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上冊期中物理
『壹』 初二上地理、物理復習提綱
物理
1)聲現象
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象。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遞聲音。
3.聲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②響度: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
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 大腦
②頜骨、頭骨 → 聽覺神經 → 大腦
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
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雜訊。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2)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製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讀:
○1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
○3讀數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將水銀甩下去。
5.物態變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
6.常見的晶體有冰、海波、各種金屬;非晶體有蠟、瀝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別出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
7.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但溫度不變;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但溫度不變;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8.汽化有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
○1沸騰:
a.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b.沸騰條件:①達到沸點; ②繼續加熱。
c.沸騰時的特點:液體在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
○2蒸發:
a.定義:在任何溫度下,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
b.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液體溫度的高低: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液體表面積的大小: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蒸發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9.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物態變化現象。如:霧、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種「白氣」、窗邊的冰花、衛生球變小、燈管變黑、燈絲變細、冰化成水、鐵水濤成鋼件等。
10.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海拔越高,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3)光現象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 v = 340 m/s
3.元電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點知識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引導掘進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準時用到的「三點一線」、小孔成像等都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陽、螢火蟲等。
○2人造光源:如電燈、手電筒、蠟燭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光在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同面)
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規律:
①光從空氣進入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②光從其他介質進入空氣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平面鏡成像特點:
①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於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等距)
③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垂直)
④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
6.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能舉例說明)
8.紅外線的作用 紫外線的作用。
① 紅外線搖控
①殺菌作用
②紅外線夜視儀
②使熒光物質發光來判斷物質的真假
③探測病人的健康情況
③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鈣的吸收
9.光譜太陽光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
(4)透鏡及其應用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
3.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軸、焦點、焦距。
5.物距(u)→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v)→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與焦距關系 像距與焦距關系 像的正、倒像的大、小 像的虛、實 u>2f f<v<2f 倒立 縮小 實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實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2f 不 成 像 u<f 無限遠 正立 放大 虛像結論: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機: u > 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幻燈機: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顯微鏡: 目鏡:起放大作用;物鏡: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望遠鏡:目鏡: 起放大作用;物鏡: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7.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形成的原因。 矯正:近視眼用凸透鏡矯正(凸透鏡為負);遠視眼用凹透鏡矯正(凹透鏡為正)。
8.透鏡焦度:Φ=1 / f ( f →焦距
『貳』 求八年級上冊地理物理重點
地理
第一章 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集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以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 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4、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 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物理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范圍和發聲范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物理和生活中的雜訊(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雜訊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雜訊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范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棱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系;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溫度計
溫度計——常見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原理、量程(體溫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溫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溫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溫)、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溫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溫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溫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溫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系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系和比例關系;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叄』 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
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卷
一.選擇題(20% 每小題2分)
1、在下列圖中,哪個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情況 ( )
2、站在物理學角度,請選出下面詩詞中有關帶點詞句的正確解釋; (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清澈的湘江,江水顯得淺
而見底,水天相映,嬉遊的魚兒,卻似在藍天中飛翔一般。
A、湘江水本來就淺,這是一種寫實 B、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水底是實像
