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湘教版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湘教版

發布時間: 2021-02-21 17:37:23

A.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次月考總結 ,急需

借鑒一下
本次月考試題是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測試題,主要是對世界第一大洲—版—亞洲的知識權考查,本試題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共20個小題,每題一分,共20分,第二部分為綜合題,共3道讀圖題,共30分,每空一分。
本次試題主要考察亞洲的位置,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對氣候的考察面很大,但大部分同學對氣候的掌握不是很好,失分較多。主要有如下幾點:
1、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固,只掌握了皮毛,真正做起題來不能對所學知識應用於試題中,出現瞎編亂造現象。
2、對圖掌握不好,知識點和圖不能統一,不能結合,成分離狀態。 3、做題時太盲目,不認真讀題,不是先認真審題之後再去做題,馬馬虎虎,失分較多。
4、對於世界氣候類型及分布掌握太差,感覺太生疏。
通過本次考試,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以後的教學中查漏補缺,爭取努力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1、 對所學知識應強化訓練,達到熟練掌、應用。 2、 提醒同學在做題時應先認真審題,按要求做題。 3、 加強對地圖的運用掌握,做題時圖文能很好地結合應用。 4、 注意書寫,減少出現錯別字。

B. 【高分】求七年級地理試題(湘教版)

要有耐心看完哦,題目中你可以自己找問題。(這是我們老師出的卷子)
非常有用的(行不行,不行我可以再幫你找卷子)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 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 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 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
12.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如果該數值小(大、小),則對人體健康有利。
13.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是經線(又叫子午線),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長度相等。緯線是半徑不等的圓,指示的方向是東西,長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零度經線叫本初子午線,零度緯線是赤道。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赤道穿過的大陸有非洲、南美洲。
15.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用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數量/單位面積。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區叫大陸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屬於黃色人種。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歐洲。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懸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東部,從全球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人口數量過多、人口數量過快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轉的周期是一年,自轉的周期是一天。是繞太陽公轉的。
19.為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
20.世界上三個主要的人種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黑種人的故鄉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聯合國的工作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2.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在: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23.亞洲東部的主要人種是黃色人種,歐洲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種是黑色人種。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褶皺、斷層、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陽光、海浪、風蝕、流水等。
24.聚落發展的標志主要有佔地面積越來越大、建築物的數量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完善。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25.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等。地圖上的比例尺小,則表示的范圍大,但內容粗略。
26.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降水的三種類型是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27.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看,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寒冷區域最大的洲是亞洲。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28.一般而言,高緯度地區氣溫低,抵緯度地區氣溫高;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這是「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29.在我國、美國東南部等地區,分布著一種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這種氣候的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30.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全世界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大。
31.世界的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區最為廣大。
32.在南北緯300~400的大陸東西兩岸,形成了兩種氣候類型。東岸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岸是地中海氣候。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陽高度高。
33.在北極地區可見極晝現象,太陽在地平線以上終日不落,則太陽在天空中做順時針環形運動。居民樓上的熱水器裝置冬夏季節相比,夏季應平(平、豎)一些。
34.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來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相比較,是大陸東岸降水多。表示大氣冷熱狀況的物理量是氣溫。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35.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的年變化。
36.在3月和 9月,陽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平分。號稱「世界雨極」的地方是乞拉朋齊,氣候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氣溫和降水。
37.地球是繞地軸自轉的,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是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公轉的結果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
38.當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移動到赤道時,這一天的節氣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後。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兩個國家。
39.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傾角。這是一年內太陽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地變化。
40.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在溫帶地區,沿海和內陸相比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兩極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兩極少。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是: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41.由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陸差異,使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形成著名的溫帶季風氣候。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西班牙語;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語。
42.寫出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揚沙_____、強沙塵暴_____、冰雹_____、霜凍_____、大雪_____、中雨_____、晴轉多雲_________、小雨轉大雨_________、雷陣雨_____、暖鋒_____。
43.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在地中海氣候條件下形成的,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們的季節相反。
44. 從全球的氣溫分布來看,同緯度地區的陸地和海洋相比較:夏季陸地的氣溫高。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最高氣溫出現在正午過後兩點。
45.人們經常用晴、雨、氣溫高低、陰、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天氣,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時間短,變化快。而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時間長,變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氣預報是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強度、風力大小和空氣能見度等。
47.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區,氣候都有終年高溫多雨的特點。這種氣候的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緯度因素)、地球的運動、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48.氣溫的年較差就是最高月氣溫減去最低月氣溫的差值。如某地的最高月氣溫是32℃,最低月氣溫是-12℃,則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44℃。全球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區是溫帶。
49.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兩種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極洲屬於典型的冰原氣候。我國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
50.中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為重要特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主要受西風的影響,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51.根據世界政治制度的不同,世界可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兩類國家。如我國就屬於社會主義國家。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
52.國境線以內的陸地、領水、領海和領空,總稱領土。 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的是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 。
53.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人口增長的特點看,是發達國家國家增長慢。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 。
54.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成立於1945.10.24,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目前已有188個成員國。聯合國的主要行政負責人是秘書長,現任秘書長的是韓國人潘基文,任期5年。
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印度。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其國土面積是1707萬km2。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
56.聯合國的組織機構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秘書處、國際法院。其中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57.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中國、美國、俄羅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發達國家數量最多的大洲是:歐洲。
58.聯合國的主要職責是①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②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③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④聯合國是協調各國行動的中心。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在南極極點。
59.我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南北關系有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60.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國際體育組織,其總部設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誼、進步。奧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
61 .2001年中國加入「WTO」,該組織的全稱是世界貿易組織,總部所在地為瑞士日內瓦。從內力和外力的作用看,地形的「塑造者」是內力,「雕刻師」是外力。內力使地面更加高低不平,外力使地面更加趨於平坦。
62.溫帶和熱帶的界限是南、北回歸線。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

