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世界的氣候
1.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
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部的一些群島等。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緯10°之間)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典型地區: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2、熱帶草原
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10°~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特點:全年高溫,濕季多雨(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熱帶雨林兩側(南北10°~15°)
成因:低壓(濕季)與信風帶(乾季)交替控制
3、熱帶沙漠
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
特點:全年炎熱乾燥
分布: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沿岸(南、北緯15°~30°)
成因:副熱帶高壓與信風帶控制
4、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於北緯10°至25°之間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
特點:全年高溫,夏季多雨,有旱雨兩季
分布: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北緯10°至2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5、地中海
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大陸西海岸,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
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成因: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交替控制
6、亞熱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南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北緯25°~3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7、亞熱帶沙漠
亞熱帶沙漠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向高緯的延伸。與熱帶沙漠氣候的共同點:少雨、少雲、日照強、氣溫高、蒸發旺盛。
特點:全年乾旱少雨,夏季高溫炎熱
分布: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
成因:受副高和乾燥信風作用形成
8、溫帶海洋
溫帶海洋性氣候景觀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
特點:全年濕潤,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分布: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成因:全年受中緯西風控制
9、溫帶季風
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包括中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遠東地區的一部分。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0、大陸性濕潤
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位於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
特點:夏季炎熱多對流雨、冬季寒冷少雨
分布:北美洲100°W以東、40-60°N地區
成因:從海洋來的西風經過大陸變性作用,氣溫較低且濕度較低。但常有鋒面氣旋經過。冬季降水比較少但溫帶海洋性氣候比溫帶季風氣候要多。
11、溫帶大陸性
主要分布在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
特點:冬夏溫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緯35°~50°大陸內部
成因:距海較遠,緯度較高
(1)七年級上冊地理世界的氣候擴展閱讀:
我國氣候的特徵:
1.氣候復雜多樣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徵。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
2. 初一地理世界的所有氣候(帶圖)
①溫帶季風氣候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
③熱帶季風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⑤地中海氣候氣候,
⑦熱帶草原氣候,
⑧熱帶雨林氣候,
⑩熱帶沙漠氣候氣候,
3. 急求七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的詳細講解
熱量抄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氣候特徵
熱帶襲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度之間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度至回歸線之間大陸西岸 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10度至回歸線之間大陸東岸 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30度至大陸內部,西岸 全年高溫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西岸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35-55大陸東岸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緯度大陸內部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乾旱少雨
寒帶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 終年嚴寒,降水少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 全年酷寒,降水少
4. 七上地理世界的氣候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世界的氣候,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和氣候特徵(見P58圖3.23)。
4.影響氣候的因素:⑴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⑶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⑷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⑸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水庫則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洪澇災害。
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5.能通過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①判斷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北半球;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南半球。
②判斷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均溫15℃→熱帶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亞熱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溫帶氣候;最熱月5℃ 寒帶氣候。
③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①年雨型(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②夏雨型(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300mm,溫帶季風氣候500-600mm);③冬雨型(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300-1000mm);④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寒帶 苔原氣候、冰原氣候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