。
31.西南地區地震多發的成因?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碰撞。 32.我國西南地區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是什麼?  地質構造復雜,構造運動強烈,多地震,誘發滑坡和泥石流

3
 地貌類型多變,地勢起伏大,大斜坡多,易發生滑坡  降水多,尤其是暴雨、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
 人為因素,如開墾、開礦等,導致植被破壞誘發或加劇滑坡和泥石流  人們的防範意識、措施不到位  建築物、財產、城市越來越密集。
33滑坡發生的原因?山高坡陡,地勢起伏大;岩體多破碎;地表植被覆蓋率差。
34.泥石流產生的原因?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多鬆散的碎屑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流;植被覆蓋率低。
3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摧毀農田和房屋;造成人員傷亡;危害鐵路、公路和水利水電工程等 乾旱特點:漸變性,持續時間較長,影響范圍廣。 36.我國四個旱災多發中心:華北(春旱)、華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和江淮地區(伏旱)
37.簡要分析華北地區旱災嚴重的原因?
 自然原因: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且多大風。 正值小麥的生長期,需水量大,缺水嚴重;
 人為原因:人口多,城市密集,工農業發達,生產生活用水量大。
38.旱災的危害?河流斷流、水庫乾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絕收;人畜飲水困難等。 39.主要的抗旱措施有哪些?
 興修水利(水庫,跨流域調水)  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 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 調整農業結構,推廣耐旱作物  加強監測預報,人工降雨
40.旱災區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較多、乾旱程度較低的廣大東部季風區。而西北乾旱區年年乾旱,屬荒漠景觀,幾乎很少出現旱災。
41我國乾旱與洪澇的關系?時間上的交替,空間上的交錯。(不穩定的季風氣候) 42.為什麼東部季風區是旱災頻發區?
 我國東部深受季風的影響,季風到來的早晚、勢力的強弱、停留時間的長短等都直接影響著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時間分配,加上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使得季風區的降水量不僅年內變化大而且年際變化大,不穩定的降水就是乾旱頻發的主要原因。
 東部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區,對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證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現乾旱,勢必造成旱災災情。因此,我國東部季風區是旱災頻發區。
43.熱帶氣旋的形成條件?有廣闊的暖洋面,有充足的水汽;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足夠的地轉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轉偏向力小所以就無法形成熱帶氣旋) 44台風:中心風力12級,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45.台風的災害天氣特徵:狂風暴雨。 46.台風多發地區:西北太平洋。
47.台風登陸後勢力減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來源減少;氣溫下降。 48.台風眼風力弱,天氣晴朗的原因是什麼? 水平氣壓梯度力與旋轉離心力抵消,中心氣流做下沉運動,水汽難以達到飽和,故天氣晴朗。 49.受台風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 50.台風對沿海地區農業和城市有什麼影響?
我國沿海地區是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漁業區,人口密集,城市港口眾多的地帶。台風帶

4
來的狂風、暴雨以及風暴潮災害常會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決口,形成洪澇災害,並且可誘發泥石流和滑坡等災害,會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線工程的破壞、船舶的毀壞等,以及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建築物破壞,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從而直接威脅著我國沿海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
51.寒潮:由於冷空氣入侵造成氣溫在24小時內驟降10℃以上,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氣溫在5℃以下的,就稱作「寒潮」
52.寒潮的時空分布特點:北半球中高緯度,深秋到初春。
寒潮災害天氣特點:大風、雨雪、霜凍等現象,有時還帶來暴風雪、沙暴等惡劣天氣,多發生在冬半年。好處是,凍死害蟲;改善土壤墒情;可能凈化大氣。 53.寒潮的源地是:北方大陸與冰雪洋面 54.寒潮的路徑:
 偏西路徑——經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東海北部移動;  偏北路徑——經蒙古高原向我國南方移動;
 東北路徑——經日本海或我國東北向我國東部沿海侵入。 55.東北地區寒潮危害嚴重的原因有哪些?
 我國東北地區緊鄰冬季風的源地,冬季風越過大興安嶺,使東北地區氣溫驟降。 初霜時東北農作物正值生長季節,嚴重危害農牧業生產。 56.沙塵暴發生時間:冬春季節
沙塵暴的好處是:增加降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營養鹽類,塑造地表形態。 57.沙塵暴產生需要哪三個基本條件?  大風——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
 地面的沙塵物質——形成沙塵暴的物質條件;  不穩定的空氣狀態和局部地區的熱力條件。
58.防治沙塵暴最有效的人類行為是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 59.分析華北地區沙塵暴多發的原因?
 由於本區降水少,蒸發大,且多大風。乾旱使土壤疏鬆乾燥,風力對土壤的侵蝕越來越嚴重。
 在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下,人們毀林開荒、濫砍濫伐森林,使得森林覆蓋率降低。 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過度放牧、濫挖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劇退化,沙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導致沙塵暴多發。
60.華北地區氣象災害多發的原因?
 自然原因:①水熱條件不穩定,導致降水的季節分布不均,春旱嚴重; ②冬季風的通道; ③接近沙源地;④蒸發強烈,植被覆蓋率低。  人為原因:①是主要農業商品生產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資源匱乏
③過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資源缺乏。
61.我國洪水災害分布總的特點?
①東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內陸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62.暴雨洪水——特點:影響我國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洪水災害。 63.我國洪水類型、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區、發生時間對比:
提示:洪水致災有兩個基本環節: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對人類造成損害。

