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微課新疆
1. 如何製作初中地理微課
一、初中地理微課程的主要特點
1.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針對性較強,圍繞一個地理知識重點或難點進行集中講解,教學主題比較突出,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課程一般由畫面、文字與音樂組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進行知識學習,也可以豐富其想像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3.初中地理微課程方便靈活,教學時間較短,受限制的因素較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時間,十分便捷;教學空間較為靈活,學習場所幾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選擇在室外,並且授課方式多樣化,包括手機、網路等。最後,近年來,隨著移動終端與無線網路的逐漸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程」教學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網路在線學習與遠程學習模式,學習地理知識的方式更加多種多樣,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
二、初中地理微課程的具體設計
1.製作初中地理微課程。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程」教學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設計,製作一個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課程,在通常情況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體教學設備、麥克風與繪圖板等。
(1)需要確定教學主題,微課程一般只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專業教學,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識中的難點或重點,像時差計算、氣候差異、讀取地圖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學生們較為感興趣的知識點,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與人文環境等。
(2)設計教學方案,內容主要包括導入環節、講解環節、點撥關鍵點、歸納總結、生活情境等。
(3)准備素材,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搜集與主題相關的各種素材,包括視頻、音頻、圖片與文字等。另外,在製作微課程過程中,教學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特別是在確定主題時,可以聯合其他地理教師共同參與討論設計,促使整體學生都能夠學習到優質的地理資源。
2.豐富地理微課程內容。
一節優秀的初中地理微課程不僅需要教學設計精美,同時還應該融入部分具有一定沖擊性的視覺元素,或者是活潑而優美的動畫,當然這需要初中地理教師擁有一定的技術力量與教學資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師應該熟悉微課程的製作方法與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體技術與技巧,豐富地理微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初中地理微課程,使教學內容具有自身特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在初中地理教學內容中,部分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間現象與概念,像緯線和經線、海陸的變遷、氣候的形成、氣溫的變化等,這些地理知識內容都是設計微課程教學模式的最佳整合點。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動畫元素,使教學內容變得惟妙惟肖、形象具體,靈活展現給學生,讓其彷彿置身其中,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識。
3.注重微課程教學細節。
在設計初中地理微課程過程中,要重視各個教學細節,並且對其進行仔細研磨,從而設計出一個能夠促進學生深度而完整學習與掌握地理知識內容,同時引發學生對其進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微課程教學模式時,對地理知識或疑難問題進行講解時,都需要加入部分微問題,教師使用邏輯思維方法對地理知識進行整體規劃,把一些地理知識重點劃分為多個小主題,對它們進行精心設計,從而設計出多個微課程。例如,在進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教學時,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小主題,設計出多個微課程,包括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與洋流因素等,讓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精細簡要,並且降低了學習難度,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程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與觀念,能夠把一些教學重點與難點「化整為零」,分散學習,並且微課程所需時間較短,容易開展,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零碎時間,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2. 初中地理配套微課學習難度大嗎
不會的,首先初中地理就不會太深奧,配套的微課學習 起來也是很方便的,作為預習復習或者考前模擬用,不會很難。
3. 八年級地理中國疆域的導入怎麼寫
從中國疆域的經緯跨度 陸地面積 中國行政劃分 海洋概況 海洋面積等來寫導入。
4. 有初中地理微課和課件之類的分享嗎
課件?不用啊,直接上錯題管家的官網,微課里就有配套的課件和學習視頻,登錄就能用。
5. 哪些地理知識比較適合用來做微課
有一定難度,學生了解不多,過程較為復雜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適合做微課。
如厄爾尼諾現象;坎兒井;熱力環流;三圈環流,大湖效應等。
6. 初中地理微課的內容全嗎
挺全面的,起碼和教材就是配套的,教材有的,微課里都有。加上PPT課件、知識點和習題。
7. 誰知道新疆的八年級下冊地理考試題目啊