C、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水底是虛像 D、這是光的折射現象,水底是虛像
3、投出的籃球能夠繼續在空中飛行,這是因為 ( )
A、籃球受到運動員的推力作用 B、籃球具有慣性
C、籃球受到慣性的作用 D、籃球的慣性大於空氣阻力
4、如圖一所示,各物體受到的兩個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
5、下列屬於有害摩擦的是 ( )
A.自行車車軸與軸承之間的摩擦 B.自行車腳踏板與鞋之間的摩擦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閘與車輪間的摩擦 D.自行車把手與手之間的摩擦
6、農民清除黃豆中夾雜的砂粒時,常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桌面滾下,而砂粒卻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 ( )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黃豆體積小,不易滾下
C.砂粒比黃豆對桌面的壓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所受滾動摩擦大
7、關於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兩個不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為零。
B.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於其中任何一個力。
C.求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兩個力的大小相加。
D.不論兩個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總是和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8、一本物理書放在水平課桌上處於靜止狀態,屬於一對平衡力的是: ( )
A.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B.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課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受到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
9、放映幻燈時,想使銀幕上出現放大的「F」字母,那麼幻燈片的正確放法應是 ( )
10、對力的認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鼓掌時,左手受到右手的作用力,右手同時也受到左手的作用力;
B.用手壓彈簧,彈簧縮短了,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發生力的作用時,先有施力物體,後有受力物體;
D.用力踢球,球由靜止變運動了,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填空題(29% 每空格1分)
1、一束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照射到凸透鏡的表面上,在鏡後5cm遠處的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這個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若一物體距該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物體通過凸透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______透鏡,膠片相當於_______,照相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應該_____________焦距。
3、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裡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飲料瓶,這是由於雨水進入飲料瓶後對光的作用相當於一個_________,它對太陽光的________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4、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近視鏡屬於______透鏡,老花鏡屬於_______透鏡。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其中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鏡頭中的_____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實像。
6、人踢球時,是______與______之間發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________,受力物體是_________。
7、物體受到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作用,F1=30N,F2=15N。則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為________________。
8、自行車是同學們常用的交通工具,請把對應題號填在橫線上。
①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②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③通過加潤滑油來減小摩擦的是_______;
④通過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的是_______;
A.腳蹬子表面做的粗糙不平 B.剎車時要用力捏閘
C.車輪做成圓形的 D.要經常給鏈條上油
9、用20 N的力把重為8 N的物體緊緊地壓在豎直牆壁上靜止不動,這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
10、裝滿沙的箱子總重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要減小箱子與地面的摩擦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寫一種可操作方法)
11、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你就以上兩點各舉一例。(不要求解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圖題(5%,第一題2分,第二題1分,第三題2分)
1、完成光路圖 2、在方框中填上適當透鏡 3、畫出斜面上重為100N的物體所重力的圖示
四、實驗題(28% 每空格1分,作圖題2分,第5題4分)
1、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有一個步驟是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點燃蠟燭應在這個步驟之_____(填「前」或「後」)。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各點,分別調節光屏的位置。
①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②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的像最小;
③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最清晰像時,屏距凸透鏡最遠;
④燭焰放在______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燭焰的像;
⑤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可以觀察到放大的像;
⑥燭焰從a移到b的過程中,像的大小變______,像與凸透鏡的距離變_______。
2、如圖所示,這個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為_______N,其分度值為______N。圖中的示數為_________N。
3、在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讀出鉤碼的質量和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並記錄在表格中。
①在右圖中以質量m為橫坐標,以重力G為縱坐標進行描點並連線;
②畫出的圖線是一條___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_______比;
③由圖中可得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實驗中得到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______N/Kg,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圖所示,讓同一輛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別滑到鋪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
①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不相等,說明了平面越_______,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_______;
③推理,若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它的速度將_______(填「會」或「不會」)改變,小車將做_____________運動而永遠運動下去。
5、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在要求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利用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寫出實驗步驟以及可能的實驗結論。
①實驗步驟:
②可能的實驗結論:
五.計算題(18% 第一題8分,第二題4分,第三題6分)
1、一個體重為65Kg的高空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g取10N/Kg)
①打開降落傘前,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多大?方向如何?(不計空氣阻力)
②打開降落傘後,某時刻受到豎直向上的空氣阻力f = 1000N,此時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
2、一輛汽車重1×104N,勻速行駛時受到的所有阻力是其重量的0.06倍,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多大?
3、用鋼絲繩系著一個重500N的物體,
①當鋼絲繩拉著物體勻速上升時,繩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N?
②當鋼絲繩拉著物體懸在空中靜止不動時,繩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N?
③當鋼絲繩拉著物體以2m/s的速度勻速下降時,物體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N?
