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必修一地理區時題目

必修一地理區時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2-21 06:12:17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時間,時區等的計算題

1、地方時的計算。由於各地都以正午為12點,所以同一時刻,地球各地的地方時都不相同,地內方時以經度為變化依據,容經度相隔180度,地方時正好相差12小時,所以經度每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東邊的時刻總是比西邊早,也就是東邊到達正午時,西邊還沒有到正午;西邊到正午時,東邊已經過了正午。所以地方時的計算有如下公式:
所求時刻=已知時刻+(-)4*兩地經度差(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以東用加法,在已知地點以西用減法)。例如已知東經120度地方時為12點,則東經130度地方時為12點40分,東經110度地方時為11點20分。
2、區時的計算。區時是地方時的簡化系統,每15經度劃分一個時區,全球共24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以該時區中間一條經線(名為中央經線,度數等於時區序數乘以15)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統一時間,叫做區時。與地方時的換算道理相同,區時的計算也有如下公式:
所求區時=已知區時(+、-)時區差(時區差取絕對值,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東取加法,反之取減法)。例如已知東8區區時為12點,則東10區區時為14點,西5區區時為-1點,就是昨天23點。

⑵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區時計算

東十一區時間為9月6日8點。方法一:由西十一區「往東」過中時區到東十一專區相差22小時,屬10+22=32大於24,則日期加一天為9月6日,32-24=8。則時間為8點。綜上所述東十一區時間為9月6日8點。方法二:由西十一區「往西」過東西十二區到東十一區,相差兩時區既差兩小時,10-2=8點,由於是向西過十二時區,日期則要加一天,則為9月6日8點。

⑶ 一個關於區時的高一地理題

西八區的區時抄用的是150W 的地方時襲。
0時在9時50分的西側,所以該地在150W 西側,
具體的經度差是9時對應135度,50分對應的是12度30分, 加起來就是147度30分, 西經150向東147度30分就是92°30分 E

⑷ 求地理必修一時區。時間計算的題目,越多越好!!!

當北京時間為9月15日上午8:00時,紐約的區時為幾日幾時幾分?(已知紐約在西五區內,北京在東八區)請寫出詳細容的計算過程,每一步要有文字說明

從29°30′N、106°30′E,穿越地心到地球另一端表面,共用去5個小時,到達地表是,當地時間為11月28日2時。求從29°30′N、106°30′E(原地)出發時的北京時間是?

格林尼治時間2004年10月28日11時,歐美天文學家通過太陽觀測衛星探測到太陽爆發了強烈的活動.伴隨太陽活動的帶電粒子流大概在美國時間(西五區)29日正午時分到達地球所需的時間大約為多少?

⑸ 關於高一地理時區的一道題

前提信息:
a.整個地球被分成24個時區,每一個時區15°,每一度為4分鍾;專
b.西十二區與東十屬二區共佔15°,西十二區為W180°-W172.5°,東十二區為 E172.5°-E180°,W7.5°-E7.5°為零時區;
c.區時是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時間;
由上信息可得出:
(1)區時的計算
西經110°位於西七區,東經110°位於東七區,中間相差15個時區;
西七區的區時為6:05,往東算十五個時區可得出東七區的區時是21:05
(2)地方時的計算
區時是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而東七區的中央經線是105°,與東經110°相差5°,每度相差4分鍾,5*4=20分鍾,可以得出東經110°為21:25分。
希望我的解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⑹ 求高一地理有關於時區和區時以及地方時的練習題及答案

