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星球版八年級地理地形地勢特徵

星球版八年級地理地形地勢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25 00:10:38

1. 八年級上冊地理地形,地勢圖記憶方法

2. 高考地理地形地勢特徵答哪些

地形從兩個方面回答:區域內地貌類型是單一的還是多樣的,以哪種地貌類型為內主。
地勢從兩個方面回答容:
1海拔是高還是低(一般平原區答海拔較低,丘陵、山地、高原區答海拔較高),
2地勢的起伏即起伏是大還是小,哪邊高、哪邊低(一般山地、丘陵區起伏較大,平原起伏較小,高原區則不同高原不一樣)。
目前中學地理答題要求是:問地勢的時候只回答地勢特徵,但問地形特徵的時候需要地形、地勢特徵都回答。

3. 初中地理:亞洲的地勢特點和地形分布是什麼

亞洲的地形和河流各有什麼特點?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地形:總特點是地專勢高、地表起伏屬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致使洋面溫暖濕潤風向內陸雨來越弱,高原地形決定形成高原型氣候.山地起源的河流發育多為「V」 字型,流量小,流量大.河流可以形成兩個峰期(冰川融化補水和降雨補水)
氣候: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如:高原氣候、(熱帶或溫帶)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大陸性氣候,山地垂直氣候.
河流:河流特點,呈放射狀 .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山區,以分為內流區和外流區.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河流流量隨著氣候及季節降雨量變化,流量年際變化大(春夏多,秋冬少) 地下水補給和高山融水會影響年際流量.

4. 地勢(地形)地貌特點

1.地勢

湖南地勢大體是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U」形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脈,走向北東—南西,海拔1000m 以上,最高的石門壺瓶山達2009m。西面有雪峰山脈,走向北北東—南南西,從城步起向北延伸,直抵益陽終止而沒於洞庭湖,南段海拔高達1500m,最高峰蘇寶頂1934.3m,北段較低,在500~1000m之間。東部有幕阜山、九嶺山、武功山和萬洋山等,這些山脈走向大致是北東—南西方向,海拔都超過1000m,連雲山最高峰達1600.3m。南面是五嶺山脈(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也稱南嶺山脈,是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高度大都在1000m以上,湘粵邊境的石坑海拔1902m,湘桂邊境的大南山海拔2002m,桂東八面山海拔高2042m,炎陵酃峰海拔2115m,為湖南省最高的山峰。

湘中大部分為丘陵起伏和河谷兩岸的沖積平原,地勢由南高而漸向北降低,一般海拔500m以下。其中也有高於500m的山峰,如湘潭的紫雲山、雙峰的紫金山、新邵的龍山、邵東的大雲山、衡東的天光山、衡山的祝融峰(1289.2m)。

北為洞庭湖和湖積河網平原,海拔大多在50m以下,最低海拔高度在臨湘縣黃蓋湖西岸,僅20.8m。

2.地貌

地貌類型是自然界中相似形態、相同成因的地形組合,因此,對湖南省地形地貌的分類一般採用以形態為主,形態、成因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大致可分為平原、崗地、丘陵、山地和山原等地貌類型。據湖南省對地貌類型的初步統計[5],省內的山丘合計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49%,其他為19.61%(其中平原佔13.75%,水面約佔6.39%),故湖南省總構成大致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園。其地貌組合特點以山丘為主,兼有崗、平、水面的地貌格局(表1-4)。

(1)平原

平原是指地面微弱起伏的廣闊平地,它是由流水堆積而成的地貌,按海拔高度不同可以分為平原——海拔200~600m;低平原——海拔0~200m。湖南省以沖積湖積的低平原為主,集中分布於洞庭湖濱及湘、資、沅、澧四水的尾閭與小支流的河谷地帶,具體分布在南縣、華容、臨澧、臨湘、沅江、湘陰、安鄉,漢壽、常德等縣部分地區或該縣的全部。湖南省的沖積湖積平原大都在海拔50m 以下,最低處為22m,地面平坦開闊,河渠交織,水面寬廣,土質肥沃,地面坡度在3°以下,略向湖心傾斜,由於河流及湖泊的沉積作用,形成深厚肥沃的沖積物、湖積物,為灰白色細沙土、亞沙土、亞粘土及粉沙土等,厚度26~30m,層次明顯。該區地下水位高,有澇漬之害,常發育成潛育性水稻土的青泥田、冷浸田、爛泥田、青紫潮泥和潮沙泥、紫潮泥田等。在海拔低於30m的地區,常形成沼澤土。由於沖積湖積平原土質肥沃,水熱條件好,河湖沉積物深厚,故成為湖南省糧、棉、麻主要產區,有「洞庭魚米之鄉」的稱號。

