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長江的特點

七年級上冊地理長江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23 07:46:41

1. 關於長江的知識點地理

長江 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2. 長江三峽的地理特點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長204千米.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回峽谷地答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3. 長江沿江地帶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是

長江沿江地帶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是:
1、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2、夏季炎熱、冬季溫和、四季分明、降水豐沛;
3、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水運便利。

4. 七年級地理上冊的知識歸納2016年的長江黃河的缺點和特點,解決措施

長江

(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國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上中下游分界點:--宜昌--湖口--

(2)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與黃河比較,如兩河都流經的地形區是?,出選擇或填空)

(3)地區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降水充沛

(4)上游特點: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特點:地勢低平,重點:"九曲回腸" 下游特點:地勢更低平,江面開闊,水網如織,湖泊多

(5)總括特點:支流多,流量大

(6)有"黃金水道"之稱的原因: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7)最長的支流是漢江

(8)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湖泊,它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黃河

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源自巴顏喀拉山

1 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山東丘陵.上中下游分界點:--河口--舊孟津

2 主要支流,汾河 渭河

3 上游特點:

(1)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2)出青銅峽後,河床平坦,水流緩慢,兩岸有平原

中游特點:

水位落差大

下游特點:

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形成原因;

7,8月雨季沖刷黃土高原,使其水土流失,人為破壞

治理和利用

上游:梯級開發,建立水電站中游:治理__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下游:加修堤壩,引水灌溉。

5. 七年級地理上冊的知識歸納2016年的好長江黃河

長江

 (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國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上中下游分界點:--宜昌--湖口--

 (2)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與黃河比較,如兩河都流經的地形區是?,出選擇或填空)

(3)地區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降水充沛

(4)上游特點: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特點:地勢低平,重點:"九曲回腸" 下游特點:地勢更低平,江面開闊,水網如織,湖泊多

(5)總括特點:支流多,流量大

(6)有"黃金水道"之稱的原因: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7)最長的支流是漢江

(8)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湖泊,它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黃河

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源自巴顏喀拉山

1 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山東丘陵.上中下游分界點:--河口--舊孟津

2 主要支流,汾河 渭河

3 上游特點:

(1)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2)出青銅峽後,河床平坦,水流緩慢,兩岸有平原

中游特點:

水位落差大

下游特點:

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形成原因;

7,8月雨季沖刷黃土高原,使其水土流失,人為破壞

治理和利用

上游:梯級開發,建立水電站中游:治理__植樹種草,減少水土流失下游:加修堤壩,引水灌溉。

6. 七年級地理黃河、長江的知識

1
水土流失。地上河。堵塞。
2
由於中游水土嚴重,水力把沙土運到下游,在河面變寬水迴流變緩情況下答,沙土沉積,逐漸堆高,堤壩也相應加高從而形成。
3
中游是農業區,工業區,用水量大,而且黃河在半乾旱區,蒸發大,降水少。
4
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種樹植草。治沙。
希望能幫到你吧~

7. 長江的地理位置優勢

1.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域全部位於我國境內,不與他國有任何糾紛。2.長江流域內大部分容位於亞熱帶,宜賓以下全年可以通航。3.三峽,虎跳峽都蘊藏大量的水利資源。4.沿岸植被豐富,對其水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5.支流多而水量大,為其充沛的水流提供保證。6.跨省市多,沿岸平原廣布,有很好的開發價值。希望採納

8. 長江上中下游的特點

上游

長江幹流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4504千米,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跨越中國地理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長江發源自唐古拉山冰川,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各水系為長江源,以下至四川宜賓的長江幹流稱金沙江,岷江匯入後始稱為「長江」。

長江幹流自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又稱「川江」,在四川盆地南緣和巴東峽谷中穿行。


中游

長江中游主河道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長955千米,流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其中湖北省宜都市至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口城陵磯一段,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又稱荊江。

荊江河道曲折,水流遲緩,造成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長江最易泛濫的河段,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為了減輕洪水的威脅,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下荊江裁彎工程。

長江中游沿岸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管理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下游

長江自江西九江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為下游。長938千米,流域面積12萬平方千米。安徽境內江段又稱「皖江」,大致為東北流向,直至江蘇南京才轉折向東進入鎮江、揚州,因此該段右岸的廣大地區自古又稱江東。

這一段河道在皖南、皖中、寧鎮丘陵與北岸平原之間蜿蜒,右岸常有臨江的石磯,河床在石磯處變窄然後又展寬,形成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河床。銅陵大通以下江段受海潮影響,水勢和緩,沙洲顯露。

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秦淮河等。長江從鎮江至長江口長約312千米,這一段即將入海的河道因古代有揚子津渡口,因而又稱「揚子江」。江陰以下江段又稱河口段,江面從江陰附近的1200餘米向東迅速展寬呈喇叭狀,至長江口已寬達91千米。

京杭運河在揚州、鎮江與長江相交,淮河水量的80~90%經京杭運河從北岸匯入長江。江南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內河網密布,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太倉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經長江最後一條重要支流黃浦江在吳淞口匯入長江。

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形成的長江三角洲西端以鎮江、揚州為頂點,北至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大茅山、天目山為西南界,包括江蘇、浙江兩省部分地區和整個上海市,面積達4萬平方千米,是一片坦盪的大平原,只有少數低山像孤島一樣矗立在平原之上。

這裏海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潮間帶淺灘。三角洲自全新世以來,年均向海推進約40米。



(8)七年級上冊地理長江的特點擴展閱讀:

水量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由於流域人口眾多,人均佔有水量為276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長江水資源特徵,主要反映在河川徑流的時空分布上,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占水資源總量的99%;在地表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又佔96%以上。

汛期的河川徑流量一般佔全年徑流量的70%~75%。徑流地區分布也很不均勻,單位面積產水,以金沙江和漢江水系為最少,鄱陽湖和洞庭湖水系為最大。


9. 地理:長江上中下游各段主要特徵會的來!

源頭至宜昌 上游 山高谷深、急流險灘
宜昌至湖口 中游 河道彎曲、河流眾多
湖口至海口 下游 江闊水深、航運便利

10. 地理問題:關於長江的水文特徵和保護措施

1.上游是典型的峽谷河流 多支流 水位落差大占總落差的90% 水量大 水能資源版豐富 有大型水利樞紐 保護措權施嘛 要不就是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 涵養水源什麼的
2.中游進入平原 江面展寬 其中湖南荊江段河道彎曲 水流不暢泥沙淤積易成水災且妨礙航運 然後要整治洪澇災害 進行截彎取直工程 不知道算不算是保護措施
3.下游支流不多 增加的水量也不多 流經地區地勢低平所以江闊水深利於航運 要整治洪澇災害
完了 其實沒明白你的保護措施是指對什麼的保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