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氣候類型
1. 地理七年級上學期!怎麼分辨氣候類型
先看所處溫度帶
即熱帶
亞熱帶
溫帶
寒帶
再看降水月份分布和年紀降水總體分布情況
例如:
處在亞熱帶
而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的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
2. 初一地理氣候類型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3. 七年級上地理13種氣候總結
(一)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
(四)熱帶沙漠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4. 七年級上冊地理 氣候類型
沒圖只能抄這么答了
分布地區襲氣候類型
熱帶30°S-0°-30°N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溫帶30°N-60°N;30°S-60°S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氣候
寒帶60°N-90°N;60°S-90°S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
分布地區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季風氣候沒圖啊,不好判斷)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
5. 七年級上冊地理,怎樣判斷氣候類型,急需啊,快考試啦
你們初中學的地理應該是看降水和溫度的統計圖吧?
我經常用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記法。
先先從看全年的溫度來縮小范圍:
1.全年溫度幾乎都在30攝氏度左右的,就是熱帶類型里的。
①全年降水都特別多的,季節變化也不太大的,且溫度都在30攝氏度左右,變化不大,溫度線比較平。這個是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雨林氣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降水,能看出有季節差異,有雨季和旱季。溫度線有些波動,但是還是比較平。
③亞熱帶季風氣候,看全年的氣溫和降水,變化起伏比較大。有明顯的季節差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註:最冷月溫度仍在零上。)
④熱帶沙漠氣候,這個很好看,特別熱,溫度常年30攝氏度左右。降水少的跟沒有一樣,圖上看不咋出來。
2.從氣溫降水曲線能看出明顯季節變化的,能看出有最冷月和最熱月的,和雨旱兩季的。這是季風類型的。
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都偏高,最低月也在10攝氏度以上。
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變化大,最低月溫度比熱帶季風氣候的低,在0攝氏度以上。
溫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變化更大,最低月氣溫到了零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氣候溫和,不高也不低,全年降水變化小,線較平。特點就是全年降水平均,比熱帶雨林氣候少,比熱帶沙漠氣候多。
3.另類的:地中海氣候。唯一一個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最好認!就是降水和氣溫的走勢是相反的。獨一份,秒選。
4.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開頭的氣候,有一個特點,就是降水和氣溫季節變化比較大,而且就是,最冷月溫度一定都到了零下了。
5.極地氣候:這個就好說了,,冷的邪乎的,降水還比較少的。
(寫的比較白,但是都比較實用。交叉著看,記住最顯著的特點就好區分了。從溫度和降水上來區分,排除。)
概括總結一下,就是熱帶的溫度很高,季風的降水變率大,溫帶的最低溫都低於0攝氏度,地中海雨熱不同期。
還得自己多多看圖,比較一下,記記。
6.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分布特點
氣候名稱、特點、成因及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影響
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
受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10-20度,大陸西岸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燥
常年受副高影響
南北緯20-30度,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交替控制
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常年受西風帶影響(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高溫少雨,分雨旱兩季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南亞熱帶季風,成因加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南北緯15-25度,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北緯25-35度,大陸東岸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我國西南的季風,加上地形的影響)
南北緯35-55度,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和少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內部,遠離海洋
極地氣候-全年低溫,降水少
分苔原帶和冰原帶。苔原帶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帶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
山地氣候-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降水發生變化
7.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氣候的特點
(一)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二)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雨旱兩季分明。
(三)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有明顯乾季和濕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溫多雨,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暖多雨。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夏熱冬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8. 七年級地理上冊怎麼根據降水量來判定氣候類型
第一步.判斷半球:一年當中,1月氣溫最低則為北半球;7月氣溫最低為南半球。
第二步:用溫度判斷熱量帶,縮小范圍。(注意用的是最冷的那個月的溫度來判斷!!!) 一年中最冷月氣溫≥15℃,則為熱帶的4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15℃≥一年中最冷月溫度≥0℃,則為地中海氣候或者亞熱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共3種。(特別注意溫帶海洋性氣候雖然是溫帶,但是最冷月平均溫度大於0℃) 一年中最冷月氣溫≤0℃,則為溫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大陸性氣候。共2種。其他的極地氣候什麼的一般不考,所以也不用管。
第三步:看降水以確定最終的氣候類型,降水類型有四種:
年雨型(每月都降水,且比較均勻),有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它倆用最冷月氣溫在上一步驟就區分開了。
夏雨型(夏季,最熱的時候降水多),有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這里只需區分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即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最多的月份在600㎜左右,而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最多的月份在300㎜~400㎜。 冬雨型(冬季,最冷的時候降水多),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每月降水都較少),有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