表1-4 地貌類型面積表

此外,湖南省的山、丘地區還分布著少量的溪谷平原和溶蝕平原。溪谷平原多分布於湖南省四水上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帶。這些小支流多發源於省內的丘陵,山地,一般流程短、流量小,在山區多以下切作用為主,除局部谷盆地段形成較窄的河漫灘外,其餘在丘崗地區,由於地勢比降小,河邊曲流發育,河谷比較開闊,河流沉積作用較強烈,因而形成了河谷沖積物組成的溪谷平原;坡度在5。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m。湖南省較大的溪谷平原在湘西大庸縣的陽湖坪、西溪坪,龍山縣的城郊和瀘溪縣的浦陽等地。成土母質以河流沖積物為主,邊緣夾有坡積物,多發育成河沙田、河沙泥田和潮泥田等,農業利用率較高。在花崗岩地區,溪谷平原多為沙性土壤,在砂頁岩及變質岩地區,下部為砂礫層,土質粘性。如湘潭縣的新橋鋪、中路鋪一帶的溪谷平原,長度為12~24km,沖積層1~2m,水熱條件好,普遍種植水稻,間有少量湘蓮,是湖南省山地丘陵耕地集中的地區。

溶蝕平原指碳酸鹽岩經化學風化後殘積而成的平原。主要分布於藍山、花垣、寧遠、道縣、祁東和湘鄉等縣石灰岩地區的低平地帶。如湘西花垣縣三角岩鄉、團結鄉和湘南的道縣大的溶蝕平原分布比較集中。它的成土母質為石灰岩和白雲岩兩種,一般地面較為平坦,殘積土深厚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玉米的種植面積較大,水稻、柑橘和甘蔗也有種植。由於周圍山地地表水和溶洞水在這里匯集,碳酸鹽不斷補給,土壤pH 值為7.2~8.0,土質粘重,通透性差。發育而成的水稻土一般為灰泥田、鴨屎泥田,低窪水稻土多為青灰泥田和青鴨屎泥田等。

(2)崗地

指地表起伏不大,切割微弱,常呈平頂狀的地表形態。它大都是由流水侵蝕而成的地貌,只有少量的堆積地貌,其坡度小於15°,相對高度10~60m,地表組成物質常以殘積物、坡積物為主。崗地主要分布於湖南省各山間盆地的低平地帶和河谷的邊緣地區,以及湘、資、沅、澧四水與主幹流的中下遊河道交匯處兩側。由於地勢平緩,地表水徑流緩慢,水分運動以下滲淋溶為主,土壤多呈酸性反應,土層分異明顯,大部分為耕地。在崗頂及崗地上部,土層厚度變化較大(0.5~3.0m),水田面積很大,在平緩地帶則形成瀦育性水稻土,崗地上部發育成淹育性水稻土。

崗地還可分為殘積紅土崗地、紅岩崗地、花崗岩崗地、變質岩崗地、砂頁岩崗地、沖積崗地和洪積崗地等。由於組成的物質不同,在土壤的發育與農業利用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如長沙縣的開慧、福臨和金井等地的花崗岩崗地,由灰白色中粒斑狀二雲母花崗岩及少部分黑雲母花崗閃長岩組成,風化層厚達10m以上,發育而成的土壤為花崗岩紅壤、麻沙土與麻沙泥等。pH值5.8~7.0,有機質含量2%~3.4%,缺磷。植被為馬尾松疏林及常綠闊葉林,有的已辟為茶園。又如益陽縣的白石塘,珠波塘的殘積紅土崗地,相對高度不大,頂部平緩,切割輕微,下部有紅白相間的網紋層,底層還帶有礫石,土壤pH4.5~5.5,肥力低,大部分已辟為農田或園林用地。土壤有熟紅土、紅泥土和紅黃泥、青夾泥等。

