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廣東人民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廣東人民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42:06

❶ 哪裡有廣東人民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上冊的電子書

誰能告訴我啊?

❷ 初一下地理復習提綱(廣東人民版)

地理
1. 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最大周長為45萬千米。
2. 地球不停的自西向東自傳,晝夜也就不斷更替,而且總是自動放引來曙光,有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
3. 地球自轉並公轉產生了晝夜交替、時間差異的現象。
4. 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稱為春分日。春分日前後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
5. 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成為夏至日。夏至日前後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6. 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稱為秋分日。秋分日前後的三個月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
7. 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稱為冬至日。冬至日前後的三個月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8. 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9. 其中熱帶猶太陽光直射,無極晝極夜現象,終年炎熱;溫帶既無太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比較明顯;漢代沒有太陽光直射現象,但是有極晝極夜現象,中年嚴寒。
10.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低稱為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將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高線。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的點連接成線.
11. 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2. 小范圍的地方用大比例尺,表示更詳盡;大范圍的地方用小比例尺,表示稍簡略。
13.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其中亞洲面積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14.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15.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16.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西半球上主要是南美洲河北美洲;東半球上主要是亞洲、歐洲和非洲。
17. 北美洲於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
18. 世界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版塊、南極洲板塊。
19. 板塊主要做脹裂和擠壓運;主要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 喜馬拉雅地震帶。
20.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很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產別小。好吧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21. 氣溫的變化主要有幾個因素:緯度因素、海拔因素、地形因素、海陸位置的因素。
22. 南半球因為多是海洋,所以等溫線平直。
23. 在迎風坡上水量多,背風坡水量少。赤道向兩極降水逐漸減少;往往是大陸東海岸降水多,西海岸降水少;溫帶大陸內部降水量少,沿海地區降水量多。
24. 熱帶分布著熱帶草原氣候、雨林氣候、季風氣候、沙漠氣候;溫帶分布有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只分布有寒帶氣候。
25. 大陸東岸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永遠分布在大陸東岸);大陸內部分布有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西岸分布有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永遠分布在大陸西邊)。
26.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非洲西部高過盆地、馬來群島、亞馬遜平原),雨林氣候在亞馬遜平原分布面積最大。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27.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分布在非洲面積最大),特點:一年分為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亞洲沒有熱帶草原氣候).
28.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邊,它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面積最大。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29.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南部,特點:有明顯的旱季雨季.
30.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都分布在大陸東邊,前者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一月平均氣溫高於0℃),後者的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一月平均氣溫低於0℃).
31. 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地中海附近地中海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2.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在歐洲西部分布面積最大,特點:全年都溫和多雨,夏不熱,冬不冷.
33. 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中部,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的氣候。
34. 寒帶氣候分布在南極洲大陸和北冰洋沿岸,特點:終年寒冷降水少。
35. 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來決定的;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長率。
36.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
37. 人口稠密區有:歐洲西部、亞洲南部、亞洲東部、北美洲東部;亞洲南部和東部之所以是人口稠密區是因為這里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就養有了眾多的人口;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東部之所以是人口稠密區是因為這里的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38. 計劃生育是為了市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但有的國家人口停止增長卻會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資源不足的情況。
39. 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分布在歐洲、北美洲中部、大洋洲、北美洲北部、亞洲西部;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河南美洲北部;黑種人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南北美洲。
40.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常用語種,其中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種,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種。
41. 東亞和東南亞的人講漢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東部講英語;俄羅斯、歐洲東部、亞洲中北部講俄語;歐洲西部、非洲中西部、加拿大東部魁北克省講法語;西班牙、拉丁美洲講西班牙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講阿拉伯語。
42.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伊斯蘭教信徒稱自己為穆斯林。
43. 形成聚落要具備:土壤肥沃,適於耕作、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五個條件。
44. 法國巴黎的「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中國的平遙古城、麗江古城、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都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45. 埃及橫跨亞非兩洲;土耳其橫跨亞歐兩洲;俄羅斯橫跨亞歐兩洲;巴拿馬橫跨南、北美洲;印度尼西亞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哈薩克橫跨亞歐兩洲。
46. 法國與西班牙的分界線是比利牛斯山脈;加拿大與美國的分界線是五大湖。
47.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的對話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48. 世界重要的國際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WTO)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
歐洲聯盟(歐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石油輸出國組織(OPC)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
美洲國家組織
非洲聯盟(非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
49.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有中國、法國、俄國、英國和美國擔任常任理事國。
50.亞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佔3/4,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
51.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大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主峰,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湖面低於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
52.亞洲的氣候
1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
2亞洲唯獨缺少熱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3亞洲季風氣候顯著,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
4溫帶大陸性氣候在亞洲分布最廣,它的特點是:夏季短,溫暖;冬季長,寒冷。
53.非洲氣候
1以熱帶氣候為主
2熱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在非洲分布最廣
3氣候帶南北相互對稱
54.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市人口稠密區
55.亞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人自然增長率最低。
56.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印度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三大發祥地。
57.三類產業的劃分
1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第一產業)
2工業、建築業(第二產業)
3流通部門、服務部門(第三產業)
58.為什麼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呢?
1依靠港口優越的交通條件,進行對外貿易
2該地區是人口集中分布區和城市地區
3有先進的技術條件和足夠的勞動力資源
59.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馬來群島和中南半島,中南半島就是因為在中國以南得名。
60.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就是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
61.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椰子、油棕和蕉麻的最大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葉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62.東南亞中南半島上有山脈、大河多有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東南亞的一些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利於灌溉,交通便利,經過長期開發,已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63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而這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64.1999年,印度的黃麻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還是鋼鐵中心,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
65.
城市名稱
附近大河名稱
所在國家名稱
河內
紅河
越南
金邊
湄公河
柬埔寨
萬象
湄公河
寮國
曼谷
湄南河
泰國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緬甸

