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大題
① 地理必修三 問答題常考哪裡怎樣考
必修三,在教材安排上較必修一、必修二遞進得多,可以說內層次高了很多。
我們容知道,我們學習了解一個區域,首先要落實好「是什麼」「怎麼樣」進而探討「為什麼」,而我們學習一個區域最終的目標是為該地區更好地發展,因此很有必要對該區域加以整治,發揮優勢,改造治理劣勢,為此我們需要提出一些整治的措施,即「怎麼辦」。必修三正是幫助我們培養對一個區域合理整治的必修內容。是對必修一必修二內容的提升,也是
。
所以說,必修三的內容,大家不可小視,其正是學習地理最高境界。因此,學地理必修三,重要的是學習它的治理思想(可持續發展理念)、治理方略,哪一天換了一個區域,你照樣要會運用這種思想和方略。
高考原原本本地考查必修三,是不太可能的事,高考往往給出一個陌生的區域,讓你概括地理特徵,明確區域優勢和劣勢,然後讓你提發展策略。這樣,你從必修三中學得的知識往往能用得上,這也正是高考的期望。
② 地理必修三都重點考哪些尤其是大題,明天考試,拜託了
第一章可能是兩個區域的比較,多數會考中國的。。。。
第二章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專的,如果試卷簡單可屬能就考荒漠化和雨林破壞(但給的區域就不一定是書上的了),如果試題比較難的話,可能范圍更廣,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都可能出現。。。。
第三章環境資源利用方面的,也一樣簡單的就是山西煤炭,稍復雜一些的可能是結合一些傳統工業區的知識點,再難一些的就是其他資源的開發條件---出現問題----解決措施等。。。
但不管怎樣,分析思路都差不多。。。拿到題目不要慌張,認真審題,注意格式。。。
祝你考個滿意的結果。。。。
③ 地理必修三題目
綠色水庫,就復是天然的蓄水池一制樣,所以很簡單的就選B啊
增加濕度,不是主要原因哦,因為增加濕度不一定只有熱帶雨林,比如說孟加拉國,印度等國,濕度都很大,特別是孟加拉國,下雨量巨大,全年都是雨水,歷史記錄也是在孟加拉國,所以不選。
保持水土也不是主要的,因為保持水土的多了去了,像我們國家的長江中下游 的三省林業帶,黃土高原的植被,都是保持水土,所以不選。
調節氣候:不止熱帶雨林一個,也不是主要的,像俄羅斯、加拿大的針葉林,都是調節氣候的,如果沒有這些針葉林抵擋北極吹來的風雪,俄羅斯和加拿大會更冷。
所以綜合選B 忘採納。
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 問題研究 為什麼停止開發「北
為什麼停止開發北大荒?
如果這是一個問題,我的回答:
① 過度開發「版北大荒」使大面積權濕地消失調蓄洪水能力下降,東北地區春汛夏汛頻發。
②天然的森林、草原覆蓋率下降,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嚴重。
③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
④濕地生態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⑤ 必修三地理經典的例題
福建省「華安、連城、永安、漳平一中,龍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聯考
2009-2010學年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鍾 總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一個地區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主要受到下列哪個因素的影響( )
A.生產力水平 B.社會福利
C.文化觀念 D.自然環境
下表為國家統計局2009年2月26日發布的「2008年年末全國人口數據」。據此回答2-4題。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65周歲及以上 總人口 比上年末增加
1.2% 0.7% 0.5% 8.3% 13.28億人 673萬人
2.由材料可知,中國人口增長模式已經實現了重大轉變已經進入( )
A.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B.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C.過渡人口增長模式 D.現代人口增長模式
3.專家說,「中國人口問題比世界很多國家更復雜」,其主要表現是( )
A.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年均凈增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
B.國民文化素質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數大,人口數量增長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
D.民族眾多,計劃生育執行難度大
4.下列說法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的是( )
A.目前我國人口仍低於人口容量
B.目前我國人口仍遠低於人口合理容量
C.目前我國應大大放寬計劃生育的限制條件,緩解老齡化問題
D.我國每年凈增人口多主要因為自然增長率高
讀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圖(左圖)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右圖),回答5~6題。
5.目前該省人口增長的特點是( )
A.總量呈下降態勢 B.總量仍呈增長態勢
C.總量呈零增長態勢 D.增長模式沒有變化
6.按聯合國標准,如一個地區≥60歲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或≥65歲的人口達7%,則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省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間
C.2000-2004年之間 D.2004年以後
7.人口遷移是指( )
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長期地變化
B.人口由一個居住地到另一個居住地
C.跨越行政區界線的人口空間移動
D.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永久性或長期地改變該人口居住
8.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新的特點有( )
①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②短期流動的人口減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歐洲由人口遷入地區變為人口遷出地區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遷入變為人口遷出地區 ⑤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也從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是( )
