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湘教版復習題
㈠ 地理七年級上冊湘教版復習提綱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1. 以風車而著名的國家是荷蘭。
2. 阿拉伯人的傳統服裝多是身穿白色長袍,頭戴頭巾,這種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陽光、抵擋風沙。
3. 地平面上有東(E)、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又分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4. 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6. 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8. 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 經過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11. 曾經對地球形狀的兩種說法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12. 麥哲倫環球遊行路線是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是4萬千米。
14. 地球儀: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製作成地球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16. 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
17. 赤道的緯度是0°,赤道以北稱北緯,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
18. 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19.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區,30°~60°為中緯度區,60°~90°為高緯度區。
20. 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21. 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22. 經度的起點是本初子午線,或者稱0°經線,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23.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24. 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網路,叫做經緯網。
25. 人們通常用「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海洋實際佔71%,陸地實際佔29%】。
26. 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27. 全世界共有7個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順口溜:亞非北美南;南極歐大洋】。
28. 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29. 各個大洲的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30. 各個大洲的分界線:【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 太平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
32. 大西洋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 印度洋大部分位於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35. 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36. 看圖填空:(填寫代號及名稱)
①赤道穿過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亞洲、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過哪些洲的大陸?②南美洲、③非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亞洲⑥大洋州⑦南極洲
④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歐洲⑦南極洲
⑤南極洲被哪些大洋包圍?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⑥主要位於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37.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38. 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9.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0.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41.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2.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43.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44. 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稱為「泛大陸」。
45. 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46.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47. 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碰撞擠壓。
48. 板塊與板塊交接處會產生火山與地震。
49. 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50.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總數突破70億。
51.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聯系。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52. 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53. 世界上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如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54.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於黃種人。
55. 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人口數量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人口數量處於負增長。
56.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57.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58.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59. 混血人種是三大人種通婚產生的。
6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稱為黑人的故鄉。
61. 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
62. 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63. 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達到13億。
64. 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是英語,當今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已經超過4億。
65. 信仰宗教的人被稱為教徒。
66.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
67.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堂是高高聳立的,教徒總數約20億,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對集中。
68. 基督教起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經典為《聖經》。
69. 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清真寺是祭祀場所,分布在亞洲的西部、東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全世界有教徒(伊斯蘭教徒也叫穆斯林)約15億人。
70. 伊斯蘭教起源於公元7世紀的沙烏地阿拉伯,經典為《古蘭經》。
71.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廟宇是祭祀場所,以亞洲最多,佛教徒現有3億多人。
72.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
73. 中國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74.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75.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76. 村莊是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周圍有農田。
77. 集鎮是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78. 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79. 天氣的突出特點是多變。
80.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81. 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的資料的分析,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82. 天氣符號:晴、陰、多雲、降雨、霜凍、雷雨、降雪、霧。
83.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表示。
84. 降水的兩個基本條件:
①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②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85. 對流雨是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鋒面雨是類似的道理,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86.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87. 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
88. 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坐標圖、等值線。
89.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90. 春分在3月21日前後;夏至在6月22日前後;秋分在9月23日前後;冬至在12月22日前後。
91. 地球的形狀與氣候:太陽光線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陽高度最大,太陽輻射最強,當太陽線垂直照射赤道時,隨著緯度的增高,太陽輻射的強度逐漸降低;地球的運動與氣候: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傾角。
92. 春分、秋分:太陽與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陽與北回歸線(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陽與南回歸線(23.5°S)成垂直角。
93. 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則相反;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94.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是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最寒冷的大洲為南極洲。
95. 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96. 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97. 地球上的五帶是: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98. 一般情況下,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99.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導致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即全球氣候變暖。
100.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面積最大)、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
101.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
102.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103.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104.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主要分步在亞熱帶的大陸東岸地區,夏季高溫多雨。
105.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106.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東南、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
107.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108. 溫帶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109. 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世界上分步最廣泛的氣候類型。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110. 目前,全球70多億人口分別居住在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11. 世界上最大國家是俄羅斯,國土面積有1709.8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是梵蒂岡,國土面積有0.44平方千米。
112.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其次為印度、美國等。
113. 發達國家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都分步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114. 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主要原因。
115. 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116. 聯合國(UN)的常任理事國有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行政負責人是聯合國秘書長;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主要職責是:①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②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③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到2013年5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成員國。
117.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重要的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行政負責人是總幹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是:①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②控制和減免關稅;③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118.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19. 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人道主義;紅十字會的任務是①防止並減輕人類的疾苦,保護人的生命健康;②保障人類的尊嚴;③為預防疾病、增經健康和社會福利而工作;紅十字會的會旗由瑞士的國旗演變而來。
120. 上海合作組織的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㈡ 七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復習資料
1.1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
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
1.2 非洲
國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乾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
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進國家
3.1 日本(Japan):
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品:壽司
發達的經濟:二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技,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作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主要工作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日本的交通運輸也相當發達。主要城市:東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1200多萬。
3.2 埃及(Egypt):
地跨兩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領土面積逾100萬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蘭;首都:開羅(千年古都)。 沙漠廣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埃及人稱之為母親河,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 文明古國: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埃及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也是七大奇跡之一。 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羅斯(Russia):
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令圖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呈偉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曠闊的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豐富的資源:西伯利亞的貝加爾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西伯利亞的開發:
3.4 法國(France):
歐洲的經濟大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5889萬人。首都:巴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佔全國的4/5。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小,全年將水分平均勻。生產: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概述:法國的工業也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比較豐富。
文化與旅遊: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浪漫多情的民風民俗,高雅的藝術,新潮的時裝……法國在1999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遊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3.5 美國(United States):