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卷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20% 每小題2分)
1、C 2、D 3、B 4、A 5、A 6、D 7、D 8、B 9、B 10、C
二.填空題(29% 每空格1分)
1、5;倒立;放大;實 2、凸;光屏;大於2倍 3、凸透鏡;會聚 4、會聚;發散;凹;凸 5、凸;倒 6、腳;球;腳;球 7、45N或15N 8、① B;② A;③ D;④ C
9、8N 10、50N;減少沙子質量(或在箱子下安裝滾木) 11、開放題(只要合理都可以)
三、作圖題(5%,第一題2分,第二題1分,第三題2分)
1、每條光線1分
2、畫出凹透鏡1分
3、標度1分,重心與方向1分
四、實驗題(28% 每空格1分,作圖題2分,第5題4分)
1、前;① c ② a ③ c ④ d ⑤ c、d ⑥ 大;大
2、5;0.2;1.2
3、① 略 ② 過原點的直線;正 ③ G=mg;10;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10N
4、① 保證每次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 光滑;小;遠 ③ 不會;勻速直線
5、①將木塊放在鐵塊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②將鐵塊放在木塊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若F1>F2,則說明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大,鐵塊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則說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木塊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則說明木塊和鐵塊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兩者的下表面一樣粗糙。
五.計算題(18% 第一題8分,第二題4分,第三題6分)
1、解:① G = mg (2分)
=65Kg×10N/Kg (1分)
=650N (1分)
方向:豎直向下 (1分)
② F=f-G=1000N-650N=350N (2分)
方向:豎直向上 (1分)
2、解:f=0.06G=0.06×1×104N=600N (2分)
因為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是平衡力,所以F=f=600N。 (2分)
3、解:①因為物體做勻速上升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
②因為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
③因為物體做勻速下降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合力F =0N; (2分)
下冊的
『肆』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 地理 物理 的復習資料
地理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①國土遼闊 ②陸界 ③陸上鄰國多14個
海洋大國:①遼闊海域 ②海岸線長 ③隔海六國
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爾高原73度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勢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什麼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實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很,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多樣的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兩萬余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豐富的礦占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的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洋生產發展很快。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與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不凡。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4.5 補充總結***
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地形特徵
高原、平原為主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
氣候特徵 夏:高溫多雨 冬:寒冷乾燥 水熱充足 日照充足,氣溫低 乾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黃河、黑龍江 長江、珠江 長江、黃河源頭 塔里木河
主要礦產 煤、鐵、石油 有色金屬 鉀鹽、石油 煤,石油
主要農作物 小麥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提綱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范圍和發聲范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物理和生活中的雜訊(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雜訊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雜訊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雜訊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恆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范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於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後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棱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於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於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系;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溫度計
溫度計——常見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原理、量程(體溫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溫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溫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後果-隻影響測低溫)、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溫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溫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溫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溫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電路
1.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並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並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並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並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於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系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並聯找等量關系和比例關系;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伍』 初二上冊 歷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政治的 期中試題 人教版
========================================================================================
八年級物理月考試題
一:選擇題
1 對於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汽化方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都是由液態變為氣態 B 都需要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C 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沸騰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
D 蒸發和沸騰都需要吸熱
2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涼爽,主要是因為扇來的風:( )
A 降低了周圍的空氣溫度 B 降低了人的體溫
C 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發 D 趕走了人體周圍的熱空氣