5
64.誘發雨澇的自然因素:季風區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勢低平、河流排水不暢。 65.誘發雨澇的根本原因:東部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 66.防治洪水災害災害的措施有哪些?
 興修水利工程(水庫,大壩,裁彎取直,疏浚河道)  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還牧,還湖  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 加強監測與預報  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67. 我國洪澇災害的災情特點 ——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 其中,農業受洪水災害影響最為嚴重。
68.為什麼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 我國東部季風區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 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 工農業發達,城市密集,單位面積資產密度大
 人類不恰當的活動(圍湖造田,毀林)加重了受災體的脆弱性  在河流下游低窪地沖蝕過多的經濟活動,增加了洪災的風險性。 69.為什麼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國防洪和防治水土流 失的重點?
 我國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這里農業和工業發達,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澇可以導致嚴重的災情,因此是防洪的重點地區; 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狀況,使得下游泥沙淤積,河道堵塞,直接影響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況,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國防治水土流失的重點;也可以認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70.影響我國東部沿海的風暴潮類型 及分布
類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區
發生時間
暴雨 洪水
主要由台風、鋒面等帶來的暴雨
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致,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受氣溫升高影響形成
西北和東北山區。 4—5月融雪洪水 7~8月冰川融水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發生在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部分下遊河段,其次發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秋末春初
類型 發生季節
發生地區 危害
台風風暴潮 7-10
8月和9月最集中 東南沿海 不僅毀壞船隻,而且破壞房屋、農田、海堤以及碼頭、港口等工程設施,並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
溫帶風暴潮
春秋
北方沿海

6
71..人類的活動是否會加劇災情?
①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導致地表狀況發生改變,加劇了洪水災害的發生,例如,植被覆蓋度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沉積;圍湖造田,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積縮小,高水位、高流量,洪災產生。
②洪水災害的嚴重程度與區域的人口、經濟有關,人口越密集,致災的可能性越大;經濟越發達,損失就可能越嚴重。
72.農作物病蟲害的特點: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於西部,南方重於北方。 73.農作物病蟲害的危害: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還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74.小麥銹病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是中國發生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一類小麥病害。 75.我國水稻病蟲害有(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地區。 76棉鈴蟲的分布:
 廣泛分布於我國主要棉花產區,黃河流域棉產區和新疆棉產區受害尤其嚴重。  棉鈴蟲是中國棉花的重大致災害蟲,其災害損失巨大。 77.森林病蟲害的分布與地形、氣溫有關。油松毛蟲分布在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處,第二級階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除新疆北部外)沒有。落葉松毛蟲分布在中溫帶,赤松毛蟲分布在暖溫帶,馬尾松毛蟲分布在熱帶、亞熱帶。
78.導致森林病蟲害多發的人為原因: 主要是大量單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種類多樣性豐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對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79.蝗災與旱澇的關系:旱災與蝗災經常鏈性發生在乾旱少雨年份。前期乾旱少雨,利於雌蝗產卵,而後期多雨又利於蝗蟲幼蟲成長,蝗災就會爆發。
80.我國滅蝗的方法?主要採用人工誘捕幼蟲、捕殺成蟲、挖防蟲溝、農葯滅蟲、點火焚燒和投放天敵等方法。
--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_Oi__

E. 地理自然災害知識

防震避震小知識

1.地震來時要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待晃動停止後再迅速撤離到樓下的空曠地帶。

2.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3.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4.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5.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注意高空墜物。

6.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7.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8.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9.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10.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戶內防雷要點

1、雷雨天氣應注意關閉門窗,以防側擊雷和球雷侵入。
2、在雷雨交加時,避雷針只能保護建築物,但對沿架空電線、電話侵入的雷電無能為力。家電防雷最好把室內家用電器的電源切斷,並拔掉電話插頭。
3、雷電天氣時,居民在家中最好不要接觸煤氣管道、自來水管道以及各種帶電裝置。
4、不宜在雷電交加時用噴頭沖涼,因為巨大的雷電會沿著水流襲擊沐浴者。
特別提醒您注意的是:在選購住房時,應要求開發商出具商品房防雷裝置設施的證明,以免給以後居住埋下隱患。

