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上冊地理案例交流

八年級上冊地理案例交流

發布時間: 2021-02-26 17:07:24

1. 初中地理的「案例式學習」

是一種素質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和教材編寫方式,基本可以這樣理解吧。專比如以前的教材屬世界十三個分區會面面俱到,每個都要講解;現在的新課標教材則只選取其中幾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從地理位置分析其他區域的基本自然和人文地理狀況。
基本這樣吧

2. 關於八年級上冊的地理

上游,注重開發,減少植被破壞,防止水土流失
中游,適當開采礦產,多種植被,減少內水流帶走的容泥沙
下游,注意梳理河道,減少泥沙淤積,耕地適當
上游處於高山峽谷之中,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土質疏鬆,易造成水土流失,給下游帶去很多泥沙使得下游形成地上懸河。並且中游有大量能源礦產,所以要這么做。

3. 請教三道八年級上冊的地理題,謝謝!(最好附帶解題思路等等)

1.我國東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此圖是我國(1、7)月盛行風迴向圖,氣流來自答(西伯利亞)一帶,性質寒冷。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吹偏(北)風,氣溫較(低),降水量較(少)。當它活動強烈時,將引發的氣象災害是(冰凍雨雪)。
2.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確的是(C
)。
A.北京、昆明、烏魯木齊
B.武漢、烏魯木齊、蘭州
C.廣州、呼和浩特、哈爾濱
D.廣州、上海、烏魯木齊
3.小明說他爬過一座奇特的山脈,在這座山脈的北坡到處生長著蘋果樹,一幅暖溫帶的景象;在南坡卻生長著大量的柑橘樹,一幅亞熱帶的景象。你認為小明說的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請說出是哪一座山脈?並解釋其中的原因
答:是真的,那就是秦嶺,那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水嶺,北方的蘋果,南方的柑橘

4. 八年級上冊地理的學習方法

1.學生的知識基礎

初二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並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於今後的啟發、引導。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初二1——8班現有學生340人左右,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為98分,最低分為26分,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較低,還不具備一般的識圖、用圖、繪圖能力,知覺活動正處在擺脫盲目與被動的狀態,觀察的主動性、精確性與概括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但大部分初二學生思維能力較強,隨著地理概念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了初步發展,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3.學生的學習態度

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完成及時,課後及時復習,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現在的溫度,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理解,學會某些地理知識。

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經過一年半的地理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能做好預習,課堂上聽講能抓住關鍵,課後復習能摸准規律,不會即問,為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

5. 跪求啊!!八年級上冊地理和歷史知識點歸納,都是八上的!

八年級上冊復習資料(川教版)
第一學習主題 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重點單元)
一、列強侵華戰爭表
根本
原因
打開中國大門,維護、擴大侵略權益。
戰爭
名稱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直接
原因
虎門銷煙
(1839,林則徐)

英「亞羅號事件」; 法「馬神甫事件」

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
起止
時間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侵略者
英國
英、法
日本
英日俄美法德意奧
(或八國聯軍)
重要
事件
《南京條約》附件: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租地建屋等權利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沙俄侵佔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
黃海大戰(鄧世昌為國捐軀)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後逃往西安。
簽訂
條約
1842年
《南京條約》
1858《天津條約》1860《北京條約》
1895年
《馬關條約》
1901年
《辛丑條約》
條約
內容
1割地:香港島;
2賠款2100萬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4中國徵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由兩國協商。
1858年《璦琿條約》割地最多的條約
1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2賠款:白銀2億兩
3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4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1賠款:白銀4.5億兩
2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禁反)
3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鐵路沿線(拆台)
4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劃界)
影響
危害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一步步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中國人民的抗爭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林則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定都南京(天京);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在青浦大敗洋槍隊; 1862年慈溪大戰,擊斃華爾。
3、左宗棠收復新疆,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4、黃海戰役中,鄧世昌為國捐軀。
5、義和團在廊坊、老龍頭、紫竹林等地抗擊八國聯軍。(張德成、聶士成)
第二學習主題 近代化的起步(重點單元)

洋務運動
時間
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代表、目的
奕欣(中央);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地方)——地主階級洋務派;目的: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
主要內容
1、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2、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新式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興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
4、創建新式海軍――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評價
局限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意義
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中國的科技人才,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同時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戊戌變法
序幕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要求拒和變法)
代表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資產階級維新派
宣傳
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中外紀聞》)和組織強學會
高潮
百日維新(1898、6、11——9、21;開始標志: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內容:(1)政治;(2)經濟;(3)軍事;(4)文化教育: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後改為北京大學)
結果
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發動政變,鎮壓了變法運動。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為變法而犧牲的第一人、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劉光第)
評價
性質
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愛國政治運動。
作用影響
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具有愛國進步意義;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辛亥革命
興起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1905年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日本東京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指導
思想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換算方法:+1911
頒布了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評價
性質
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失敗
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新文化運動
原因
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標志
陳獨秀1915年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陣地、
口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口號: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代表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主要內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階段
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地位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評價
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條件,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備。
第三學習主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重點單元)
五四愛國運動
導火線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爆發
1919年5月4日北京愛國學生遊行、罷課
口號
「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還我山東」、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轉折
上海工人罷工(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主力由學生轉為工人)
初步
勝利
釋放愛國學生(放人)
撤消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撤職)
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拒簽)
意義
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共的成立
條件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上海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標志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後轉到浙江嘉興南湖)
一大
內容
1、通過黨綱:(確定名稱和奮斗目標)2、確定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3、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意義
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使中國面貌煥然一新。
國民革命運動
條件
1924年,國民黨「一大」確定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准備
1924年黃埔軍校的建立(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高潮
北伐戰爭
目的
推翻軍閥統治,實現全國統一
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戰場
湖南、湖北(兩湖地區)
戰役
賀勝橋戰役、汀泗橋戰役(先鋒:葉挺第四軍獨立團)
響應
馮玉祥綏遠誓師,各地工農運動(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
戰果
不到半年北伐軍聲震全國,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武漢。
結果
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四一二政變、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以失敗告終(失敗標志:「七一五」政變);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寧漢合流」(武漢國民政府並入南京國民政府)

