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印度板書設計圖片
Ⅰ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本的七個國家的圖,要一模一樣的!!!!!!!!!
日本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dzkb/qx/200412/W020070301639140679636.jpg
東南亞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42.jpg
印度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50.jpg
俄羅斯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dzkb/qx/200412/W020070301639852868786.jpg
中東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66.jpg
西歐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74.jpg
南非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82.jpg
澳大利亞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90.jpg
美國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297.jpg
巴西
http://www.pep.com.cn/oldimages/pic_124305.jpg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
在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qx/dzkb/找的
自己看看吧
Ⅱ 誰有七年級下冊地理中圖版教案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7年級下冊中圖版地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7年級下冊中圖版地理教案:東南亞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分布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了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
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徵;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通過地形圖分析:
⑴、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⑵、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系,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徵的記憶。
⑵、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徵。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由於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⑴、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⑵、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
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5、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4頁的活動題②
中南半島:地形特徵:山河相間分布,地勢北高南低。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干濕季明顯。河流特徵:自北向南流,山區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緩。
馬來群島:地形特徵:地形崎嶇,山嶺眾多。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河流特徵:短小湍急。
二、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於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說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4、學生閱讀課文「花園城市——新加坡」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分布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了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一、富饒的物產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4、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7頁活動題
活動題①中南半島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國、越南、緬甸的平原地區,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
活動題②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的生長。
二、我國的近鄰
1、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 寮國——萬象 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 緬甸——仰光 馬來西亞——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賓——馬尼拉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汶萊——斯里巴加灣市 東帝汶(最新獨立)
2、其中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寮國、越南
3、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4、居民
⑴、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⑵、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7年級下冊中圖版地理教案:南亞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重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難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一、位置與國家
1、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南亞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
北回歸線穿過中部。
2、主要國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孟加拉國——達卡 尼泊爾——加德滿都
錫金——甘托克 不丹——廷布
斯里蘭卡——科倫坡 馬爾地夫——馬累
3、學生閱讀課文「南亞次大陸』
二、三大地形區
1、地形特徵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
⑴、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
⑵、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
⑶、南部是德干高原
2、在地圖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恆河
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並對照南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經國家。
印度河:發源地:喜馬拉雅山北麓;流經的國家: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注入的海洋:阿拉伯海。
恆河:發源地: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的國家:印度,孟加拉國;注入的海洋:孟加拉灣。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重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難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並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徵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一、一年分三季
1、氣候特徵
指導學生從緯度位置入手,探討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
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西北部有少量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有少量熱帶草原氣候。
2.一年分三季
濕季——雨季6——10月份 西南季風
乾季——涼季11月——次年2月 東北季風
熱季3——5月份
3、簡單介紹南亞的農作物及分布,介紹農作物與自然環境的聯系
水稻——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西部和印度半島西部沿海地區
小麥——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帶
黃麻——恆河下游地區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4、指導學生完成課文44頁的活動題
活動題①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分布面積廣大。
活動題②該地北、西、東三面山地環繞,南部向印度洋敞開,有利西南季風的進入;濕潤的西南季風受地形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活動題③總體上看,孟買和安拉阿巴德均為熱帶季風氣候,但由於距海遠近不同,氣候特徵存在明顯差異,孟買比安拉阿巴德降水量多,且更集中;安拉阿巴德比孟買的氣溫年較差大。
二、宗教與社會
1、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
佛教——斯里蘭卡、錫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爾
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
2、學生閱讀課文中「泰姬陵」
三、人口與經濟
1. 南亞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口超過一億
2、南亞8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其中印度最發達 , 電腦軟體占據重要地位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Ⅲ 初中一年級地理教案--印度
自己動手去查閱相關資料,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項任務,展現自己的實力,這樣老師才能了解你的優點與不足,才能更好地幫助你學習。加油,不要讓老師失望!
Ⅳ 求七年級地理《印度》教案
問題四:印度自抄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Ⅳ 講課(地理) 老師讓我們學生自己講課 七年級下冊 印度 要吸引同學 該怎麼講
地理位置,四季變化,貨幣,語言,國際地位,科技成就,經濟主體,農業結構,水平版,模式,工業權水平,支柱產業,GDP,飲食習慣及原因,以什麼為主食,為什麼印度家庭喜歡存黃金多於貨幣,為什麼軟體那麼發達
政治中心城市,經濟中心城市,旅遊景點,著名港口,途徑的國際航線,以上那些跟中國對比如何,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特別要提到那個印度洋環流跟鄭和下洋有什麼關系
我只想到這么多 話說⑦年級學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