A.從城市遷往農村 B.規模小、頻率低
C.由內地遷往邊疆 D.流動人口大量增加
10.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作用逐步增強的是( )
A.自然環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會經濟因素
11.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因素是( )
A.資源數量 B.科技發展水平 C.人口的消費水平 D.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12.關於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錯誤的是( )
A.樂觀者認為,未來世界的人口,不會達到環境人口的極限。
B.悲觀者認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
C.介於樂觀者和悲觀者之間,一些學者認為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在160億左右。
D.由於在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中,假定條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計結果。
13.關於合理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合理容量就是指環境承載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區的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區的環境所能容納的最適宜人口數
D.合理容量是比較確定的,可定量估計
14.有關城市地域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結構特點
B.城市地域結構特點的形成與城市性質、城市發展歷史有關,與自然環境無關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業區或中心商務區
D.因為受歷史因素和城市性質影響,現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務區而是重要行政區
下圖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務區白天人口與夜間人口密度變化圖」。圖中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間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讀圖完成15~16題。
15.中心商務區白天人口與夜間人口密度的變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務區地價高於工業區 B.中心商務區工業用地減少
C.住宅區與中心商務區分離 D.工業區與中心商務區分離
16.中心商務區白天人口與夜間人口密度變化的必備條件是( )
A.城市服務等級提高 B.城市交通條件改善
C.城市流動人口增加 D.城市生態環境優化
17. 下圖是「我國華北某城市各功能區設置示意圖」,從環保角度考慮,其中合理的是( )
18.城市工業區不斷向市外移動是為了( )
①靠近交通幹道 ②拓展城市范圍 ③降低生產成本 ④保護城市環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高級住宅區一般位於城市外緣的主要原因是( )
A.那裡地價比較便宜 B.那裡環境條件比較優越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區 D.那裡更靠近工廠等工業區
20.關於荷蘭圩田居民點的設置敘述,正確的是( )
A.設計者盡可能的把高一級居民點設在低一級居民點的邊緣
B.設計者盡可能的把高一級居民點設在低一級居民點的中央
C.設計者把居民點設置為四級
D.這樣設置是根據該地的自然條件來設置的
21.關於城市不同等級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城市等級的劃分是依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
B.城市等級的劃分通常是依據城市的人口規模
C.任何城市的等級是相同的
D.我國城市劃分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類
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城市裡的快餐店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可以更方便居民
B.城市裡的大酒店比快餐店少,這是因為快餐店服務范圍大,贏利多
C.小城鎮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沒有大酒店,因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務范圍
D.城市等級越大,提供的服務也越大,因而必須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23.讀下面「六邊形服務網路圖」,據圖判斷城市等級由高到低排列順序應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4.關於城市化的標志,表達不妥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B.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D.城人口數量增加
25.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的原因是:( )
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②鄉村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③交通運輸的通達性不斷增強;④鄉村的人均收入高於城市;⑤城市的地價昂貴,房租高於農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6.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
①環境污染; ②交通擁擠; ③住房困難; ④失業人口增多;⑤水旱災害頻繁;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會秩序混亂; ⑧人口老齡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27.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的最有效、最科學的辦法是( )
A.在市中心區建立大量停車場 B.學校、工廠和機關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時間
C.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減少小汽車數量,禁止大貨車入城
