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1節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1節

發布時間: 2021-02-21 16:41:07

『壹』 我要講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公開課,不知道講第一章的哪節好,哪位高人能給指點一下

講第一章第二節或第三節好,因為第一節比較難講,怕出錯。而第二節較簡單,第三節怕在氣候上出差錯,所以准備要更充足

『貳』 怎樣上好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節課

同學,我也是七年級的,地理啊,要多看地球儀,牢記基本知識,學會變通就差不多了。
ps:上課一定多聽,一定記下來

『叄』 初一地理第一節的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肆』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第一章第一節試卷加標准答案

地理試卷
命題教師:王秀芳
考生注意:試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兩部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答在試卷上一律無效。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1、經過測算,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
A、6357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2、地球上最長的一條緯線是( )
A北極圈B、北回歸線C、本初子午線、D、赤道
3、地球上的經線,正確敘述是( )
A、半徑不等的半圓 B、長度不等 C、半徑相等的圓 D、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4、下列地點中,位於「北半球」「中緯度」「西半球」的是( )
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5、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 )
A、季節變化 B 、晝夜交替 C 、太陽東升西落 D 、晝夜現象
6、建水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是( )
A 、赤道 B 、南回歸線 C 、南極圈 D 、北回歸線
8、地球上0°經線是( )
A、北極圈B、北回歸線C、本初子午線、D、赤道
9、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千米 B 、1:100000000
C、一千萬分之一 D、1:1000
10、在五帶中,既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的是( )
A、熱帶 B 、北溫帶 C、北寒帶 D 、南寒帶
11、下列地圖屬於社會經濟地圖的是( )
A、水文圖 B、地形圖 C、人口圖 D、氣候圖
12、周圍高,中間低的地表形態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谷 D 、盆地
13、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亞洲 B、北美洲 C 、大洋洲 D 、南極洲
14、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是(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15、星期天,我們要去昆明動物園看動物,不知如何乘車,應選擇( )
A、雲南政區圖 B 、昆明市交通圖 C、雲南地形圖 D 、昆明市
第Ⅱ卷非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
1、地球表面積是 億平方千米。
2、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 。
3地圖的基本要素是 、 和 。
4、地球繞太陽不停的旋轉,這叫做地球的 ,地球公轉方向為 ,公轉一周的時間為 。
5、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 ,某個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 。
6、經線的形狀是 ,指示 方向;緯線的形狀是 指示,
方向。
7、夏至日的日期為 左右,太陽直射在 ,北半球晝夜長短狀況為 。
三、連線題(6分)
將地球上的五帶、氣候特徵和地理現象用直線連接起來。

熱帶 四季變化顯著 有太陽直射現象
南、北溫帶 終年炎熱 有極晝、極夜現象
南、北寒帶 終年寒冷 既無極晝、極夜也無太陽直射現象
四、讀圖題(30分)
1、讀「世界大洲和大陸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

七大洲為: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G是

四大洋為:① ② ③

2、用箭頭分別在下列各圖中標出地球的自轉方向,並填圖。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3讀經緯網圖回答。

(1) 寫出下列地點的經緯度。
A( 、 )

B( 、 )

C( 、 )

(2) A地位於東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

C地位於東西半球的 半球,
南北半球的 半球。
(3)A地位於B地的 方向。

五、簡答題(16分)
1、 經緯網有什麼用途?(4分)
答:



2、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4分)
答:



3、寫出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5分)
答:



4、生活中哪些自然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球形的?(3分)
答:



建水一中2006屆初一年級期中考試答案

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D A A B D C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D C B
二、填空題(共15空,每空1分,共18分)
1、 5.1 。
2、 密集 ; 稀疏 。
3、 比例尺 、 方向 和 圖例 。
4、 公轉 , 自西向東 , 一年 。
5、 海拔 , 相對高度 。
6、 半圓 , 南北 ; 圓圈 ,
東西 。
7、6月22日,北回歸線(23.5°N), 晝長夜短 。

三、連線題(6分)
將地球上的五帶、氣候特徵和地理現象用直線連接起來。

熱帶 四季變化顯著 有太陽直射現象
南、北溫帶 終年炎熱 有極晝、極夜現象
南、北寒帶 終年寒冷 既無極晝、極夜也無太陽直射現象
四、讀圖題(30分)
1
七大洲為: A是 亞洲 B是 南美洲 C是 大洋洲
D是 歐洲 E是 非洲 F是 南極洲
G是 北美洲
四大洋為:① 太平洋 ② 大西洋 ③ 印度洋
2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地軸
逆時針
逆時針
順時針 一天
24小時 晝夜交替
地方時
3讀經緯網圖回答。

(3) 寫出下列地點的經緯度。
A( 150°E 、 10°S )

B( 180° 、 0° )

C( 150°W 、 30°S )
(2) 東半球 , 南半球 。 西半球 , 南半球 。
(3) 西南 。

五、簡答題(16分)
1、
答: 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上某一地點的位置。因此,在軍事、航海、航空、通訊、氣象觀測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2
答: 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 亞洲、 歐洲、 非洲和大洋洲 。
3、
答: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
4、
答: (1)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2)月食時地球的影子。
(3) 登高望遠

『伍』 七年級下學期地理同步第一章第一節活動與探究~~急需~~ 回答得好,賞高分~~

第一來個問題,不可能。
日界線是國際源規定的日期變更線,規定所有交通工具自西向東穿過日界線時,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時,日期加一天。從美國洛杉磯橫渡太平洋,是自東向西穿越,穿越時日期要加一天,所以不可能。
第二個問題
出生地點就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原理同上

『陸』 初一地理下冊第一章第一、二節總結

第一節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1、地理位置: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中國的東面。

1、日本的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

2、日本的范圍(組成)

本州、北海道、四國、九州,及周圍的小島嶼

3、面積和人口37.7萬平方千米,1.27億

450N

韓國 日本海

1250E——1450E 太平洋

朝鮮海峽

中國

東海 250N

4、日本的地理位置對氣候、經濟有什麼影響?