66.
俄羅斯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由西向東)
東歐平原
伏爾加河
烏拉爾山
西西伯利亞平原
葉尼賽河
中西伯利亞高原
勒拿河
東西伯利亞高原

67.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食品業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和烏拉爾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俄羅斯工業區)。
68.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鐵路網比較稀疏,但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它橫跨亞歐大陸,被稱作亞歐大陸橋。
69.亞歐大陸橋(西西伯利亞大鐵路)選擇在南部山區修築的原因:
1氣溫較暖,易修築
2南部有大量工業區
3便與他國交流
70.五海通航
伏爾加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被稱為「五海通航」
71.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她也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72.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是由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是由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73.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目前,歐盟有27個成員國。歐盟加強了歐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並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74.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歐洲西部的工業區多而密集,大概成十字形分布。
75.歐洲西部主要有西歐平原、波德平原,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南北高中間低,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主要的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7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多國家形成了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初級商品生產的「單一商品的經濟」。
77.由於人口增長過快,需要跟多的糧食和肉類,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放牧過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是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78.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79.澳大利亞的東部是大分水嶺,中部和西部分別是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
80.澳大利亞的采礦業、冶金和機械製造業在的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澳大利也開採的礦石有一般都是用於出口,是世界礦產品主要的出口國之一。
81.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主導產業。
82.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經過規劃建設的城市,環境優美。細膩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83.美國從西到東地形區依次是科迪勒拉山脈、落基山脈、密西西比河、中央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其中,科迪勒拉山脈是世界最大的山脈,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大河。
84.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85.美國自然條件優越
1地處溫帶,光照充足
2降水充沛
3加水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闊
4河流湖泊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
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機械化和專業化
86.美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工業產品種類
全,產量大,技術先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
87.東部工業區(資源豐富)
芝加哥——鋼鐵城市
底特律——汽車城
華盛頓——首都
紐約——最大城市
南部工業區
休斯頓——航空城
西部工業區
西雅圖——波音公司城
舊金山——矽谷
洛杉磯——好萊塢
88.位於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興起自造、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因大量生產電子工業的基本材料——矽片而得名。
89.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地形區南是巴西高原,北是亞馬孫平原。
90.巴西東南部是鐵礦石主要分布的地點,伊塔比拉露天使礦是巴西最大的鐵礦山;伊泰普水電站是目前已建成水電站中最大的一座。
91亞馬遜平原的作用
1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
2調節全球氣候
3提供木材
4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5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9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聖保羅市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93.南極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長城站在南極圈外,中山站在南極圈內。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寒冷。南極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
94.南極地區的代表是企鵝,北極地區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地區運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炭
95.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
96.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
(高於0℃\低於0℃)
低於0℃,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高於0℃,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年降水量
400mm~800mm(半濕潤區)
大於800mm(濕潤區)
主要地形
東北、華北平原,黃土高原,丘陵,山地
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玉桂高原,江南丘陵

97.植被類型
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
98.河流流量
南方:流量大,汛期長
北方:流量小,汛期短
99.