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一次月考試題 班級 姓名 學號 總分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 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種植農作物差別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氣候D習慣 2、 台灣的居民絕大部分是哪兩省移民的後代? A閩、浙B閩、粵C閩、桂D粵、桂 3、 香港毗鄰的經濟特區是: A廈門B汕頭C深圳D珠海 4、 歷史上,曾以北京作為京城的朝代是: A元、明、清B唐、元、明C宋、明、清D漢、元、清 5、 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在哪個地區可以見到?: 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 6.我國第一大島台灣的自然條件敘述正確的是 ( ) ① 東臨太平洋,北回歸線穿過中部 ② 東北部沿海降水少,日照充足 ③ 山地、平原各佔一半 ④ 多火山地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我國北方民居具有的特點是: A屋頂坡度較小B屋頂坡度較大C牆體較薄D牆體較高 8、耕作制度可以一年三熟的地區是: A東北平原B華北平原C太湖平原D海南島 9、因晴天多,陽光燦爛,有「日光城」之稱的城市是: A烏魯木齊B蘭州C西寧D拉薩 10、台灣省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灣島的: A西部B中部C東部D南部 11、新疆生產的棉花纖維長、瓜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是 ( ) A.品種優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日溫差大 12、三河馬、三河牛的產地是: A內蒙古牧區B青海牧區C西藏牧區D新疆牧區 13、由東向西,從草原依次過渡為荒漠草原、荒漠,這種景觀描繪的是我國的: A南方地區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 14、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大河源頭,主要的河流有: A長江、黃河、珠江B黃河、怒江、珠江C長江、黃河、瀾滄江D長江、雅魯藏布江、黑龍江 15、青藏高原上的主要農作物有: A青稞、小麥B小麥、玉米C青稞、玉米D青稞、水稻 16、台灣省著名的物產有: A橡膠、波蘿B香蕉、芒果C荔枝、香蕉D樟腦、甘蔗 17.制約新疆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 ) A.科技條件 B. 地形條件 C.光照條件 D. 水源條件 18. 有關香港和澳門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位於北回歸線以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B. 背靠祖國大陸,直接面臨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 C. 地處祖國大陸東南端,分別位於珠江口東西兩側 D.地處我國西南端,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 19、澳門的主要經濟部門是: A農業、加工業和旅遊業B旅遊業、造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 C旅遊業、加工業和博彩業D博彩業、漁業和重工業 20、2008年奧運會將在哪個城市舉辦? A悉尼B東京C北京D雅典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是根據各地的 、 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劃分的。 22、我國以 一線劃分為南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南北有別,北方為小麥,南方為 。 23、香港由_____.______. ______三部分等組成.毗鄰廣東的____市.澳門毗鄰廣東的_____市. 25、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西氣東輸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 短缺問題。 26、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 」之稱,其最主要的自然特徵是「 」。
8. 名校課堂地理八年級上冊新課標xj答案
拍張照片,我給你做
9. 學生如何使用初中地理微課
1、講授法
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2、談話法
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3、啟發法
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4、討論法
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5、演示法
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
6、練習法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尤其適合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
7、實驗法
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類微課較為常見。
8、表演法
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一般分為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
9、自主學習法
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10、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11、探究學習法
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9)八年級地理微課新疆擴展閱讀
微課由學習視頻或軟體、配套課件、學習基礎(延伸)資料或建議(外鏈)、學(教)案等要素組成。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的有效融合,可視化、碎片化、非線性的學習視頻與交互軟體,可使學習者易於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建構。
配套課件是配合微課主體的說明與補充,適應學習者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需要。學習基礎資源是支撐微課主體的基礎資源,方便學習者尋找學習的基礎與支撐點。學習延伸資源是微課學習的後續發展指向或進階學習資源或路徑,方便學習者持續學習。
學(教)案為學習者提供知識或技能的思維可視化學習路徑,或者是提供教師教學思維、智慧的可視化路徑。微課的第一服務對象是學習者,第二服務對象是教師,第三服務對象是家長或是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