3 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風會有涼爽的感覺,如果把一隻溫度計放在這個吊扇下,溫度計的示數將會:( )
A.升高 B。降低
C. 不變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 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切氣體都可用降低溫度方法液化 B 用液化石油氣是為了減輕重量
C 燒開水時壺口冒出「白氣」不是小水珠
D 夏天自來水管外表面常常濕漉漉的,這是水管漏水造成的
5 關於熱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天熱扇扇子覺得涼快些,是因為空氣的溫度降低了
B. 冬天看到人們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
C. 被100℃水蒸氣燙傷比100℃開水燙傷還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放熱的緣故
D. 濕衣服變干,是液化現象
6 在26℃的室內將溫度計從裝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將會:( )
A.立即上升 B。先上升後下降
C.先下降後上升 D。一直不變
7 在衛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後,室內的玻璃鏡面變得模糊不清,過了一段時間,鏡面又變得清晰起來。鏡面上發生的這兩種現象的物態變化情況是:( )
A.先汽化,後液化 B.先液化,後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8 悶熱的夏天,從電冰箱取出一塊凍肉放在台式秤盤中,過一會秤的示數將:( )
A.增大 B。減小
C.保持不變 D。無法判斷
9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
A 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 B 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 溫度上升,吸收熱量 D 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1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般物質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均保持不變
B物體吸收熱量後,溫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11 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晶體的是:( )
A.冰和水 B。銅和固態水銀
C.玻璃和石蠟 D。海波和萘
12 圖中表示物質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其中表示晶體凝固的是:( )
13 海波是一種晶體,熔點是48℃,溫度是48℃的海波,它的狀態:( )
A 一定是固態 B 一定是液態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態 D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14 南極的最低氣溫可達—88.3℃,科考隊員要測量南極的氣溫,應選用:( )
[幾種物質的熔點:酒精—117℃ 水銀—39℃ 煤油—30℃ 冰0℃]
A.體溫計 B。煤油溫度計
C.酒精溫度計 D。水銀溫度計
15 將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陽底下,冰開始熔化,當水面還有冰浮著時,則:( )
A 冰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變 B 冰的溫度不變,水的溫度升高
C 冰、水的溫度都升高 D 冰、水的溫度都不變
16 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的加熱,當燒杯中冰塊有大半熔化時,則試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不熔化 D。無法確定
17 放在箱子中的衛生球不見了,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升華 D。同時升華和汽化
18 在夏天會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氣」,這是因為:( )
A 冰棍蒸發產生的水蒸氣 B 冰棍升華產生的小冰晶
C 冰棍熔化成小水珠 D 冰棍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9 白熾燈炮使用久了,玻璃壁會變黑,這是因為:( )
A. 落上了灰塵 B。 鎢絲發生升華現象
C. 鎢絲發生凝華現象 D。 發生了升華與凝華現象
20 下列現象中都發生了物態變化,其中屬於升華的是:( )
A 衛生球放了一段時間會變小 B 江面上逐漸形成了大霧
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幹了 D 冰塊吸熱後逐漸熔化
21 下面幾組物態變化過程,都是放出熱量的是:( )
A.熔化、汽化、升華 B。凝固、液化、凝華
C.熔化、液化、凝華 D。凝固、汽化、升華
22 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
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水結成冰
23 為了抗旱,向空中雲層中發射「乾冰炮彈」,就能實現降雨,這是因為:( )
A 乾冰熔化變為水
B 二氧化碳氣體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C 乾冰在雲層中迅速升華又凝華而形成的
D 乾冰在雲層中升華吸熱,使雲層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
24 關於溫度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i. 普通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觀察溫度
ii. 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
iii. 常見的溫度計都是用水銀作測溫物質
iv. 常用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5 某同學用體溫計測得甲的體溫是37.5℃,若沒有甩過,又用它去依次測量乙和丙的體溫,已知乙和丙的實際體溫是36.5℃和38.2℃,那麼兩次測溫後,他的記錄數據是:( )
A.36.5℃和38.2℃ B。37.5℃和38.2℃
C.36.5℃和37.5℃ D。37.5℃和37.5℃
二:填空題
26 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
a) 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_。
b) 在BC段,錫處於____________狀態;在DE段,錫處於________狀態。
c) 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d) 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處於___________狀態。
27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氣變為液體儲存在鋼罐中的。
28 寫出下列物態變化的名稱
a) 冬天早晨出來跑步,嘴裡往外呼「白氣」,是_____現象.
b) 冰雪化成水,是________現象.
c) 洗過的衣服晾幹了,是_____現象.
d) 鋼水變成鋼錠,是_____現象.
e) 夏天,自來水管常「出汗」,是________現象.
f) 掀開沸水鍋的鍋蓋,可以看到有水從鍋蓋上滴下,這是_______現象。
g) 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外面進到暖和的屋子裡,鏡片上會出現水珠,這是______現象.
三、問答題
29、儲存在關好的飯櫥里的麵包和放在桌子上的麵包哪個硬的快些?
答:同樣的麵包, 硬的快些,這是因為 的空氣比 的空氣流動
(填快些或慢些),麵包里的水分也就蒸發的 ,所以麵包硬的快些。
30、請解釋下面的實驗:取一張牛皮紙,把它的四個角用細繩吊起來,然後向裡面裝上適量的水,並在下面燒火,看看水會不會沸騰,牛皮紙會不會燒著。
答:水 (填會或不會)沸騰,牛皮紙 (填會或不會)燒著,牛皮紙裝水,放在火焰上,火焰放出的熱量通過牛皮紙被水吸收,是水 ,因為水(在1個標准大氣壓下)沸騰時,溫度會保持在 ,牛皮紙裝水,水滲入牛皮紙面把它濕潤了,所以牛皮紙的溫度跟水的溫度 ,這樣的溫度低於牛皮紙的著火點,是不會把牛皮紙點燃的。
====================================================================================
地理地:
1,同時瀕臨黃海和渤海的省是(D )
a.遼寧,黑龍江 b,山東,浙江 c,內蒙古黑龍江d,遼寧,山東
2,我國最大的盆地是( A)
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碦爾盆地
3,我國最大的平原是(A )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河套平原 d,內蒙古平原
4,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B )
a,洞庭湖 b,潘陽湖 c,巢湖 d,太湖
5,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正確的是(B )
a,海拔高度的影響
b,受緯度位置和冬季風的影響
c,上天安排
d,受夏季風的影響
6,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C )
a,汾河 b,黃河 c,塔里木河d,漠河
7、下列不屬於農業生產部門的是()
A、林業 B、旅遊業
C、副業 D、畜牧業
8、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 )
A、工業 B、農業
C、旅遊業 D、商業
9、我國南方地區電力的主要形式是 ( )
A、核電 B、生物能
C、水電 D、火電
10、下列地區,是我國熱帶經濟作物主要產地的是 ( )
A.洞庭湖平原 B.東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海南島
11、 一萬輛摩托車從重慶運往上海,最佳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管道運輸 d、內河航運