人民軍隊的建立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朱德、賀龍、劉伯承、葉挺、周恩來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8月1日成為建軍節。
八七會議
總方針(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秋收起義
1927年9月 湘贛邊 毛澤東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毛澤東)
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中共兩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意義)形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
紅軍長征
原因
1933年秋,中共主要領導人執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方針和政策,排擠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經過
1934、10江西瑞金長征開始——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到達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過大涼山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1935、10陝北吳起鎮會師——1936、10紅一、二、四方面軍靜寧將台堡會師(結束標志);分析毛澤東《七律·長征》
精神
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團結拼搏的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意義
考驗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留下了光榮的革命傳統,鼓舞了全國人民,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第四學習主題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重點單元)
九一八事變
概況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 柳條湖 東北軍 沈陽)
原因
蓄謀已久,變中國為其殖民地
結果
蔣介石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完全淪陷,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以長春為「都城」,扶持末代皇帝溥儀任「執政」。
影響
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東北抗日游擊隊(楊靖宇)
西安事變
概況
1936、12、12、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
目的
逼蔣抗日
結果
和平解決(周恩來西安談判)——從全民族利益出發。
影響
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促進了國共產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
七七事變
概況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日本四次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日本兩次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抵抗
國民黨二十九路軍英勇抵抗(佟麟閣、趙登禹)
影響
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日戰爭
南京大屠殺
概況
1937·12,日軍在南京6周內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集體屠殺19萬。
認識
日本否定戰爭是在掩蓋罪行,美化戰爭,為軍國主義招魂,我們要牢記國恥,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
台兒庄戰役
概況
1938年徐州會戰中李宗仁指揮(藤縣保衛戰川軍將領王銘章壯烈犧牲);國民黨正面戰場四次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意義
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百團
大戰
概況
為粉碎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盪」和「囚籠」政策(目的)。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地區主動出擊日軍,以破壞敵人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戰役。 參戰的有105個團約20萬人。
意義
沉重打擊了日寇,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概況
為了爭取抗戰最後勝利,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
主要
內 容
1、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
2、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通過新黨章: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4·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
意 義
制定了黨的正確路線,實現了黨的空前團結,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奠定了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
日本
投降
1945、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9、2 ,日本簽字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抗戰勝利原 因
中國進行的是正義戰爭,得到國際援助。
是國共合作下的全民族的抗戰,是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結果。
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起了牽製作用。
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是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和決定性力量。
意 義
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以來反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偉大勝利,雪洗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國內)
為戰爭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際)
第五學習主題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點單元)
解放戰爭
重慶談判
背景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為了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經過
1945年8月——10月,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談判。
結果
簽訂《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內容:堅決避免內戰,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內戰爆發
1946、6,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過程:中共八個月殲敵71萬,粉碎全面進攻。
粉碎重點進攻
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中共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通過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等重要戰役粉碎重點進攻。
挺進大別山
1947、6,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
1948、9—11,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解放東北全境
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基本消滅了其精銳部隊,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
淮海戰役
1948、11—1949、1,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奠定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基礎
平津戰役
1948、11 -1949、1,在聶榮臻、林彪、羅榮桓的指揮下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
渡江戰役
北平談判破裂後1949年4月21日開始百萬雄師在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的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西中東三路發起渡江戰役。
解放南京
1949、4、23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在大陸22年(1927—1949)反動統治的覆滅。
第六學習主題 經濟和社會生活
近代民族工業
興起
時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
發布
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各地
代表
主要企業最早以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同文書局為代表
發展
概況
辛亥革命後,進一步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代表
張謇、周學熙、榮宗敬、榮德生
張謇成就
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棄狀元而從商。
創辦大生紗廠、麵粉廠、輪船公司、榨油廠等18家企業。
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提倡在不損害民族利益前提下引進外資。
提出「父教育而母實業」的口號(以實業養教育,以教育促進實業)創辦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師范學校和中國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近代社會生活
新交通工具
輪船、火車,有軌電車,汽車
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公司——輪船招商公司(1872年、上海、李鴻章)
新式通訊
工具
電報
電話
中國自行架設的第一條電報線於19世紀70年代出現在香港到上海。
1877年上海租界內首先使用了電話。
大眾傳播媒體
報刊出版業
中國人自辦的第一份近代報紙是《中外新報》(1858年香港)
近代最著名的報刊是《申報》(1872年、上海)
近代最大、最負盛名的新式出版企業商務印書館(1897上海)
娛樂方式
照相技術,電影藝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
社會習俗
發型(剪辮令) 服飾(中山裝、西服) 禮節(點頭禮、握手禮)稱呼(先生、君、同志)
第七學習主題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教育變革
原因
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大量湧入,傳統教育與科舉制度的弊端,變革勢在必行。
表現
洋務運動中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1862年)揭開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戊戌變法中光緒帝在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開中國高等教育的先河。
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新文化運動時期1917年蔡元培任校長,奉行「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1905年清政府廢除歷時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
科技
詹天佑
京張鐵路 ——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侯德榜
《制鹼》——「侯氏制鹼法」
思想
魏源
《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
譯著《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和 「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文學藝術
魯迅
偉大的革命文學家;現代雜文的開拓者。
徐悲鴻
擅長國畫,《奔馬》《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冼星海
《黃河大合唱》

6.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復習提 簡略些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