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書地球儀
❶ 初一地理地球儀怎麼做
如果來只是笑製作而非使用,源那麼可以准備如下材料:鐵質小夾2個,硬質鐵絲50厘米,重一斤左右的圓木塊一個(做基座用,可適當放寬),膠水,剪刀,一張寬20厘米左右的世界地圖。
具體做法如下:
將氣球吹到一定大小,將兩端分別用小鐵夾夾住,然後用剪刀將世界地圖剪成適合氣球大小,再用膠水將地圖貼在氣球表面上,然後將做好的球體固定在折彎的鐵絲上,然後再將鐵絲固定在木塊上,一個簡易地球儀便做好了。唯一缺點是此地球儀不能轉動,但不影響美觀和簡單查詢。
❷ 2012年版的初一上冊地理的簡易地球儀怎麼做要真實的! 急求....
我知道晚了,但我來還是希望你源看到了其他人的評論,但我還是要提一句,因為我是來解答的,希望你以後記住,也可能要考試:先用鉛筆畫出經緯,再用鉛筆畫出幾大洲,最後把幾大洲描黑,但不要描經緯,因為會很混亂,我就說到這了,祝LZ好運
❸ 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地球儀什麼意思
緯度是整圈,經度是半圈,緯度由赤道向兩級(南北)遞增,經度由英國格林維回鎮0度線向東答西遞增,緯度最高是90°,經度最高是180°!
赤道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英國格林維鎮0度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再看看對應度數就好了!
❹ 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儀沒學好,是不是後面的都不會學好
五大洲六大洋都記住位置,再記住各大洲幾個主要國家就可以,主要國家可以結合當地歷史和國家民族來記。
例如歐洲:五個大半島幾個在地中海方向幾個在北冰洋方向?東歐要主是斯拉夫民族,中歐主要是日爾曼民族,西歐主要是撒克遜和拉丁語族。德國在阿爾卑斯山以東,以西是法國、荷蘭和比利時,以南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愛爾蘭和冰島三個是島國。德國以東南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以南是義大利。波蘭再往東都是前蘇聯加盟國,各種尼亞、總之都是斯拉夫人。波蘭往南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國(現在都獨立了)也是斯拉夫人,再往南是希臘,希臘和前南斯拉夫加盟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黑山、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馬其頓,共6國)地處巴爾干半島,這地方有歷史記錄以來總打仗。北歐四國是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東歐是俄羅斯。 多簡單啊
亞洲更簡單:凡是國名帶"斯坦"和「尼西亞」的都是信伊斯蘭教的,信伊斯蘭教的不一定是阿拉伯族,還包括伊朗(波斯族)、等中亞各種斯坦族和阿富汗各族等,但阿拉伯族都信伊斯蘭教。最大的伊斯蘭國家是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很多國家也信伊斯蘭教。南亞基本就是印度周邊的國家,東亞就是中、日、朝、韓、蒙古五國。東南亞都是島國。中亞都是各種斯坦,烏茲別克是白種人居多,其它斯坦國黃種人居多。西亞就是阿富汗和土庫曼以西,都是阿拉伯國家為主一直到地中海東岩和埃及以東。這里有一個國家叫以色列,這國算歐洲國家。土耳其是亞洲國家,但人家足球比賽算歐洲區的。
大洋洲主要就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還有若干島國說了也記不住的。這些地方特產牛羊。澳大利亞足球比賽算亞洲區的。
美洲分三部分,北美就是美國和加拿大,中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就是墨西哥及以東的各種島國,如古巴、牙買加、海地。墨西哥以南都算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庭、哥倫比亞、智利、巴拉圭和烏拉圭、委內瑞拉等。
非洲也簡單:分三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北,也就是地中海南岩都信伊斯蘭教,這里黑人較少,阿拉伯人較多。中部赤道附近都是非洲大草原,有各種野獸,比較原始。非洲東西海岸也是黑人為主的國家,但大多也信伊斯蘭教,如:蘇丹、索馬里、衣索比亞,赤道幾內亞、查德、塞內加爾等。非洲最南的非洲國家南非以前曾是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這里有約30%的白人,信仰基督教。非洲西海岸就是靠大西洋那邊的幾個國家有石油,經濟相對好一些,赤道以南的國家礦產豐富,但黑叔叔們比較懶,除了金礦外其它礦都懶得采(因為黃金在自然界中是可以游離態存在的,都不需要冶煉)。
南極洲就一塊大陸,到處都是企鵝兄弟。值得一提的是,上敘各洲除了南極企鵝兄弟,凡是提到國名的國家包括各種斯坦和阿拉伯各國,中國男足誰都踢不過,中國男女乒乓隊誰都打不過……
❺ 跪求七年級上冊地理比例尺到地球儀的課本照片!
我有課本但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❻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的總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ab0230100bqof.html
七年級地理總復習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羅,時差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
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