12、我國北方沿海航線的中心城市是 ( )
A.青島、大連 B.天津、煙台
C.連雲港、南通 D.上海、大連
13、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是:
A、農業 B、工業
C、交通運輸業 D、旅遊業
14、下列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在世界上居首位的是
A.汽車 B.棉花
C.精密儀表 D.鋼鐵
15、我國愛國詩人餘光中先生的《鄉愁)詩中寫到「……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海峽」是指
A、瓊州海峽 B、朝鮮海峽
C、台灣海峽 D、渤海海峽
16、請選擇上海至昆明所經過城市的正確順序:
A、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貴陽、昆明
B、上海、杭州、株洲、南昌、貴陽、昆明
C、上海、杭州、株洲、南昌、桂林、昆明
D、上海、杭州、南昌、柳州、貴陽、昆明
17、我國南北向的鐵路干線是:
A、京包-包蘭、隴海-蘭新
B、京哈-京廣、京滬、京九、寶成-成昆
C、滬松—浙贛—湘黔—貴昆
D、京哈、哈大、龍海
18、在超市你見到的下列水果中,產於該省的是
A、荔枝 B、蘋果
C、哈密瓜D、梨子
19.下列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正確的是:( )
A.在陡坡上開墾梯田
B.洞庭湖大面積圍湖造田
C.為了提高草場利用率,盡可能增加放牲畜數量
D.農村新住宅,盡可能選擇荒坡地
20.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從南向北逐漸減少 B.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地區遞減
C.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D.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1.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是:( )
A.實行計劃生育 B.保持人口數量 C.合理人口分布 D.減少人口數量
22.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是:( )
A.藏族 B.壯族 C.維吾爾族 D.回族
23、中國的「不夜城」是:
A、上海 B、北京 C、廣州 D、漠河
24.關於黃河各段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黃河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B.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來自中游
C.黃河的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D.治理黃河的關鍵是在上游修建水庫
25.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總趨勢是:( )
A.西高東低 B.西低東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6.我國僑胞原籍最多的省是:( )
A.廣東、福建 B.福建、台灣 C.廣東、廣西 D.福建、浙江
27.我國最大的湖泊是:( )
A.鄱陽湖 B.青海湖 C.洞庭湖 D.太湖
28.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
A.長江 B.黃河 C.塔里木河 D.京杭運河
29.與秦嶺—淮河一線大致相符的我國地理界線是:( )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C.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D.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
30.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爾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31.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 )
A.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B.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C.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 D.東南季風和東北季風
32.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正在建設中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 )
A.引灤入津工程 B.引黃濟青工程 C.引灤入唐工程 D.南水北調工程
33.我國關於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國策是:( )
A.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積極開發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C.禁止佔用耕地,保護耕地面積 D.退耕還牧,防止水土流失
34.有10萬噸東北大米從沈陽運往廈門,選擇下列哪一種交通方式比較合適:( )
A.公路 B.海運 C.空運 D.鐵路
35.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D.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36.下類人類活動中不屬於農業活動的是:( )
A.種莊稼 B.草場放牧 C.食品加工 D.出海捕魚
37.關於我國氣溫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冬季全國普遍寒冷,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都不大
B.冬季和夏季南北氣溫相差都很大
C.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D.冬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夏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38.中國矽谷是:( )
A.上海浦東 B.北京中關村 C.陝西楊凌 D.廣東深圳
39.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
A.遼中南地區 B.珠江三角洲地區 C.京津唐地區 D.滬寧杭地區
40.下列擁有經濟特區最多的一個省是:( )
A.絲路咽喉 B.東南僑鄉 C.嶺南熱土 D.陝西楊凌
二、地理分析(60分)
(一)簡答題(5分)
41、列舉長江支流上的水電站(每個1分,共3分)
42、將下列鐵路干線和它們之間相交會的城市用直線相連。(2分)
①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 A. 徐州
②京滬鐵路和隴海鐵路 B. 鄭州
③湘黔鐵路和浙贛鐵路 C. 蘭州
④包蘭鐵路和隴海鐵路 D. 株洲
(二)考考你的閱讀能力(5分)
西藏自治區此前是中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級行政區。2001年,中央政府決定投資262.1億元,修建長達1142公里的青海格爾木至西藏拉薩的青藏鐵路,海外媒體稱之為「堪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目前,人們主要依靠汽車和飛機進入西藏,交通不便是西藏現代化的最大障礙之一。青藏鐵路無疑將降低人和物的進出藏
中國修建青藏鐵路,不僅可加速西藏的現代 化,也有利於加強內地與西藏的聯系,增強民族團結,對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鐵路建設克服了重重
困難,包括永久……成本,增加進藏人數。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
長、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一期
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公里已於1979
年鋪通;二期工程格爾木至拉薩段於2001
年6月29日開工,全長1142公里,計劃
投資約262億元。鐵路計劃2007年建成
投入使用。
青藏鐵路是世界級生態環保鐵路,僅環
保總投資達20多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8
%左
右,是目前中國政府環保投入最多的鐵路
建設項目。
43、根據以上提供的信息資料,提出三個
地理問題(只提問題,不作答,1.5分)。
44、介紹青藏鐵路修建中的種種困難(2 分)
45、青藏鐵路建成的意義(1.5分)
(三)你會看圖、歸納嗎?(50分)
(1)、中國四大地理區域(10分)
閱讀好了請回答:
46、你最喜歡哪個區域 ,請從氣候、交通、人口、環境、資源等方面說明你的理由。(6分)
47、考考你:每個區都有「最……」,請寫出(4分)
(2)、讀「上海、武漢、重慶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分配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48、長江沿江地帶冬季盛行( )季風,夏季盛行( )季風。每年5~6月,長江沿江地帶會形成長達一個多月的( )天氣,而盛夏季節,長江沿江地帶會形成( )天氣。
49、長江沿江地帶西部有著名的( )盆地,是我國人口稠密、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號稱「( )」,該盆地的礦產資源中盆地中的( )和( )兩個特大城市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中心。長江沿江地帶的東部有著名的( )平原和( )丘陵,平原上有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它們是( )。
50、和長江沿江地帶同屬一類氣候的還有亞洲東部的( )南部和( )南部(填國家名稱)。都是( )氣候,這類氣候對農業生產最有利的影響是( )。
(3)讀下圖回答:(10分)
51、填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礦產基地名稱:(4分)