美國的領土: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 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他的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人口與城市:人口在2000年為2.82億;人種絕大多數為歐洲遷移的白種人,也有美國原來的少部分黑人。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由名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
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3.7 澳大利亞(Australia):
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古老的動物:
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請採納。
㈢ 初中地理湘教版復習資料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㈣ 湘教版地理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來西西、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㈤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的復習資料
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題
(第一章)
【基礎部分】
一、選擇題: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聽到這首《亞洲雄風》歌曲,我們的腦海中回涌現出一副亞洲壯麗山河的畫卷。據此回答1、2題。
1、「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麼這座「山」是指( )
A、天山 B、阿爾卑斯山 C、昆侖山 D、珠穆朗瑪峰
2、「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是說亞洲的河流眾多,奔流不息。下面關於亞洲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都流向太平洋
B、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都流向四大洋
C、亞洲第一長河是長江
D、「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指亞洲的河流都向東流向大海
3、世界是最大的湖泊和最深的湖泊分別是( )
A、裏海、貝加爾湖 B、貝加爾湖 、裏海
C、蘇必利爾湖、青海湖 D、鹹海、貝加爾湖
4、下列各組氣候類型,在歐洲分布最典型的( )
A、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
5、讀右圖,下列關於北美洲溫帶海洋氣候面積小的原因正確的是:
A、落基山阻擋了西風
B.極地冷空氣勢力強
C.熱帶氣流北上使降水減少
D.阿巴拉契亞山地阻擋了暖濕氣流
6、世界上各種氣候類型中,在亞洲沒有分布的是(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7、讀「非洲氣候類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候類型齊全
B.氣候類型基本以赤道為中心線對稱分布
C.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廣
D.沒有高山、高原氣候類型
8、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
9、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是( )
A、裏海 B、黑海 C、死海 D、貝加爾湖
10、南亞夏季風的源地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亞洲冬季風的主要特點是( )
A、溫和乾燥 B、寒冷乾燥 C、溫和濕潤 D、寒冷濕潤
1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不是獨立的國家是( )
A、利比亞 B、埃及 C、衣索比亞 D、賴比瑞亞
13、非洲大陸的地形主要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14、東非高原位於赤道附近,但不屬於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洋遠 B、海陸差異顯著
C、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D、高原地形的影響
15、讀右圖,關於印度德干高原地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東南低
C.東北高,西南低
D.中間高、四周低
16、世界第一長河發源於( )
A、青藏高原 B、安第斯山 C、東非高原 D、南非高原
17、有「非洲屋脊」之稱的是( )
A、東非高原 B、南非高原 C、撒哈拉沙 D、埃塞爾比亞高原
18、在美洲,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居民是( )
A、印第安人 B、歐洲移民 C、因紐特人 D、黑種人
19、南美洲的原有居民是( )
A、印第安人 B、黑種人 C、混血人種 D、白種人
20、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 )
A、尼羅河 B、亞馬孫河 C、長江 D、剛果河
21、撒哈拉沙漠( )
A、動植物極為稀少,又無礦產資源,是不毛之地
B、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C、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近年來面積減少
D、全年受中緯西風的影響,非常乾燥
2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 )
A、長江中下游的淡水湖群 B、東非裂谷帶的一系列斷裂湖群
C、「千湖之國」的芬蘭湖群 D、北美的五大湖
23、下列關於南美洲與非洲氣候的比較,錯誤的是( )
A、兩大洲乾燥地區分布很廣,熱帶沙漠面積很大
B、兩洲都有面積廣闊的熱帶氣候
C、兩大洲都有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氣候
D、兩洲都有地中海氣候
24、玉米的原產地是( )
A、中國 B、美國 C、墨西哥 D、巴西
25、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是( )
A、台灣島 B、馬達加斯加島 C、格陵蘭島 D、加里曼丹島
26、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 )
A、安第斯山脈 B、落基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
27、不屬於穿過白令海峽「三線」的是( )
A. 俄羅斯與美國的分解線 B. 國際日期變更線
C.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D. 亞洲與加拿大的分界線
28、總體上看,亞洲氣候不太顯著的特徵是( )
A、大陸性特徵 B、海洋性特徵 C、季風性特徵 D、差異性特徵
29、關於亞洲及歐洲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各大洲中,亞洲人口最多,歐洲人口密度最小
B、目前歐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C、除南極洲外,歐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和歐洲
30、非洲的山脈主要分布在( )
①西北 ②東北 ③西南 ④東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關於非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的其他大洲
B、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
C、糧食作物中玉米的種植面積最廣
D、咖啡、椰棗是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
32、蘇伊士運河溝通了( )
A、地中海和大西洋 B、地中海和黑海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地中海和紅海
33、世界最大的平原是( )
A、密西西比河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東歐平原 D、西西伯利亞平原
34、哥倫布從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島,途經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5、拉丁美洲是指( )
A、美國以南的美洲 B、巴拿馬運河以南的美洲
C、墨西哥以南的美洲 D、巴拿馬以南的美洲
36、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
A、美國 B、加拿大 C、巴西 D、俄羅斯
37、下列有關北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拉丁美洲
的關系表示正確的是
A B C D
38、關於非洲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有( )
A、以平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
B、著名的德拉肯斯山脈分布在西北邊緣
C、東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裂谷帶
D、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埃塞爾比亞高原上
39、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亞洲 C、歐洲 D、大洋洲
40、右圖中M是世界海上運輸最繁忙的著名海峽之一。下列對其敘述正確的是:
A.是連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最近通道
B.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
東亞各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C.溝通了太平洋至墨西哥灣航線
D.是地中海與大西洋相通的唯一通道
二、綜合題:
1、將下列地區與其所屬氣候類型用直線聯結起來:
西歐平原 苔原氣候
東歐平原 地中海氣候
亞平寧半島 亞寒帶針葉林氣
北冰洋沿岸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西伯利亞山地 溫帶大陸性氣
2、將下列河流與注入海洋聯結起來:
A、尼羅河 ①大西洋
B、剛果河 ②印度洋
C、尼日河 ③地中海
D、贊比西河
3、將下列國家與其重要農礦產品用直線聯結起來:
A、巴西 ①小麥、牛肉、羊毛
B、阿根廷 ②鐵、錳、咖啡、可可
C、智利 ③鋁土
D、蓋亞那 ④硝石、銅
E、委內瑞拉 ⑤石油
4、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⑴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稱:
A是 洋 ,B是 洋
C是 洋, D是 洋
E是 灣,F是 海峽
H是 島,I 是 群島
⑵填出圖中數碼代表的地理事物:
①是 河,②是 河
③是 山脈,④是 高原
⑤是 氣候,⑥是 氣候
⑶美洲為什麼又稱為「新大陸」?
⑷人們通常把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稱為拉丁美洲,為什麼?
