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台灣詳細介紹
⑴ 關於台灣的地理知識
台灣位於西太來平洋邊,源四面環海,海岸線共長1,566公里。
原本與大陸相連,後來因造山運動引起地層變動而成島嶼,以風光優美綺麗而聞名於世。
台灣地區包括台灣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屬島共86個,土地總面積36,000平方公里﹝台灣省面積35,575平方公里﹞。
台灣本島南北縱長為37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142公里。台灣多山,海拔100公尺以上土地佔70%,海拔10公尺以下者佔30%。
中央山脈綿亘南北,分全島為東西兩部,東部多山,西部多平原。主要山嶽共有49座,其中以玉山最高,海拔3,950公尺。
台灣因受地勢影響,坡陡水急,流程甚短,10公里以上河流計有6條,其中以濁水溪最長為186公里。
而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境,分本省為熱帶及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緯較低,故炎熱潮濕,年平均溫在20 ℃以上。
⑵ 台灣地理概況有哪些
在東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間,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它形似一片巨大翠綠的芭蕉葉,漂卧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之中,這就是我們祖國的寶島——台灣。
台灣地區總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由台灣本島和周圍所屬島及澎湖列島組成,共有大小島嶼100多個。
台灣,西隔台灣海峽與大陸相望,東臨太平洋,向北渡海可達日本,向南可通往東南亞、太平洋及印度洋各國,是我國與太平洋各國的交通樞紐。
、台灣地貌台灣本島為中國第一大島,北起富貴角,南到鵝鑾鼻,長約394公里。東起秀姑巒溪口,西到濁水溪口,寬約144公里。面積35873.2平方公里。台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骨幹,與台東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脈一起,狀如五條巨龍伏卧於海島上,統稱台灣山脈。其中玉山山脈中段最為高峻,主峰玉山海撥高度為3997米,是台灣的最高山峰,也是我國東部的最高峰。山地面積佔台灣總面積2/3,餘下的1/3為平原丘陵地區,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帶。
台灣河流、湖泊眾多。大小河流共計608條,但一般較短。長度超過100公里的僅有6條,最長的河流是濁水溪,全長186.4公里。其下游土地肥沃,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業區之一。主要的湖泊有日月潭、澄清湖、珊瑚潭、青草湖等。其中日月潭最為著名,它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也是台灣乃至全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日月潭水面約9平方公里,湖中有一形如珍珠的小島,名珠子嶼。以珠子嶼為界,北半湖狀如日輪,南半湖形如弦月,故名日月潭。
、台灣氣候台灣地處溫帶與熱帶之間,北回歸線橫穿其境。氣候特點為高溫、多雨、多風。
台灣的夏季長達200天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長夏無冬。常年氣溫差異不大,最熱的地方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27—28度,最冷的地方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15度,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2度左右。
台灣降水量豐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而且一般來說,山區降雨多於平原,北部的基隆平均每年有214天下雨,年降水量超過3200毫米,距基隆市南10公里的雪山山脈的火燒寮山,年平均降雨6700毫米,最高曾達到8408毫米,是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就全省而言,台灣也是我國年降雨量最多的省份。
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其與海洋季風有密切的關系。冬季東北季風強勁,使迎風的東北地區也就變成了雨季。夏季盛行東南和西南季風,來自大洋深處的季風同樣為台灣帶來大量的雨水。同時台灣還是我國受台風影響最大的一個省份,每年6至10月為台風季節。
、台灣美譽台灣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2%左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的多種樹木,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其中又以樟木最為著名,樟腦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台灣一向被認為是有種必獲的「農業樂園」,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甘蔗、茶葉的產量也很大,被譽為「台灣三寶」。台灣曾有「海上糧倉」、「東方糖庫」、「茶葉之鄉」等美稱。
台灣四季鮮果不斷,因此也被人稱為「芬芳甜蜜之島」,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之鄉」的美名。
台灣的礦藏資源有上百種,主要有金、銅、煤、石油、天然氣等。水利資源也頗豐富。
⑶ 台灣地理的介紹
台灣地理的劃分范來圍分為狹義與自廣義兩種,狹義僅指台灣本島,廣義指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區域,包含了本島及外圍島嶼與島嶼群: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與釣魚台列嶼。台灣西與西北臨台灣海峽,距歐亞大陸(主要距福建)海岸平均距離約200公里;北邊隔東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隔海與琉球群島相望;西南邊為南海,距中國大陸廣東省海岸距離約300公里;東邊為太平洋,和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相鄰110公里以下;南邊則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鄰。在西太平洋由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等眾多島嶼所形成的島弧花彩列島中,台灣位於中樞位置。從地緣政治理論上來看,台灣正好位於東亞島弧中央區域,為亞太經貿運輸重要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⑷ 台灣的介紹,地理
灣(簡稱:台,英語:Taiwan),由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回和澎湖答列島64個島嶼構成,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為中國的「多島之省」。台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狹。南北最長達394公里、東西最寬為144公里,呈紡錘形。台灣海峽為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遠東海上走廊。她與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海南島,台灣
台灣
構成一條海上「長城」,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東南鎖鑰」,「七省藩籬」之稱。
⑸ 、 坐等高手。 初二地理—台灣。
選台灣多地震、火山。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地震多火山的地區。
⑹ 關於台灣的資料(地理)
台灣島形狀狹長,從東到西,最寬處只有144千米;由南至北,最長的地方約有390多千米。全島總面積35 788平方千米,地形像一隻紡織用的梭子。
台灣本島是一個多山的海島,高山和丘陵面積佔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脈和台東山脈(又稱海岸山脈)是島上的五大山脈。這些山脈的走向都是規律地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台灣島地形,中間高,兩側低。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分水嶺,分別漸次地向東、西海岸跌落。但由於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東地區,就形成了東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
台東山地 由中央、玉山等5條山脈組成高原狀地區,面積約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脈偏於本島東側,縱貫南北,長達320公里,寬80多公里,諸主峰均在3000米以上,成為全島的脊樑和分水嶺。區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為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周雲霧繚繞,銀裝素裹。阿里山脈山勢則比較平緩,主峰大塔山頂部平坦,是著名風景區。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面積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脈之外,台灣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台中丘陵 由阿里山脈以西呈帶狀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組成。東部為丘陵,西部為盆地。本區盆地很多。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日月潭盆地等。台北盆地約245平方公里,台中盆地約400平方公里,均為重要農業區。
台西平原 由西部濱海地帶的沖積地所組成,北窄南寬,面積約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里。最大寬度約50公里,面積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3250平方公里,佔全省耕地總面積35.2%,為農業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區。屏東平原為高屏溪的沖積平原,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台灣第二大平原。
⑺ 八年級地理概括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
農業—輕工業—石化業—電子業—新興產業
⑻ 八年級台灣的「 地理位置」
北臨東海,東抄臨太平洋,南襲臨南海,西臨台灣海峽
20°N~26°N (23.5°N 經過中部,所以是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S(面積)=36000 平方千米
在東部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西部以平原為主,是台西平原,所以地勢是東高西低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多火山地震
台灣的最北部是釣魚島,最南部是鵝鑾鼻,最大的河流是濁水漆
台灣島(主體)+澎湖列島+釣魚島=台灣省
⑼ 八年級下冊地理台灣
1 台灣的地形以山地為主,約佔全島面積的二分之三,平原面積約佔1/3,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2 河流自西向東流,大部分短小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3 西南沿海地區。
⑽ 八年級地理八下地理台灣省一節知識點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來,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島源,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新竹科學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