❸ 廣東學導練地理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答案

不好意思,我沒有這份答案

❹ 初一上冊 (粵人民版)地理單元同步訓練13-18頁答案 急急急~~

發個圖來

❺ 同步精練地理粵人民版七年級上冊試卷第一章測試與評價 答案

‍‍

問非所答

❻ 求廣東人民出版社的初中地理單元同步訓練初一初二上下學期購買網址

在廣東人民出版社搜索不到…
http://www.gdpph.com/Shop/Search.asp?Field=ProctName&ClassID=&keyword=%B3%F5%D6%D0%B5%D8%C0%ED%B5%A5%D4%AA%CD%AC%B2%BD%D1%B5%C1%B7&Submit= %CB%D1%CB%F7
當當網(09年秋七年級上、八年級上,下的都沒有)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php?key=%D4%C1%C8%CB%C3%F1%B3%F6%B0%E6%C9%E7 %B3%F5%D6%D0%B5%D8%C0%ED%B5%A5%D4%AA%CD%AC%B2%BD%D1%B5%C1%B7

❼ 求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廣東人民出版社)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降水量。(註:日平均氣溫取四時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兩時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少雨;(緯度因素)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氣壓帶風帶因素)
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海陸因素)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26、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和氣候特徵(課本倆表格。溫帶大陸東岸、西岸和內陸是重點) 4.影響氣候的因素:
⑴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
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⑷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⑸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水庫則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洪澇災害
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27.能通過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①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②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亞熱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③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全年多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赤道附近, 5-10°N--0°--5°-10°S)
常年濕潤型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大陸西岸40°--60°N或S)
夏季多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10°--20°N或S雨林兩側)
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大陸東岸)
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1000mm (大陸東岸)
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300mm(大陸內部)
溫帶季風氣候500-600mm (大陸東岸)
冬季多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300-1000mm (30°--40°N或S大陸西岸)
全年少雨型 熱帶 : 熱帶沙漠氣候<200mm (20°--30°N或S大陸西岸)
寒帶 : 苔原氣候、冰原氣候<250mm
28.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多。

29.從赤道向兩極,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越來越少,氣溫逐漸降低。

30.從山腳向山頂,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度。

31.兩極地區降水少,赤道地區降水多,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多沙漠,大陸東岸降水多,沿海迎風雨豐沛,雨少內陸背風坡。

3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33.熱帶有四種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有兩種氣候: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大陸西岸),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大陸東岸)。溫帶有三種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有兩種氣候:寒帶苔原氣候,寒帶冰原氣候

34.大陸東岸有季風氣候。大陸西岸有: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有:溫帶大陸性氣候

35.氣候影響飲食,穿衣,農林牧業,氣候異常引起自然災害。

36.全球變暖的人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燒煤,石油,天然氣。二是砍伐森林。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37.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歐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非洲最高。

38.中低緯度的近海的平原地區,人口較稠密。世界上有四個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

39.世界人口有兩大趨勢,一是人口快速增長,二是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

40.人口快速增長,加劇了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

41.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大洋洲、西亞、北非,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洲的因紐特人、印第安人是黃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長達四百年的奴隸貿易使他們到達美洲、大洋洲。

42.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使用西班牙語,巴西使用葡萄牙語,法國和中部非洲使用法語,西亞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語,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使用俄語。

43.基督教形成於亞洲西部,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佛教創始於古印度。

44.人類各種形式的居住地叫聚落,鄉村聚落的人從事農牧漁林業,城市聚落的人從事工業服務業。

45.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樸,亞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歐美的村落稀疏開闊,機械化水平高。

46.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資源豐富。

47.東南亞氣候濕熱,為干欄式建築,下住牲畜上住人;熱帶沙漠厚牆加小窗,,防曬又涼快。因紐特人住冰屋,黃土高原住窯洞。

48.浪漫水城威尼斯河多橋也多,古樸自然麗江城,水鄉容,山城貌。

49.陸地面積前六位的大國依次是: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加拿大997萬,中國960萬,美國937萬,巴西854萬,澳大利亞7 6 9萬。

50.人口前六位的大國依次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

51.地跨亞歐兩洲的有: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地跨亞非兩洲的是埃及。

52.加拿大與美國東部以湖為界,法國與西班牙以比利牛斯山脈為界。埃及與鄰國以經緯線為界。

53.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包括領海)、領空總稱領土。

54.中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領海30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的藍色國土)。

55.世界上有發達國家20多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包括美、加、英、法、德、意、澳、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6.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的80%,國內生產總值只佔全球的22%。發達國家人口佔世界的20%,國內生產總值卻佔全球的80%。因此全球貧富差距很大。

57.在國際貿易方面,這兩類國家是不對等的,發達國家以計算機、汽車、輪船、飛機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科技含量高,價格昂貴,賺錢多;發展中國家以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料和初級加工品為主,科技含量低,價格低廉,賺錢少。發達國家的農業實現了大規模機械化,單產高成本低。而發展中國家半機械化或手工生產。單產低成本高。

58.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南半球,簡稱「南」,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簡稱「北」。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稱「南南合作」。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也是不平等的。

