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思維導圖第三章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求大神幫忙列出它的知識點 重點 最好在課本上的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
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及農業的一般區位因素,從具體農業部門的生產對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特殊需要上分析。 1、全面分析 如黃土高原地區蘋果生產的區位優勢條件為: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品種優良;土質疏鬆;勞動力和土地價格低廉,成本低;市場廣闊;符合「退耕還林」工程需求,有國家政策、資金扶持;有利於水土保持。 2、主導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分析 (1)主導因素:指影響某種農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因為該因素對該種農業的影響最大,沒有這種因素(或條件),就不可能有該種農業在該地域分布。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是在特有的地形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的主導因素。 (2)限制性因素:指需要滿足許多條件農業生產才能進行,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都能滿足,唯有某一個條件不能滿足,這個缺乏的條件就成為該地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若這個限制性因素(或添加)得到滿足,該因素即是當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不再是限制性因素。如我國西北地區光照、熱量等條件優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為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於祁連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該地區能夠進行糧棉生產,當地水源就成了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 (3)判斷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區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地區的農業生產都要受到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但都有其主導因素。在進行區位選擇時應抓住主導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一般說來,自然因素中的氣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場和交通,往往成為農業區位選擇中的主要因素。 判斷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區位因素,要從光照、熱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場、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該地發展農業生產最突出的優勢區位因素和限制性區位因素,然後
從中找出主導區位因素。例如 因素 例子(主導因素) 自然條件 氣候(熱量) 海南橡膠、青藏高原的青稞、亞熱帶的柑橘、珠三角三季稻 水源 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田、西北的灌溉農業或綠洲農業 地形 橫斷山區的垂直農業、珠三角的基塘農業、梯田生產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樹、東北的大豆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 城郊的花卉、蔬菜、乳畜業 交通運輸 園藝業、乳畜業應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技術 以色列的無土栽培、工廠化養殖 政策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商品糧基地建設 注意: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有區別的,如影響南疆長絨棉分布的主導因素是水源,而南疆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光熱條件優越。氣候乾旱、水資源不足是其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是進行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3.從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如,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三、
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及區位 名稱 主要分布區 生長習性 農業區位的選擇 糧食作 物 水稻 「亞洲的糧食」——水稻;水稻播種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最大生產國——中國;最大出口國——泰國。主要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 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以及埃 及、奈及利亞、西班牙、義大利、美國、古巴、委內瑞拉、巴西 喜高溫多雨、地勢低平 水分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在我國的集中分布於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36°N) 玉米 單產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我國的主產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較長 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較長的地區 小麥 播種面積和產量最大的糧食作物;小麥最大生產國——中國;最大出口國——美國 水熱要求不 高;耐寒耐旱、 適應性強 溫帶大陸性氣候,我國冬小麥和春小麥 的分界線為古長城(或3500℃積溫線), 冬小麥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麥一般春播 秋收 糖料作 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亞洲,我國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等省區 喜高溫,需水 肥量大,生長期長 氣候濕潤的亞熱帶丘陵地區(一般分布在長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亞歐大陸、北美的中溫帶地區,我國 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 喜溫涼,耐鹽 鹼、乾旱,生長期短 氣候溫涼的中溫帶地區 飲料 茶葉 亞洲的印度、中國、斯里蘭卡 喜高溫多雨、怕澇 紅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現分 布於拉丁美洲的巴西等,衣索比亞等 喜高溫多雨 高溫多雨、無霜害、年均溫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蔭蔽較好,濕度較大的山地生長 可可 可可樹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現以非洲為主,拉丁美洲亦生產 較高的溫度、濕度和雨量分配均勻 要有較高的樹木在它上層作蔭蔽保護, 本身抗風力弱。所以在熱帶雨林帶海拔 較低處,可可樹生長茂密。 纖 維 劍麻 劍麻原產於墨西哥,從西沙爾港出口, 因而也叫「西沙爾麻」。現非洲的坦尚尼亞佔世界總產量的60%。 喜高溫耐旱 黃麻 原產於東南亞,現主要產在南亞地區。 孟加拉國黃麻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黃麻在我國南方種植很廣,浙江省最多 喜高溫濕潤氣 候和肥沃的沙質土壤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亞麻 溫帶地區的中國、俄羅斯等 喜涼爽濕潤氣 候和肥沃壤土 長日照作物 橡膠 東南亞和南亞地區 喜高溫多雨
棉花 美國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亞;我國則分布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溫 光熱充足,土質疏鬆,有灌溉水源 名稱 主要分布區 生長習性 農業區位的選擇 水果 柑橘 原產於我國,北起秦嶺南麓,南到雷 州半島,西起藏南察隅,東到台灣島 都有出產。 喜溫潤,怕寒冷 氣候濕潤的亞熱帶丘陵地區(一般分布在長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蘋果 遼寧、山東、河北、陝西、甘肅出產最多 喜光、較耐寒 濕潤、半濕潤的暖溫帶地區
油料作 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山東產量最多,產 量佔全國1/3以上 喜溫乾燥、砂質壤土 要求積溫在3000℃以上,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近年來有北移南遷趨勢,擴大到黃淮海平原、遼寧 以及華南地區;四川產量全國第一 喜溫暖氣候,肥沃土壤 原產於非洲。廣泛分布於西非幾內亞濕熱森林地帶。 芝麻 原產於非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 暖溫帶、亞熱帶種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溫耐旱 要求積溫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澇。 胡麻 西北內陸地區 油棕 原產於非洲。廣泛分布於西非幾內亞濕熱森林地帶。 喜高溫多雨、 充足陽光和濕 潤肥厚的沙壤 土 大豆 原產於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東北黑龍江為最多。 