(3)丘陵

丘陵是指地面波狀起伏,丘峰成孤立狀,丘頂渾圓,其地面坡度小於25°,相對高度為60~200m的地表形態。

丘陵在湖南省的分布面積較廣,主要分布在湘中、湘東、湘南和湘西的山間盆地內部。丘陵地表起伏較大,坡陡,部分地區基岩裸露,在植被遭到破壞後,溝狀侵蝕嚴重,地表切割密度為4~6km/km2。丘陵侵蝕地貌主要由紅色或紫紅色砂頁岩、砂礫岩、變質岩和花崗岩等組成,其中尤以紅岩丘陵分布最廣。土壤多呈酸性,土質粘重,肥力低。還有部分由灰岩和紫色砂頁岩風化物發育而成的紅色石灰土、紫色土和灰泥田、紫泥田等。成土年齡短,母岩特性的繼承性較強,多呈中性至鹼性。丘坡地表水徑流強度較大,水土流失較嚴重,土層淺薄,多形成幼年性土壤。而丘間谷地及丘坡腳地帶不斷接受坡積下來的坡積物,土層深厚,土壤層次分化明顯,土質較粘,多形成紅壤或紅黃泥等。

(4)山地

山地屬侵蝕構造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相對上升的地區經長期侵蝕剝蝕而成。其主要特徵是山峰林立,峰巒起伏,脈狀走向,連片分布,多數山峰海拔在300~500m以上,坡度大都在25°~30°以上,只有少數山嶺的海拔在1500m以上,一般由花崗岩、變質岩、砂頁岩、碳酸鹽岩類等構成。按山地的形態特徵和高度,可以分為低山、中低山與中山等地貌類型。現分別敘述於下。

1)低山:湖南省低山多在海拔300~500m之間,相對高度200~400m,坡度一般為25°~30°,河網沖溝密度為4.5~6km/km2,山脊脈絡清楚,山頂渾圓,山坡多呈凸形,上緩下陡。主要分布於湖南省湘東、湘南、湘西等中山、中低山的外圍。低山周圍是起伏不大的丘崗地與平原,低山區的風化作用強烈,風化層深厚,一般6~10m,山腳殘積坡積物發育,土層厚0.5~2.0m,主要是紅壤,頂部亦有黃紅壤分布,現代地貌過程以流水的線狀侵蝕為主。低山區的年積溫較高,雨量充沛,是單、雙季稻交錯分布地區,也是松、杉、竹,油茶生長的好地方。

2)中低山:中低山主要分布於湘東、湘南、湘西低山與中山之間,以及湘中地區的部分地帶。其主要特徵是:有明顯的山脊線,山嶺陡峻,流水線狀下切侵蝕強烈,多形成峽谷或局部的盆谷地,海拔為500~800m,相對高度為250~500m,坡度一般大於30°,具有中等切割的山地地貌。

中低山地區的風化層厚度,因岩性、形狀、坡向、坡度等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南麓的緩坡帶,風化層較厚,約4~5m,山頂、山脊陡坡處約0.5~1.0m,河網沖溝密度為3~4km/km2。由於中低山的地勢較高,自然垂直帶譜也較低山明顯,在海拔500m以下發育成紅壤,500~700m多為黃紅壤,800m 可出現黃壤;植被在山體的中下段以針葉闊葉林、落葉與常綠混交林為主,也有灌叢和疏馬尾松矮林。海拔300m(北坡)~350m(南坡)以下的溝谷地帶,是雙季稻的種植區,如變質板岩的中低山區多發育成黃泥田、淺黃泥、青泥田和冷浸田等,土質粘壤,酸至中性反應,以黃泥田肥力較高。青泥田、冷浸田水冷泥溫低,還原性有毒物質多,禾苗生長差。旱土以黃泥土、岩渣子土為主,適種甘薯、玉米、油菜和黃豆等旱糧作物。

3)中山:湖南省的中山主要分布於東部湘贛邊境的羅霄山脈,均為北東—南西走向,嶺谷相間作雁行式排列,自北至南有幕阜山、九嶺山和武功山等,南部湘粵、湘桂邊界的五嶺山脈,它包括騎田嶺、越城嶺、都龐嶺、大庾嶺和萌諸嶺;西部沅、澧兩水之間的武陵山脈,斜貫整個湘西東部的雪峰山脈,湘中衡陽盆地北緣的衡山和省內的八面山、陽明山等中山,海拔大都在1000m以上,相對高度大於500m,坡度35。以上,山脊尖峭,坡陡谷深,峰巒疊嶂,連綿成脈。全省海拔1500m以上的有名山峰達40多座。