① (煤礦)
② (鎳礦)
③ (鐵礦)
④ (錫礦)
52、⑤處的牧場叫 ,該處的優良牧蓄品種有 。(2分)
53、⑥處商品糧基地名稱是 ,該處作物熟制是 。(4分)
(4)讀圖回答(10分)
54、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① 水電站
② 水電站
③ 水電站
④ 水利樞紐
⑤ (支流)
⑥ 海
55、長江上游是 (字母)市以上的河段,長江下游
是 以下至入海口的河段。
56、圖中城市A是( )
① 宜賓 ②重慶 ③宜昌 ④枝城
57、長江長( )千米。
(5)、考考你(5分)
58、目前已成為我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是圖中的________區。(填字母)(1分)
59、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________________。(1分)
60長江沿江地帶酸雨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1、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_____。(1分)
62防治酸雨的最根本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作文(10分)
63、要求:開放的中國走向未來,作為中國人,應當明白中國的國情,根據地理課本的知識,說明中國的國情並談談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150字左右。
====================================================================================
剩下還有很多,發不了了,我就另外發送到了你的網路私信信箱中,請注意查收。。。。。
『陸』 初二上學期物理生物地理期中復習資料
想要復習資料,最直接最好的的辦法就是到書店裡去買一本相關的復習參考書
如果想要省點錢,那建議到相關 教育 網站上去下載把
推薦:學科網、全程教育網、無敵學習網等等吧
『柒』 誰可以給我一些初二期中數學、物理、地理、生物的復習資料及測題啊!O(∩_∩)O謝謝~
八上期中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1840.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⑸1842年,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使中國喪失領土和關稅兩大主權)
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⑹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爭為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⑺「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⑴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⑵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如今被焚燒後的遠瀛觀和大水法殘跡,記錄著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明的滔天罪行。
⑶法國大作家雨果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一場掠奪。」其中,「夏宮」指的是圓明園;「兩個強盜」指的是英法聯軍。「搶劫」和「付諸一炬」指的是:火燒圓明園。
⑷「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⑸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⑹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葉島在內約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⑺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三)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隊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⑶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⑷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等。
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於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⑹「台灣今已歸日本」說明《馬關條約》已經簽訂,台灣已經割讓給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是說頤和園里還在繼續進行慈禧太後的「萬壽慶典」。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說明慈禧太後和李鴻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貪安的賣國嘴臉。
(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凶惡本質。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
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五 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⑴從《南京條約》的簽訂到《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種什麼趨勢?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⑵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①《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②《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③《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⑶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
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⑵鴉片輸入的危害: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鴉片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
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
⑷林則徐的主要活動:上書道光帝,要求嚴禁鴉片。派人暗查密訪,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銷煙。加強海防,積極防禦。
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⑵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⑶1864年,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三) 左宗堂收復新疆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新疆面臨危機。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於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後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四) 民族英雄鄧世昌
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
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輓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
(五) 義和團運動
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鴉片戰爭以後,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三個層次:由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後來發展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先進的中國人發動的重大運動中,洋務運動側重於學習西方的技術;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側重於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側重於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1、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2、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令,宣布由她「訓政」,戊戌變法失敗。戊戌變法前後經歷了103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
(9)歷史意義:戊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補充: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10)甘願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維新志士是譚嗣同。