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間就有了遲早之分。因經度的不同而產生時刻之差,就是地方時差,因經度而不同的鍾表時刻就是地方時。地方時與經線度數關系很大,計算地方時往往用到下列規律:
A.同經度地方時相等;
B.東早西遲;
C.經度相差15°的兩地,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的兩地,地方時相差4分鍾;
D.南北極點是所有經線的交匯點,不能計算地方時;
E.地方時的計算公式是:
公式中「±」的選用,依兩地相對的東西方向而言,若所求某地位於已知地方時一地的東方,選用「+」號;若所求某地位於已知地方時一地的西方,則選用「-」號;即東「+」西「-」。公式中的經度差計算,若兩地位於0°經線的同一側,兩地的經度數相減即為它們的經度差。如東經120°與東經90°的經度差為30°。若兩地位於0°經線的兩側,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即為它們的經度差。如東經30°與西經30°的經度差為60°。簡言之,以0°經線為界,經度差計算是「同(側)減異(側)加」。
可根據上述規律、公式計算:已知位於東經50°的A地為10點整,求位於東經
105°30′的B地的地方時為幾點幾分?位於西經30°50′的C地的地方時為幾點幾分?
地方時因經度而不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人們創立了標准時制度,其中的一種標准時制度就是理論區時:按一標准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具體來說,全球分為24個時區,以0°經線——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至東經7.5°,劃分為中時區或叫零時區;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東1區至東12區;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1區至西12區,東12區與西12區合為一個時區。每個時區跨15個經度,其中央經線的經度數為
15°的整數倍 。如東八區的中央經線為東經120°,東10區的中央經線為東經150°,正好是15°的8倍、10倍。區時就是指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區時相同。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早西遲,從中時區向東,每增加1時區,時間增加1小時;從中時區向西,每增加1時區,時間減少1小時。這樣,東12區比西12區的時間整整快24小時即日期相差1天,但鍾點相同,東西12時區的中央經線180°經線被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實際上,世界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在理論區時的基礎上採用一些特別的計時方法以統一本國的時間,如我國領土跨5個理論時區,全國卻採用東八區的區時,即「北京時間」。
區時的計算公式是:
(1)時區數的計算
某地時區數=某地經度÷15度(商可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數,四捨五入的整數商即為時區數。)
(2)區時的計算
某地的區時=已知時間±時區差(「±」號的選用類似於地方時計算中的東「+」西「-」;時區差的計算,以中時區為界,同側減異側加)

可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已知A點(東經120°)的區時為12點,位於東經31°的B點、位於東經156°的C點、位於西經29°的D點的區時各是幾點?

⑺ 高中地理一課一導的時區的題目

1、飛機穿過了11個時抄區襲
從動8區向東到東西12區經過了5個時區,從東西12區向東到西5區經過了6個時區,共11個時區
2,飛機起飛時的華盛頓的區時是6月4日的21點
時間計算按照東加西減的原則,時區差按同減異加的原則,東8區與西5區相差13個時區,即13小時,西5區在西邊,在東8區的基礎上減去13小時
3,飛機到華盛頓時,當地時間是第二天的16點20分
算出了起飛時華盛頓的時間為6月4日的21點,在這個基礎上加上飛機飛行的時間,21+19小時20分,即6月6日的16點20分

