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地理地形圖的判讀知識點
① 初一地理地形圖的判讀
山頂:閉合曲線,外低內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版降低 盆地:閉合曲線,外高內權低,四周高,中間低,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低 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從山頂到山麓凸起的高聳部分,等高線凸向低處連線叫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脊之間低窪部分,等高線凸向高處連線叫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相鄰山頂中間處,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相鄰兩山頂間山脊線最低處 陡崖: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近於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 平原:等高線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於200米,平坦,與高原相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丘陵 :類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與山地類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② 初一地理怎樣分辨地形類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線與鞍部:等高線兩邊高且有山頂,中間等高線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線與陡崖:2條或2條以上的等高線重合處就是陡崖。圖中b處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對高度)的計算:
陡崖高度=(重疊的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註:有「以下」「不高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則+;有「以上」「不低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則-。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線地形圖順口溜:閉合山頂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線重疊,河流只在山谷中,線稀坡緩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難。地形剖面最直觀,分層設色一目瞭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③ 請問人教版七年級地理地形圖的判讀怎樣講能夠讓學生們聽懂
平面的復對於七年級的學生可制能很難聽懂,因為他們的聯系能力實在是有限,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自己做一個立體的地形圖,畫上一圈圈的等高線,等高線其實就是從山頂俯視看下去嘛,然後再指導學生從頂部往下俯視,讓學生對等高線圖地形判讀產生興趣,再一個這樣也可以加深印象。
④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地球:地球是一個兩級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球體。
極半徑, 赤道半徑,6378km 平均半徑,6371km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赤道周長,4萬km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經度和緯度:為了區別出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給它們標定了不同的讀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東西半球分界線:20w,160e
春分日:3.21或3.22直射赤道
夏至日:6.22或6.21直射北回歸線
秋分日:9.23或9.22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或12.21直射南回歸線
北回歸線,23.5N 南回歸線:23.5S 北極圈:66.5N 南極圈:66.5S
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第二章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第三章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不同地區,雲層厚度不同,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氣溫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
氣溫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印象氣溫的因素: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因素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第四章
出生率減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長率。
人口稠密地區:東亞、南亞、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的平原地區。
⑤ 初一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點
等高線地形圖
等高線呈封閉狀時,高度是外低內高,則表示為凸地形(如山峰、內山地、丘頂等);容等高線高度是外高內低,則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窪地等)。等高線是曲線狀時,等高線向高處彎曲的部分表示為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處為山脊。數條高程不同的等高線相交一處時,該處的地形部位為陡崖,並在圖上繪有陡崖圖例。由一對表示山谷與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組成的地形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該處坡度較緩。
高原:一圈一圈的同心圓,越靠近中心的圓所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它的海拔越高
盆地:和高原的圖相同,數值正相反,代表中心的海拔低
丘陵:在一個區域內,有許多小的形同於高原的等高線圖,其標注的值相差不會太大,否則就成山峰了
山地:圖形也類似於高原,不一定是圓形,在一個圈內,可能有兩個或多個小圈,代表山峰
如何識別:看每條線上標的數值,數值越大,代表海拔越高,如高原山地等;數值越小,海拔越低,如盆地。
⑥ 七年級地理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何判斷鞍部 山脊和山谷
鞍部 就在兩山中間 也好判斷 你可以去網路一下這些地方的圖片 看看大致的樣子
山脊比較好判斷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減 你想像一下嘛 就可以看見山了
山谷就要看等高線了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