3、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歷史進步。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4、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口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提倡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三單元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補:6月3日以後,五四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1、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推動了革命力量的團結。2、廣大的工人階級參加了五四運動,並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3、五四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迅速傳播。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起核心和紐帶的作用)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6)中共二大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3、國民革命
(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標志是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2)、黃埔軍校:(1)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2)是一所國共合作的軍事學校,為國民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3)、北伐戰爭:A.背景:革命運動的高漲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B.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性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C.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為首的北洋軍閥。D.經過:(略,掌握湖南、湖北是北伐戰爭的主戰場,葉挺第四軍攻打武昌獲得「鐵軍」稱號。E.意義: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勢力,推動革命的發展。
(4)、國民革命的失敗:①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四一二」政變)。②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提出的口號是「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標志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5)、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4、紅軍建軍與萬里長征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軍隊的開始。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
(3)、紅軍「長征」:(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被迫戰略轉移。(2)過程:開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福建長汀、寧化和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度過湘江人員損失過半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內容:會議結束了中央領導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盧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在陝北吳起鎮同陝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3)意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捌』 初二物理第一學期
選擇題
1.下列陳述中正確的是()
A.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叫入射角
B.反射角一定等於入射角
C.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反射面的兩側
D.以上沒有正確的
2.一條入射光線跟平面鏡的夾角是120°,則它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
A.30° B.60°
C.90° D.120°
3.在電影院里,我們能從不同的座位上觀看到銀幕上的畫面,這是因為光在銀幕上發生()
A.鏡面反射
B.漫反射
C.可能是鏡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發生反射,是銀幕本身發光
4.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見課桌上的書本,是因為()
A.書本會發光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書本上
C.射到書本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
D.射到書本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
5.一旗桿在陽光照射下,影長為5.6米,旗桿高為7米,同時某人直立時影長為1.4米,則此人高為()
A.1.70米B.1.75米
C.1.80米D.1.85米
6.光射到兩種物質的界面上發生反射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居法線的一側
B.光在反射時,有時反射角不等於入射角
C.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D.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不在同一平面內
7.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鏡面成35°,那麼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夾角為()
A.35° B.70°
C.55° D.110°
8.下面說法中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A.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B.入射角為0°的入射光線沒有反射光線
C.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30°,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成60°
D.入射光線靠攏法線,反射光線也靠攏法線
9.光線射到一平面鏡上,入射角為25°,當入射角增大15°,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A.30° B.40°
C.50° D.80°
10.光線斜射到平面鏡上,保持平面鏡位置不動,若入射光線靠近法線,則反射光線()
A.靠近法線B.遠離法線C.方向不變D.無法確定
11.一束光線垂直入射到鏡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入射角為0° B.反射角為90°
C.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三線重合 D.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反向
12.兩平面鏡 、 之間夾角為 ,入射光跟平面鏡 平行,經兩個鏡面兩次反射後,出射光跟 平行,如圖所示,那麼此 角應為()
A.30° B.45° C.60° D.75°
13.陽光斜射到銀幕上,發生反射的情況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14.甲乙兩人在照同一個鏡子.甲在鏡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答案
1.B
2.A
3.B
4.D
5.B
6.C
7.D
8.B
9.D
10.A.點撥:當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入射角減小,根據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反射角也應減小,即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11.A,C,D.點撥:當入射光線與鏡面垂直時,入射角為0°,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也為0°,這時三線重合,兩光線反向,即反射光線按入射光線方向「原路返回」.
12.如圖所示,由於 ,則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 ,所以 為等邊三角形,所以 .選C.點撥:此類問題需要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結合數學中角的關系綜合解題.
13.D.
14.A.點撥:根據光路的可逆性,乙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一、填空題
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是只改變光的_________,對光的會聚和發散_________
2.入射光線與反射面夾角是30°,則入射角是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如果反射光線與反射面垂直,則反射角是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
3. 如下圖所示,是光在平面上發生反射的情況,圖中法線是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
4.光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間的夾角是30°,則反射光線和反射面的夾角是_________.