5、讀非洲氣候類型空白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氣候類型A是________氣候,此氣候沒有沿赤道向東延伸的原因是_______ _因素。
(2).氣候類型B是 氣候,當B處的人們歡呼"風調雨順,收成好"時,C處的景象是( )(選擇填空)
A.風調雨順 B.草木枯黃 C.動物聚集
D.氣候寒冷
(3).氣候類型D是________氣候。(4).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徵是 。
(5).非洲有「赤道雪峰」現象的山脈是 ,其植被有明顯的 變化。
(6).當我國高溫多雨時,E處氣候特點為( )
A.高溫多雨 B.溫和多雨 C.高溫少雨 D.溫和少雨
6、讀亞洲部分圖,分析回答:
1、從圖中可看出,亞洲地勢特點是 ,你的判斷依據是 。
2、請你列舉出有關亞洲的自然地理方面的突出特徵。(任選你最了解的兩方面列出即可)
(1)
(2)
7、讀「亞歐氣候類型」圖,回答問題;
⑴、圖中數碼所代表的氣候類型是什麼?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在「亞洲氣候類型」圖中用字母填注下列氣候類型分布的位置:
A、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8、根據右圖所提示的關於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地理信息,以及你學過的知識列表格比較這兩條河流的差別(至少比較4個方面)
尼羅河 剛果河
【提高部分】
一、讀歐洲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歐洲從東西半球看,屬於 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屬於 半球。
2、大致計算歐洲所跨的緯度范圍: 。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赤道等五條特殊緯線中,哪些緯線穿過歐洲大陸? 。
3、歐洲北臨 洋、西臨 洋、南臨 海,海岸線十分 (曲折或平直),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 風,沿岸
暖流經過,使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主要是 氣候。
4、看歐洲氣候分布圖可以知道,歐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是 、 、
、 。
5、歐洲有一條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性河流,它叫多瑙河,你能在地圖上找出來嗎?說說它發源於 山,自 向 流,最後注入 海。
二、新的課程要求我們同學通過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一個大洲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根據下列要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選定或教師指定一個大洲)
1、說出這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陸位置、半球位置、大致的緯度、經度范圍)。
2、應用地圖或有關資料歸納這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3、用資料說出這個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地理問題。
4、用事例說明這個大洲內部的經濟發展差異。
(學習成果的展示)
①利用課前5分鍾小組輪流介紹所認識的大洲。(可以製成幻燈片介紹)
②個小組將收集的資料,編輯成手抄報,在班上交流。
三、1、一對孿生的姐妹出生在船艙中,姐姐先出生,但年齡比妹妹小一歲:妹妹後出生,年齡卻比姐姐大一歲。請你從輪船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角度思考,說出其中的原因
2、從倫敦乘飛機到北京需用14小時,如果乘2002年2月11日(陰歷12月30日)10點的飛機從倫敦飛回北京,還能在北京過除夕嗎?
七年級地理下冊(湘教版)課改復習題
(第一章)答案
一、 選擇題:
1.D 2.C 3.A 4. A 5.A 6.B 7.B 8.A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B 16.C 17 .D 18.C 19.A 20.B
21.B 22.D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B 30.B
31.D 32.D 33.B 34.B 35.A 36.B 37. B 38.C 39.A 40. B
二、綜合題:
1、將下列地區與其所屬氣候類型用直線聯結起來:
西歐平原 苔原氣候
東歐平原 地中海氣候
亞平寧半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冰洋沿岸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 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西伯利亞山地 溫帶大陸性氣候
2、將下列河流與注入海洋聯結起來:
A、尼羅河 ①大西洋
B、剛果河 ②印度洋
C、尼日河 ③地中海
D、贊比西河
3、將下列國家與其重要農礦產品用直線聯結起來:
A、巴西 ①小麥、牛肉、羊毛
B、阿根廷 ②鐵、錳、咖啡、可可
C、智利 ③鋁土
D、蓋亞那 ④硝石、銅
E、委內瑞拉 ⑤石油
4、⑴A北冰 B太平 C大西 D加勒比 E墨西哥 F白令 H格陵蘭
I西印度 ⑵①密西西比 ②亞馬孫 ③安第斯 ④巴西 ⑤亞寒帶針葉林
⑥溫帶大陸性 ⑶500年前,生活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居民,幾乎不知道美洲的存在。直到「地理大發現」結束了亞歐大陸與美洲之間的隔絕,是新發現的大陸,因故而得名。 ⑷美國以南的美洲部分,歷史上長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而這種語言都源於拉丁文,故把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5、讀「非洲氣候類型」圖,完成下列題目:
⑴①熱帶雨林 地形 (2)、熱帶草原 B (3)、地中海
(4)、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 (5)、乞力馬扎羅山 垂直
(6)、B
7、讀「亞洲氣候類型」圖,回答問題;
⑴①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溫帶季風氣候 ③亞熱帶季風氣候
④高山氣候 ⑤熱帶沙漠氣候 ⑥溫帶海洋性氣候
⑵略
8、可以從河流流向、注入的海洋、流經的地形區、氣候、河流的流量、長度等方面比較
【提高部分】
一、讀歐洲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 西 2、36°—71° 北極圈
3、北冰洋 大西洋 地中海 曲折 西 北大西洋 溫帶海洋性
4、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5、阿爾卑斯 西 東 黑海
二、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