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第六章第三節
❶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地理第六章要背哪些地圖
政區圖,地形圖,鐵路圖,氣候圖還有就是局部的以上的圖,包括要記河流,平原,高原,丘陵。著名草原,主要牲畜。反正都要考,都記記嘛。記過就當復習,沒學就當預習。其他記不清了,考過太久了,問老師唄。
❷ 地理練習冊第六章
4、
1.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南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2.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專在中南半島、屬印度半島、中國海南島以及雲南、廣西、廣東、台灣的南部。
3.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島等西亞和南亞西部地區。
4.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的地中海等沿岸地區。
5.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約北緯20度以北,秦嶺-淮河以南,橫斷山脈以東、朝鮮半島南部和日本的南部地區。
5.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一直延伸到俄羅斯遠東太平洋沿岸地區和日本北部地區。
6. 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北,蒙古,中亞,西亞北部的廣大地區。
7.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俄羅斯絕大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中高緯度)。
8.極地苔原氣候:俄羅斯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區。
9.極地冰原氣候:主要是北冰洋島嶼。
10.高山高原氣候: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高原地區。
5、東 南。 冬季, 少; 夏季, 多。 夏季雨熱同期, 水旱。
❸ 八年級上冊地理第六章,東南亞和中東的知識框架
看
東南亞抄
一、位置
1、經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熱帶(95°E—140°E 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陸位置——「十字路口」
地處亞洲東南部。位於亞洲和大洋州;新幾內亞島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 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圍: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
三、輪廓特徵
海岸線綿長而曲折,多半島和島嶼。
四、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特點:
(1)中南半島
種類: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勢:地勢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間,南北縱列
海岸線島嶼:馬來群島:地勢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
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成因
內力:地殼強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蝕)
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對氣流、降水產生的影響:西部處於迎風坡,抬升產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處於背風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內陸平行,降水少。
❹ 八年級地理第六章第二節練習題下冊wps
八年級地理第六章第二節練習題下冊wps?
編程
❺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六章《台灣省》教案
希望能幫助你!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台灣省的位置、范圍、面積等基本概況,以及台灣島、彭湖列島、釣魚島的分布。
2.使學生了解台灣省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學會分析農產品和森林分布與其氣候、地形的關系,培養學生區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3.使學生知道台灣省的經濟特點,了解其「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4.使學生認識到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台灣省的地理位置、范圍。
2.台灣省農產品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台灣的工業發展和分布。
教具准備:台灣省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以學生喜歡的台灣歌手周傑倫,愛看的台灣娛樂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TV三賤客」引入台灣,還引出台語──閩南語,上課時,請會講閩南語的學生來說說閩南話或唱閩南歌,並讓學生欣賞由台灣人作曲作詞並演唱的贊美詩,體會閩南語。
[教授新課]
[地圖演示]讀圖分析台灣省的范圍和位置,並指出北回歸線的位置,由此分析台灣的緯度位置,得出台灣是熱帶、亞熱帶氣候,四面環海,使台灣的氣候溫暖濕潤,生產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
[學生活動]讀圖分析台灣地形特點(由台灣鐵路分布原因引出地形分布),並認識台灣的重要城市:台北、台中和台南,高雄和基隆。
[學生活動]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完成課本P34活動題2。
[教師承轉]以上是課本的第一個標題,課本的第二標題是「美麗富饒的寶島」。美麗是指什麼?富饒呢?(有許多迷人風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富饒指物產豐富)下面,我們在輕快的高山族音樂中盡情欣賞一下台灣的美景,並看看有哪些豐富的物產。
[多媒體音樂放映]音樂中圖片自動放映。
[地圖演示]台灣主要農礦產品的分布圖
[學生活動]看圖完成P36活動題2,並分析圖6.25台灣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並嘗試用圖6.26分析台灣樹種十分豐富的原因。
[歸納總結]完成P36全部活動題,整理答案。
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主要以一首台灣贊美詩引入,導入時我把歌詞放映出來,讓學生先讀一遍,再聽歌,更好比較普通話和閩南語的區別,激發了學生的興興趣。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將對台灣緯度位置的認識與氣候物產聯系起來,加強了知識的前後聯系和邏輯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過渡銜接時,我用了課本標題,既突出知識的整體,又自然地引出下文。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是成功的。總之,這節課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講解時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效果不錯。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台灣的范圍,知道台灣由台灣島、澎湖列島和釣魚島等島嶼組成,所以,我們說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領土,但是為什麼一些日本人現在已經把釣魚島寫入了日本地圖呢?釣魚島為什麼成為中日長期以來爭議的領土呢。釣魚島問題怎麼來的呢?
[學生活動]講述釣魚島的認識
[教師總結]講述釣魚島問題的由來。(釣魚島問題資料附於教案最後)
[講授新課]
[學生朗讀]P37「出口導向型經濟」。
[圖片演示]圖6.28,學生分析台灣出口貿易的變化
[教師講解]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和國家比較落後的原因的以及台灣如何實現經濟轉型。
[提出問題]台灣利用哪些優勢和有利條件發展工業?
[學生回答]課本圖6.27
[教師講解]四個有利條件,並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什麼條件也比較重要嗎?請讀P38閱讀材料後回答。
[學生活動]讀P38閱讀材料得出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政策的強力支持。(教師結合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性突出這個條件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讀圖回答]圖6.30台灣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這些工業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城市?這幾個城市的分布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活動]完成P38活動題,回答以上問題。並思考P39第3活動題。
[教師講述]P39第3活動題。
[讀表6.1]分析台灣產業產值的變化,從數據角度把握經濟的變化和發展。
[學生活動]完成台灣產業變化的折線圖。
[教師小結]略
[課堂練習]
1.判斷
台灣的出口商品中農礦產品占很大比例。
2.選擇
台灣產業構成中( )
A.第一產業最高 B.第二產業最高 C.第一、第二產業為主 D.第二、第三產業為主
附釣魚島問題資料: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沒有對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提出異議。但是,後來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強迫清政府簽定了《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把台灣歸還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日方立即單方面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邏船開去,將島上原有的中國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列島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定歸還沖繩協定時,擅自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擱置,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國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修建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上,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還豎起「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這些活動,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
❻ 七年級下冊地理同訓第六章第三節答案
同順是什麼,我只有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