5.點光源S發出的光,垂直射到平面鏡上,當反射光線偏轉30°角時,則平面鏡繞入射點偏轉了_________角,反射角為_________.
6. 如下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鏡面之間的夾角為20°,若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變為100°,則平面鏡應繞過O點的軸沿_________時針轉過_________.
7.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是60°,則反射角是_________.
8.反射光線與反射面成的夾角是40°,則入射角是_________,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___.
9.平行光照射到白紙上,反射光線是向著_________方向的(填「相同」或「不同」).
10.在電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銀幕上的畫面,這是因為光在銀幕上_________.
11.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時發生_________的緣故.(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12.一條光線沿與反射面成60°角的方向射到反射面上(如圖所示),如果反射面逆時針轉過20°,反射角變為_________.
二、選擇題
13. (多選)下列選項中能對光發生鏡面反射的是
A.平滑的玻璃表面
B.平靜的湖面
C.電鍍金屬板
D.家用的鏡子
14.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花園里盛開的鮮花,這是由於光在鮮花表面
A.發生鏡面反射 B.發生漫反射
C.沿直線傳播 D.被吸收
15.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30°,轉動平面鏡,使入射角減小15°,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間的夾角與轉動前相比
A.減小15° B.減小60°
C.減小30° D.減小45°
16.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35°,轉動反射面,使反射角增大5°,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變為
A.70° B.80°
C.110° D.120°
17.平面鏡M1與M2的夾角為60°,如圖所示, 如果光線AO經M1和M2反射後沿原路反射回去,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1=45°
B.∠1=60°
C.∠2=45°
D.∠2=60°
18.一束光線垂直入射到平面鏡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入射角為0°
B.入射角為90°
C.反射角為0°
D.平面鏡繞入射點偏轉10°角,則反射光線偏轉20°角
三、作圖題
19.完成下列光路圖.
20.沿水平方向入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沿豎直方向向上射出,如圖所示,請畫出平面鏡並在圖中標出入射角
21.某同學研究光的反射時,光源發出的一條光線射向點O如圖所示,現在他想使反射光線通過點P,請你幫他畫出小鏡子的放置位置.
22.一個晴天的上午,某同學想觀察井中的物體,由於井中太暗看不清,他只有一面小鏡子,請你幫他想想辦法.(畫圖說明)
二、光的反射
1.傳播方向,沒有作用
2.60°,60°,0°,0°
3.OC,∠COB,∠AOC
4.75° 5.15°,15°
6.逆,20° 7.60°
8.50°,100°
9.不同
10.發生了漫反射
11.漫反射 12.50°
13.ABCD 14.B 15.C 16.D 17.B 18.B
19.如下圖所示
20.如下圖所示
21.如下圖所示
22.小鏡子放置的位置如下圖所示,使反射光線豎直向下即可
『玖』 求八年級上冊的物理和地理期中試卷,帶有答案的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試題
山東省利津縣第二實驗學校 張其強
一、單選題(本題包括25小題,共50分。)
1.下列關於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我國東臨太平洋,東部廣大地區雨量充沛,利於農業生產
C.我國主要位於熱帶
D.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我國陸地相鄰,並且均為內陸國的有
A.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薩克、印度、緬甸
C.蒙古、阿富汗、寮國 D.朝鮮、尼泊爾、寮國
3.下列各組中,屬相鄰的兩個省級行政區的是
A.黑龍江省和遼寧省 B.雲南省和廣東省
C.甘肅省和重慶市 D.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陝西省
4.下面關於我國各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雜居
C.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 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6.下列關於我國國土面積、疆界和鄰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A.我國陸地面積達960平方千米 B.我國大陸海岸線長2萬多千米
C.我國陸地界線長18000多千米 D.與我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7.世界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
A.季風氣候顯著 B.夏季普遍高溫
C.氣候復雜多樣 D.雨熱同期
8.下列地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溫帶季風氣候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華北平原
9.我國內流河大多分布在
A.東南沿海地區 B.東部季風區內
C.西部非季風區內 D.黃河和長江流域
10.下列省級行政區中有兩個簡稱的是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肅省 D.山西省
11.下列有關我國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東南季風
B.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東部地區,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西部地區
C.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
D.季風區降水比非季風區降水較多
12.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氣溫最低的是
A.北京 B.哈爾濱 C.上海 D.廣州
13.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拾』 誰知道有初二上學期地理,物理知識總結的網站
http://www.pep.com.cn/czwl/index.htm
http://www.pep.com.cn/czdl/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