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上冊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上冊

發布時間: 2021-02-25 05:57:32

⑴ 求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筆記,天氣與氣候第三課時(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抄氣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襲陽輻射(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其中,大氣環流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
1、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的根本能源,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決定著熱帶和氣溫的高低分布。
2、大氣環流能夠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分布。
3、海陸位置的影響,越靠近海洋降水越多,離海洋越遠降水越少。
4、地形的影響,山地區,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5、洋流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降濕。
6、人類活動間接的影響了大氣和水汽等的分布,對氣候具有間接影響。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⑶ 跪求【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全套復習試題】當郵件發給我!!Help,help!

我不知道咱們的書一不一樣,我就告訴你我在樹上畫的重點吧第一節58頁什麼稱為地勢和我國地勢的特點 59頁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及沿北緯36° 地形剖面圖 (還有個沿北緯32° 為【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黃海】)還有三級階梯的分格地區 中國地形特徵:①地形復雜多樣②山區面積廣大 62頁下面2到6段 63頁中國主要山脈分布 64頁中國四大高原圖和特點 67頁讀圖 第二節69頁1、2兩段 氣溫變化分為時間變化和空間變化 73頁 1月0℃---邊緣分布 冬季我國---差別很大 在夏季----74頁南北溫差不大 三大火爐城市:重慶、武漢、南京 降水主要形式:①鋒面雨②對流雨③地形雨④台風雨 75頁中國溫度帶(圖) 77頁中國干濕區的劃分 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 第三節81頁天氣預報中的天氣預報圖 83頁中國的氣候類型 84頁什麼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85頁第二段和中國的季風去和非季風區(圖)第四節91頁黃河流域(圖)和最後一段 94頁第一段 95頁第一段最後一句 96頁 長江流域(圖)【宜昌以上為上游 宜昌到湖口為中游 湖口到海口為下游 (長江以南:贛江、湘江、烏江 長江以北:漢江、嘉陵江、岷江)】 應該就這些了,不懂的Q上問我,謝了一中午咧,還不謝謝我 媛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天氣如果影響了交通運輸.你認為如何才能防止該類問題產生

防止不太現實,緩解還行。如果要防止的話,只能更改交通路線,或者在了解天氣狀況的前提下再考慮交通運輸。

⑸ 求一下初一上冊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所有筆記,要全面的。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的定義: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雨、雪、冷、熱等大氣狀況。 二 天氣的特點:、
1)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
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不同:如某一時刻「現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悶熱」,幾天如「這幾天陰雨連
綿」。 3)同一地方,不同時刻天氣不同。如「東邊日出西邊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氣預報:
1) 目的: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狀況,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種准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的天氣的危害。
2) 內容:需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3) 讀懂衛星雲圖:(教材P46)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
一般是陰雨區。) 4) 常用的天氣符號:(教材P46)尋找規律記憶。填空或識圖題。 5) 風的表示方法:風力(它是風的強弱,分0~12共13個等級)。風力符號及風向。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
什麼是氣溫
1)什麼是氣溫:一天內,大氣的溫度稱溫度,單位為攝氏度C。
2) 氣溫的測定:日測3~4次(時間為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 3)氣溫的描述: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觀測的氣溫值的平均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中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二、氣溫的變化:
1)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看圖3.12)陸地上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月最高平均氣溫和月最低平均氣溫: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
反。 3)氣溫年較差:一年內,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越大,氣溫年變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4)氣溫變化特點:緯度不同,氣溫不同: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反之,亦成立。 產生結果:熱帶(終年高溫炎熱,變化最小) 溫帶(四季分明,變化顯著) 寒帶(終年氣溫很低)
5) 繪制氣溫曲線變化圖:明確橫縱軸代表的意義。
南北半球氣溫曲線圖形狀的異同:北半球:波峰式;南半球:波谷式。 二 氣溫的分布
水平方向的分布:用等溫線表示。(教材P52圖3.15)
1、等溫線定義:把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在圖上用線連接起來,叫等溫線。(原理同等高線) 2、等溫線的特點:
1)等溫線是閉合的,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形成低溫中心,反之,形成高溫中心。 2)同一等溫線上,各點氣溫相等。
3)等溫線疏密與水平方向上的氣溫差別:越密集,溫差越大,越稀疏,溫差越小。 4)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相等。
(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氣溫垂直向上遞減
垂直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1)緯度因素:低溫度氣溫高,高溫度氣溫低。
(讀圖3.17可得出結論: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各緯
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年平均氣溫高於20攝氏度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於零下10攝氏度的地

