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第3單元天氣氣候
❶ 求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筆記,天氣與氣候第三課時(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抄氣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襲陽輻射(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其中,大氣環流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
1、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的根本能源,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決定著熱帶和氣溫的高低分布。
2、大氣環流能夠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分布。
3、海陸位置的影響,越靠近海洋降水越多,離海洋越遠降水越少。
4、地形的影響,山地區,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5、洋流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降濕。
6、人類活動間接的影響了大氣和水汽等的分布,對氣候具有間接影響。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分布特點
氣候名稱、特點、成因及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影響
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
受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燥
常年受副高影響
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常年受西風帶影響(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高溫少雨,分雨旱兩季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亞熱帶季風,成因加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我國西南的季風,加上地形的影響)
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和少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內部,遠離海洋
極地氣候-全年低溫,降水少
分苔原帶和冰原帶。苔原帶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帶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山地氣候-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降水發生變化
❸ 初一上學期地理第三單元天氣與氣候的復習(要很詳細哦)
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版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權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❹ 七年級地理上冊天氣與氣候復習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❺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
主要氣候類型 熱帶氣候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亞熱帶氣候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溫帶氣候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寒帶亞寒帶氣候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高原氣候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這些行嗎?
❻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氣候的特點
(一)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二)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雨旱兩季分明。
(三)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有明顯乾季和濕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溫多雨,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暖多雨。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夏熱冬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❼ 求一下初一上冊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所有筆記,要全面的。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的定義: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雨、雪、冷、熱等大氣狀況。 二 天氣的特點:、
1)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
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不同:如某一時刻「現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悶熱」,幾天如「這幾天陰雨連
綿」。 3)同一地方,不同時刻天氣不同。如「東邊日出西邊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氣預報:
1) 目的: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狀況,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種准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的天氣的危害。
2) 內容:需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3) 讀懂衛星雲圖:(教材P46)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
一般是陰雨區。) 4) 常用的天氣符號:(教材P46)尋找規律記憶。填空或識圖題。 5) 風的表示方法:風力(它是風的強弱,分0~12共13個等級)。風力符號及風向。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
什麼是氣溫
1)什麼是氣溫:一天內,大氣的溫度稱溫度,單位為攝氏度C。
2) 氣溫的測定:日測3~4次(時間為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 3)氣溫的描述: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觀測的氣溫值的平均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中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二、氣溫的變化:
1)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看圖3.12)陸地上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月最高平均氣溫和月最低平均氣溫: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
反。 3)氣溫年較差:一年內,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越大,氣溫年變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4)氣溫變化特點:緯度不同,氣溫不同: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反之,亦成立。 產生結果:熱帶(終年高溫炎熱,變化最小) 溫帶(四季分明,變化顯著) 寒帶(終年氣溫很低)
5) 繪制氣溫曲線變化圖:明確橫縱軸代表的意義。
南北半球氣溫曲線圖形狀的異同:北半球:波峰式;南半球:波谷式。 二 氣溫的分布
水平方向的分布:用等溫線表示。(教材P52圖3.15)
1、等溫線定義:把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在圖上用線連接起來,叫等溫線。(原理同等高線) 2、等溫線的特點:
1)等溫線是閉合的,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形成低溫中心,反之,形成高溫中心。 2)同一等溫線上,各點氣溫相等。
3)等溫線疏密與水平方向上的氣溫差別:越密集,溫差越大,越稀疏,溫差越小。 4)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相等。
(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氣溫垂直向上遞減
垂直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1)緯度因素:低溫度氣溫高,高溫度氣溫低。
(讀圖3.17可得出結論: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各緯
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年平均氣溫高於20攝氏度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於零下10攝氏度的地
初一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
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規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增大 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 2)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4)人為因素: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
什麼是降水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統稱為降水(自然降水)。還有人工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分布規律
1、表示方法:日月年降水量。會畫降水量柱狀圖並能讀懂。 讀降水量柱狀圖,想得出降水的季節變化,主要看兩點:(1)全年各季節降水分配是否均勻,(2)降水集中在哪幾個月份,而哪個季節降水又少
2、世界降水分布規律:讀圖3.21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為:赤道地區氣溫較高,終年氣流上升,容易成雲致雨,所以多雨。 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的趨勢是逐漸減少,原因:兩極地區氣溫低,終年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綜上:緯度位置: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地區少雨。
(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這里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較少分布著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綜上:南北回歸線附近海陸位置:大陸東岸多雨,大陸西岸少雨。
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如亞歐大陸東岸的我國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國倫敦,全年濕潤。大陸內部降水較少,這里分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綜上:溫帶地區海陸位置:沿海地區多雨,大陸地區少雨。 (3)世界的干極和雨極:阿塔卡瑪沙漠和乞拉朋齊。原因:由於地形因素造成的,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及迎風坡)上,這種地形有利於暖濕氣流的抬升,降雨多為地形雨,而背風坡降水少。 綜上:山地(或地形)因素: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1、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年是指一般而言) 2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要求:對一句話能夠做出明確判斷,到底屬於天氣還是氣候)
區別 天氣
氣候
關注時間段 某一段時間(短時間,如幾天) 一年、多年或更長的時間
構成要素
溫度、濕度、風力、降水等 只有溫度與降水 變化情況(特點)
多變的
一般變化不大
氣候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例子 緯度位置 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赤道地區降水多 兩極地區降水少
P60圖3.24 海陸位置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面氣溫高 夏季陸地氣溫高,海面氣溫低 近海迎風地區降水多 遠離海的地區降水少
近海無海分處降水少
夏季岸上石頭熱,河裡溫度低 地形(地勢因素)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迎風坡多雨(多為地形雨) 背風坡少雨
P60圖3.25 乞拉朋齊
3.、世界的氣候類型及分布(P58圖2.23)(P59兩個表格)
能根據特點判斷出屬於哪種氣候類型即可。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因素與規律 2、因素與原因
(1)緯度位置:
a:氣溫:低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直射(即熱帶地區),獲得的太陽熱量高,氣溫就高;高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斜射,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
b:降水:赤道地區氣溫高,熱空氣上升,遇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故多雨。向兩極地區靠近,空氣溫度較低,氣體下沉,不易成雲致雨。(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2)海陸位置:
a:氣溫:由於陸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質不同,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吸熱慢,放熱也慢。因此,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陸地氣溫地,海洋氣溫高。 (例子:冬季來臨,氣溫逐漸降低,江面容易起霧)
b:降水: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陸,降水就少。近海常年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
a:氣溫: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b:降水:迎風坡,暖濕氣流被抬升,遇到上方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而背風坡沒有這種優勢,冷空氣下沉,氣溫降低,不宜成雲致雨,降水就少。
(例子: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迎風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