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二節視頻教程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二節視頻教程

發布時間: 2021-02-23 04:48:58

① 如何復習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

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是根據指定版的教材出權,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5、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②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二節

買本教輔類似於名師解教材,全解那種的,答案很全面

③ 初一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二節教學視頻

去網路視屏查唄

④ 人教七年級地理第二節的思維導圖

哎喲
,我的天啊!那麼懶啊!看書寫啊!主要寫重點知識比較突出的就行啦!希望你再加再勵
加油!

⑤ 關於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的知識要點,分析。

七年級上冊 地理(第一章)知識要點歸納
發布者匿名 發布時間: 2012-10-20 16:43:46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2、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古代(憑直覺)——「天圓地方」;近代(觀察,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球形」;現在(測量計算)——不規則的橢球體。
3、由「站得高,看得遠」;「月食」;「站在海邊看遠方來的船,先見桅桿後見船身」;「地球的衛星照片」等可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的概念
2、地軸——假想軸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指向北極星的為北極(N),反之為南極(S)。
三、經緯線和經緯度
1、緯線與緯度
(1)緯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2)緯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
B.長度 長短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
C.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有無數條)
(3)緯度的劃分 赤道(0°緯線)以北為北緯,習慣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南北極分別為90°S和90°N。
(4)低中高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0°~30°
中緯度:30°~60°
高緯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劃分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所有北緯均位於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均位於南半球。
2、 經線和經度
(1)經線的定義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2)經線的特點
A.形狀 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
B.長度 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無數條)
(3)經度的劃分 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為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為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4)經線圈 所有的經線均為半圓形,故在地球儀上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組成經線圈之和等於180°,且兩條經線中一條為東經,另一條則為西經。
(5)東西半球的劃分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切記:0°--20°W雖為西經,但是東半球;160°E——180°雖為東經,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周期:大約是24小時
(3)產生的現象: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2、地球的公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周期:一年。
(3)產生的現象:四季的季節變化
(4)公轉的重要特徵: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的夾角,並且北極總指向北極星附近。
(5)晝夜的長短:
陽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越往北去白晝越長,直射北回歸線(夏至)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長。
陽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越往北去白晝越短,直射南回歸線(冬至)時,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達到最短。
五、溫度帶的形成與分布
1、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2、范圍:0°~23.5°S(23.5°N)為熱帶;23.5°N~66.5°N為北溫帶;23.5°S~66.5°S為南溫帶;66.5°N~90°N為北寒帶;66.5°S~90°S為南寒帶。
3、特點: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
寒帶——陽光斜射,有極夜極晝現象,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少;
溫帶——陽光斜射,無極夜極晝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⑥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視頻或者資料

初一學生必記
(考中期的法寶)1 、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 、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 、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 、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 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中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 、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 、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8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9 、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10、緯度范圍:0° 30°為低緯度;
30° 60°為中緯度;
60° 90°為高緯度。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 海洋」。

12、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
名稱 形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
經線 半圓 (弧形)相等 南北方向
————————————————————
緯線 都是圓 不相等 東西方向
(極點除外)
————————————————————13、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 意看P23圖2-19和圖2-20)(易記版: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14、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5、四大洋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6、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7、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 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8、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 類型。

19、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某點高出海平面垂直距離指某兩者的高度差。)和相對高度(指某兩 者的高度差)2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2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2、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23、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24、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 南極洲板塊。

25、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易記版:內穩外活)

26、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的山脈帶上。 27、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28、等高線地形圖上:
山頂:內高外低的閉合狀處是山地,中間最高處就是山頂,常用黑色「△」標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鞍部:兩山頭之間位置低且沒有等高線經過的位置;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
陡崖 等高線重疊的部分(等高線相互平行,絕不相交)。 29、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南部和東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南部 沿海地區;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炎熱乾旱的荒漠、高溫高濕的原始熱帶雨林、 低溫酷冷的地區、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區。3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量。 3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等。
3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35、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36、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37、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 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8、巴西通用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 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築為教堂;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築為清真寺。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典型建築為寺廟。
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 李穎

⑦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視頻

地理七年級上,教學視頻。人教版。

⑧ 初一下學期地理第一章第二節

由圖可知,2010年世界總人口為亞洲+非洲+……=60。52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平均為1.3%,那內么2001年世容界凈增人口為60。52*1.3%=0.78676億,亞洲人口為36.8億,亞洲人口增長率為1.4%,那麼亞洲2001年凈增人口為36.8億*1.4%=0.5152億.
2001年新增人口亞洲佔世界的比例就是:0.5152億/0.78676億=65.5%
說明:因為你給的圖是老的數據,求的是2001,你問的又是求2004,但方法都是一樣的。

⑨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人教版 第二節復雜多樣的環境 第7頁那個亞洲的圖片 上的山脈什麼的,有許多老師讓標下來

最左邊來洲界線上的源是烏拉爾山、下面那連接黑海和裏海間的黑線那是大高加索山。
中間以中國為主的那些黑線,左邊從上往下依次為: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
右邊從上往下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兩條河流(就是黃河和長江)中間的小短橫線是秦嶺。

⑩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課知識講解的 視頻,急需,我上課前的預習,拜託各位了

第一章
1、地理 自然、人文
壹.尊重自然規律。貳。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叄。具備可繼續發展的觀念。
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既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又是從子孫後代那裡借用來的。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直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3、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
4、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
5、地軸:地球自轉軸。
6、北極:地軸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7、南極:地軸南段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東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本初子午線)
10、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
11、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轉與季節的關系:
13、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前後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前後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前後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晝短夜長
自轉: 晝夜更替
地球運動: 不同地方時間差
公轉: 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 四季更替
14、五帶的劃分:北寒帶位於北緯66.5度,南寒帶位於南緯66.5度,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北溫帶位於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南溫帶位於南緯66.5度與23.5度之間,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熱帶位於北緯23.5度與南緯23.5度之間,氣候終年炎熱。
15、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16、等高線: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
特點:1、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 2、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7、地圖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一-數字比例尺。二-線段比例尺。三-文字比例尺) 2、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