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經度劃分
❶ 七年級上冊《地理》經度緯度那一章的所有的,用讓人能理解的話解釋一下,全面一點,O(∩_∩)O謝謝
緯度(起點:赤道(0度緯線)。劃分方法:向南向北個劃分90度,赤回道以北為北緯,赤道以南為答南緯。代號:北緯(N)南緯(S)。分布規律:北緯的度數越向北越大,北極為90度N,南緯的度數越向南越大,南極為90度S。重要圈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判斷方法:向北度數變大為北緯,向南度數變大為南緯。)經度(起點: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劃分方法:向東向西各劃分180度,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代號:東經(E)西經(W)。分布規律:東經的度數越向東越大,西經的度數越向西越大。重要圈線:0度、180度;20度W、160度E。判斷方法:向東度數變大為東經,向西度數變大為西經。)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經緯度怎麼看
呵呵,東西走向是東西經,南北走向是南北緯。 N--北緯,S--南緯,W--西經,E--東經 ,簡單地說,就是豎著的是經度,橫著的是緯度。
❸ 七年級地理上冊區分經緯度和區分南北半球的詳細講解(易懂的那種)
區分經緯度你可以記住是橫緯豎經,橫向是緯線,豎向是經線
南北半球就更好分了,赤道(0°緯線)的北面是北半球,赤道的南面是南半球
❹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第一章是什麼意思怎樣辨別經度和緯度
緯度——圍繞,圍繞地球一圈,是緯度。經度——經過兩級
❺ 初一地理上冊經度緯度所有知識
緯線:與復赤道平行的線叫做制緯線,從赤道往北往南讀數遞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線叫做經線,從0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遞增,最高度數180度。經線和緯線組成了經緯網。
讀經緯網圖上的經緯度,北緯用N表示,南緯用S表示,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最後,也是比較難的一部,就是會辨別某點位於哪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很好區分,北緯北半球,南緯南半球。但東西半球的劃分與之不同,它是以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從西經20度往東到東經160度,這是東半球的范圍;從西經二十度往西到東經一百六十度,這是西半球的范圍。
❻ 初一地理中學了經緯度,可是在如何分辨
經線 是半圓 是等長的
緯線 是圓的 不是等長的,赤道最長
經度分東經和西經,緯度分南緯和北緯
地球儀上橫著的是緯度,豎著的是經度
❼ 初一上學期地理經緯度
經緯網練習,希望採納。
❽ 七年級地理上冊經度緯度
(橫緯豎經)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都是緯度,指示東西方向;與赤道垂回直的都是答經度,指示南北方向。
從0°經線算起,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東經180°和西經的180°重合在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在地圖上判讀經度時應注意:從西向東(從左向右),經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東經度;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西經度。除0°和180°經線外,其餘經線都能准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
判讀緯度:從南向北(從下到上),緯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北緯;從南向北,緯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南緯。
看圖分析
A橫向兩條為緯線,上面的緯度數比下面高,為北緯,分別是30°N,60°N;縱向兩條為經線,左邊的經度數比右邊大,為西經,分別是45°W,30°W。
B橫向兩條為緯線,上面的緯度數比下面低,為南緯,分別是0°,30°S;縱向兩條為經線,左邊的經度數比右邊小,為東經,分別是45°E,90°E。
(這些只有兩條線,是沒有跨半球的,如果有跨半球會把半球分界線標出,東西分界—20°W,160°E;南北分界—赤道)
❾ 初一地理經度緯度
先給你幾個網址吧,都是我的回答。
並直接將第一個網頁上的內容復給你,能幫助你的,我就是教初中地理的。
http://..com/question/117380418.html
http://..com/question/111160013.html
http://..com/question/116519473.html
http://..com/question/116936939.html