下圖是「某地區1950~1980年人口增長圖」。讀圖回答28-29題。
28.圖示的30年間,該地區( )
A.鄉村人口增長了2000萬人 B.城市人口增長了500萬人
C.總人口約增長了兩倍 D.鄉村人口約增長了兩倍
29.據圖分析,30年間該地區的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變化不大 C.大幅下降 D.略有下降
30.讀右下圖,其中X、Y、Z為某城市的局部區域,若X、Y、Z為某平原上的三個區域,人口密度X>Y>Z,則三個區域內級別相同的某商業職能部門的服務范圍可能是( )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確定
第Ⅱ卷(綜合題 共40 分)
二、綜合題 (本題共3小題,滿分40分)
31.閱讀下面兩段材料,分析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讀下面柱狀圖(資料來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材料二
下表為1997年各大洲及不同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數據。
(1)上海市人口增長幅度超過全國平均增長幅度,從人口增長方面考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2分)
(2)與全國相比,在人口年齡構成中,上海面臨的人口問題是:人口的_________更嚴重;分析該人口問題帶來的突出社會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
_;你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採取的措施有:_____ 。(6分)
(3)根據表中數據,人口增長速度僅次於非洲的是 洲,人口出現負增長的是 洲。(4分)
(4)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4分)
32.某城市內部的地域結構為多核心結構。下圖是該城市的建築與道路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4分)
(1)A、B中屬於中心商務區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與B服務范圍的關系是 。(4分)
(2)C、D、E中屬於低級住宅區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規律是 。(3分)
(3)汽車銷售店布局在G處的理由是 ,(2分)高新技術產業園將布局在F處的主要依據是 。(2分)
(4)說明影響該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33.讀下列圖表,回答問題:(10分)
年 份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世界人口(億) 30 45 60
發達國家 總人口(億) 10 12 15
城市人口(億) 5 8 11
城市人口百分比(%) 50 67 72
發展中國家 總人口(億) 20 33 45
城市人口(億) 3 6 20
城市人口百分比(%) 15 20 44
(1)比較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異同。(8分)
相同點: 。(2分)
不同點:發達國家:
;(3分)
發展中國家:
。(3分)
(2)分析經濟增長與城市化的一般關系。(2分)
。(2分)
福建省「華安、連城、永安、漳平一中,龍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聯考
2009-2010學年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答題卷
(考試時間:90分鍾 總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31.(16分)
(1) 。(2分)
(2) ;(2分)
突出社會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 _ _ (答對兩點得2分);
可採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2分) 。(2分)
(4) ;(2分)原因是: (2分)
32.(14分)
(1) ;(1分)主要原因是
;(2分) 。(1分)
(2) ;(1分)
。(2分)
(3) (2分)
。(2分)
(4)
。(3分)
33.(10分)
(1)相同點: 。(2分)
不同點:發達國家:
;(3分)
發展中國家:
。(3分)
(2)
。(2分)
福建省「華安、連城、永安、漳平一中,龍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聯考
2009-2010學年下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C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D C B D B B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C D C B B C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31.(16分)
(1)外來流動人口 (2分)
(2)老齡化(2分) 老年人口多,社會負擔加重;青壯年勞動力嚴重不足、國防兵源不足、老人生活孤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等。(答對兩點得2分)
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社區服務制度等(2分)
(3)拉丁美(2分) 歐(2分)
(4)高(2分) 發達國家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大(2分)
32.(14分)
(1)A (1分) A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2分)
A服務范圍覆蓋(包含)B服務范圍(1分)
(2)C (1分)分布在內城(靠近商業區);靠近工業區(2分)
(3)佔地廣,需位於城市外緣;靠近交通干線。(2分)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環境條件好。(2分)
(4)經濟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異;歷史原因。(3分)
33.(10分)
(1)相同點: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分)
不同點:發達國家 城市化水平高;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大都進入城市化後期階段(3分)發展中國家 城市化發展快;城市化水平較低;城市發展不合理,大部分處於初期和中期加速階段(3分)
(2)經濟增長必然帶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經濟的增長。(2分)
⑥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後習題 急!