中山地區山高氣溫低,冬季冰凍期長,氣溫的差異明顯,自山麓向上不斷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年平均氣溫一般降低0.5~0.7℃,湘西北比湘南溫度遞減程度更大。山地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00mm,故中山具有氣溫低、雨量多、濕度大、日照短等氣象特點,同時,它的水系也多呈放射狀。

中山地區的植被也具有明顯的自然垂直帶譜,一般海拔500~700m為常綠闊葉林,800~1000m是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混交林,1000~1200m多為灌叢;1200m以上為草叢。這種分布界線,湘南高於湘北,群山高於孤山,如衡山的常綠闊葉林上限為700m,而羅翁八面山可達1000m左右,莽山可達1300m。由於中山具有上述的生物氣候帶,故導致土層淺薄,質地粗松,土體中夾有大量的石礫與半風化碎片,土層分化不大明顯。又因母質的不斷更新,土壤中的鹽基及其他礦質養料不斷補充,加之氣候陰涼、植被繁茂,有利於有機質的積累,故山地土壤一般薄而不瘠,尤以表土較為疏鬆肥沃,山坡平緩地帶及台階地,由於承受坡積下來的泥沙,土層較厚,有的可達2~3m。中山地區土壤的分布也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湖南省山地大致在海拔500m 以下為紅壤,500~800m為黃紅壤,800~1600m為黃壤,1000~1900m為暗黃棕壤,1200m以上頂部為山地草甸土。此分布界線,南坡高於北坡,群山高於孤山。而山坡的稻田土壤多為淹育性水稻土,山間谷地的稻田土壤多為潛育性的山蔭冷浸田,山腳多發育成瀦育性水稻土等。

4)山原:山原是新構造運動大面積抬升而且有山脈的古堆積平原地帶,這些平緩地帶是尚未遭到破壞的古削夷面,但邊緣有近似壁立的陡崖,其地貌形態遠看是山,近看為原,地勢雄偉,故名山原。它的主要特徵是山體高大,坡陡谷深,頂部平緩,丘崗起伏。海拔一般為500~1000m,部分在1200m以上,如湘西北的八大公山,壺瓶山(海拔2099m),屹立於湘鄂邊境,境內山地發育,但有多級夷平面。

山原主要分布於湘西北的花垣、古丈、保靖、永順、龍山、桑植、大庸、吉首、鳳凰、石門、慈利縣及桃源、沅陵縣的西北部和澧縣的部分地區。主要由石灰岩、白雲岩構成,邊緣陡峻,頂面為平緩起伏丘、崗狀山原。山原上地勢比較開闊,溶蝕窪地錯落其中,地表漏斗狀、落水洞等岩溶地貌廣為發育,地下溶洞、暗河甚多,除坡腳窪地有湧泉,大部分地區地表水極缺。丘、崗山坡岩石裸露,岩石風化成土過程中,因有源源不斷的石灰岩新風化物和崩解碎片,以及含有碳酸鹽的地表水進入土體,延緩了土壤中鹽基成分的淋溶與脫硅富鋁化作用的進行,故多形成黃色石灰土。緩坡平地,成土時間長,土壤風化程度高,土層深厚,層次分化明顯,則形成酸性較強的灰岩黃壤。谷、坡地帶的稻田土壤一般呈微酸性反應,多發育為淹育性、瀦育性水稻土。直接引用岩洞水灌溉的稻田,多為鹼性灰泥田,低窪地帶多為石灰性的青灰泥田、爛泥田等。

綜上所述,湖南省處於雲貴高原到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到江漢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省內山脈眾多、丘崗起伏、山河縱橫交錯,地貌類型和宏觀范圍內形成的土壤類型多樣,生產性能各異,微地形區域內形成的土壤類型和肥力特性的差異也非常明顯。

5. 八年級上冊期末地理復習提綱(星球出版社)

