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說課稿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說課稿

發布時間: 2021-02-23 05:02:09

㈠ 尋求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去「精品教師」上邊看,
(網路搜下「精品教師」四字,第一個就是)
很多地理說課,也有全冊
如果改版了--看右邊--他的文檔(4444) -- 查看全部
看中了就抄抄唄

㈡ 尋求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關於地勢和地形的說課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講的課題是地勢和地形。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下分析:一、 說教材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我國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國情。在這個基礎上學習本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就順理成章了,同時本節內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礎性部分,為今後學習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礎。2、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 運用地形圖,讓學生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並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2) 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並能解釋重要山脈所起到的「骨架」作用。(3) 通過閱讀統計圖,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徵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思想目標: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3、 重點、難點的確立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徵,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二、 說教法1、 教學方法「讀圖—討論—講解」結合法圖表分析、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探究式學習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劇初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麵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2、 課前准備:教師准備:中國地形模型圖、中國地形圖學生准備:地圖冊、直尺、紙張三、 說學法1、 學生特點分析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像力也在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因此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學習方法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四、說教學過程1、 教學結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解新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2、 教學程序:(1) 復習舊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國的人口和民族,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回顧以下。(3分鍾)(2) 導入新課: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都生活在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大家庭里,那我們熟悉我們所生活的這個自然環境嗎?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環境——中國的自然環境,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的地勢和地形。(板書: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1分鍾)(3) 講解新課:()① 出示中國地形模型圖,讓學生從宏觀上認識中國的總體地勢和地形(1分鍾)② 分析課本P22圖2.2「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讀懂分層設色圖,再配以直觀形象的「樓梯」形狀,讓學生得出「階梯」的分布特點。(活動:讓學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業本上畫出樓梯圖,只要求畫三步。)(6分鍾)③ 閱讀地圖冊P10~11「中國地形」,讀出每一級階梯的位置以及海拔高度。(板書:1、地勢呈三級階梯狀分布:)(5分鍾)讓學生再對照書本,確定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海拔高度。對於重點的一些字眼用筆畫下來。(板書)(3分鍾)④ 分析P22圖2.1「我國東西向(北緯32。)地形剖面」,讓學生得出中國地勢的特點。同時能夠歸納出第一級階梯以什麼地形為主,第二級階梯以什麼地形為主第三級階梯以什麼地形為主。(板書: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3分鍾)⑤ 講解:在第三級階梯上,由於東流入海的河流將所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從而形成了肥沃的沖積平原。在廣闊的近海大陸架區,不僅島嶼星羅棋布,同時海洋資源非常豐富。⑥ 分小組討論:(5分鍾考慮,8分鍾回答)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面向海洋,對氣候產生了什麼影響?(教師有選擇的板書:利於東部濕潤氣流深入大陸內部,帶來降水)這樣的地勢特點對河流的流向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板書:使大多數河流的流向為自西向東。)舉例:如中國的三大河流對交通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板書:促進了東西方的往來,阻礙了南北的交通往來。)因此,在我國古代就修築了京杭大運河來溝通南北的交通。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時,落差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能不能舉出一項工程(現在談論的比較多的)。(4) 鞏固新課:(3分鍾)對本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可請學生進行總結。(5) 布置作業(5分鍾)① 我國的地勢特點是---------,呈---------狀分布。② 讓學生完成P23「活動」,在圖2.3上標出三級階梯的界線名稱(6) 有疑問的學生進行提問(2)附:板書示意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一、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1、三級階梯狀:第一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階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階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2、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的影響對氣候:利於東部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帶來豐富的降水對河流:使大多數的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對交通:溝通東西,阻礙南北

㈢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中國的農業筆記、、急需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冊知識點總結
1、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路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國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數最多。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8、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
9、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10、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1、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12、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13、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14、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
15、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16、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7、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18、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19、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20、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
21、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2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3、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4、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5、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26、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27、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9、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本學期地理學科的重點、難點主要位於第二、四章,復習重點應落於後半部分。本冊重點圖:P4圖1.4;P7圖1.7;P10表格;P22圖2.2;P32圖2.14;P33圖2.15;P36圖2.17;P48圖2.32;P53圖2.36;P68圖3.9;P79圖3.21;P89圖4.4;P91圖4.6;P98圖4.11;P100圖4.13;P101圖4.14;P102圖4.16;P107圖4.22;P110圖4.25及其意義;P111圖4.26;P112圖4.27;P114圖4.30及其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