59.中國的航天工業,核工業,印度的軟體業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

60.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中、法、俄、英、美。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61.世界人口增長規律:18世紀前緩慢之後迅速,特別是20世紀以來增長速度大大加快
62.人口增長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決定。從全球看,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在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大大多於死亡的人數,使得人口總數得以不斷增長。
63.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長;=0人口不增不減;<0人口減少,負增長)
一般經濟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慢,經濟落後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嬰兒數/總人數 死亡率=死亡人數/總人數
64.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達60億,現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8000萬
6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一個國家或地取區的人口密度=人口總數/總面積
66.亞洲東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人口密集)、歐洲及北美洲東部(主要原因: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地區(圖P66)
67.人口稀少區:乾旱沙漠地區、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高緯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68.人口問題:人口過多導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難、飢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人口過少導致國防兵源不足、勞動力減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69.人口問題對策控制人口數量(人口過多的國家進行計劃生育,人口過少的國家鼓勵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70.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農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難;城市裡有較好的醫療、教育條件,較多的發展機會等。過多人口向城市遷移導致城市病:住房擁擠、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
7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人類早期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深受環境的影響,身體逐漸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徵,大體上從高緯度向低緯度,人的膚色和眼色逐漸變深。
72.人種的分布(見P72圖4.11)
人種 分布地區 包括人群 特徵
白種人 歐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人 白皮膚藍眼睛黃頭發
黃種人 亞洲東部 因紐特人、印第安人 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
黑種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 黑皮膚黑眼珠黑而卷的頭發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73.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見P75圖4.13)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
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
法語 法國以及前殖民地
俄語 俄羅斯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74.三大宗教(見地圖冊P30)
宗教 發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經典 宗教建築 分布
基督教(第一大) 巴勒斯坦 上帝和耶穌 聖經 教堂、十字架歐美、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第二大) 阿拉伯半島 安拉(真主)和穆罕默德古蘭經 清真寺、星月形標志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第三大) 南亞(古印度) 釋迦牟尼 三藏 佛塔、寺廟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75.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中國的本土宗教為道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76.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分為鄉村和城市兩種形式。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這里的居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生產活動
77.早期的聚落多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或沒有聚落
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地形、氣候、水源、土壤、自然資源、交通及經濟狀況等等(P80)
78.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聚落的建築外貌、建築材料等因環境而異。如:東南亞高架屋、因紐特人冰屋、黃土高原窯洞、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西亞小窗厚牆的村莊等等
79.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但是,隨著聚落的發展,傳統民居在逐步消失,我們該如何處理好聚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呢?如北京四合院的改造:對四合院進行既符合現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壞原有風貌的合理改造。
80.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有300多處。傳統聚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的平遙古城、雲南省的麗江古城等已被列入該名錄之中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81.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82.國界是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是國家主權范圍的邊界。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如:美國、加拿大以湖泊為界,法國、西班牙以山脈為界,埃及、蘇丹以經緯線為界P87
83.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P88
要能在大洲邊界線附近找出橫跨兩大洲的國家。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巴拿馬跨南北美洲,美國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美國的夏威夷群島屬於大洋州)
84.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1707平方千米、最小的是梵蒂岡(,居前六位的依次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P86了解六國輪廓)
8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世界上人口超1億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俄羅斯(歐洲)、孟加拉國、日本、奈及利亞(非洲)(其餘六國均在亞洲)
86.世界各國政治制度也不一樣,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中國為社會主義國家
87.世界各國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中國一貫主張「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五項原則,以求得世界各國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88.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例如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是歐洲丹麥的屬地
89.根據經濟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北美、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整個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90.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與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導致經濟發展滯後。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全球經濟發展的機遇,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比如新加坡、韓國、巴西。在一些領域,有的發展中國家甚至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如印度的軟體,中國的航天業、核工業
91.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92國際合作: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出售產品;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設備、技術,購買本國難以生產的產品,所以合作交流是相互的
93 世界貿易組織 世貿組織 WTO 瑞士的日內瓦 經濟組織
94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國際奧委會 IOC 瑞士的洛桑 體育組織
95歐洲聯盟 歐盟 EU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政治、經濟
96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 NATO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軍事
97石油輸出國組織 歐佩克 OPEC 奧地利的維也納 石油
98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盟 ASAN 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 經濟
99美洲國家組織 OEA 美國的華盛頓
非洲聯盟 非盟 AU 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
阿拉伯國家聯盟 阿盟 LAS 埃及的開羅
10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聯合國有6個主要機構,分別是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在聯合國中,安全理事會是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❽ 江西教育出版社 廣東人民版七年級地理上冊一課一練創新練習答案

沒有,誰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