C. 七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復習資料

1.1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
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
1.2 非洲
國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乾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
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進國家
3.1 日本(Japan):
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品:壽司
發達的經濟:二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技,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作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主要工作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日本的交通運輸也相當發達。主要城市:東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1200多萬。
3.2 埃及(Egypt):
地跨兩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領土面積逾100萬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蘭;首都:開羅(千年古都)。 沙漠廣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埃及人稱之為母親河,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 文明古國: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埃及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也是七大奇跡之一。 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羅斯(Russia):
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令圖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呈偉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曠闊的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豐富的資源:西伯利亞的貝加爾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西伯利亞的開發:
3.4 法國(France):
歐洲的經濟大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5889萬人。首都:巴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佔全國的4/5。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小,全年將水分平均勻。生產: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概述:法國的工業也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比較豐富。
文化與旅遊: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浪漫多情的民風民俗,高雅的藝術,新潮的時裝……法國在1999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遊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3.5 美國(United States):
美國的領土: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 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他的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人口與城市:人口在2000年為2.82億;人種絕大多數為歐洲遷移的白種人,也有美國原來的少部分黑人。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由名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
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3.7 澳大利亞(Australia):
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古老的動物:
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請採納。

D. 地理初二第一次月考范圍

看是人教版還是湘教版
一般是第一章第一節至第二章第一節結束

E. 初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滿分是100,請問至少要考多少分才算可以的

不同類型的同學會有不同的要求,我個人認為初一地理題目不是特別難的情況下至少需要92或者 93分以上才算可以

F. 七年級下冊地理試題湘教版及答案

地理
一、選擇題(20分,每小題2分)
1、亞洲絕大部分位於 ( )
A東半球 北半球;B、東半球 南半球;C、西半球 北半球;D、西半球 南半球
2、世界最高峰是 ( )
A、乞力馬扎羅山; B、珠穆朗瑪峰; C、勃朗峰 D、阿空加瓜山
3、世界最長河流是 ( )
A、亞馬孫河 B、長江 C、尼羅河 D、多瑙河
4、亞、非兩洲分界線是 ( )
A、白令海峽 B、巴拿馬運河 C、土耳其海峽 D、蘇伊士運河
5、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 ( )
A、南美洲 B、亞洲 C、歐洲 D、非洲
6、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是因為它溝通了 (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7、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8、歐洲西部地區 ( )
A、大多數是經濟落後的國家 B、進口工業品,出口原材料
C、本區工業發達,農牧業落後 D、大多數是經濟發達的國家
9、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在 ( )
A、義大利 B、西班牙 C、英國 D、瑞士
10、霍爾木茲海峽位於 A、阿拉伯海與波斯灣之間 B、地中海與紅海之間
C、地中海與黑海之間 D、阿拉伯海與紅海之間
二、填空(每個空格1分,共20分)
1、亞洲地勢中部 ,四周 ,大河均發源於亞洲 部的 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2、非洲氣候普遍暖熱,被稱為熱帶大陸,主要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 氣候,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是 。
3、北美洲地形分布:西部是 ,中部是 ,東部是 ,南美洲地形分布:西部是 ,中部和東部是 和 相間分布。
4、南亞是 教、 教等宗教發源地。
5、西亞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其「五海」 是:黑海、裏海、 海、 海和 海;「三洲」是 、 、 。
三、綜合題(共10分,每個空格2分)
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其海上運輸三大航線是由波斯灣 → 霍爾木茲海峽 → 海 →
A、紅海→ 運河→ 海→直布羅陀海峽 →大西洋 → 各國
B、印度洋 → 非洲南端 → 大西洋 → 西歐美洲各國
C、印度洋 → 海峽 → 太平洋 → 日本。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