按照標准回抄答的詞語填寫,氣候不是指季風或海洋氣候而是氣候濕潤降水量豐富,中、西部氣候乾燥少雨降水量少。其他可以填寫高和低,發展基礎好和薄弱等等。產業結構完整和不完整。多看看地理書上是怎麼用詞的就怎麼填上。
⑦ 高二地理必修三材料題容易考哪些
第一章可能抄是兩個區域的比較,多襲數會考中國的。。。。
第二章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如果試卷簡單可能就考荒漠化和雨林破壞(但給的區域就不一定是書上的了),如果試題比較難的話,可能范圍更廣,水土流失、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都可能出現。。。。
第三章環境資源利用方面的,也一樣簡單的就是山西煤炭,稍復雜一些的可能是結合一些傳統工業區的知識點,再難一些的就是其他資源的開發條件---出現問題----解決措施等。。。
但不管怎樣,分析思路都差不多。。。拿到題目不要慌張,認真審題,注意格式。。。
⑧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節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是要教案嗎?是湘教版的不?
第四節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美國為例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美國農業生產條件。
2.了解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
3.了解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美國本土地形、氣候的判讀,培養學生讀圖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綜
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
運用多種手段收集關於美國農業發展方面的地理信
息,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
信息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
3.運用知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
解和成果。
4.通過對美國農業生產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的分析,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
方法與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
理審美情趣。
2.增強對資源環境、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
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思路
一.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種植業為例)
1.讀《美國農業分布圖》
,找出種植業(小麥、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絕大部分分布於美國中部,
落基山脈以東,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廣大平原上。
2.讀《美國地形圖》、《美國氣候類型分布圖》、《美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分析美
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水熱條件適宜——(緯度位置與美國年降水量分布)
地勢平坦廣闊——(平原面積佔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機械化作業)
土壤肥沃——(溫帶草原氣候區的黑土和密西西比沖積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經,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國年降水量分布)
地廣人稀——(教師提供:國土面積約930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2.3億)
3.讀課文P52,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從書中找出
交通運輸條件好——(閱讀材料:《美國農業發展的交通運輸條件》得出)
國家的政策與法規扶持——參閱課文P55—56《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得
出。
補充:在《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條對你的觸動最大,請談
談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國的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1.要求學生回憶農業生產的原則: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
2.從書中找出「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含義。課文
P52
3.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具體表現。
活動:對照課文P53,找出圖中各字母所代表的農業區名稱。
4.了解美國「乳畜帶」:
(1)位置——美東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條件——多汁牧草;消費市場。
5.了解美國小麥帶:
(1)有利的自然條件——地平、土肥、氣候適宜。(對照課文P51地形與氣候圖)
(2)二種不同種類小麥的分布位置。
簡介春小麥與冬小麥播種與收割的季節差異。
當地以種植哪種類型的小麥為主。
活動: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請判斷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所種植的小麥種
類。當地有些地方種植冬小麥。
6.了解美國的「玉米帶」:
(1)位置: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與密蘇里河的交匯處;與其它農業區的相對
位置。
(2)玉米帶比小麥帶位置偏東的原因分析。——需水量的差異。
(從美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及河流分布圖予以佐證。
7.美國在此地區,進行「玉米與大豆輪作」生產。
8.小結: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意義——要求從書中找出。課文P54。
三.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了解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沙塵暴。
分析造成沙塵暴的人為原因。——主要是過牧、過墾導致植被破壞。
2.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有哪些?
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節水農業、精確農業、「處方」農業。
(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節水農業略作解釋,
「精確農業」留等以後GPS內容中說明)
3.具體了解「處方」農業:
(1)讀課文P55,進行活 動題
1 濫用化肥、農葯的害處有哪些?——污染土壤、水源、危險人體健康等。
農作物有啥事要開處方?——要施肥和治病。
由誰來開處方?——農技師
處方農業有什麼好處?——在書中找出。課文P55
4.進行活動P57第三題。
(1)將下列農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與其最適宜的解決措施用直線連接起來。
(2)在活動卡殼時,先解釋:免耕、休耕、輪作的含義。最好有當地的實例以
佐證。
四.小結活動:學了本課後,請你談談美國農業的主要特點有哪些?其中最具現實借鑒
意義的是什麼特點。請談談你的體會。
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機械化、自動化
科技化
政策好
可持續、產品環保等等。
五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