商務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國土與居民
第1課中國的疆域
1、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②緯度位置: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沒有寒帶,南部小部分位於熱帶;③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遼闊:南北跨緯度近50 度,長約5500千米;東西跨經度60多度,長約5200千米;②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陸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瀕臨海洋:①四海一洋: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台灣島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②內海:渤海、瓊州海峽。③海岸線及島嶼:海岸線長約18000多千米,我國第一大島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4、領土四至: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5、鄰國:陸上臨國共有14個:為朝鮮、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為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4、位置的優越性:①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南北跨緯度很廣,氣候差異大、類型多,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②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東部沿海多優良海港,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和國際貿易。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於與眾多臨國發展邊境貿易。
第2課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劃:基本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2、省級行政區: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北回歸線自東向西穿過的省是台灣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
4、記住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行政中心:(見書9頁的表)
5、記住各省級行政區地圖的輪廓特徵及位置。
第3課眾多的人口
1、我國人口總數12、95億。佔世界人口的1/5以上。
2、我國人口的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
3、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政策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4、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交通擁擠、住房困難、資源短缺、失業嚴重、環境惡化等
5、人口分布特點:東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線:黑龍江省的黑河到雲南省的騰沖一線。原因:東部地區多平原和丘陵,氣候濕潤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區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乾旱少雨,交通不便,生產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第4課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佔9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2、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
3、民族政策: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
第1課地形地勢特徵
1、地形類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我國地形特徵: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山地比重最大)
3、我國的地勢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三階梯分界線是: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一線。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帶來豐沛的降水,同時使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溝通了中國東部和西部地區,方便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在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宜建大型水電站。但在階梯交界處也給東西交通帶來不便。
第2課地形分布
1、 山脈是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脈: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台灣山脈、長白山—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小興安嶺。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
2、四大高原及各自特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地表千溝萬壑)、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不平,其中山間小盆地(或稱壩子)是當地主要農耕區)。
3、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4、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5、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6、 我國地形分布: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中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
7、山脈兩側的地形區(29頁活動1),三級階梯內的主要地形區(29頁活動2)。
第3課氣溫和降水
1、氣溫分布:①冬季分布特點:總體上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②夏季分布特點: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③溫度帶:根據積溫的多少,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高原氣候區。④1月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2、降水分布:①空間分布:東部多於西部,南方多於北方,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②時間分布:受季風影響,我國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節,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際變化大。③干濕地區:劃分依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四類: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第4課氣候的基本特徵
1、季風氣候顯著:兩類季風:冬、夏季風(36頁讀圖填表),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季風區降水多,非風季風區降水少。季風氣候主要自然災害:旱澇災害和寒潮。
2、大陸性氣候顯著:與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相比,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3、氣候復雜多樣:①東部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形成高原山地氣候。
第5課長江
1、概況:發源地唐古拉山脈,流經省區有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市。流經地形區為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劃分地點:宜昌和湖口。注入海洋東海、長度6300千米。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記住主要支流及位置)
2、①水能寶庫:水能集中在上遊河段,著名水電站有葛洲壩、三峽、二灘。②黃金水道:幹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③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以防洪為首要目標,兼有發電、航行、灌溉等多種功能。
3、防洪是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九曲回腸」的荊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彎取直。
4、開發利用長江:①航運,②發電,③灌溉,④淡水養殖。
第6課黃河
1、概況:①發源地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流經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四大地形區。注入渤海。上中下游分界點:河口、舊孟津。②知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涇河。知道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具體位置。③我國第二長河(流量先天不足)。
2、黃河的治理:
②中游:(河口—舊孟津)憂患: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成因:水土流失嚴重。治理措施: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