為中溫作物 要求積溫在2000℃—3000℃,需水較多,對土壤要求不嚴 出口農產品基地 以進入國際市場為目標:太湖平原、閩南(泉州、漳州、廈門)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海南島等地 (6)世界部分國家的農業生產概況 國家 主要農作物及分布 主要農業區 農業生產特點 日本 水稻:平原地區 果樹、茶:丘陵地區 沿海及河流沖積平原區 耕地少,現代化程度高,小農經營,精耕細作,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發展,以小型農業機械為主 印度 水稻:東北部及沿海平原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 恆河平原 耕地面積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茶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德干高原中西部 黃麻、茶:東北部 埃及 長絨棉:尼羅河谷地及三角洲 尼羅河沖積平原及三角洲 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灌溉便利,有利於長絨棉的生產;長絨棉的產量佔世界一半左右,是著名的出口商品 德國 北部平原:小麥、黑麥、馬 鈴薯、甜菜南部山地、高原:葡萄、煙草、水果、啤酒花 乳畜業區在北 部沿海;種植業區在中南部 南北兩地地形差異大,農業有較大差異;耕地勞力都不足,側重於機械化和生物技術 英國 小麥:東南部平原 乳畜業:西部、西北部山地 東南部平原 以乳畜業和園藝業為主,農業不佔重要地位,機械化水平高,糧食不能自給 俄羅斯 伏爾加河、頓河流域分布著 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以北分布著亞麻 伏爾加河、頓河流域 耕地面積大,訂分布在東歐平原的中、南部;穀物產量不穩定,需大量進口 巴西 咖啡、甘蔗、香蕉、劍麻、大豆、可可、柑橘、玉米,都分布於國土東南部沿海 東南部沿海平原 農業發展較快,機械化水平較高,農畜產品出口較多,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7)我國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比較 類 型 名稱和分布 特 點 九大商品糧基地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 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生產條件和基礎較好 江淮地區 增產潛力較大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糧食商品率較高 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漢平原、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中 下游濱海沿江平原、黃淮海平原、南疆 夏季高溫,光熱充足的溫帶地區,收摘時天氣晴朗。 糖料作物基地 甘蔗 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熱帶、亞熱帶地區) 喜高溫,需水肥量大,生長期長 甜菜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溫帶地區) 喜溫涼,耐鹽鹼乾旱,生長期短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 重要性居首位的油料作物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近年來有「北移南遷」的趨向。 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 出口農產品基地 太湖平原、閩南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 產品以進入國際市場為目標,主要農產品是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魚等
2.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單元思維導圖
3. 高中化學必修二的第三章思維導圖
高中必修二歷史「第二單元」的思維導圖,不要謝別人,要自己動筆畫!因為現成的圖,照抄是沒有意義的,思維導圖,重在思維,價值在畫圖時的思考過程,畫時思考才啟動,對知識的理解才加深!
4.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長模式:
(1)工業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低 原始社會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較低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2)工業革命時特點 高低高(18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
(20世紀50年代)起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3)近現代 特點 三低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原因: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及行為的變化)
3、人口零增長國家: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
人口負增長國家;英國,比利時,芬蘭等
4、促使中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社會經濟因素 2制度因素 3計劃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達到50億:1987 7 11 達到60億:1999 達到65億:2006 2 28
年齡結構0——14歲65歲(中國60歲)以上
年輕型大於等於40%小於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於30%大於7%|60以上大於10%
自然增長率小於等於1.0%為低增長,出生率小於等於1.5%為較低增長
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長模式:
(1)工業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低 原始社會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較低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2)工業革命時特點 高低高(18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
(20世紀50年代)起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3)近現代 特點 三低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原因: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及行為的變化)
3、人口零增長國家: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
人口負增長國家;英國,比利時,芬蘭等
4、促使中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社會經濟因素 2制度因素 3計劃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達到50億:1987 7 11 達到60億:1999 達到65億:2006 2 28
年齡結構0——14歲65歲(中國60歲)以上
年輕型大於等於40%小於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於30%大於7%|60以上大於10%
自然增長率小於等於1.0%為低增長,出生率小於等於1.5%為較低增長
6.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思維導圖
7.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知識框圖,知識框圖就好。不用詳細
1、 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自然條件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世界農業發達地區
我國農業發達地區
氣候
光熱
與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復種指數、產量關系密切
光熱於降水條件配合較好的熱帶和溫帶
東部季風區內光熱和降水配合較好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
水分
年降水量小於250號么的乾旱地區一般不能發展農業
水源
乾旱、半乾旱地區,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綠洲農業和灌溉農業
合谷、湖畔、山麓地帶
西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等灌溉農業地區
地形
平原——耕作業,地平土厚,有利於實現稅利化和機械化生產;山區——林業、牧業、副業、立體農業
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
土壤
肥沃的土壤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不同土壤類型,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
溫帶草原和肥沃的沖積平原
東北平原的黑土、華北平原的鈣質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紫色土
2、 各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區位因素
生產特點
問題及解決措施
季風水田農業
東亞、東南亞、西亞
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熱帶季風氣候
水熱條件好,人多地少種植歷史悠久
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適當擴大種植規模
商品穀物農業
美、加、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交通,地廣人稀、工業發達、科技先進
商品率高、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農業一體化
農業成本高,耗能大
大牧場放牧業
美、澳、紐西蘭、阿根廷、南非
乾旱、半乾旱氣候
優良的天然草場、地廣人稀、交通運輸便利
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
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
乳畜業
北美洲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市場、飼料供應
機械化水平高、輪轉放牧與圈羊相結合
動物疫病的防治
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廣人稀
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市場適應性強、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
8.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和必修二的第二 三 四的思維導圖
來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私以為很贊。
稍後發必修二的圖
希望能夠幫到您,若滿意就給個採納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