初一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

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規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增大 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 2)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4)人為因素: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
什麼是降水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統稱為降水(自然降水)。還有人工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分布規律
1、表示方法:日月年降水量。會畫降水量柱狀圖並能讀懂。 讀降水量柱狀圖,想得出降水的季節變化,主要看兩點:(1)全年各季節降水分配是否均勻,(2)降水集中在哪幾個月份,而哪個季節降水又少
2、世界降水分布規律:讀圖3.21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為:赤道地區氣溫較高,終年氣流上升,容易成雲致雨,所以多雨。 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的趨勢是逐漸減少,原因:兩極地區氣溫低,終年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綜上:緯度位置: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地區少雨。
(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這里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較少分布著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綜上:南北回歸線附近海陸位置:大陸東岸多雨,大陸西岸少雨。
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如亞歐大陸東岸的我國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國倫敦,全年濕潤。大陸內部降水較少,這里分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綜上:溫帶地區海陸位置:沿海地區多雨,大陸地區少雨。 (3)世界的干極和雨極:阿塔卡瑪沙漠和乞拉朋齊。原因:由於地形因素造成的,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及迎風坡)上,這種地形有利於暖濕氣流的抬升,降雨多為地形雨,而背風坡降水少。 綜上:山地(或地形)因素: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1、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年是指一般而言) 2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要求:對一句話能夠做出明確判斷,到底屬於天氣還是氣候)
區別 天氣
氣候
關注時間段 某一段時間(短時間,如幾天) 一年、多年或更長的時間
構成要素
溫度、濕度、風力、降水等 只有溫度與降水 變化情況(特點)
多變的
一般變化不大

氣候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例子 緯度位置 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赤道地區降水多 兩極地區降水少
P60圖3.24 海陸位置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面氣溫高 夏季陸地氣溫高,海面氣溫低 近海迎風地區降水多 遠離海的地區降水少
近海無海分處降水少
夏季岸上石頭熱,河裡溫度低 地形(地勢因素)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迎風坡多雨(多為地形雨) 背風坡少雨
P60圖3.25 乞拉朋齊

3.、世界的氣候類型及分布(P58圖2.23)(P59兩個表格)
能根據特點判斷出屬於哪種氣候類型即可。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因素與規律 2、因素與原因
(1)緯度位置:
a:氣溫:低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直射(即熱帶地區),獲得的太陽熱量高,氣溫就高;高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斜射,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
b:降水:赤道地區氣溫高,熱空氣上升,遇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故多雨。向兩極地區靠近,空氣溫度較低,氣體下沉,不易成雲致雨。(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2)海陸位置:
a:氣溫:由於陸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質不同,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吸熱慢,放熱也慢。因此,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陸地氣溫地,海洋氣溫高。 (例子:冬季來臨,氣溫逐漸降低,江面容易起霧)
b:降水: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陸,降水就少。近海常年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
a:氣溫: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b:降水:迎風坡,暖濕氣流被抬升,遇到上方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而背風坡沒有這種優勢,冷空氣下沉,氣溫降低,不宜成雲致雨,降水就少。
(例子: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迎風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最多。)

⑹ 七年級地理上冊天氣與氣候復習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⑺ 急!!幫忙找下初一地理第三章的《天氣與氣候》的PPT課件

http://www.dxstudy.com/information17/85833.htm
去這抄里襲下載,全是名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