緯度位置 → 北溫帶 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陸位置 → 島國 氣候降水多,有海洋性特點,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漁業、造船業、海運業、對外經濟聯系

5、日本的象徵 富士山 活火山

日本是 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島國

活動:P19 圖7.4,

比較日本與英國跨越的經緯度范圍?

哪個國家大?環境復雜程度?

日本跨越的經緯度大 ,日本的國家面積大,

日本 : 377,905平方公里,英國 : 242,910平方公里

日本地形復雜: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多火山、地震。

7、讀下圖,它是日本哪座著名的山峰?描述其景觀

它是日本最高峰——富士山(「聖岳」),著名的活火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8、讀右圖,說明日本為什麼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日本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連接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在兩板塊碰撞、擠壓中,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和地震。

9、討論火山帶來災難,能為人類造福?

火山噴發時,大量火山灰降落。但在火山非活動期間,火山灰分化成為肥沃的土壤;火山岩漿流動形成的各種地貌,成為一大景觀;火山口往往形成湖泊;火山分布地區往往地熱資源豐富,多溫泉。

10、日本多地震,日本人民如何預防或減少地震帶來的危害?

(1)加強地震科學研究,提高地震預報准確性。

(2)日本住房:傳統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築材料,現代建築增加抗震設施。

(3)加強全民抗震教育,增強人民求生能力。

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的七大秘訣

• 全世界最優質的產品

• 勤儉、節約的國民

• 精英官員

• 批量生產優質產品

• 三人同心

• 以公司為家

• 取長補短

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日本經濟特點 經濟十分發達,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2、日本工業類型 進口——加工 ——出口

3、讀P22 閱讀材料,說明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

• 1)日本利用世界經濟恢復,引進技術發展工業;

• 2)重視教育,依靠科學技術,勞動力資源豐富;

• 3)島國多優良港口的優勢,利於海上運輸。



4、閱讀資料、下圖和課本P21圖7。8,分析日本經濟 以什麼部門為主?

日本經濟以加工貿易為主。對外依賴嚴重,需要大量進口煤、鐵礦石等原料

日本三大產業

第一產業:2% 第二產業:37% 第三產業:61%

5、讀上圖,日本除 木材 之外,經濟發展的原料、燃料都需進口;說明礦產資源貧乏。

6、日本工業原料主要來源:

石油— 中東 ,鐵礦石— 澳大利亞 、 巴西 ;銅— 智利 、加拿大 ;煤— 中國。

7、讀上圖,日本工業品主要銷售地

美國、西歐、東南亞、中東等地。

8、日本的工業分布和工業區

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地區

主要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

9、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出口加工經濟→B 太平洋沿岸有利條件→ A工廠近碼頭,陸地交通便利

→D

→ C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 工業經濟效益高

活動:討論日本經濟發展中會出現什麼問題? 對經濟發展有何影響?如何解決?

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 →降低經濟競爭力→受世界經濟影響大。

用地用水緊張、工業污染嚴重、工人工資高 →加速擴大海外投資。

高科技工業發展慢。 → 加大國家支持。

第二節 東南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

2、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3、十字路口位置十字:太平洋——印度洋 亞洲——大洋州

4、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 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是連接太平洋與 印度洋的重要 海上通道。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東南亞的氣候類型

以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為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主要農作物: 水稻

3、主要經濟作物:熱帶經濟作物基地 東南亞是橡膠、油棕、椰子、亞麻的最大產地

三、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1、山河相間分布,河流上游能源豐富,下游有肥沃的平原。

2、城市沿河分布3、找出伊洛瓦底江、 薩爾溫江、 湄南河、 湄公河、紅河

城市名稱 附近大河名稱 所在國家名稱

河內 紅河 越南

金邊 湄公河 柬埔寨

萬象 湄公河 寮國

曼谷 湄南河 泰國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緬甸

四、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1、是華人和華僑最集中的地區2、華人:取得了所在國的國籍。3、華僑:仍保留中國國籍。

第二節 俄羅斯

貨幣: 盧布

白色:寒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

藍色:亞寒帶氣候區,又象徵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

紅色: 溫帶的標志。

(抄的)

『柒』 初一下學期地理第一章第二節

由圖可知,2010年世界總人口為亞洲+非洲+……=60。52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平均為1.3%,那內么2001年世容界凈增人口為60。52*1.3%=0.78676億,亞洲人口為36.8億,亞洲人口增長率為1.4%,那麼亞洲2001年凈增人口為36.8億*1.4%=0.5152億.
2001年新增人口亞洲佔世界的比例就是:0.5152億/0.78676億=65.5%
說明:因為你給的圖是老的數據,求的是2001,你問的又是求2004,但方法都是一樣的。

『捌』 地理星球版七年級下第一章第一節是什麼內容

地理星球版七年級下第六章(序號承接上冊,實際為本書第一章)第一節全文講解世專界第一大洲——屬亞洲。
介紹了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海陸和緯度位置)。亞洲的范圍,亞洲的分區和國家。亞洲的人口和經濟。
第二部分又介紹亞洲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和一些亞洲之最。緊接著,是亞洲的氣候,河流和地形。
知識點較多,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