戶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電通常會擊中戶外最高物體尖頂,所以孤立的高大樹木或建築物往往最易遭雷擊。雷電大作時,人們在戶外應遵守以下規則,以確保安全。
1、雷雨天氣時不要停留在高樓平台上,在戶外空曠處不宜進入孤立的棚屋、崗亭等。
2、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備。
3、不宜在大樹下躲雷避雨,如萬不得已,則需與樹干保持3米的距離,下蹲並雙腿靠攏。
4、如果在雷電交加時,頭、頸、手處有螞蟻走感。頭發豎起,說明將發生雷擊,應趕緊趴在地上,這樣可以減少遭雷擊的危險。並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屬飾品和發卡、項鏈等。
5、如果在戶外遭遇雷雨,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乾燥的絕緣體放在地上,並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體以外的地面上,因為水能導電。
6、在戶外躲避雷雨時,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雷擊。
7、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鍾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於近雷暴的危險環境,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並攏並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在曠野中打傘,或高舉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鋤頭等;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雷暴天氣進行高爾夫球、足球等運動是非常危險的;不宜在水面和水邊停留;不宜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快速開摩托、快騎自行車和在雨中狂奔,因為身體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
10、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為高壓線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應雙腳並攏,逃離現場。

防汛知識

1、大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的雨。那麼怎樣測定降雨量的大小呢?氣象工作人員在地面觀測場露天放置一個直徑為20厘米的金屬圓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時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水量,可以用量杯量出。中央氣象局規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稱為小雨,10—25毫米為中雨,25—50毫米為大雨,50毫米以上稱為暴雨。暴雨天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並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各種防範工作,就不會發生危險。

2、洪水發生了,如何自救:(1)洪水來了,按照預定路線轉移、避難,注意扶老攜幼,相互幫助。如果洪水來得太快,已經無法步行轉移了,要使用事先備好的船隻或門板、木床等漂浮物,做水上轉移的工具。(2)當洪水來得很快,大水已經進屋了,要急速爬上屋頂、牆頭或就近的大樹上,暫時避難,等待救護人員轉移。不能單身游水轉移。(3)土牆、干打壘住房或泥縫磚牆住房,只能做暫時避難場所,因為經水一泡,它們隨時會有坍塌的危險。(4)假如沒有大樹、院牆,屋頂又一時爬不上去,此刻應抓住固定物不放,並呼救他人搭救脫險。
3、災害期間有哪些常見病:

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 寄生蟲病:血吸蟲病; 蟲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災害期間還常見皮膚病:浸漬性皮炎(民間又稱「爛腳丫」「爛褲襠」)、蟲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災害中還易發生意外傷害: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葯中毒等。

4、洪水過後,怎樣預防疾病流行:(1)清除積水、穢物,通風晾曬,噴灑消毒葯劑,預防傳染病及蚊蠅滋生;(2)服用預防葯物,避免發生傳染疾病。如果發生傳染病例,必須進行隔離治療;(3)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濕、霉的物件要通風、晾曬。
5、上學或放學路上發生道路受阻怎麼辦:(1)洪水沖刷,道路坍塌,或者道路被攔腰切斷並有急流通過,此時,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暫時避難」,絕對不能強行通過;(2)當山區道路由於山體滑坡堆積阻塞時,應繞道上山,由滑坡面的上部通過是比較安全的;(3)當洪水沖斷橋涵,河流水急、橋面還在坍塌時,千萬不能冒險強行通過,否則會有生命危險;(4)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橫垂路面時,一是要遠離,防止觸電;二是要報告有關部門,及時搶修。此刻,絕不能僥幸通過。
6、山區發生泥石流,怎樣確保安全: 當山區發生暴雨洪水時,有時會同時產生泥石流。如果暴發了泥石流,山谷中所有石、砂、土、果樹及建築物、居民點等,會全部被推出山谷以外,在溝口堆積起來,整個山谷成了「光板青石」,破壞力極大。(1)泥石流與暴雨洪水結伴兒而生。當暴雨到來之前,居住的山溝有可能暴發泥石流,應搬遷到安全地點暫時避難。 (2)暴發泥石流是由溝頂開始的,發出的響聲好像「轟……轟……」的打炮聲。白天或者黑夜,在屋裡避雨時,只要聽到這種聲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頂轉移。(3)暴發泥石流時間很短,只能扶老攜幼輕裝轉移,來不及尋找和攜帶食品、飲料。(4)轉移路線應事前選定,清除沿途的障礙物,避免急速上山時,浮石、滑坡傷人。同時要防雷擊、電線傷人。

F. 自然災害(高中地理知識)

我有這部分的課見和講義,先傳給你看看。360920249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