⑻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

知識通解
一.地方時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地表各地相對於太陽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因而各地的時刻便依次推進。於是,在同一瞬間,地球上的各地時刻不同。地方時就是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間。地方時把一天中太陽對於當地位置最高(太陽位於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時,遵循「東早西遲」的原則,其差異是1小時/15°、4分鍾/1°、4秒鍾/1′。
應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公式
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每度)×經度差
說明:①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側選「+」,西側選「-」。
②以0°經線為准,同側兩地經度差為兩地經度之差(大減小),異側為兩地經度之和。
二.區時
(一)時區的劃分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共360°),即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具體劃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至7.5°E,劃分為一個時區,叫中時區或零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其實,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僅為半時區。
應用:(1)已知某地經度,推算時區的公式
某地所在時區序數=該地經度÷15°
說明:①若所得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若所得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序數為所得整數加1。
②某地在東經度為東時區;在西經度為西時區。(7.5°E至7.5°W為零時區;172.5°E至172.5°W為東西十二時區)。
(2)已知某地時區序號,推算時區的中央經線和范圍的公式
某地所在時區中央經線度數=該地時區序數×15°
說明:①除零時區處,時區序數乘以15°所得和積為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度數。東時區為東經度,西時區為西經度(東經180°和西經180°合稱為一條)
②將某時區中央經線的度數分別加、減7.5°所得的和及差即為該時區的范圍邊界。
(二)區時
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為該時區的「標准經線」;每個時個時區標准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的「區時」。
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一個小時。在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就相差幾個小時。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東西十二時區時刻相同,而曰期相關1天。
應用:已知某一時區的區時,求另一時區的區時公式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1小時×兩地的時區差數
說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東邊,選用「+」,西邊選用「—」。
②若兩地同在東時區或西時區,時區差數為大的時區序數減去小的時區序數;若兩地分別為東時區和西時區,時區差數則為兩地時區序數之和。
③求得的時間是0至24,為當曰時間。24點也可寫作次曰零點。若求得的時間大於24時,則所求地已進入明天,鍾點要減去24小時,曰期則要加1;或求得的時間為負值,則所求地應該為昨天,鍾點要加上24小時,曰期則要減去1。
(三)特別的計時方法
1.半區計時法:根據本國所跨經度范圍,採用與中央經線相差7.5°的時區的邊界經線的地方時。例如,印度採用東5.5區。
2.東部時區計時法:有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採用本國東部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例如,朝鮮位於東8區和東9區之間,但採用東9區的區時。
3.統一時間計時法:有的國家雖然領土跨度很大,但為聯系的方便,採用一個時間。例如,我國領土從最西端的73°E(東五區)至135°E(東九區)共跨越5個時區,為了便於不同地區的聯系和協調,採用了「北京時間」。北京時間指的是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亦即120°E的地方時,而非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時。
三.曰界線及曰期變更
由於地球自轉,地球各地的時刻依次推進,曰期也隨之更替。為了避免曰期的混亂,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又叫「國際曰期變更線」。為了照顧180°經線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見,曰界線避開陸地,從海洋上穿過,因此,並不與180°經線完全重合。
在地球上有兩條曰期變更線,180°經線是國際上人為規定的,而0點經線則是自然形成的。
應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時或區時,求今曰與昨曰在地球上所佔的比例
計算地球上某一曰期的范圍,必須確定兩條經線:一條是180°經線,另一條是地方時為今曰0點(或昨曰24點)的經線。「今曰」的范圍是指:地方時為0點的經線向東(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到180°經線這一段范圍,其它經度范圍為「昨曰」。公式如下:
今曰佔全球比例=東十二區區時÷24
說明:①東十二區的區時可以通過已知地的地方時或區時推導。
②昨曰佔全球比例為:1-東十二區區時/24。
若太陽直射180°經線,即180°經線的地方時為12點時,全球分屬兩天,今曰與昨曰的地區范圍各佔二分之一。若太陽直射0°經線,即0°經線的地方時為12點時,全球各地同屬一天。
四.曰出曰落時間
晨昏線把所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兩部分,同一緯度的各地晝弧(或夜弧)是等長的,即同緯度的各地晝(夜)長是相等的。晝弧所對應的經度數換算成時間即為晝長(15個經度對應1小時),夜弧所對應的經度數換算時間即為夜長。正午12點把白晝分成相等的上午和下午兩半,上午即曰出至正午,下午即正午至曰落。而24點(或0點)也把黑夜分成相等的兩半。
應用:已知經緯網光照圖,推算某點的曰出曰落時間公式
曰出時間=12-晝長/2 或曰出時間=夜長/2
曰落時間=12+晝長/2 或曰落時間=24-夜長/2
說明:①某點的晝、夜長短,可過這該點作一條緯線,這條緯線被晨昏圈分為兩段,在陰影部分的這段是夜弧,另一段則晝弧。
②光照圖中任意一點的曰出曰落時刻,就是該點所在緯線與晨線和昏線相交點的時刻,且曰出與曰落時刻之和為24。

⑼ 高一地理必修一 關於時間的題目(飛機飛行)

你這題目100%的有問題
一架飛機在當地時間1時30分從乙地起飛時,太陽正好在地版平線上?
這什麼意思,難道北緯權60度的日出時間會是1點30分??
北緯60度的最大晝長才18小時29分(別問為什麼,這是事實!)
所以不可能存在北緯60度的日出時間會是1點30分!!

在去看看題目吧,要不這題是不對的!

⑽ 高一必修一地理題

B點時間乃是正午12:00,北京時間需要經度信息才能確定,圖上並沒有其他相關提示,所以能否拍題目全圖來看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