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八年級上冊農業10問題

地理八年級上冊農業10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22 11:42:19

① 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P104頁活動題第2題。急啊!

根據這個山村地理環境的特點,首先應該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一部分退耕還林,增加版林地面積,啟動沙源治權理工程;其次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糧食單產,保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增加玉米和飼料牧草的種植面積,引進優良牧草作物,農牧結合、以農促牧、以牧養農。

八年級地理上冊課後活動解答,因地制宜發展農業104頁2題

你說這道題我沒有找到答案
下邊是相關的問題和答案,你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1.荒漠、沼澤是否屬於土地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的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土地資源是自然資源中的一種,由此不少同學可能會認為,荒漠、沼澤目前人類不能大規模地利用,所以不屬於自然資源。其實不然,土地資源與土地的關系就像水資源與水的關系一樣,兩者很難劃清。所以人們將當前可以利用和預見將來能大規模利用的土地,都作為土地資源。其實人們對荒漠和沼澤的利用早就開始了,例如人們將沙漠作為核試驗和衛星發射基地;古埃及人通過灌溉,將沙漠變成綠洲;我國東北三江平原多沼澤地,經開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良田成片,變成了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成了祖國的「北大倉」。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澤一定會得以大規模地開采和利用。
2.我國土地資源現狀
如何認識我國「人與土」的矛盾?
我國人口眾多,耕地作為農業之本,承擔著解決十餘億人口的吃飯、穿衣問題的責任。一方面,我國本來就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我國人均耕地、林地面積分別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大,建設用地將不斷增加,耕地還將進一步減少;而人為破壞,不合理的亂佔耕地現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則使本來就不容樂觀的耕地、林地不足問題更加突出。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全國可供開墾種植農作物的後備土地資源只有1300多萬公頃,這又使得以上問題變得雪上加霜。
3.我國目前耕地減少的原因
(1)水土流失嚴重,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億噸以上,流失的土壤養分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產量,居世界首位。土地肥力下降,耕地有機質含量僅為1.5%,明顯低於歐美等國家的2.5%~4%的水平。
(2)土地沙漠化加劇,沙漠面積不斷擴大,我國荒漠化的面積每年增加1000多平方千米,甚至在我國南方也出現了沙荒地。近半個世紀,土地沙化面積擴大了500萬公頃。其中90%是濫墾濫伐和過度放牧等造成的。
(3)土壤次生鹽鹼化面積擴大
我國鹽鹼化土地達9913萬公頃,其中現代化鹽漬化土壤3693萬公頃,潛在鹽漬化土壤1733萬公頃。在現有耕地中,次生鹽漬化面積達933萬公頃。由於不適當灌溉等原因,有的地區次生鹽漬化面積還在擴大。
(4)大量徵用、佔用耕地作他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據調查,我國由於工業交通和城鄉建設等大量佔用農田,每年平均流失耕地超過30萬公頃,加之人口增長,人均耕地面積由建國初期0.18公頃下降到現在的0.1公頃,每公頃耕地平均養活的人口從5.5人上升至10人,耕地減少進一步加劇了人口與耕地的供需矛盾。
4.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而草地則相對集中在西部內陸,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的東西差異,是由我國地形、氣候分布的東西差異所造成的。首先,因為我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沃;而且我國東部屬季風區,降水比較豐富,所以這使得東部平原區特別適宜用作耕地。第二,因為我國東北、西南和東南山區氣候濕潤,森林茂密,所以,它們成為我國三大宜林地區。第三,因為我國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這里處於內陸,氣候乾燥,不適宜森林的發育和耕作業的發展,而是分布著面積廣大的草地;另外,由於我國西部地勢高峻、氣候乾燥、自然環境惡劣,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積雪和冰川等目前條件下還未利用的土地。
5.如何落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這一基本國策,談談你的看法。
土地作為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恰當,能夠供人類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或遭人為破壞,則可喪失其生產能力,不能再生。那麼如何落實保護土地這一基本國策呢?
首先,依照政策法令進行土地資源的管理,國家已經頒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每個公民特別是執法部門必須嚴格依法行事,對違反者要嚴肅追究責任。
其次,因地制宜,合理用地。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防止過度開墾,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建設人工草場和防護林網。城市規劃、道路交通、工業生產及農村建房等非農業用地要做到合理規劃,盡可能減少佔用耕地面積。
再次,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投入。要以改土治水為中心,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做到增產增收。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在保持農作物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加強農業的科技研究,進一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第四,禁止亂佔耕地。要防止城市的外延式擴張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杜絕違反規劃盲目批地,致使土地閑置浪費。要轉變土地使用方式,走內涵式節約型經濟發展之路。
最後,要開展「保護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環境」宣傳活動,讓每個公民都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增強保護土地的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使有限的土地資源造福子孫後代。

③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中國的農業筆記、、急需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冊知識點總結
1、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路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國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數最多。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8、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
9、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10、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1、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12、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13、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14、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
15、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16、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7、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18、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19、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20、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
21、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2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3、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4、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5、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26、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27、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9、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本學期地理學科的重點、難點主要位於第二、四章,復習重點應落於後半部分。本冊重點圖:P4圖1.4;P7圖1.7;P10表格;P22圖2.2;P32圖2.14;P33圖2.15;P36圖2.17;P48圖2.32;P53圖2.36;P68圖3.9;P79圖3.21;P89圖4.4;P91圖4.6;P98圖4.11;P100圖4.13;P101圖4.14;P102圖4.16;P107圖4.22;P110圖4.25及其意義;P111圖4.26;P112圖4.27;P114圖4.30及其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