③下游:(舊孟津—入海口)憂患:地上河,易決堤出現洪災,斷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3、治黃的關鍵是治沙,治黃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塞上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第三單元 自然資源
第1課自然資源
1、 自然資源:自然界中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
2、 分類: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3、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空間分布不均衡。
第2課土地資源
1、 土地資源類型:①農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②非農業用地(建設用地)。
2、 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①類型齊全,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②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3、 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及分布:①耕地主要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②草地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非季風區西北內陸高原、山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邊遠山區。
4、 土地資源利用中的主要問題:水土流失,亂佔耕地,土地荒漠化等。(59頁閱讀)
5、 利用和保護土地的基本國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3課水資源
1、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佔全球總淡水的0.3%。
2、我國水資源的分布:①空間上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東南沿海最多,西北內陸最少)。我國缺水的地區:華北和西北地區。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華北地區:地多水少)。②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3、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問題一:如何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解決方案: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工程,66頁閱讀);問題二:如何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解決方案:修建水庫;問題三:如何解決浪費和污染嚴重?解決方案: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四單元 經濟與文化
第1課農業的分布
1、 農業概況: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業區。農業的四大部門: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重要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2、 種植業分布:在東部濕潤和半濕潤的平原地區。南方:耕地類型:水田。糧食作物:水稻。經濟作物:油菜、甘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或三熟。北方:耕地類型:旱地。糧食作物——小麥。經濟作物——花生、大豆、甜菜。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3、林業的分布:三大林區:東北林區(最大)、東南林區、西南林區。
4、牧業的分布:①類型:牧區畜牧業,農耕區畜牧業。②四大牧區:新疆牧區、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③著名畜種分別是:內蒙古三河馬、三河牛,寧夏灘羊,西藏氂牛、藏山羊、藏綿羊,新疆細毛羊。
5、漁業的分布: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四大海洋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部沿海漁場、北部灣漁場。我國最大漁場是位於東海的舟山漁場。
第2課農業的發展
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條件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是我國農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2、建設農業基地:①九大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區、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商品棉基地:華北平原、淮北、新疆(南部)。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3、走現代農業之路:運用現代農業技術,發展高效農業。同時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等。
第3課工業的分布
1、 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2、 重工業是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輕工業是以生產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
3、 我國工業分布呈現出沿海、沿江河、沿鐵路線分布的特點。基本形成了東部沿海和長江沿岸兩大工業地帶。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為主)、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
4、82頁活動圖4.8和圖4.9。
第4課工業的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①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研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成本中用與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所佔比例大;3.產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換代快。4、此外能源、原材料消耗少,對環境污染小,產品附加值高。②分布:依附於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第5課交通運輸網
1、 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鐵路樞紐有:北京、鄭州、蘭州、株洲、徐州。鐵路干線:東西干線有: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南北干線:京哈—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
2、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運、航空運輸、管道運輸。
3、分布:東部鐵路公路網密度大,西部鐵路公路網密度小;高速公路主要:東部沿海地區。
4、水上運輸:包括內河航運和海洋運輸;內河航運:長江、珠江、松花江、京杭運河地位重要;內河幹流航線多沿東西方向延伸,支流航線多沿南北方向延伸;南方的內河通航能力比北方大。海洋運輸:沿海航線有北方航線(上海、大連為中心)、南方航線(廣州、香港為中心)。
5、航空運輸:主要國際航空港:北京、上海、廣州、香港。
第6課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不大的用航空運輸(飛機);容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用公路運輸(汽車)、遠程用鐵路運輸(火車);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用鐵路運輸(火車)或水運(船舶)。
第7課豐富多彩的文化
1、 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①傳統民居與地理環境:北方民居:院落開闊(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於採光),牆厚窗小(冬季低溫,保溫)。南方民居:院落較小(地形復雜),牆薄窗大(夏季高溫,散熱),屋頂坡度大(降水多,便於雨水流瀉)。傣家竹樓:下層架空,上層住人(炎熱,潮濕)。陝北窯洞:(氣候乾燥,冬季低溫)。②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北方吃麵食(種小麥);南方吃米飯(種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為主(牧區);北方飲暖性的紅茶和花茶(低溫);南方飲綠茶(炎熱)。
2、 地方文化與旅遊業的發展:民俗旅遊:黎族—竹竿舞;傣族—潑水節;漢族—趕廟會、扭秧歌、舞獅子、賽龍舟。中國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長城、北京故宮、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承德避暑山莊、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皖南古村落、黃山、泰山等。

6. 八班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形地勢特徵測試題

要題目 嗎?

7. 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國的地形地勢特徵》怎樣寫教學設計 星球版

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以及各內階梯的特徵。記住容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理解山脈走向概念,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通過閱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徵,本節是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的地形對中國的氣候、河流及中國經濟發展影響重大。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可延用學習世界地理過程中了解一個區域的基本方法,本節從地勢特點和地形種類兩個方面來研究中國的地形特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