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級下冊備課第六章
❶ 八年級地理第六章第二節練習題下冊wps
八年級地理第六章第二節練習題下冊wps?
編程
❷ 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的工業特點
白山黑水指的是長白山和黑龍江。泛指中國東北地區。《金史·世紀》:「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❸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地理第六章要背哪些地圖
政區圖,地形圖,鐵路圖,氣候圖還有就是局部的以上的圖,包括要記河流,平原,高原,丘陵。著名草原,主要牲畜。反正都要考,都記記嘛。記過就當復習,沒學就當預習。其他記不清了,考過太久了,問老師唄。
❹ 八年級下冊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一節說自然特徵與農業的課視頻
這個我知道
❺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的第六章第一節第12頁的活動題的答案
1.氣溫逐漸高升,說明春季氣溫回升快,但降水量少,氣候乾旱
2.春季華北平原氣溫內較高,蒸發量容大,但降水量少,比較乾旱。小麥返青或農作物出苗,作物需水量大,影響農作物生長。
3.①培養抗旱新品種②種抗旱作物③推廣節水農業④興修水利【比如打機井之類的】⑤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
我寫的能看懂不?
❻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六章《台灣省》教案
希望能幫助你!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台灣省的位置、范圍、面積等基本概況,以及台灣島、彭湖列島、釣魚島的分布。
2.使學生了解台灣省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學會分析農產品和森林分布與其氣候、地形的關系,培養學生區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3.使學生知道台灣省的經濟特點,了解其「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4.使學生認識到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台灣省的地理位置、范圍。
2.台灣省農產品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台灣的工業發展和分布。
教具准備:台灣省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以學生喜歡的台灣歌手周傑倫,愛看的台灣娛樂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TV三賤客」引入台灣,還引出台語──閩南語,上課時,請會講閩南語的學生來說說閩南話或唱閩南歌,並讓學生欣賞由台灣人作曲作詞並演唱的贊美詩,體會閩南語。
[教授新課]
[地圖演示]讀圖分析台灣省的范圍和位置,並指出北回歸線的位置,由此分析台灣的緯度位置,得出台灣是熱帶、亞熱帶氣候,四面環海,使台灣的氣候溫暖濕潤,生產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
[學生活動]讀圖分析台灣地形特點(由台灣鐵路分布原因引出地形分布),並認識台灣的重要城市:台北、台中和台南,高雄和基隆。
[學生活動]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完成課本P34活動題2。
[教師承轉]以上是課本的第一個標題,課本的第二標題是「美麗富饒的寶島」。美麗是指什麼?富饒呢?(有許多迷人風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富饒指物產豐富)下面,我們在輕快的高山族音樂中盡情欣賞一下台灣的美景,並看看有哪些豐富的物產。
[多媒體音樂放映]音樂中圖片自動放映。
[地圖演示]台灣主要農礦產品的分布圖
[學生活動]看圖完成P36活動題2,並分析圖6.25台灣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並嘗試用圖6.26分析台灣樹種十分豐富的原因。
[歸納總結]完成P36全部活動題,整理答案。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主要以一首台灣贊美詩引入,導入時我把歌詞放映出來,讓學生先讀一遍,再聽歌,更好比較普通話和閩南語的區別,激發了學生的興興趣。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將對台灣緯度位置的認識與氣候物產聯系起來,加強了知識的前後聯系和邏輯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過渡銜接時,我用了課本標題,既突出知識的整體,又自然地引出下文。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是成功的。總之,這節課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講解時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效果不錯。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台灣的范圍,知道台灣由台灣島、澎湖列島和釣魚島等島嶼組成,所以,我們說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領土,但是為什麼一些日本人現在已經把釣魚島寫入了日本地圖呢?釣魚島為什麼成為中日長期以來爭議的領土呢。釣魚島問題怎麼來的呢?
[學生活動]講述釣魚島的認識
[教師總結]講述釣魚島問題的由來。(釣魚島問題資料附於教案最後)
[講授新課]
[學生朗讀]P37「出口導向型經濟」。
[圖片演示]圖6.28,學生分析台灣出口貿易的變化
[教師講解]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和國家比較落後的原因的以及台灣如何實現經濟轉型。
[提出問題]台灣利用哪些優勢和有利條件發展工業?
[學生回答]課本圖6.27
[教師講解]四個有利條件,並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什麼條件也比較重要嗎?請讀P38閱讀材料後回答。
[學生活動]讀P38閱讀材料得出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政策的強力支持。(教師結合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性突出這個條件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讀圖回答]圖6.30台灣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這些工業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城市?這幾個城市的分布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活動]完成P38活動題,回答以上問題。並思考P39第3活動題。
[教師講述]P39第3活動題。
[讀表6.1]分析台灣產業產值的變化,從數據角度把握經濟的變化和發展。
[學生活動]完成台灣產業變化的折線圖。
[教師小結]略
[課堂練習]
1.判斷
台灣的出口商品中農礦產品占很大比例。
2.選擇
台灣產業構成中( )
A.第一產業最高 B.第二產業最高 C.第一、第二產業為主 D.第二、第三產業為主
附釣魚島問題資料: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沒有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提出異議。但是,後來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強迫清政府簽定了《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把台灣歸還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日方立即單方面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邏船開去,將島上原有的中國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列島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定歸還沖繩協定時,擅自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擱置,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國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修建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上,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還豎起「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這些活動,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
❼ 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八下,第六章,全部重點
第六章 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
東北地區
1.地理位置與范圍: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簡稱東北三省),位於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徵:東北地區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
3.氣候特徵:東北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冬季南北氣溫差異明顯。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地表積雪時間長,是中國降水較多的地區。 4.人口分布:(1)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可多,工業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山區人口較少。(2)東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主要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滿族在東北地區分布較廣,是東北地區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5.城市分布:(1)東北地區是中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線沿線地區(鐵路運輸佔主要地位),特別是哈大線(哈爾濱—大連)、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沿線地區。
(2)哈爾濱:職能: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鐵路樞紐。工業部門:機械、醫葯、食品、石油化學、亞麻紡織、甜菜製糖等工業部門地位突出。
(3)長春:職能: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國著名的汽車製造基地。工業部門:汽車製造、鐵路車輛製造。
(4)沈陽:職能: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業部門:以機電、重型機械、有色冶金著稱。
(5)大連:職能: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全國重要的水產基地。工業部門:造船、機車製造、石油化學、服裝等工業發達。 6.農產品生產基地 (1)農業發展條件:
5
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
(2)主要農作物:①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相對集中。小麥在東北平原廣泛分布。②經濟作物:甜菜、花生、亞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農業地位: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業基地
(1)發展條件: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黑龍江省--雞西、鶴崗煤礦,大慶油田。遼寧省—撫順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
(2)工業特徵和工業部門:重工業是東北地區的支柱產業。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汽車、石油化學工業等。21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輕紡工業也有了長足發展。
(3)工業布局:哈爾濱是中國重要的動力機械基地。以沈陽、齊齊哈爾為中心,形成了重型機械、冶金設備生產基地。以長春、大連為中心,形成了運輸機械製造基地。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大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油田。
(4)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地區傳統工業在全國的優勢地位不斷下降,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2003年,國家明確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提升。 8.遼中南工業基地
(1)發展條件: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撫順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
便利的交通運輸。
(2)主要工業部門:沈陽—機械工業、鞍山和本溪—鋼鐵工業、撫順—石油化學 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❽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五六章復習資料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