http://..com/question/116936939.html
一、經線、緯線
緯線 經線
1.形狀 圓 半圓
2.大小 赤道最長4萬千米 都等長,2萬千米
網兩極漸短成0千米
3.標數的界限 赤道(0°緯線) 0°、180°經線
以北北緯、以南南緯 0°東180°西為東經度
0°西180°東為西經度
4.標度數的范圍 0°~90° 0°~180°
5.標度數的符號 北緯度N、南緯度S 東經度E、西經度W
6.劃分半球的界限 赤道(0°緯線) 20°W與160°E組成的經線圈
赤道以北北半球、 20°W往東到160°E是東半球
以南南半球 20°W往西到160°E是西半球
7.方向 指示東西方 指示南北方
一般左西右東 一般上北下南
二、經度
1.經度:為了區別每條經線給標注的度數。
2.零度確定: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子午宮)的那條經線定為0°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3.度數劃分:由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度。共360度,最大值180度。
4.表示方法:0°經線以東(右)為東經度,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左)為西經度,用字母W表示。
5.度數變化:東經度向東(右)逐漸增大;西經度向西(左)逐漸增大。
經度數向東(右)增大的是東經度,向東(右)減小的是西經度。東大東經,西大西經。
6.東、西半球的劃分:國際上習慣用
20°W和160°E經線圈分出的兩個半球,分別叫做東半球、西半球。
①從經度范圍看: 20°W往東過00經線到160°E在東半球; 20°W往西過180°度經線到160°E在西半球。
②從經度數看:小於160°E的東經度和小於20°W的西經度在東半球;反之在西半球。
③160°E和20°W既不屬於東半球也不屬於西半球。
7.幾條特殊的線:
0°:本初子午線,東西經線的分界線,東邊東經度、西邊西經度。
180°:東西經線的分界線,東邊西經度、西邊東經度。
0°和180°既不屬於東經度也不屬於西經度。運用中不帶符號。
20°W:東西半球分界線,東邊東半球、西邊西半球。
160°E:東西半球分界線,東邊西半球、西邊東半球。
20°W、160°E不屬於東半球也不屬於西半球。不判斷這兩條經線上的點的東西半球。
三、緯度
1.緯度:為區別每條緯線給標注的度數。
2.零度確定:國際上規定,最長的緯線為0°緯線,即赤道。
3.度數劃分:由0°緯線向北、向南各分為90度。共180度,最大值90度。
4.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為北緯,符號N,赤道以南為南緯,符號S。
度數變化:北緯度向北(上)增大,南緯度向北(上)減小。
緯度數向北(上)增大的是北緯度,向南(下)增大的是南緯度。北大北緯、南大南緯。
赤道既不屬於北緯度也不屬於南緯度。運用中不帶符號。
5.南、北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緯線圈分出的兩個半球,北邊的叫北半球,南邊的叫南半球。由於南北緯度的分界線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一致,所以:
北緯度在北半球,南緯度在南半球。
赤道既不屬於北半球也不屬於南半球。
6.高中底緯的劃分:30°緯線是中低緯的分界線,60°緯線是中高緯的分界線。30°和60°緯線不屬於高中低緯度。
7.幾條特殊的緯線:
0°:赤道,最長的緯線,4萬千米。既是南北緯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線。圖上多是直線。
30°N:中低緯度分界線。以北中緯度以南低緯度。
30°S:中低緯度分界線。以北緯低度以南中緯度。
60°N:中高緯度分界線。以北高緯度以南中緯度。
60°S:中高緯度分界線。以北中緯度以南高緯度。
23.5°N:北回歸線,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太陽直射的最北界線,線上及以南才有直射。靠近赤道北邊的虛線。
23.5°S:南回歸線,熱帶與南溫帶的分界線;太陽直射的最南界線,線上及以北才有直射,以南無直射。靠近赤道南邊的虛線。
66.5°N:北極圈,北寒帶與北溫帶分界線;極晝極夜的最南界線,線上及以北才有極晝極夜。靠近北極的虛線。
66.5°S:南極圈,南寒帶與南溫帶分界線;極晝極夜的最北界線,線上及以南才有極晝極夜。靠近南極的虛線。
90°N:北極點,最短的緯線,長度為0km。地球上絕對的北方,其餘各地都是他的正北方。
90°S:南極點,最短的緯線,長度為0km。地球上絕對的南方,其餘各地都是他的正南方。
8.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圖上只有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是虛線,其餘的經緯線都必須是實線。
0°經緯線和1800經線運用中不能帶符號,其餘的經緯線都必須帶符號。
四、怎麼確定一個地點的經度和緯度
讀清楚該點所在的經緯網圖,運用上面的知識判明經緯度,再看經過該點的經線和緯線的度數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